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兰  惠延年  曾光伟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26-930
目的 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痛变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茵素( 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配治疗组大鼠20只,每15 d每眼球后注射Ang-1溶液0.05mL 1次(4ng·L-1),糖尿病阳性对照组2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2组与正常对照组(20只)分别饲养3个月、6个月时,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oin angiography,FFA)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MMP的表达量.结果 FFA观察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扭曲、不规则,Ang-1治疗组可见明显的改善;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可见视网膜微动脉瘤,Ang-1治疗组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微动脉瘤减少.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3个月、6个月时正常对照组仅见微弱的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92.968 7±2.0400和81.0311±2.7700,糖尿病阳性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灰度值分别为120.0008 ±2.9011和124.790 5±1.961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Ang-1治疗组3个月、6个月时VEGF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16.154 8±1.343 1和92.850 9±2.323 4,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MP蛋白无表达,3个月时Ang-1治疗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P<0.05),6个月时糖尿病阳性对照组与Ang-1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并抑制视网膜内VEGF、MMP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曾莉  常以力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05-90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联合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5只和糖尿病组55只,糖尿病组通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饲养3个月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DR大鼠模型且视网膜病变程度相仿的大鼠,随机抽取45只分为DR对照组(B组,5只)、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10只)、VEGF ASODN干预组(D组,10只)、Ang-1干预组(E组,10只)、联合干预组(F组,10只).C组玻璃体内注射PBS缓冲液5μL;D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00 μmol·L-1 VEGF ASODN 5 μL;E组玻璃体内注射浓度为160 mg·L-1Ang-1 5 μL;F组玻璃体内注射100 μmol·L-1 VEGF ASODN及160 mg·L-1 Ang-1各5μL;3 d后再次行上述操作.各组大鼠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下突破内界膜的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 A、B、C、D、E和F组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分别为0、( 20.98±1.14) mm2、(21.47±1.65) mm2、(14.60±1.55) mm2、(13.80 ±1.19) mm2、( 10.81±1.35) mm2;D、E、F组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99,P <0.05);F组渗漏面积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94,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2,P>0.05).A、B、C、D、E和F组突破内界膜的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分别为(1.13±0.31)个、(80.31±5.21)个、(81.08 ±2.57)个、(37.37±3.41)个、(41.07±2.09)个、(14.41±1.23)个;D、E、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9.41,P<0.05);F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芽细胞核数低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714.91,P <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 VEGFASODN联合Ang-1玻璃体内注射能明显抑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新生小鼠视网膜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王康  王康孙  王玲 《眼科新进展》2002,22(4):232-23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形成的内在联系,方法 分别于小鼠出生后3d,1、2、4周以免疫组化观察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并与视网膜铺片和光镜结果相对照。结果 小鼠出生后视网膜血管系统由视盘处呈放射状穿出,逐渐由后极部向周边部,视网膜病理切片显示;出生后3d时,视网膜只有2层,即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层毛细血管仅限于视网膜后极及中周部,7d时外丛状层形成,出生后14d,视网膜外层毛细血管发育基本完成,出生后28d,视网膜与14d时大致相似,VEGF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出生后3d,阳性信号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母细胞层内,外缘,7d时,VEGF明显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几乎全层内核层,出生后14d及28d。当视网膜血管系统发育基本完成时,VEGF阳性细胞数量和强度都明显减少和减弱。结论 本研究提示,VEGF的表达在空间和时间上与视网膜血管形成密切相关,VEGF的存在对于小鼠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形成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可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d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氧模型组,每组20只,高氧模型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Ang II和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高氧模型组(43.23±2.57)个较正常对照组(1.37±0.93)个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 II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65±0.004)较正常对照组(0.035±0.003)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72±0.004)较正常对照组(0.049±0.007)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ng II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与VEGF存在明确的联系,Ang II通过上调VEGF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研究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取对照组和给氧组幼鼠眼球作荧光素血管灌注,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及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给氧组视网膜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3.38±1.07)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IF-1α蛋白表达在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VEGF蛋白表达在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31,P<0.01)。结论: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存在HIF-1α,VEGF的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达成共识,现在已有多种VEGF抑制剂被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现将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最新几种VEGF抑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陈虹  刘磊 《国际眼科纵览》2005,29(5):300-303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眼部多种组织成分的广泛损害,已成为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多效性生长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主要探讨H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孔怡淳  韩梅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6,24(4):407-4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新生c57BL/6N小鼠高氧后相对低氧饲养,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出生后12d、17d摘除眼球,应用RT-PCR,Western Blot以及视网膜血管荧光灌注造影技术检测全视网膜VEGF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程度。结果视网膜血管造影显示高氧造成血管发育受限,相对低氧后产生新生血管。伴随新生血管的发生,VEGF mRNA升高2.3倍;VEGF蛋白含量也升高7.3倍。结论VEGF表达改变与新生血管发生成正相关,其升高也是造成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机制之一。减少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天龄C57BL/6J新生小鼠36只,随机分为2组:高氧组和ACEI组,每组18只。ACEI组和高氧组小鼠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出氧箱后每日分别ip卡托普利10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连续5d。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ACEI组较高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减少,荧光渗漏减轻。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ACEI组较高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II蛋白表达水平:ACEI组较高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ACEI组较高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早期应用ACEI可一定程度抑制RNV形成。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缺血缺氧导致新生血管形成和渗漏是多种致盲性眼病的严重病理过程,是目前眼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血管生成素1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新生血管生长调控因子,因其在新生血管的转归和促血管成熟稳定中的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但血管生成素1在眼部尤其是视网膜的作用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就血管生成素1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及渗漏性、内皮细胞增生移行、壁细胞募集等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重建成熟提供新思路。