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有宫缩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中药足浴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产妇治疗前、后的宫缩痛程度(VAS评分)、疼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水平变化,综合评价其镇痛效果。结果:对比2组产妇治疗后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对比2组产妇治疗后的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对照组产妇的疼痛缓解率为78. 0%,观察组为96. 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在中药足浴治疗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可明显减轻产后宫缩痛程度,减少宫缩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改善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水平,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A产妇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干预,穴位选取为神阙穴和双肾俞,观察组B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选取足三里穴位,观察组C将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方法联合应用,比较4组产妇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前,4组产妇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A、B、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C疼痛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联合干预治疗的观察组C的PGE2水平低于另外两组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炎性疼痛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注射穴位治疗剖宫产后宫缩疼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清远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A、B、C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中A组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B组予穴位注射疗法,C组采用A和B组联合治疗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产妇的TNF-α与PGE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产妇宫缩痛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4组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前,各组产妇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B、C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联合治疗观察C组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评分低于另观察A、B组,疼痛缓解率均高于观察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治疗后的TNF-α、PGE2水平与疼痛缓解率呈负相关(r=0.973,P0.01)。结论:炎性疼痛因子水平与产妇疼痛缓解有密切的关系,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强剖宫缩痛的治疗效果,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宫缩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50例予单纯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48及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2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产后宫缩痛,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无哺乳禁忌,产妇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林丽亚  陈爱武  单晓雪 《新中医》2021,53(14):180-182
目的:观察中药腹部穴位贴敷治疗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3例经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腹部穴位贴敷。比较2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出院时间和出院时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第1天、第2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腹部穴位贴敷能够显著减轻经产妇产后宫缩痛,降低疼痛评分,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祁丹锋  汪欢欢  李琼  朱冰 《新中医》2017,49(3):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宫缩素对产后子宫复旧及宫缩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宫缩素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观察2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恶露量及宫缩痛程度。结果:治疗24 h、48 h和120 h后,实验组的宫底高度和恶露量均低/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宫缩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宫缩素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及缓解宫缩痛,效果优于宫缩素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7,(7):954-955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烫熨疗法对减轻顺产后宫缩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顺产后出现宫缩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按摩子宫,观察组予中药包烫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宫缩疼痛级别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后3d的宫缩疼痛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烫熨疗法可以有效减轻顺产后宫缩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散结定痛汤治疗产后宫缩痛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产后宫缩痛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宫缩痛时给予口服去痛片,治疗组口服散结定痛汤治疗。根据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VAS评分变化情况、产后每次疼痛持续时间及产后每日疼痛发作次数,并检测两组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呈明显降低趋势,治疗后12小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产后宫缩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发作次数次数明显较少(P0.05)。两组治疗前PGE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GE2水平均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治疗后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结定痛汤治疗产后宫缩痛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止痛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饮食和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产妇产程子宫收缩痛中实施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及镇痛泵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试验组给予耳穴埋豆、穴位贴敷及镇痛泵治疗,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宫缩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临床疗效指标产妇舒适度、镇静效果、初乳时间、哺乳次数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 h、6 h、12 h,试验组宫缩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镇静效果评分、哺乳次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初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5.88%,对照组为19.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穴位贴敷联合镇痛泵应用于产妇产程子宫收缩痛中疗效显著,可缓解产妇宫缩疼痛程度,提高其分娩舒适性,且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PGF2α、PGE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可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指标,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在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正常分娩的经产妇发生产后宫缩痛患者中抽取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产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少量保留灌肠缓解产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在产后进行疼痛评分,观察产后宫缩痛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宫缩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的疼痛程度,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后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阙贴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产后宫缩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采用神阙贴贴敷"神阙穴"和双侧"肾俞穴",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宫缩痛的强度、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产后宫缩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阙贴治疗产后宫缩痛高效、安全,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子宫穴对治疗产后宫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产妇在顺产后常规艾灸子宫穴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40例产妇在顺产后不予上述处理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艾灸治疗前后宫缩疼痛评分的差异;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48小时宫缩疼痛缓解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第1次宫缩痛评分(2.80±0.93)分,对照组产后第1次宫缩痛评分(2.85±0.94)分,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观察组治疗前宫缩痛评分(2.80±0.93)分,治疗后宫缩痛评分(1.93±0.99)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产后48小时,两组宫缩痛缓解效果比较,观察组PR占92.5%,对照组占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子宫穴对治疗产后宫缩痛有良好的疗效,是一项经济、简便、产妇易于接受的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琪 《山西中医》2015,(3):45+5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晚期肝癌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穴位贴敷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结果:治疗组控制癌痛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具有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操作简便,止痛时间久等优点,为临床上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腕踝针缓解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腕踝针疗法。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宫缩痛持续时间、宫缩痛发作次数及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宫缩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血清β-内啡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腕踝针可有效缓解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宫缩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产后子宫复原及产后恶露的影响。方法:将320例产妇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后24h~48h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坚持母乳喂养。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子宫复原情况、子宫大小、恶露量、恶露的性质以及持续时间。结果:产后5天,治疗组子宫复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明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及中药穴位贴敷合谷、三阴交穴对缩短产程及缓解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妇随机分为4组,穴位按压加贴敷组、穴位按压组、穴位贴敷组均于宫口扩张1~2cm时进行治疗,贴敷中药选用自制的怀牛膝、法半夏配伍的药饼,用医用胶布固定,3组作用部位均选取双侧合谷、三阴交,对照组不予穴位按压及穴位贴敷。观察自然分娩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及宫缩痛情况。结果:4组第1、2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第1产程时间穴位按压加贴敷组、穴位按压组明显短于穴位贴敷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产程时间以穴位按压组产程最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产程时间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组宫缩痛评级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压加贴敷组与穴位按压组均可缩短第1、2产程,并能缓解宫缩痛,但穴位按压加贴敷可以减少按压时间,减轻临床工作量,对提高分娩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妇在产后使用穴位中药贴敷对减少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在本院从2011年9月~2013年8月住院分娩并且没有并发症的产妇共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产后治疗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中药硬膏进行穴位贴敷,并分析观察该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持续时间。结果:经治疗48h后观察组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患者、28d出血量未干净的患者和42d出血量患者,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妇在产后采用穴位中药硬膏贴敷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的出血症状,而且操作方便,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指点穴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宫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顺产妇女在肌注缩宫素治疗后进行手指点穴配合中药熏洗作为干预组,随机选取同时期50例顺产妇女在肌注后不予以上干预作为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产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后48h宫缩疼痛缓解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第1次肌注后宫缩痛评分(3.58±0.94)分,对照组肌注后宫缩痛评分(3.56±0.96)分,两组产妇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干预组治疗前宫缩痛评分(3.58±0.94)分,治疗后宫缩痛评分(1.21±0.52)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产后48h,两组宫缩痛缓解效果比较,观察组CR+PR占88%,对照组占3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指点穴配合中药熏洗对治疗宫缩痛有显著的疗效,是一项经济简便,产妇易于接受的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医穴位贴敷结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上联合中医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E(IgE)、降钙素原(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日间及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中医穴位贴敷结合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提高疗效,显著改善哮喘症状,改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