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采用微波水热合成纳米β沸石,并利用微波辅助的类芬顿法可控去除纳米β沸石孔道中的模板剂,使其具备一定的孔道深度、比表面积以及可接近酸性位.以果糖酸催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5-HMF)为探针反应,探索了果糖分子在不同孔道深度和活性位的纳米β沸石中的扩散行为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酸性位相同的条件下,纳米沸石孔道深度越深扩散限制越显著,反应选择性越差.即使在催化剂加入量相同即可接近酸性位不同时,果糖分子在孔道中的扩散限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也显著于酸量的影响,充分说明了微孔催化剂中反应物/产物分子扩散限制对于催化反应影响的重要性,使得所制备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位和适宜的孔道深度共同对反应产生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用Co/ZrO2催化剂,通过改变催化剂颗粒径,在积分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内扩散行为对F-T合成反应过程的影响。以表观活化能、烯/烷比的变化等为依据,考察了内扩散行为对F-T合成反应历程、催化剂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催化剂颗粒径不同,内扩散限制程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内扩散限制条件下,F-T合成反应历程会有较大差异。当反应开始后,颗粒内孔从"干"到"湿",不同粒径的催化剂颗粒上气态烯/烷比变化均呈"U"型趋势。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增加空速通常会有CH4选择性升高、气态烯/烷比略有增加的现象,这是由于内扩散限制未完全消除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与三维结构沸石不同,二维沸石由于其更开放的孔道结构、更大的比表面积、更易暴露的酸性位点,在大分子和扩散限制催化领域显示了特殊优势。通过各种合成和后处理方法,能够调控二维沸石及其衍生材料的孔道种类、大小与分布,从而适用于不同的催化过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维沸石的合成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传感器聚氨酯扩散限制膜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用聚氨酯薄膜作为扩散限制膜的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与计算。通过对葡萄糖氧化酶(GOD)的米氏常数Km值及衡量扩散控制作用的Y值的计算,从理论上说明了扩散限制膜的引入是提高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线性范围的一种有效方法。计算结果表明:GOD经壳聚糖固定化后米氏常数Km从9.6减小到7.2mmol/L;随着制膜液浓度及浸渍次数的增加,Y值增加,线性范围扩大,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无机钛硅原料合成TS-1对环己酮氨氧化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虹  周继承 《分子催化》2003,17(3):193-197
考察了无机钛硅原料TS-1合成过程中晶种、促进剂、动静态及样品预处理对催化环已酮氨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TS-1样品晶粒尺寸影响较大;样品晶粒尺寸较大而引起的晶内扩散限制是无机钛硅原料TS-1催化性能降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样品预处理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环己酮的转化率及肟的收率.在动态加晶种条件下合成的TS-1晶粒较小,经预处理后环己酮的转化率可达97%以上,肟的收率94%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量为20%的钴基催化剂,采用TEM、XRD、H2-TPR和N2物理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水的加入对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钴物种进入到SBA-15载体的孔道中;产物在孔道中的滞留以及水促进的金属钴物种的团聚,引起了催化剂活性的降低;水的加入有利于反应物和产物在孔道中的传输,增加CO的转化率;在SBA-15负载的钴基催化剂中,产物在孔道中的滞留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大,引起的扩散限制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浆态相F-T合成的连续搅拌釜反应器中,研究了RaneyFe系列催化剂和其它工业铁基催化剂的性能。结果发现,RaneyFe的前驱体对其性能影响很大。由A1/Fe比为3的合金得到的RaneyFe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常规条件下CO的转化接近完全,其较大的中孔分布可能对初级产物的扩散限制较小,因而生成的2-烯烃和异构烃就少。也比较分析了催化剂固载量和粒度对RaneyFe上的烷烃选择性的影响。此外,从产物分布的规律来看,在RancyFe催化剂上以生成高碳数烷烃和低碳数烯烃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 影响接枝共聚的因素 5.底物的特性(1~4节见本刊1987№1) 用来进行接枝的纤维素底物的物理状态是决定影响接枝反应特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纤维素可取粉末、纤维、薄膜等形式,发现粉末状态比纤维状态接枝程度相对提高得多,在薄膜情况下,由于单体的扩散限制,膜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从图8可明显看出,接枝程度随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甲醇POSR制氢的反应网络热力学分析和有效因子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对甲醇部分氧化蒸汽重整制备氢气反应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常压和473 K~1 073 K温度范围内对该反应网络中的甲醇部分氧化、甲醇蒸汽重整、甲醇分解和水煤气反应的化学平衡进行了分析。在对这些反应的催化剂Cu/ZnO/Al2O3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效因子的基本概念,考虑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限制,对每个反应沿反应器床层的有效因子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0.
两大气压下,对管状填充床反应器中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甲醇部分氧化蒸气重整制备氢气进行了实验.在Cu/ZnO/Al2O3催化剂上进行该反应体系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反应器内的稳态质量和热量衡算方程,同时考虑了颗人的扩散限制,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该模型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对该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聚烯烃高分子共混物的初始相形态及相间界面张力的改变对退火热处理条件下共混物分散相尺寸分布梯度形态形成速度的影响.通过控制共混物共混过程中Brabender转子的转速来控制共混物所受的剪切力大小,可达到控制共混物初始相形态的目的.通过SEM电镜观察相形态,并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仪得到分散粒子的粒径及其分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转子转速越大,即共混物所受的剪切力越大,分散相初始粒径越小,且分散也越均匀.初始粒径较小的样品退火后形成梯度的速度相对较快.选用体系聚丙烯(PP)/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聚乙烯(PE)/EVAc及改变EVAc中的醋酸乙烯酯(VAc)含量与PE共混对比研究了不同相界面张力对梯度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体系退火热处理后均可形成梯度相形态,且相间界面张力越大.高分子共混物中梯度相形态形成速度也越快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验表明,磁场能改变水系及非水体系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这不仅导致越来越多的科学的工作者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4],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磁应用技术。从60年代至今,磁场及磁处理技术已在工业、农业、石油开采、混凝土、生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5-8]。因磁场能改变水及水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果对水系中进行的同一反应,磁场能改变其溶剂效应,则必然引进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基于这种思想,前文^[9,10]曾采用磁处理反应液及磁场直接作用反应体系的方法对水溶液中进行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体系的方法对水溶液中进行的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磁处理和最佳磁场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常数都明显增大。铁氰化钾被抗坏血酸还原也是一个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且其机理研究也较为成熟的反应。本文将采用磁场直接作用于反应体系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磁场条件对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超滤膜的溶剂蒸发速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PVC 超滤膜的浇铸膜溶剂体系蒸发速度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第二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对蒸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蒸发速度及蒸发时间都是影响 PVC 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重要因素,而第二添加剂又是影响溶剂蒸发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介绍PE熔体流动速率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采用聚合物共混技术制备标准物质,6家实验室协作定值,定值方法采用GB/T3682—2000标准。研制的PE熔体流动速率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准确、可靠。标准物质的稳定期大于1a,标准值为20.10g/(10min),扩展不确定度为0.46g/(10min)。  相似文献   

