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了我国陇南地区鄂植8、城固32、皮削利、莱星、佛奥、阿贝奎纳、皮瓜尔和奇迹8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总酚、邻二酚含量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表明:8个品种初榨橄榄油中总酚含量在(57.20±5.56)mg GAE/kg(佛奥)与(260.03±7.52)mg GAE/kg(莱星)之间,平均为153.01mg GAE/kg;邻二酚含量最高的为皮削利((118.02±8.38)mg GAE/kg)和城固32((104.06±2.67)mg GAE/kg),而含量最低的为佛奥,为(20.70±2.90)mg GAE/kg;初榨橄榄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包括酚酸(香草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酚醇(羟基酪醇、酪醇、松脂醇)、酚醛(香兰素)、裂环烯醚萜(橄榄苦苷、Oleuropein aglycon、Ligstroside aglycon)和黄酮(木犀草素、甲基木犀草素、芹菜素),橄榄苦苷衍生物是初榨橄榄油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0种大麦及其麦芽的热水浸出物的抗氧化能力.三价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和自由基消除能力(ABST)的值分别为,麦芽0.23~0.45mg GAE/gdw,大麦0.12~0.25mg GAE/gdw.无壳麦芽KM1910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抗氧化力最高的大麦品种是Merlin.FRAP,ABST和ITT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了施肥(20公斤N/公顷)对大麦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基因类型对大麦抗氧化力影响明显.使用Folin-Ciocalteu's的方法测定总多酚含量,其范围在0.6~2.9mg GAE/gdw,与所有使用的测定抗氧化力的方法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1).采用配库仑阵列检测器的HPLC方法测定游离酚,含量最多的是阿魏酸,其含量范围是,大麦12.5~21.9μg GAE/gdw,麦芽7.8~56.μg GAE/gdw,大麦及麦芽中儿荼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1.0~17.0μg GAE/gdw,0.9~12.1μg GAE/gdw.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韩国国立釜山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红藻提取物(Gelidium amansi extract,GAE)可抑制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肥胖。早先研究已经证实,持续12周摄入含GAE的高脂肪饮食对老鼠的体重增加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未有研究显示GAE对肥胖老鼠具有减肥的效果。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GAE对肥胖老鼠的体增重、脂肪量、血浆、肝脏脂质、脂肪因子分泌物和脂质代谢因子表达的影响。本次试验为8周,试验对象为肥胖老鼠,分为对照组和控  相似文献   

4.
全谷物中多酚含量高,但是由于多酚大多以酯键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等结合,人体消化酶无法水解,其生物利用率非常低,常采用不同的加工处理提高全谷物中多酚的生物利用率。试验以脱壳的全籽粒燕麦为原料,研究发芽和湿热处理对全燕麦中多酚含量及其体外生物可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燕麦中总多酚含量为146.20 mg GAE/100 g,其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含量分别为25.21 mg GAE/100 g和120.98 mg GAE/100 g。发芽和湿热处理后总多酚含量分别为317.15 mg GAE/100 g(增加117%)和111.56 mg GAE/100 g(减少23.7%),而发芽燕麦经湿热处理后总多酚含量为239.53 mg GAE/100 g(减少24.5%)。体外消化分析表明,发芽和湿热处理后全燕麦中多酚的生物可给率分别增加61%和21%。上述分析表明,发芽处理对提高全燕麦中多酚的生物可给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成分,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选取5种典型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制备冲泡茶汤与粉末浸提液,分别测定其茶多酚组分和抗氧化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总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咖啡碱、9种儿茶素类物质和4种茶黄素类物质的含量;然后采用ABTS法、DPPH法、FRAP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茶汤和茶粉浸提液中主要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夷岩茶茶汤和茶粉浸提液的总酚含量为0.67 mg GAE/mL和3.89 mg GAE/mL;咖啡碱占126.07酃,181.86酃;儿茶素总量占142.49酃,423.09酃;茶黄素总量为1.14酃,3.88酃。武夷岩茶茶汤和茶粉浸提液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ABTS清除活性分别为6.43 mg GAE/g和140.27 mg GAE/g;DPPH清除活性分别为9.14 mg GAE/g和182.66 mg GAE/g;FRAP还原力分别为6.18 mg GAE/g和101.44 mg GAE/g。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可知,武夷岩茶的多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的开展对深入了解武夷岩茶的营养保健功效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肉类研究》2013,(11):I0004-I0004
