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于不同时点(麻醉前、麻醉后即刻、手术开始、麻醉结束)监测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评估麻醉效果,于术后6、24、48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结果麻醉后即刻(T1)两组HR、MAP均出现下降,其中观察组降幅较小,两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2)观察组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T1时明显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T3)两组HR、MAP均有一定升高,但观察组幅度较小,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对照组升幅较大,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48 h,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气管插管全麻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及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后镇静评分(Ramsay)、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认知功能评分(MMSE)、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后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0.5 h、术后即刻,观察组的MAP均高于对照组,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麻醉结束72 h,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12、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9.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后恢复快,镇静效果显著,并能够维持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术中保温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全麻下行腹部外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3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中除手术室环境加温外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试验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包括液体加温(静脉输注液和术中冲洗液)、手术室环境加温和术中应用保温毯和暖风机.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3h、6h、1d、3d的Bp、HR、SpO2及应用MMSE评分测试认知功能. 结果 两组所有老年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6h、1d点MMSE评分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术后3h、6h、1d点MMSE评分较试验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POCD,术中保温措施能改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降低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和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4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全麻组(73例)和联合组(75例)。全麻组患者术中接受传统全身麻醉,联合组患者术中接受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手术开始后、拔管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额外镇痛药物给药次数。术前及术后1、3、7 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状态。比较两组术后认知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两组HR和MAP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联合组插管时、手术开始后、拔管时的HR和MAP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12、24、48 h,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额外镇痛药物给药次数均少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后1、3 d的MMSE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药物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7例。A组持续吸入2.0%七氟烷,B组持续泵注丙泊酚。比较2组术前、术后1、3 d MMSE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变化,入室后、插管后、切除中及拔管时HR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2组术后1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B组术后3 d 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A组术后1、3 d MMSE评分高于B组(P0.05)。A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睁眼时间快于B组(P0.05)。2组插管后和切除中HR较入室后降低(P0.05),B组拔管时HR较入室后降低(P0.05);A组插管后、切除中和拔管时HR低于同期B组(P0.05)。结论七氟烷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舞钢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组患者术中行全身麻醉,B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后1、3 d的疼痛感。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化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的认知水平。结果 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3 d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B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0):1298-130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剂量配伍对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62例合并MCI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1组采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2μg/ml和七氟醚吸入浓度为0.7%~1.2%的配比进行麻醉维持;研究2组则选择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6μg/ml和七氟醚吸入浓度为1.2%-1.7%的配比进行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术前、术毕和术后6 h时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浆载脂蛋白J(ApoJ)水平和MoCA和MMSE评分变化。结果:术毕和术后6 h时,研究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均明显低于研究2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明显高于研究2组(P<0.05)。术后1 d、3 d、7 d时,研究1组血清NGF和MoCA、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研究2组,NSE和ApoJ水平明显低于研究2组(P<0.05);且研究1组术后7 d时血清NGF、NSE、ApoJ和MoCA和MMSE评分均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丙泊酚血浆靶浓度1.2μg/ml和七氟醚吸入浓度0.7%~1.2%进行麻醉维持不会加重MCI老年患者POCD病情,可作为合并MCI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麻醉维持的最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髂筋膜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许昌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髂筋膜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芬太尼用量、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髂筋膜阻滞可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芬太尼用量,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疼痛感。  相似文献   

9.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调查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例,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每组又分三亚组.E组(椎管内麻醉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组(全麻组)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G组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Hg.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变化维持在基础值的±25%之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以上.记录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3 h、6 h、1 d、3 d的Bp、HR、SPO2及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全麻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1 d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两组的各亚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3 h、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各亚组在术后1 d、3 d时与麻醉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3 h、6 h各有13例(占33%)和7例(占18%)发生术后认知障碍,椎管内麻醉组各有2例(占5%)和1例(占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椎管内麻醉者明显,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者.