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双原发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在临床罕见,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与单原发性阑尾黏液性肿瘤及卵巢黏液性肿瘤相似,需要与单原发转移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鉴别。因此,本文主要从双原发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归纳总结,以提高双原发性阑尾及卵巢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9年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误诊及漏诊情况。 结果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患者中,术前3例超声诊断或怀疑为阑尾黏液性肿瘤(30.0%,3/10),6例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60.0%,6/10),1例超声诊断为右下腹囊性包块,阑尾来源可能(10.0%,1/10)。10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均为阑尾管径增宽,管壁增厚,其中5例阑尾管腔内可见沉积物,1例管腔内可见块状强回声,4例阑尾管壁结构不清合并周围积液。 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超声医师应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可提高本病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31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病理结果:26例阑尾黏液腺瘤,5例阑尾黏液腺癌。本组1例术前超声检查未能显示病变,余30例声像图表现可分为4型:(1)阑尾盲管状结构型(3例);(2)囊性包块型(13例);(3)囊实混合性包块型(12例);(4)大量腹腔积液、网膜增厚型(2例)。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加强对本病声像图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与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病理科2015年1月~2018年7月经病理学确诊的48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手术标本为观察组,另取同期41例因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的阑尾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p53蛋白、Ki-67抗原在阑尾黏液性肿瘤和单纯性阑尾炎中的表达水平,分析p53蛋白、Ki-67抗原表达与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及Ki-67抗原标记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转移、有无出现PMP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p53蛋白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p53蛋白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转移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Ki-67抗原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有无出现PMP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Ki-67抗原阳性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中p53蛋白、Ki-67抗原阳性率均显著升高,联合检测p53蛋白、Ki-67抗原对评估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积极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腹膜假黏液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膜假黏液瘤作为临床的特定疾病名称已沿用多年。但有关其性质、来源一直存有争议。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腹膜假黏液瘤不是一个严格的组织病理学概念。其来源大多数为阑尾的肿瘤、黏液腺瘤、交界性黏液腺瘤或腺癌。诊断时应尽量检查阑尾,以确定是否是来源于阑尾。形态上腹膜假黏液瘤可分为腹膜黏液癌病和播散性腹膜腺黏液病。前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阑尾黏液性肿瘤(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s)是阑尾上皮性肿瘤(Epithelial Appendiceal Neoplasms)的主要病理类型之一,后者占全部阑尾肿瘤的90%以上。腹膜假黏液瘤是其主要特征性表现,治疗及预后均有自身特点,与常见的结直肠肿瘤有着明显区别。一直以来对本病的认识都不够充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该病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对本病已有更多、更新认识。笔者对其近年来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Low- 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是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生率占阑尾切除病例的0.2%~ 0.7%[1],属于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破裂后易形成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MP),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大。LAMN起源于阑尾腺上皮,特点是由于粪石或者慢性炎症导致管腔狭窄,黏液物质聚积引起管腔扩张,黏液呈“推挤性”模式进入阑尾壁内或壁外[2]。超声表现:典型特征为“洋葱皮”样征象,大部分表现为囊实性包块,分隔纤细,部分病例内部回声呈胶冻状[3],合并PMP时常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8.
<正>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是一种生物学行为独特的少见病变,以大量黏液性腹腔积液和胶冻状物在腹膜广泛种植为特征。目前认为,PMP通常起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极少数起源于阑尾外脏器。本研究报道1例少见的来源于卵巢成熟型畸胎瘤的PMP,通过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阑尾起源的腹膜假黏液瘤(PM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8例明确非阑尾起源的PMP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切片进行CK7、CK20、villin、CDX2和MUC-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8例非阑尾起源的PMP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为52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胀、腹痛、纳差、腹围增大、腹腔积液。8例PMP的原发肿瘤,3例为结肠黏液腺癌,3例为畸胎瘤(2例腹膜后畸胎瘤,1例卵巢畸胎瘤),1例起源于脐尿管黏液腺癌,1例起源于肠重复的低级别黏液性肿瘤。3例结肠及1例脐尿管黏液腺癌、1例腹膜后畸胎瘤所发生的腹膜种植播散为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1例腹膜后畸胎瘤及1例肠重复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所发生的腹膜种植播散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1例卵巢畸胎瘤伴发的腹膜病变为无细胞性黏液池。除1例既往有腹膜后畸胎瘤病史,其余病例免疫组化均为CK7(-)/CK20(+)、villin和MUC-2(+)。结论非阑尾起源的PMP较为罕见,诊断需多取材以除外阑尾黏液性肿瘤,并结合临床所见综合分析。原发部位为结直肠及脐尿管的腹膜假黏液瘤通常为高级别,伴有黏液性肿瘤成分的性腺及性腺外畸胎瘤可发生低级别或高级别PMP,大多数情况取决于畸胎瘤中黏液性肿瘤的性质。PMP原发病变还应与肠重复畸形的黏液性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腹膜假黏液瘤的起源没有特别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盲肠间质瘤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右侧腹部隐痛伴大便困难人院,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盲肠间质瘤,手术探查发现阑尾异常囊性扩张,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属少见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及时手术探查并行病理检查,是避免其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术语众多,且各诊断术语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也不能很好地反应临床预后信息。