<正>印度研究了不同香料提取物对生鸡肉贮藏过程(15d,4℃)中抗菌以及抗氧化的影响(拟发表于2014年2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鸡肉分别通过BHT(阳性对照)、丁香(SA)、肉桂(CC)、牛至(OV)、黑芥(BN)提取物以及它们的不同混合物处理,且结果与未处理的生鸡肉(空白对照)进行比较。并测定香料提取物的抗菌以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总苯酚含量(没食子酸相对含量(gallic acid equivalent,GAE))和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4.09±0.78)(24.65±0.83)mg GAE/g和(7.07±0.15)(24.65±0.83)mg GAE/g和(7.07±0.15)(12.13±0.24)mg槲皮素/g。同时,在15d内以3d的间隔期测定pH值、仪器显示颜色(CIE L(12.13±0.24)mg槲皮素/g。同时,在15d内以3d的间隔期测定pH值、仪器显示颜色(CIE L*,a*,a*,b*,b*)、总活菌数(TVC)、乳酸菌(LAB)数、肠杆菌数,假单胞菌数,2-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在贮藏过程中,T-W-SA+T-W-CC+T-W-OV组样本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五地的余甘子,采用亚临界水提取法、微波-热水提取法、溶剂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对比分析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不同产地中,云南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含量最高(345.24 mg GAE/g),广东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含量最低(198.83 mg GAE/g)。选取云南余甘子,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多酚,其中亚临界水提取所得余甘子多酚含量最高(387.33 mg GAE/g),微波提取所得余甘子多酚含量最低(223.45 mg GAE/g);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不同产地中,云南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对·OH的清除率高于其它地区(P<0.05),为85.99%,不同产地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清除率均在97%以上,但云南余甘子提取所得多酚对DPPH·的清除率较低(70.01%);不同提取方法中,亚临界水提取所得余甘子多酚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率均高于其它方法,多酚浓度与自由基清除率呈明显量效关系。因此,选用云南余甘子,采用亚临界水提取是...  相似文献   

8.
对6种热带水果的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单体酚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种水果的游离酚含量为36.20 mg GAE/100 g~342.85 mg GAE/100 g鲜重,结合酚含量为0.80 mg GAE/100 g~23.19 mg GAE/100 g鲜重。在6种水果的游离酚中,杨桃的苯甲酸(6.63±0.48)mg/100 g FW、鞣花酸(4.47±0.10)mg/100 g FW含量较高,龙眼的没食子酸(10.71±0.37)mg/100 g FW含量较高,柠檬的芦丁(9.34±0.43)mg/100 g FW、高香草酸(6.65±0.35)mg/100 g FW和香草酸(4.82±0.29)mg/100 g FW的含量较高;在结合酚中,番石榴的芦丁(2.28±0.02)mg/100 g FW、鞣花酸(1.69±0.14)mg/100 g FW和苯甲酸(1.44±0.10)mg/100 g FW的含量较高,杨桃的原儿茶酸(3.07±0.50)mg/100g FW含量较高。6种水果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值分别为261.07μmol TE/100 g FW~3 561.12μmol TE/100 g FW和4.59μmol TE/100 g FW~110.90μmol TE/100 g FW;ABTS+自由基清除值分别为48.74μmol TE/100 g FW~240.72μmol TE/100 g FW和2.22μmol TE/100 g FW~135.87μmol TE/100 g FW。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热榨澳洲坚果油为原料,以酸价、过氧化值、K232值、K268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为氧化稳定性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研究60℃下不同储藏阶段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研究储藏期间脂肪酸组成和总酚、总甾醇等脂质伴随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酸价从0.36 ± 0.05 mg KOH/g升高至1.78 ± 0.09 mg KOH/g,升高4.94倍;过氧化值从0.0047 ± 5.72 × 10-5 g/100 g升高至0.0196 ± 2.52 × 10-4 g/100 g,升高4.17倍;K232值从0.41 ± 0.01升高至0.47 ± 0.01,K268值变化不明显;氧化诱导时间从4.37 h下降至2.59 h,缩短1.68倍。储藏过程中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未发生变化;总酚含量从33.45 μg GAE/g减少至20.94 μg GAE/g,减少1.59倍;总甾醇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因此,澳洲坚果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和稳定性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多酚在澳洲坚果油中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虽然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逐渐降低,但较大豆油、菜籽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其仍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澳洲坚果油的开发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水果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了其抗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增殖的活性,分析了总酚含量与抗Hep G2和Caco-2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5种水果中李子的总酚含量最高(1686.08±96.94μmol GAE/100鲜果),西瓜(83.54±2.10μmol GAE/100 g鲜果)和哈密瓜(79.35±0.76μmol GAE/100 g鲜果)的总酚含量最低;在可测出抗增殖EC50值的水果中,李子(18.99±0.06 mg/m L)和番石榴(20.94±0.09 mg/m L)抗Hep G2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梨的活性最弱(389.63±10.82 mg/m L)。