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肺复张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选择早期并发中重度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标准治疗组和肺复张治疗组。入组患者转入ICU后,均给予原发病治疗,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温湿化治疗。标准治疗组给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PCV),潮气量(VT)≤6 mL/kg,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气道平台压(Pplat)≤30 cmH2O;肺复张治疗组在保护性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间断肺复张治疗,每6 h肺复张1次,直至肺复张24 h或撤除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7例患者纳入分析,标准治疗组35例,肺复张治疗组32例。随机化入组后,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治疗0.5 h后PaO2/FiO2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FiO2、PEEP水平有显著差异。6.5 h后,肺复张组的PaO2/FiO2显著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改善,FiO2显著下降。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与标准治疗比较,肺复张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手术后并发中重度ARDS患者,可改善肺顺应性,纠正低氧血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在重度有机磷重度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1年3月ICU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作为治疗组,同期各科室未采用综合治疗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洗胃、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复能剂药物治疗以及特级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血液灌流的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抢救成功率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综合救治方法 在合理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了机械通气措施,有效提高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条件的医院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王翔  穆心苇  陶和 《广州医药》2005,36(6):28-2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阻塞性肺不张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安全的促进肺复张.方法对60例已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急性阻塞性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三组:常规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组(简称NV组)、高PEEP组(简称HP组)、30 min高VT或压力预设(PC)后再高PEEP组(简称HV组).比较三组中在机械通气后30 min、24、48、72 h肺复张的人数和复张后再次不张人数.结果 HV组在30 min肺复张人数均高于NV和HP组(P均<0.05),NV组和H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4、48、72 h HV组同HP组差异逐渐缩小,而48 h HP组已优于NV组(P<0.05).二次肺不张人数HP和HV组均低于NV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短时间高VT或PC,后再配合高PEEP能快速、有效、安全、稳定的治疗急性阻塞性肺不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开始血液灌流治疗的时间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根据是否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和血液灌流开始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4组.灌流1组:在中毒12 h以内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d,共2~3 d;灌流2组:在中毒12~24 h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d,共2~3 d;灌流3组:在中毒24 h后给予血液灌流治疗,1次/d,共2~3 d;对照组:未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各组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的时间.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1 d、2 d、3 d、4 d时ChE活力及50%ChE恢复时间(T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灌流3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灌流1组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液灌流开始时间在中毒24 h内,尤其是在中毒12 h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中毒24 h以后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没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后即给予血液灌流(HP)治疗2h,根据病情需要12~24h再次HP.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入院后3h即完成2h的首次血液灌流,以后每日行Hp治疗2h,连续3天.观察两组血胆碱酯酶活性(ChE)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ChE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期强化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效果优于单次HP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抢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自2001年3月2008年8月共23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MODS存活组和非存活组的基本特征:下呼吸道感染、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及方法,脏器衰竭的数目。结果:230例中136例死亡,死亡率为59.12%。230例有194例并发院內下呼吸道感染,分离出746株细菌,其中G-杆菌561例,尤其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332例),其次为鲍曼氏不动杆菌(112例),154例发生MODS,单一细菌感染患者死亡29例,混合死亡者102例(P<0.01);230例均采用机械通气,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和美国ARDS临床试验网方法。非存活组潮气量(VT):(8.1±1.8)ml/kg,吸气末正压(PEEP):(10.3±2.2)cmH2O。吸气峰压(PIP):(29.2±13.2)cmH2O。FiO2:(46.1±14.7)%,平均使用时间为(14.2±9.6)d。存活组:潮气量(VT):(7.6±2.1)ml/kg,吸气末正压(PEEP):(8.7±1.6)cmH2O。吸气峰压(PIP):(24.3±10.6)cmH2O,FiO2:(39.1±10.5)%。