基于上述原因,本文结合本单位的病例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图文并茂地解读国际腹膜表面肿瘤组织于2016年初发表在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上的"关于腹膜假黏液瘤及相关阑尾肿瘤分类及病理报告的共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前危险度评估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和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超声图像特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并构建决策树。结果 超声图像特征中肿瘤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均匀性、囊实性、内部钙化、内部血流信号、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腹盆腔积液情况在低危组和高危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高危组的诊断效能方面,内部回声均匀性的灵敏度最高,为100%,侵犯周围组织和腹盆腔积液的特异度最高,均为100%。内部回声均匀性和内部钙化情况ROC曲线下面积(AUC)较高,分别为0.860和0.817。构建的决策树在本研究中鉴别高危组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准确度为93.8%。结论 内部回声均匀性和内部钙化等超声指标在不同危险度的阑尾黏液性肿瘤间具有差异性,综合利用上述超声指标可以在术前对黏液性肿瘤的危险度进行初步评价,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将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应用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症诊断中的效果,探究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20年6月录入的急性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查后处理技术诊断和腹部CT平扫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度进行分析,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医学指标,探究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实验结果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中3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总检出率为27(90.00%),其中误诊率为0,出现3例漏诊状况,其诊断准确度高于CT平扫诊断的21(70.0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开展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时,应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查对患者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诊断效果,而CT平扫虽然诊断准确率低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查,能够缩短检查时间,临床上可酌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MDCT表现及其相关病理基础,评价MDCT对其诊断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表现右下腹回盲部囊性肿块,CT轴位扫描结合MPR提示肿瘤符合阑尾走向,呈管状或类圆形.肿瘤界限多较清晰,最大横径平均4.2 cm.囊壁多较薄而均匀,厚度平均0.3 cm,内壁多较光整,9例见囊壁钙化.囊内密度较均匀,CT值平均25.7 HU,9例见纤细条状分隔.动态增强检查,囊壁多呈乏血供改变.周边少量积液者2例,网膜包裹l例,l例合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MDCT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指腹腔内含有大量黏液积聚,临床常伴有阑尾、结肠或卵巢的黏液性肿瘤的一类肿瘤。自1884年Werth等~([1])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后,该肿瘤一直是外科领域一个受到争议的难题。早期认为该肿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及恶性的一类黏液性肿瘤,病变特征就是以分化程度不等的大量黏液种植于腹膜表面,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网膜以及腹膜上种植为特征,涉及到相关科室较多。发病早期可出现腹胀、腹痛等腹部不适症状,临床后期出现消瘦、腹胀加重,腹部肿块,腹腔诊断性穿刺可抽出黏液性胶样物~([2])。该疾病临床少见,发病率很低,病理及临床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在CT与MRI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份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含2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单纯黏液性囊肿,15例黏液性囊腺瘤。结果:患者病灶为葫芦状或长管状,直径(2.920.43)cm,8例出现钙化,2例存在腹腔假性黏液瘤。结论: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具有明显的特征性CT及MRI表现,尤其是阑尾黏液性囊腺癌,临床应用CT联合MRI诊断有利于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与制定。  相似文献   

17.
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超声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病理证实阑尾黏液性囊性病变或其腹腔假黏液瘤患者超声资料.结果 阑尾单纯性黏液囊肿1例及囊腺瘤2例:肿块管状或类圆形;囊壁薄光滑;囊内点状均匀回声;1个肿块周围见无回声区;肿块未见血流信号.局限性阑尾黏液性囊腺癌7例:肿块椭圆形、类圆形及欠规则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5例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以阑尾炎起病的阑尾上皮性肿瘤中,6例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low-grade ap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LAMN),其余9例为前驱病变,包括8例锯齿状病变及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病变为6例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及2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14例以"急性阑尾炎"起病,1例以"慢性阑尾炎"起病。SSA/P镜下见锯齿状结构、隐窝扩张呈L或倒T形;TSA见显著的锯齿状轮廓和异位隐窝,具有细胞异型性;锯齿状病变的黏膜肌层完整。LAMN内衬轻度异性的黏液性上皮,管壁纤维化或破裂,管壁内及浆膜见无细胞性黏液池。9例获得随访包括5例前驱病变及4例LAMN,随访时间1.0~81.5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阑尾锯齿状病变及LAMN均可因急性阑尾炎起病,锯齿状病变大多数为镜下偶然发现。外科医生应提高对这些病变的认识,以避免医源性穿孔导致的腹膜假黏液瘤。病理医生应将该类阑尾病变标本全部取材以便于鉴别诊断,报告阑尾切缘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阑尾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低,在阑尾术后病理学检查中占比不足2%~([1])。其中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多以腹痛、盆腹腔肿块急腹症症状就诊。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速、无创、低成本及可重复检查的优势,已经成为急诊医学中一种重  相似文献   

20.
<正>阑尾黏液性肿瘤(AMNS)是阑尾的一种罕见的异质性疾病~([1]),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或主要表现为慢性非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包块,容易误诊为卵巢囊肿、阑尾炎、盲肠肿瘤等,术前准确诊断有助于防止术中破裂引起腹膜假黏液瘤~([2])。本组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超声误诊的13例AMNs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