李子抗Caco-2细胞增殖的活性最强(8.73±0.11 mg/m L),火龙果的活性最弱(388.07±7.04 mg/m L)。水果的抗Hep G2和Caco-2细胞增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相关性显著(R2=0.4147,p0.01;R2=0.4071,p0.05),该相关性表明水果中的多酚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细胞增值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余甘子多酚,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福林酚法测定多酚的含量,以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对多酚提取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浓度),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方案;通过体外实验,对余甘子多酚在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抑制自发性肝脂质氧化方面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在1~5 m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31x+0.0791(r=0.9997);余甘子多酚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时间135 min,浸提温度70℃,乙醇浓度45%,此条件下的总多酚含量为(0.2427±0.008) mg GAE/mg;余甘子多酚总还原能力在0.2~1 mg/m L范围内稍低于茶多酚,但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自发性肝脂质氧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茶多酚,其中清除DPPH自由基的EC_(50)为(9±0.01)μg/m L,清除羟自由基的EC_(50)为(0.47±0.01) mg/m L,抑制自发性肝脂质氧化的EC_(50)为(122±2)μg/m L。余甘子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酶提取法提取晋谷21号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酚,并测定游离酚的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同时研究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生理活性以及对戊糖乳杆菌的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6.46±0.11) g/g、持油力为(4.05±0.06) g/g、膨胀力为(1.01±0.04) m L/g。谷子游离酚的含量为(0.881±0.046) mg GAE/g,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游离酚含量为(0.675±0.028) mg GAE/g;谷子游离态多酚的DPP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均大于可溶性膳食纤维中的游离酚。谷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游离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性(R_(SDF)=0.631,R_(谷子)=0.698),谷子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游离酚的还原能力和稀释倍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_(SDF)=-0.944,R_(谷子)=-0.899)。当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作为唯一碳源时,其对戊糖乳杆菌有体外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不同腌料对烤鹅肝品质特性的影响,对4种腌料(黄酒、红酒、苹果醋、蓝莓醋)腌制的烤鹅肝感官、质构、颜色、脂肪氧化程度、脂肪酸组成和化学危害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酒和红酒显著提高了烤鹅肝的感官评分(P<0.05);4种腌料都能够改善烤鹅肝的质构特性,显著改变鹅肝的咀嚼性和硬度(P<0.05);4种腌料均含有较高总酚含量[(302.57±29.01)mg GAE/L~(458.12±35.12)mg GAE/L],具有较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45.78±1.41)%~(90.00±0.21)%],其中黄酒和红酒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显高于其他2种腌料;使用的腌料都能够显著降低脂肪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P<0.05),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抑制多环芳烃的生成(P<0.05),其中黄酒和红酒抑制率较高,分别为49.8%和63.0%。