平均使用时间为(7.3±3.5)d(P<0.05)。136例死亡患者中,两个脏器衰竭46例,3个或3个以上脏器衰竭90例(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基本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MODS是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下呼吸道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及参数变化、脏器功能衰竭数目以及APACHEⅡ评分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机械通气并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52例,观察患者PEEP(0、3、6、9、12和15)cmH2O6个水平条件下中心静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中心静脉压随着PEEP水平逐渐升高而增加,PEEP15cmH2O时,中心静脉压均显著高于其他各PEEP水平时(P<0.05);脱机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不同PEEP水平时(P<0.05);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机械通气时PEEP水平的增加,中心静脉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净化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先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贯性血液灌流(HP)与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进行H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hE活性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愈率提高(P0.05),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HP序贯CVVH治疗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吐气(prolonged expiration)方法联合呼吸机常规监测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动物模型比较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盐酸吸入的方法建立ARDS动物模型,通过慢吐气方法进行PEEP滴定,采用呼吸机监测的呼出潮气量计算肺复张容积(recruitment volume,Vrec),Vrec最大的PEEP区间即较合适的PEEP区间,同时用分层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计算出肺的过多膨胀和萎陷的比例,从而选择出较合适的PEEP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应用慢吐气方法计算的Vrec最大的PEEP区间为5~10 cmH2O(1 cmH2O=0.098 kPa),即较合适的PEEP区间为5~10 cmH2O。EIT通过过度膨胀/萎陷的方法选择的较合适的PEEP水平也在5~10 cmH2O之间,这与慢吐气方法选择的PEEP区间是一致的。且在PEEP为15~20 cmH2O时,应用一定的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且此时驱动压较大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在PEEP为小于 5 cmH2O 时,低于生理性的PEEP,这都不是合适的PEEP水平。结论 应用慢吐气方法结合呼吸机常规监测计算肺复张容积选择PEEP的方法具有可行性,选择出较合适的PEEP区间后,结合血流动力学及其他指标,可进一步选择更合适的PEEP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指导的液体复苏治疗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性休克患者的救治率的影响.方法 以3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性休克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经验抗休克治疗,治疗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早期目标指导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各时间点收缩压、血乳酸、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常规治疗+早期目标指导的液体复苏治疗较常规治疗+经验抗休克治疗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收缩压明显增高,血乳酸及APACHEII评分明显降低,而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指导的液体复苏治疗可以迅速改善收缩压、降低血乳酸、APACHEII评分,减缓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及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性休克的临床救治率.  相似文献   

11.
金芳  刘龙  彭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6):748-752, 756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肺损伤的影响。方法以呼吸系统顺应性(C)=0.6 mL·cmH2O-1·kg-1为界将ARDS病人分为2组,其中C≥0.6 mL·cmH2O-1·kg-1者9例,C < 0.6 mL·cmH2O-1·kg-1者10例,分别记为C≥0.6组和C < 0.6组。测定不同潮气量6 mL/kg.IBW、8 mL/kg.IBW、10 mL/kg.IBW、12 mL/kg.IBW)下的呼气末肺容积(EELV),计算肺应变,观察不同潮气量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等的变化。结果纳入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19例,C≥0.6组9例,C < 0.6组10例。随着潮气量的增加,Ppeak和Pplat均逐渐增加,且Pplat均≤30cmH2O。与6 mL/kg.IBW潮气量相比,8 mL/kg.IBW、10 mL/kg.IBW和12 mL/kg.IBW潮气量的Ppl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所有病人中,潮气量由6 mL/kg.IBW逐渐增加至12 mL/kg.IBW时,肺应变由(0.31±0.27)逐渐增加至(0.52±0.46),且潮气量和肺应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78,P < 0.01)。对于C≥0.6组的病人,与6 mL/kg.IBW潮气量相比,仅12 mL/kg.IBW潮气量的肺应变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10 mL/kg.IBW、12 mL/kg.IBW潮气量通气时肺应变>0.27。C < 0.6组的病人中,与6 mL/kg.IBW潮气量相比,8 mL/kg.IBW、10 mL/kg.IBW和12 mL/kg.IBW潮气量的肺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潮气量时肺应变均>0.27。结论C≥0.6 mL·cmH2O-1·kg-1的ARDS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潮气量适当增加至8 mL/kg.IBW并不明显加重肺损伤;而C < 0.6 mL·cmH2O-1·kg-1的病人即使采用6 mL/kg.IBW潮气量通气仍可致严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呼气末正压(PEEP)处理后的肺功能情况。方法选取70例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分为2组。