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治疗等论述慢性萎缩性胃炎。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为外邪犯胃、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痰瘀内阻。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概括为脾胃气虚是本病之根本,气滞血瘀胃热乃病理关键,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五型,深入浅出的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徐文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12):1038-1039
目的:中医辩证治疗脑萎缩.方法:40例辩证分型为痰瘀内阻型和肾虚血瘀型,分别采用益智I号和益智Ⅱ号治疗.结果:40例中属精神障碍型36例,治愈6例,显效22例,有效7例;属痴呆型4例,显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属痴呆症型的发病年龄较呈精神障碍型年龄明显增高.痰瘀内阻型疗效优于肾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3.
口臭证治浅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学将口臭辨证为胃热壅盛型、脾胃积热型、痰热壅肺型、心脾积热型、瘀血内阻型、食滞胃脘型、肾虚火旺型和劳郁伤脾型等,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口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1 脾胃病痰瘀同治病机  痰瘀同治法 ,以津血同源 ,痰瘀同病理论为基础。中医认为 ,津与血 ,同源于精 ,生理上相互滋生 ,又都受气的推动和转输。气机紊乱 ,津血为之变 ,津停为痰 ,血凝为瘀 ,所以说津血同为一体 ,痰瘀同出一辙。二者可同时形成 ,亦可因痰致瘀 ,因瘀致痰 ,互为因果 ,导致痰瘀同病。表现为在同一病证中 ,既有痰凝之象 ,又有瘀血之征。脾胃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每可见到痰瘀同病的病理变化。从病因病机来看 ,无论是外邪犯胃 ,饮食不节 ,情志不畅 ,还是体虚久病可使脾胃气机升降失司 ,气血失畅 ,水津失布而致痰瘀互生。而作为…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肺癌是因毒邪侵淫、情志内伤等导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毒痰瘀互结,壅结于肺,日久恶变成癌积,临床从气阴亏虚型、热毒内蕴型、痰浊内阻型、毒瘀互结型、阴阳两虚型辨治。治当扶正祛邪,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结、化痰解毒为原则,并应将扶正祛邪贯穿肺癌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姜德利  李明杰  刘丽君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13-2214,2218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影响因素及与西医分型的关系。方法:对97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火内扰、气郁痰结、气滞血瘀、痰瘀交阻、痰湿内阻及气血双虚6型,并分析精神分裂症西医分型及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脉搏等对中医分型的影响。结果: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分型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痰瘀交阻型(30.9%)、痰湿内阻型(28.9%)、气滞血瘀型(16.5%);痰火内扰型(5.2%)最少见。中医分型与脉搏、意志减退、孤僻少动密切相关(P〈0.05),与西医分型及阳性症状无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分型与患者的脉搏及阴性症状显著相关,与西医分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脾肾两虚,痰瘀内阻”是人体衰老的主要病机理论之一。本文从脾肾两虚,痰瘀内阻的实质及其与自由基、钠泵、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进行分析,并为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衰老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超声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2012年体检过程中500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按轻、中、重分为3组,同时请我院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痰瘀阻络3型,探讨脂肪肝患者超声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型最常见,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阻络型为主。结论将超声检查引入脂肪肝的中医辨证中,使辨证的内容更加丰富,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痰瘀同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痰瘀互结是妇科瘕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是其治疗法则,同时应顾护正气、调理脾胃气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收集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的相关性文献156篇(4651例冠心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及总结,为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文献检索,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及与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相关性的文献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中医分型以痰浊内阻型和心血瘀阻型为主.在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痛变支数水平方面,痰浊内阻型狭窄程度最重,病变支数最多,其次为心血瘀阻型,而心肾阴虚型狭窄程度较轻,病变支数较少.[结论]痰浊内阻型和心血瘀阻型患者病变范围广,病情复杂.痰瘀是冠脉病变的共同特征,也是导致冠脉病变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从脾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脾胃与冠心病的发病、病证及治疗尤其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和、痰瘀互结、他脏功能失常,从而共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其治疗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同时兼顾养心、除痰、化瘀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胆腑舒胶囊治疗湿热内蕴、痰瘀内阻型胆石症。