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探讨国产高效能精梳机的设计理念与应用效果.以JSFA588型精梳机为例,阐述了国产高效能精梳机的设计理念,通过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有效降低运转零部件的运动加速度、运动惯量,结合分离接合、锡林梳理、小卷定量、给棉方式、牵伸系统等工艺参数的配置优化,提升了精梳机的综合性能.认为:国产高效能精梳机可以较好地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我国棉纺精梳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并普及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技术 ,提高精梳产品所占比重 ,促进棉纺织行业升级换代 ,应广大学者的建议和广大读者的要求 ,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和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出版了《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新》技术文献汇编。主要内容有 :国内外精梳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引进精梳机的消化吸收 ;国产精梳机的技术改造与进步 ;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高效能精梳机的性能及生产实践 ;精梳机开发色纺纱等高附加值纱线产品的实践与体会 ;精梳工艺的优化及精梳质量的控制等。《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我国棉纺精梳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并普及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技术 ,提高精梳产品所占比重 ,促进棉纺织行业升级换代 ,应广大学者的建议和广大读者的要求 ,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和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出版了《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新》技术文献汇编。主要内容有 :国内外精梳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引进精梳机的消化吸收 ;国产精梳机的技术改造与进步 ;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高效能精梳机的性能及生产实践 ;精梳机开发色纺纱等高附加值纱线产品的实践与体会 ;精梳工艺的优化及精梳质量的控制等。《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国棉纺精梳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并普及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技术 ,提高精梳产品所占比重 ,促进棉纺织行业升级换代 ,应广大学者的建议和广大读者的要求 ,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和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出版了《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新》技术文献汇编。主要内容有 :国内外精梳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引进精梳机的消化吸收 ;国产精梳机的技术改造与进步 ;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高效能精梳机的性能及生产实践 ;精梳机开发色纺纱等高附加值纱线产品的实践与体会 ;精梳工艺的优化及精梳质量的控制等。《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我国棉纺精梳装备水平 ,积极推广并普及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技术 ,提高精梳产品所占比重 ,促进棉纺织行业升级换代 ,应广大学者的建议和广大读者的要求 ,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和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编辑出版了《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新》技术文献汇编。主要内容有 :国内外精梳机的整体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引进精梳机的消化吸收 ;国产精梳机的技术改造与进步 ;高效能精梳机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高效能精梳机的性能及生产实践 ;精梳机开发色纺纱等高附加值纱线产品的实践与体会 ;精梳工艺的优化及精梳质量的控制等。《精梳机及工艺技术创…  相似文献   

6.
探讨国产高效能精梳机技术创新的现状、发展及改进途径。分析了国产高效能精梳机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认为,近年来国产精梳机技术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车速、运转可靠性、综合质量水平、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设备制造精度、材质选用及运行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指出,应努力提高设备制造精度、改进材质、运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优化工艺、提高设备稳定性与可靠性;国产新机型的研发应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并防止急功近利,以促进国产精梳机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精梳机研发,打造国产精梳机精品,总结回顾了我国精梳机发展历程,分析了国产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创新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精梳机的研发方向、战略及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指出:应持续研发创新,树立品牌战略,加强配合协作,以稳定性为关键,抓好节能和优质,努力打造国产精梳机的世界精品,为铸造纺织强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探讨国产新型精梳机及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阐述了BHFA368型条并卷机及BHFA1299型精梳机的结构特点与技术性能,并对设备进行了安装、调试、试生产及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设备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工艺性能和成纱质量水平。