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媒介传播理论揭示网红现象、从管 理营销视角建言网红打卡点持续发展等方面已 形成一些研究成果,但对支撑打卡点网红化背 后空间特征的挖掘仍需展开。对感知觉理论解 读,梳理网络文本与感知觉关系基础上,建构 了空间感知分析模型;通过整理重庆市4个典型 网红打卡点的网络评价文本数据,从感知主题、 感知情绪2个方面对打卡点进行解读,进而通过 整体空间感知的总结,深入剖析数据背后呈现 出的空间特征,揭示出新媒介传播方式下,具象 征意义空间主题是网红打卡点IP的根本核心, 强特征性空间要素则构成了网红打卡点主题的 重要基础,并且该传播过程强化了目的性游览行 为,并弱化个体空间感知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21,39(9)
筒仓类工业遗产因其自身特殊的外形、结构与空间属性,承载着工业时代独特的集体记忆,是工业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该文引入叙事视角,阐释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叙事意义及常见叙事形式,结合国内外案例的分析总结,从"叙事功能重构"、"叙事场景营造"、"叙事情节构建"的叙事组织层面探讨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旨在揭示叙事视角下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其再利用过程中叙事性构建的方法与途径,进而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杭协联热电厂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工程实例,通过背景介绍、改造模式的分析寻找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对策,并阐述了工业遗存保护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需求的变化,很多工业类型的厂房逐渐向城市边缘迁移,大量的废弃的工业厂房面临更新改造。历史建筑不仅记录了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改造更新再利用的经济效益价值。因此对于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改造再利用策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以大连15库更新改造为例,从空间更新、外立面改造等方面出发探索大连地区工业建筑更新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毅杉  夏健 《工业建筑》2008,38(4):27-31
城市工业遗产是个复杂的课题,需要多元角度的研究,目前我国从城市整体角度研究,特别是从整合城市空间角度研究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相对比较匮乏。从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角度对其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讨,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融入到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系统的整体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空间,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探索,利用景观传播性,形成工业文化以点为核心,线性发展,网络式规划的中心带边缘,遗产群模式化,同时此研究辅助河北工业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城市空间品牌塑造设计,实现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设计选取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实践探索,从场所主客观因素出发,全面衡量,通过景观空间,景观小品,景观铺装等设计内容,借由抽象形式凸显工业城市文化内涵,产生公众体验互动,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逆工业化潮流的大气候和城市更新的小背景下,如何在城市滨水工业区改造中,最大化发挥工业遗产的本征价值和功利价值,是工业遗产利用与滨水空间重构的综合课题。以杭州市热电厂地块城市设计为例,从城市整体角度出发,探讨滨水工业遗产地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发展,并提出工业遗产的保留条件及利用模式。力图探索一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工业遗产利用策略,打破滨水工业遗产地与城市相对孤立的局面,同时保护在长期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带有浓厚产业特色的建筑、空间与环境,使其在改造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首钢搬迁后,其工业遗产备受瞩目。本文采取新的视角,首先对工业遗产与工业4.0重新解读,梳理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工业遗产和工业4.0均为工业化的产物,工业4.0时代,工业遗产可以通过“再工业化”被重新利用。继而根据首钢遗产在空间、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它在工业4.0时代再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宁波市甬江北工业基地为例,探讨旧城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从景观视角出发,研究工业遗产的景观属性,提出工业遗产在城市空间中的"景观化"方法。通过单元保留、要素重组、抽象再现三种方式,分别实现工业建筑、工业构件、工业场地三类不同遗产要素的景观化过程,从而解决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诠释了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园区基本概念和特征,概括分析了创意产业园与工业遗产空间耦合的原因。基于对上海市工业遗产信息数据的调研,构建了"上海市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并从中选出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的典型案例样本,建立了"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上海创意产业园名录"在此基础上,应用ARC-CIS分析研究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解析基于尺度层级结构的3种创意产业园区类型,提出4种创意产业园区主导模式最后,探讨了尚需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佳 《北方建筑》2023,(3):42-46
鉴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资料的梳理与研究,探究工业城市应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产公园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的契机进行“城市更新”,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再利用属性,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连接内容及策略,以期激活工业遗产地的物质与文化功能、盘活失落空间、促进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构建符合地区文化内涵的特色化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2.
旧工业构筑物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对于记录工业文明、增加城市活力具有重大意义。从使用者体验视角出发,针对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中采用的景观体验、文化体验、空间体验三种体验形式进行分析,从而在旧工业构筑物改造再利用方面,为从使用者体验出发的改造再利用策略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和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为导向的产业空间更新,是传承工业文化、重振工业衰退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网络文本和图片数据,对阳朔老糖厂更新利用项目进行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整体空间体验三个层次的体验感知特征研究分析,从“原真性”“设计感”和“整体性”三方面得出结论,并在空间本底、空间记忆、空间功能和空间体验四个方面提出保护空间肌理、挖掘文化内涵、推进价值共创、丰富体验内容,以期为其他中小型工业遗产游憩化更新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楼瑛浩  朱晓青  王竹 《工业建筑》2012,42(10):25-29
地区性工业遗产是特定时代产业文脉的表达,同时也是特定技术线索和工艺流程的文化展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开发,既包括对原有工业文明、工业精神等场所虚质的传承,同时也包含实质空间遗存的利用。以"线索"为楔入点,结合杭州炼油厂改造地块进行探索,一方面从虚质角度出发,探讨文脉、行为、反馈线索对空间的营造意义;另一方面从实质角度,探讨载体、模块的实体再利用保护方针。并总结相关社会指导策略,为今后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具体借鉴。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需要寻找城市区域发展与地块复兴需求的共通点与平衡点。苏州部分工业遗产在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脱离了社会实际需求,过度商业化、空间封闭化及文化特色的缺失,导致地块实际运营情况并不理想,地块活力缺失,并没有在改造利用中得到发展。文章结合苏州工业遗产的现状及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功能植入、空间优化及文化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开始了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全新的尝试,即用文化创意策略找回工业遗产的空间价值和精神价值。本文从内部原因及外部因素探讨了文化创意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契机,并以重钢5#高炉再利用为例,从功能重置、创意空间构建以及建筑表皮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创意在工业遗产再利用中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梳理分析了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形成的背景,界定了考察研究的时间范畴、空间范畴和类型范畴。据此开展信息数据调研,整合图形信息与属性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综合信息数据库"。进而对工业遗产研究样本的整体分布的类别分布、城乡分布、各文物保护等级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辰 《新建筑》2011,(5):62-65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学专业必然要为之作出相应的贡献,但目前业界还存在不少误解。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作为一个成功改造自原废弃机械工厂的成功案例,透彻地说明了在改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应强调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将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空间环境。从而充分地显示建筑学的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洛阳城市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出发,通过对洛阳的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梳理、分析,针对当前洛阳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和矛盾,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建议,以使其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秦皇岛是中国近代工业化重要海港之一,遗存有大量的工业遗产,然而如何有效保护利用这些遗产,是秦皇岛西港搬迁后即将面临的问题。文章从系列遗产的整体性理念出发,以秦皇岛港工业遗产为例,梳理出港口类系列工业遗产的六大组成要素——港口基础设施、装卸生产设施、运输传送设施、衍生工业企业、公共服务设施、生活附属设施,并在分析秦皇岛港工业遗产历史特征、空间特征和行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以期为秦皇岛港系列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