治疗组 4 2例用胆腑舒胶囊治疗 ,对照组 30例用肝胆结石片治疗 ,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石大小变化、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胆腑舒胶囊的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4 7% ,6 6 6 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中未发现胆腑舒胶囊有毒副作用。说明本方治疗湿热内蕴、痰瘀内阻型胆石症安全有效 ,也为清热利湿、祛痰消瘀法治疗胆石症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已经是严重危害大众的公共卫生问题,文章认为本病属中医学中的"癫狂"范畴,其病机多责之于痰瘀之邪,痰湿阻滞、瘀血内停、上犯于脑是诱发癫狂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把精神分裂症总结为常见的五种证型,分别为痰火扰神型、痰湿内阻型、痰气郁结型、气滞血瘀型、多虚多瘀型;采用祛湿、化痰、逐痰以及化瘀、散瘀等辨证论治,以自拟礞石逐痰汤、二陈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的中医证型与睡眠呼吸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经确诊为OS患者,比较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证型间睡眠呼吸指标AHI、LSpO2、ESS的差异性,并对不同证型与AHI、LSpO2、ESS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70例OS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瘀互结证37例(52.9%)、痰湿内阻证11例(15.7%)、气阴两虚证9例(12.9%)、痰热内扰证8例(11.4%)、脾肾阳虚证5例(7.1%)。(2)痰湿内阻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脾肾阳虚证OS患者的AHI、ESS显著低于其他证型患者。(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P<0.01,r=0.445\0.308),脾肾阳虚证与AHI、ESS成负相关(P<0.01,r=-0.32\-0.378),而与LSpO2无明显相关性(P>0.01);其他证型与AHI、LSpO2、ESS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OS患者痰证明显多于非痰证,其中痰瘀互结证占主要比例,痰湿内阻证与AHI、ESS成正相关,脾肾阳虚证患者与AHI、ESS成负相关,AHI、ESS有可能作为诊断OS痰湿内阻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症状出现频率依次为:倦怠乏力胸胁胀痛纳差胸脘痞闷便溏烦躁易怒周身困重恶心善叹息、胸胁刺痛;舌质出现频率依次为:淡红淡有齿痕红黯有瘀斑;舌苔出现频率依次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出现频率依次为:弦滑细濡数涩。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肝郁脾虚湿浊内阻湿热蕴结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湿浊内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蕴结湿浊内阻、肝郁脾虚。结论:通过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痰瘀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证型.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亦称更年期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症.本病的发生和"痰"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临床证型可分为痰湿内阻、痰热内扰、痰瘀互阻、血瘀四型,治疗则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与方药.结论:今后应加强本病的标准化研究,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确切疗效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痛风的中医证型,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查阅1994年 ̄2007年涉及到痛风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31篇,经研究发现,痛风的基本证型频数排列前6位依次为湿热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热内阻证、血瘀化热证。证候要素中频数排前6位的是湿、热、血瘀、肾、痰、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震荡(concussion)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法,分析54例脑震荡患者的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分析中医治疗脑震荡的用药规律。结果 54例脑震荡患者男女比例1.5:1,平均年龄(39.69±16.34)岁,20~50岁的青壮年人群占70%;车祸伤居外伤原因首位;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纳差、恶心等;痰瘀阻窍是脑震荡的核心病机,主要的中医证型包括气虚痰瘀(38%),心肾不交、瘀血内阻(13%),肝郁痰瘀(11%)和肾虚痰瘀(9%),气虚痰瘀为主要证候类型;桃仁、石菖蒲、茯苓、川芎、清半夏是治疗脑震荡的基本用药。结论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脑震荡的关键,痰瘀阻窍是脑震荡的核心病机,中医辨证以气虚痰瘀为主,基础用药是桃仁、石菖蒲、茯苓、川芎、清半夏,不同证候类型随证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19.
从虚痰瘀论治肺心病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治疗肺心病过程中,体会到虚痰瘀是其主要病机,并根据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临床特点,划分4个主要证型,采用本院制剂肺心平口眼液或片剂治疗,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1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6$N#本组共126例,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84例,缓解期(门诊治疗)42例。50~60岁者男22例,女14例;60—70岁者男37例,女11例;70~75岁者男29例,女18例。按中医证型分:风寒外束,寒痰阻肺型ZI例;热瘀互结,痰热空肺型29例;毒瘀炽盛,阳明暗实型14例;心肾阳虚,血脉瘀阻型20例;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型42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魏品康教授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因在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失健运等原因致痰浊阻滞中膈,影响气机升降而发为本病。临症时应详审病因病机,明辨阴阳虚实,分为气郁痰阻、热盛痰阻、痰气中阻、痰瘀内阻等型而辨证论治。用药时应参合体质、季节气候等因素,灵活辨证,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