15.
磨盘碾磨聚丙烯粒度分布与接枝率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长生  王琪 《高分子学报》2000,3(2):219-223
用分形几何方法研究了磨盘碾磨中聚丙烯 (PP)的粉碎和固相力化学接枝 .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经磨盘碾磨聚丙烯的粒度分布 ,用分形理论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表明 ,PP粒度分布存在无标度区 ,具有线性分形特征 ,磨盘碾磨对PP粒子分形行为有较大影响 ,聚丙烯粒度分布的分维值随碾磨次数的增加而增大 .磨盘碾磨中聚丙烯固相力化学接枝的实验结果表明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聚丙烯表面上的接枝率亦随碾磨次数增加而增加 ,即与聚丙烯粒度分布的分维值相关 .因此 ,可用分数维定量描述聚丙烯粒子在磨盘碾磨中的粉碎规律 ,揭示了N 羟甲基丙烯酰胺在聚丙烯表面固相力化学接枝反应的本质 .  相似文献   

16.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溢出效应(Spillover)是指吸附在金属上的物种可沿固体表面转移到担体上去的现象,是金属活性组分与担体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金属与担体之间强相互作用(SMSI)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注意到溢出效应在SMSI中的重要作用。虽然提出溢出效应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且人们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以分子筛为担体的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体系溢出效应的研究仍比较少。影  相似文献   

17.
以乙醇 乙二醇单甲醚 (EOH EGME)为介质 ,羟丙基纤维素 (HPC)为稳定剂 ,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进行了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的分散共聚合研究 .制得粒径在 6~ 10 μm范围内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CPS) .探讨了不同介质配比 ,以及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引发剂的浓度对微球大小、粒径分布、聚合速率及稳定性的影响 .当苯乙烯和AIBN浓度增加时 ,聚合速率和平均粒子尺寸增加 ,而粒子分布变宽 ,粒子数先增加 ,而后降低 .随着EOH EGME比例的增加 ,平均粒子尺寸增加 ,而分布指数降低 ,稳定剂增加 ,粒子尺寸降低和粒子数增加 ,但对聚合速率及粒子分布影响不太明显 .另外还探讨了单体和交联剂的后滴加法对微球大小、粒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 new apparatu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equilibria and dynamics for gas-phase adsorption systems is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ad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on BPL activated carbon. The apparatus has a flow-through configuration. For dynamics, with constant inlet flow, pressure within the adsorbent-containing section is varied sinusoidally, and the time-dependent outlet flow rate is measured to determine an amplitude ratio and phase lag. Studies are made of temperature effects and particle size effect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several mathematical models. Frequency response data show that the BPL system follows surface (or micropore) diffusion kinetics. The rate of adsorption for the activated carbon is found to be only weakly dependent on the bulk particle size.  相似文献   

19.
注塑成型充填过程中注射速率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给出一种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优化方法 .将充填过程数值模拟和优化算法相结合 ,以获得均匀熔体前沿速度从而减少塑件翘曲变形为目标 ,对充填过程中的注射速率进行优化 .算例表明 ,本文所提出的工艺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形态(特别是分散状态)对聚合物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建立了准网络形态模型,定义了分散相分布系数(ξ,0<ξ1),并给出其物理意义,推导了基体层厚度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形态参数的变化对基体层厚度的影响.对于常见的无规形态,ξ≈1.对于准网络形态,ξ<1,并且不是常数.计算结果表明,减小ξ和分散相粒径及其分布、增大其体积分数有利于减小基体层厚度.从理论上证明了准网络形态比无规形态更有利于减小基体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