术后认知功能在术后1 d~3 d基本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 MMSE)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2011-01住院ASA分级为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术前、术后3 h、9 h、3 d、5 d的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O)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h、9 h、3 d、5 d 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患者不同测量时间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9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3 d、5 d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04-107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复合组)与全身麻醉组(全麻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30 min(T2)、拔管前1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 h(T5)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1、T4时间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第1天认知功能情况以及围手术期液体负荷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患者麻醉后30 min(T2)、拔管前1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 h(T5)患者MAP、HR水平变化显著,但复合组下降幅度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复合组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合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全麻组,谵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围手术期输液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围手术期应激炎性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液体负荷,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曾小清 《中外医疗》2011,30(27):29+31-29,3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应用异氟醚麻醉后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部手术的ASAI-Ⅲ级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2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异氟醚麻醉,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监测患者一般情况和术中输液量,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于麻醉前和手术后1、3、7d分别行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MAP(平均动脉压)及术后3、7d MMSE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麻醉期间七氟醚组HR(心率)低于异氟醚组.(P〈O.05),异氟醚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七氟醚组比较均明显较晚(P〈0.05);2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dMMSE评分七氟醚组优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大,不太适合老年人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沙漏征"髂筋膜阻滞联合骶丛阻滞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择期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沙漏征"髂筋膜阻滞联合骶丛阻滞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最终有效收集78例,S组38例,G组40例.对比两组术前(T0)、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后30 min(T1)、术后24 h(T4)、术后72 h(T6)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对比两组睡眠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4 h(T2)、12 h(T3),T4,术后48 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组术后T1、T4时点MMSE评分高于G组(P<0.05).G组T1、T4时点MMSE评分低于同组T0(P<0.05).S组T1、T4的神经认知紊乱发生率(15.1%、7.9%)低于G组(27.5%、15.0%,P<0.05).S组术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QSI)量表评分低于G组(P<0.05),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G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G组(P<0.05).S组T2、T3、T4、T5时点VAS低于G组(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P<0.05).结论 "沙漏征"髂筋膜阻滞联合骶丛阻滞麻醉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影响小,改善围术期睡眠质量,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B两组,各75例,组实施全身麻醉,组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前、手术1 d后及手术7 d后的MMSE(简易智能评价量表)评分依次为(24.94±1.97)、(18.45±1.12)分和(20.73±1.74)分;B组患者术前、手术1 d后及手术7 d后的MMSE评分依次为(24.72±1.58)、(20.46±1.64)和(23.65±1.43)。A、B两组术前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的MMSE评分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产生影响,但前者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30例,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30例.术中应用麻醉深度指数(CSI)监测镇静深度,并根据CSI值调整用药量,术后接静脉镇痛泵进行持续镇痛.记录手术后睁眼、拔管和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并于麻醉前、术后1、3、6、12和24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TCI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差异,TCI组术后1 h和3 h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S组患者术后1.3h和6.0 h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S组较TCI组评分低(P<0.05);TCI组患者MMSE评分术后6 h恢复至术前水平,而S组术后12 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均可引起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但TCI组较S组苏醒快,认知功能恢复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对比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将95例骨科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行全身麻醉术,观察组(n=48)行硬膜外麻醉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前后的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对比麻醉前、麻醉后6h、12h、24h、72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30min及手术完毕时的动脉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6h、12h的术后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术相比,硬膜外麻醉术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加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MMSE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h、6h、1d及3d的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后3h、6h、1d各组SE评分与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各组MMSE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6h全身麻醉级的SE评分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8.75%、32.50%,术后6h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75%、7.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明显,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1~3d基本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行前列腺汽化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量表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术后6和24h,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前(P0.05),硬膜外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6h,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为42.5%和20.0%(P0.05);术后6d,POCD发生率为22.5%和15.0%(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术后POCD发生率低,是老年患者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蒋敏敏 《当代医学》2014,(23):20-2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0),分别给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诱导麻醉前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6、12及72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 h时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6 h、术后6 h及术后12 h POCD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及48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全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64例行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Ⅰ组(全身麻醉)和Ⅱ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术后的SBP、DBP、HR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6h、12h、24 h 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术后SBP虽然较麻醉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Ⅰ组与Ⅱ组患者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的DBP、HR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2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及术后6h也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降低,且Ⅰ组较Ⅱ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睁眼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应答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效果好,是一种适合老年骨折患者首选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