(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49-15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的发生发展中的参与机制。方法 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法观察缺血视网膜组织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 织中有不同程度的VEGF mRNA表达,表达的程度以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中最强。 VEGFmRNA 的表达部位与视网膜组织缺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结论VEGF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的发生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参与机制。(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5-7)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眼科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下降,其2大特征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内皮抑素(ES)各种作用的发挥与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之一,ES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拟从ES调控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促血管生成蛋白的表达、调控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达3个方面阐述ES抑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构建4对针对靶基冈小鼠VEGF的siRNA干扰载体,筛选并进行慢病毒包装。60只C57Bif6J小鼠分成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OIR模型组,OIR+空载体组,OIR+VEGF-RNA干扰组。OIR+空载体组和OIR+VEGF-RNA干扰慢病毒组的小鼠在生后第5天玻璃体腔注射相应的1μ1的7.5×10^7空载体慢病毒和VEGF-RNA干扰慢病毒。后3组小鼠在生后第7天建立OIR模型。第17天时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4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及面积变化,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的分布变化.Westernblot检测VEGF、磷酸肌醇3激酶(P13K)、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铺片显示正常组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网状;RNA干扰组新生血管面积(0.271399mm^2)明显较OIR模型组(1.212782mm^2)、空载体组(1.152504mm^2)少(F=449.924,P〈0.01)。OIR模型组和空载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Occludin在RNA干扰组中与正常组相似,呈均匀光滑线性分布,而在OIR模型组、空载体组的分布中断、不均匀,在新生血管团中可见团块状的强荧光;VEGF的RNA干扰组中VEGF、P13K、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和p-ERK的蛋白表达量较OIR模型和空载体组低。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靶向VEGF的RNA干扰慢病毒能有效抑制OIR小鼠模型中VEGF及其下游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临床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眼内新生血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八十年代末分离提纯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EGF在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VEGF的研究引发了基础、临床多个学科的突破性进展。VEGF很可能就是眼科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视网膜未知因子”。VEGF的发现和认识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关系的阐明对于人眼新生血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62-64)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曹晖  胡宏慧  许迅  樊莹  王方  张皙 《眼科新进展》2003,23(5):335-337
目的制备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为今后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以出生7d的C57BL/6J小鼠56只,雌雄兼有,随机将28只放入75%±2%高氧环境,控制室温23℃±2℃,日光照明,5d后返回空气环境;另一组28只置于23℃±2℃空气环境中饲养作为对照.随机于出生后12、14、17、21、22、25d取高氧组和空气组小鼠行视网膜铺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出生后17d小鼠的视网膜铺片、石蜡切片HE染色、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高氧诱导组出生后17d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穿过视网膜内界膜细胞核计数明显高于空气组.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从出生后14d开始有阳性表达,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出生后17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持续至出生后21d.结论该模型为一种合适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发育和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参与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Cathepsin B和VEGF在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氧诱导组、空白对照(NC)-绿色荧光蛋白(GFP)-慢病毒(Lv)组和Cathepsin B-RNA干扰(RNAi)-Lv组,每组11只小鼠22只眼.正常对照组小鼠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其余3个组7日龄小鼠置于氧体积分数为(75±2)%的密闭氧箱内饲养5d,之后返回到正常环境中.高氧诱导组的12日龄小鼠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NC-GFP-Lv组和Cathepsin B-RNAi-Lv组的12日龄小鼠分别给予玻璃体腔注射NC-GFP-Lv和Cathepsin B-RNAi-Lv各1μl.取各组17日龄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剥取视网膜,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Cathepsin B-RNAi-Lv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分层和分支均较高氧诱导组和NC-GFP-Lv组少.各组Cathepsin B和VEGF mRN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4.89,P=0.00;F=519.78,P=0.00),其中高氧诱导组、NC-GFP-Lv组和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高氧诱导组和NC-GFP-L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Cathepsin B和VEGF蛋白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37,P=0.00;F=79.65,P=0.00),其中高氧诱导组、NC-GFP-Lv组和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athepsin B-RNAi-Lv组小鼠视网膜中Cathepsin B和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氧诱导组和NC-GFP-L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中Cathepsin B和VEGF高表达,Cathepsin B-RNAi-Lv可以抑制Cathepsin B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VEGF表达的改变可能是受Cathepsin B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形成是很多重要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血管生成重要的促进因子。近年来,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olubleVEGFreceptor-2,sVEGFR-2)被证实为一种VEGF促血管生成信号转导通路的天然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它与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抑制因子及其血清标志物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sVEGFR-2在抗眼部新生血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一组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疗法。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视网膜激光光凝、冷冻和玻璃体切除,然而这些治疗本身具有破坏视网膜正常结构和影响视功能的副作用,因而非常有必要从分子和基因水平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阻止和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片段干扰性RNA(siRNA)在抗肿瘤新生血管临床研究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疗效,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我们通过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探讨VEGF165 siRNA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眼部多种组织成分的广泛损害,已成为世界范围的致盲性疾病.其发生及发展过程复杂,需要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多种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等.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多效性生长因子,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主要探讨H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对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缺氧的方法建立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36只,随机分为高氧组及ES治疗组。ES治疗组小鼠在出氧箱后12,36h,玻璃体腔内注射ES1μL。另将生活在正常氧环境中的18只同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提取3组小鼠视网膜总RNA,通过RT-PCR方法定量检测VEGF在3组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氧致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VEGF的表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ES作用后VEGF的表达减少,与给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ES治疗组与高氧组比较P<0.05)。结论:ES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 mRNA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