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第三届工科电工课委会暨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改课题组工作会议于1996年5月6日至9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本届和上届课委会正、副主任委员,各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正、副组长、秘书、联系员,“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类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课题组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负责人共37人,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延保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介绍了国家教委、中国工程院、江苏省委联合调查江苏企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工科电工课委会工作会议暨‘面向ZI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会议于2000年6月11日至13日在东南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课委会正副主任委员、各课程指导小组正副组长、秘书、联络员、“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课题组主持单位、参加单位的负责人、《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主编及特邀代表共43人。东南大学林萍华副校长到会介绍了东南大学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情况。 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11日至12日为“面向21世…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工科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是国家教委的一项教学研究项目,东南大学是本项目的牵头单位,哈工大所主持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改革是其中一个子课题,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北京理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三校的课题组于1996年6、7月间相继成立,至今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国内有关资料,分析国外较贴近的教材,参考东南大学电工类基础学科改革的试点经验,并通过校内各种会议研讨,提出初步设想,且在黑龙江电工学研究会理事会和全国第六届年会上征求意见。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改革方案的设想意见,以期得到各方面的指教。  相似文献   

4.
创建面向21世纪的电工学内容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向21世纪工科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是国家教委的一项研究项目,牵头单位是东南大学,“非电类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改革”是其子课题,我们教研室作为参加单位承担了这个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本文就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作一简要汇报,并提出了改革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由东南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我校作为主持单位,与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校负责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整体方案研究与实践。历经四年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完成了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模块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实践中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案。本文就此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6.
工科电工课委会第三届委员会会委会暨“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组第四次工作会议于1999年11月8日至12日在北方交通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课委会全体委员、课委会及各课程指导小组秘书、联络员、“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课题组主持单位和参加单位的负责人、《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主编及特邀代表共72人。会议邀请教育部高教司钟秉林司长作了“当前高教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邀请倪光南院士作了“当前电子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东南大学国家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教学基地的组织管理体制,系列电气电子课程的改革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建设。文章还讨论了下一步的基地建设目标和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是国家教委于1992年12月30日以“教高司[1992]128号”通知下达的教学研究项目之一,项目名称为“工科电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负责学校为东南大学。该项目的具体研究范围,经高教司有关负责同志明确为电气和电子工程类专业的电工类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而不涉及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学课程。 东南大学于1993年初成立了电工类课程改革课题组,在两年多时间中,广泛收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参考了校内改革试点的经验,并通过校内各种会议开展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第三届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工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于2000年6月17日至22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小组成员及特邀的全国高校电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主编等有关代表共35人。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君楷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首先由唐介组长传达6月 11日至13日在东南大学举行的第四次电工课会委暨“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工作会议的精神,介绍了有关情况,内容包括:课题组的结题报告;课委会工作总结;课委会对“…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和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内容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具体介绍了东南大学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改革方案,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和实践系列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电工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工作会议于1996年5月10—12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上届组长秦曾煌教授,本届指导小组全体成员,高教出版社和东南大学代表等。东南大学校长、本届电工课委会主任陈笃信到会讲了话。 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传达第三届工科电工课委会工作会议精神;2.制定第三届电工学课程指导小组工作计划;3.讨论“九五”教材规划;4.研究如何开展“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东南大学电工电子课程的整合模式,包括课程内容安排、实验体系以及双语教学。此项工作建立在一项国家教改项目的基础之上,论文同时介绍了该项目的相关成果,如已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教材等。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末,国家教委对教学投入的力度大大增加,连续出台了各项有力措施,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就是各项出台的有力措施之一。本文就北方交通大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特点,在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室建设如何和基地建设相辅相成,提出了一些实施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全国工科高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教教材编审组早于1983年9月在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领导下成立,组长沈尚贤(西交大)、副组长童诗白(清华)、编委邓汉馨(浙大)、孙文治(东南大学)、陈贤瑞(华南)、朱庆学(上交大)、黄以铭(华中)、方炳城(电子科大)、章少强(武汉水电),秘书叶德璇(西交大)技术顾问王绍忠(清华,现为副组长).该组在沈老和童老的认真领导下群策群力,七年来在各有关院校的教师和电教中心的支持下已经组织完成了一批电教教材片,为了让更多院校了解和充分发挥其效用,特将片名提供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120-120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研讨会于2003年12月4日至7日在昆明云南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教学指导委分员会委员、联络员、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教学与教材建设参加单位代表及特邀代表共54人。云南大学游庆章副书记到会致词,祝贺大会召开。  相似文献   

16.
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原高等学校工科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东南大学主办的为全国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术研究服务的科技类学报。 2 0 0 1年教育部按学科调整成立了 2 9个学科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其中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的 5个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因此 ,本刊的主办单位本应随之更名 ,但由于各方面提出了几种值得探讨的意见和方案 ,我们经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多方征询与协商 ,并经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7.
面向卓越计划的“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各专业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配合我校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笔者在电工电子基础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实施了新一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总结了“电工学”课程的新型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供同行...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45个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我校有幸进入基地建设的有: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工科数学教学基地。本文就我校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在1997年全面启动以来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作一汇报。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是工科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下个世纪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进行电工电子等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要考虑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21世纪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电工电子类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供宽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因此必须打破传统“专业体系”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讨论,本文提出把建设“大电工技术基础资源”作为建设教学基地的基本目标的设想,通过基础资源的建设带动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20.
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在新内容、新技术和学时的矛盾上很尖锐,各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之间在体系、内容分工等许多关系上需要理顺。本文就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改革这一重要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求在更深层次上开展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