认为,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艺性能好,维修方便,电气和气动元件性能可靠,具有高效、高产、高质量的特点,达到了新型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和质量要求,生产的纯棉精梳纱指标先进,质量稳定。通过进一步的改进提高,会更趋完善,在促进精梳产品质量提高方面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效能精梳机有关工艺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效能精梳机,如瑞士立达E7/5、E7/6型,国产PX-2,FA266,FA261等机型的性能特点,探讨了与之相匹配的工艺技术和革新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讨高效能精梳机的特点及主要工艺配置的优化。阐述了高效能精梳理念,以立达E66型精梳机为例论述了高效能精梳机的性能特点,分析了高效能精梳机梳理过程,提出了小卷定量、给棉方式、顶梳工艺、落棉率控制、锡林工艺配置、分离接合等主要工艺参数优化配置的原则和方法。指出:高效能精梳是指在精梳机设计的最高速度条件下,通过工艺优化,实现较高的产量、较优的质量、较低的生产成本,能够较好地达到高效能精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探讨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创新.从机构改进、工艺技术及产品开发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创新成果.指出:精梳技术创新是推动纱线质量和产品档次,实现纺织产业技术升级,提高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机构的改进与创新是基础,生产工艺技术创新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核心,精梳产品创新则是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坚持自主创新,切勿再走抄袭、照搬的老路.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工作,加强设备制造厂商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使我国精梳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探讨精梳机创新发展的方向。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精梳机从无到有以及创新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我国新型精梳机的技术创新特点以及今后研发的重点和方向。指出:当前我国新型精梳机整体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促进精梳产品比例的提升、提高附加值、增强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了贡献。速度高、配台少,用棉量低,综合质量好,适纺性强,机电一体化水平高是新型精梳机今后研发的重点和方向。应注意把握精梳机研发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新型精梳机的创新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HXFA299型精梳机使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HXFA299型精梳机性能.分析论述了HXFA299型精梳机机构设计特点、技术规格及实际使用状况,并对精梳条质量、落棉状况及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指出:HXFA299型精梳机具有高效、高产、高质量的特点,机构设计具有自主创新性,工艺性能好,维修方便,电器和气动元件性能可靠.在使用中应注意进一步优化各项工艺参数,发挥其节棉、节能方面的技术优势,以提高精梳产品质量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精梳机设备升级改造与质量控制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精梳机设备改造与质量控制途径。根据几类精梳机的应用实践,总结了A201D型、PX2型精梳机技术改造的主要方法与途径、E62型精梳机技术改进的主要特征及质量控制要点。指出:针对不同机型采取相应技术改造措施,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能。对于E62型高效能精梳机,通过合理配置准备工艺,调整分离搭头、优选梳理元件及工艺,控制温湿度、注意解决好生产中棉网接合不良、破边、黏边等问题,从而达到控制棉结、稳定和提高精梳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刘允光 《棉纺织技术》2006,34(12):32-34
剖析E65型精梳机的性能特点.概述了变速传动技术、三上三下附压力棒曲线牵伸系统等创新技术在E65型精梳机上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E65型精梳机输出棉网边缘状态不佳、分离罗拉传动机构组成复杂等缺陷.指出:我国纺机制造企业应加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改进其技术缺陷,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国产精梳机.  相似文献   

16.
精梳机技术创新与生产工艺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精梳机技术创新及精梳工艺设计方法。分析了我国精梳机技术创新的特点,阐述了精梳工艺设计及产品开发的实例,指出:速度高、配台少、用棉量低、综合质量好、适纺性强、机电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是新型精梳机的主要特点。精梳工艺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考虑产品用途与质量要求、设备、原料状况、前后配套工艺流程、有关纺专器材,合理配置各项工艺参数,利用彩棉、染色棉、麻、毛纤维以及新型纤维开发多组分、多配比混纺精梳纱品种,充分发挥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优势,促进精梳产品比例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探讨精梳机工艺技术性能及改进途径。阐述了精梳工序的必要性及精梳后产品的性能变化以及精梳机的基本性能指标,分析了精梳机结杂及短绒排除率的影响因素。指出:精梳机纺纱性能评价时,应主要考核精梳机排除结杂短绒的效果,应采用正确的方法计算精梳短绒排除率和纤维损伤率。认为:通过优选落棉隔距、给棉方式、给棉长度、小卷定量、锡林齿面角、锡林及顶梳密度、顶梳插入深度等工艺参数,可进一步提高精梳工序排除结杂及短绒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