所有病人麻醉诱导插管后至气腹开始前后行间歇性正压通气,观察组潮气量10 mL/kg,通气频率15次/分,呼吸比1:2,吸入氧浓度60%;气腹开始后对照组潮气量7 mL/kg,通气频率25次/分,呼吸比1:1.5,维持PETCO2 35~45 mmH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PEEP设定,参数为5cmH2O,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通过记录气腹前10 min和气腹10、30、60 min及气腹结束时、拔管前1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分析手术中和手术后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aO2/FiO2)、死腔率(VD/VT)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的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10~60 min时Pmean升高,各时点的Ppeak和Cdyn无差异;与气腹前10min相比,2组气腹10~60min以及气腹结束时的Pmean升高,Ppeak升高,Cdyn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气腹30min和去除导管前10min时PaO2/FiO2升高,A-aDO2和呼吸指数降低(P < 0.05~P < 0.01),V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腹前10 min比较,对照组在去除导管前10 min、观察组在气腹30 min时,PaO2/FiO2降低,A-aDO2和呼吸指数升高(P < 0.05~P < 0.01)。结论保护性通气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病人应用PEEP处理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呼气末正压(PEEP)阶梯改变方向及改变过程中每个PEEP水平持续时问的不同对Trendelenburg体位腔镜手术中病人个体化PEEP的确定及肺部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腔镜下结直肠手术病人60例,根据术中PEEP改变方向的不同随机分为递增组和递减组,各30例.递增组病人PEEP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通气策略,对肺复张手法的安全性进行监测。方法:入选的ARDS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型号为PB840)。20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和小潮气量+肺复张通气组(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基础通气模式即:小潮气量(6mL/Kg)+个体化PEEP的通气模式。实验组联合肺泡复张治疗,其余同对照组。肺泡复张手法具体操作如下:镇静状态下将FiO2调至100%,持续5min,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将呼吸机模式调整为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予30cmH2O的压力,持续30s后,恢复原通气模式及条件。比较两种通气策略下,病人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氧分压、氧合指数、肺顺应性与对照组比较从开始30Min就有明显改善(P<0.01),24、48h也均维持在较高数值。(2)气道峰压、平台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3)实施肺复张策略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P>0.05)。结论:以个体化PEEP为基础,适时采用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ARDS,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相比更适合病人呼吸力学特征,改善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外器官损害,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补充。肺复张策略是ARDS病人机械通气时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在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辅助长托宁治疗30例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与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动态检测胆碱酯酶(CHE)活性,观察长托宁用量、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HE恢复时间、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治愈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呼气末正压通气辅助治疗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比较小潮气量和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②方法将收治的年龄〉60岁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和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每组各30例。小潮气量通气组(A组)采用小潮气量,VT6-8mL/kg;传统潮气量通气组(B组)的潮气量VT10-12m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前、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等指标。并对两纽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⑧结果机械通气1h、机械通气2h时两组的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时点小潮气量通气组的Pplat均低于B组,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输出量(CI)在不同时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机械通气后MAP、胸腔内血容积指数(1TBI)较机械通气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采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可以达到很好的机械通气效果。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生率低,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对全麻开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肺功能和氧分压(PaO2)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开腹手术的6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的干预方式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 mL/kg)联合肺复张手法;对照组选择标准通气量(潮气量8 mL/kg)。观察并比较2组气道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Pa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中观察组呼吸频率、气道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观察组脉搏血氧饱和度、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2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FEV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及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33%,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有助于改善全麻开腹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肺功能和PaO2,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及阿托品和其他药物辅助进行治疗。结果32例中,抢救成功30例(93.75%),死亡2例(6.25%)。机械通气前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对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