综合评估:4种腌料中黄酒和红酒是预处理鹅肝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芦笋膳食纤维及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酶解和超声辅助提取白芦笋和绿芦笋中的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及理化指标,通过比色法测定芦笋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两种芦笋中的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结果发现,白芦笋和绿芦笋均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26.67±1.2, 30.46±0.8 g/100 g)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11.6±0.6, 22.73±0.98 g/100 g),且两种芦笋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均高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此外,绿芦笋中两种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6.76±0.21 GAE mg/g)的含量均高于白芦笋中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2.89±0.16 GAE mg/g)含量,且绿芦笋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白芦笋。以上结果为芦笋,尤其是绿芦笋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和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制备牡丹籽酱油,并与采用相同发酵工艺制备的黄豆酱油进行对比,研究其感官特性、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工艺相同的情况下,牡丹籽酱油具有比黄豆酱油更明显的甜味和更好的色泽;高盐稀态牡丹籽酱油和低盐固态牡丹籽酱油的总酚含量为571.73 mg GAE/100 mL和516.77 mg GAE/100 mL、总黄酮含量为87.78 mg RE/100 mL和76.05 mg RE/100 mL,均显著高于高盐稀态黄豆酱油和低盐固态黄豆酱油(P<0.05);高盐稀态牡丹籽酱油和低盐固态牡丹籽酱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75.57%和75.79%)、ABTS自由基清除率(180.25 mmol Trolox/mL和169.17 mmol Trolox/mL)和还原力(6 577.60μg AAE/mL和6 039.58μg AAE/mL)也均显著强于高盐稀态黄豆酱油和低盐固态黄豆酱油(P<0.05)。综上可知,牡丹籽酱油具有更优良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橄榄渣提取物对马肉饼的抗氧化作用,以橄榄渣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ABTS+·清除能力;将不同浓度(0.2%、0.4%、0.6%)橄榄渣提取物添加到马肉饼中,测定其在9 d冷藏(4℃)过程中色差、高铁肌红蛋白含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和羰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橄榄渣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70.82±7.34)mg GAE/g DW。随着橄榄渣提取物浓度的升高,橄榄渣提取物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橄榄渣提取物的添加使马肉饼中高铁肌红蛋白的含量降低、红度(a*)值升高,过氧化值、TBARs值和羰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提取物的添加量越高,上述作用越明显。因此,橄榄渣提取物有助于改善马肉饼贮藏过程中颜色的褪变,并延缓脂质和蛋白氧化,可以作为马肉饼贮藏过程中的潜在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以麦芽粉、低筋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麦芽粉曲奇饼干。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麦芽粉曲奇饼干配方进行优化,以低筋粉曲奇饼干为对照,对两者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性质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麦芽粉曲奇饼干最佳配方为麦芽粉添加量2%、黄油添加量65%、白砂糖添加量40%、蛋液添加量40%,此优化条件下麦芽粉曲奇饼干的感官评分为87.9分,硬度为1 321.7 g。麦芽粉曲奇饼干中总酚含量(198.66 mg没食子酸当量(GAE)/100 g)远高于低筋粉曲奇饼干(111.02 mg GAE/100 g);麦芽粉曲奇饼干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抑制率分别是低筋粉饼干的2.02倍、2.01倍。在低筋粉中添加适量麦芽粉制作曲奇饼干可提高饼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灵芝、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和香菇5种食用菌种对稻谷统糠进行液体发酵,采用国标方法测定了统糠发酵前后主要组成成分变化,并对统糠发酵前后的持水性、持油性、溶胀性和葡萄糖透析阻滞能力等理化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菌种均可显著提高统糠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p0.05),其中茶树菇和金针菇效果最为显著,分别增长了4.17和4.39倍;粗蛋白含量有所上升,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茶树菇和金针菇发酵后总酚含量由2.90 mg GAE/g DW显著增加为4.03 mg GAE/g DW和4.46 mg GAE/g DW(p0.05);稻谷统糠的持油性能较强,为4.50 g/g,发酵过程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统糠的持水性能和溶胀性能较弱,发酵处理增强效果不大,只有灵芝发酵对持水性显著提高(p0.05);统糠的葡萄糖透析阻滞能力较弱,杏鲍菇和金针菇可以显著增强其葡萄糖透析阻滞能力(p0.05)。食用菌发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统糠品质,综合组成成分和理化功能,以金针菇液态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福林-酚法、亚硝酸钠-氯化铝法分别测定海菜花花、茎、叶中结合酚总酚及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酚的组成,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过氧自由基(ROO·)介导的DNA损伤保护作用.结果表明,海菜花结合酚总酚含量为209.72~366.35 mg GAE/g提取物(Extract),黄酮含量为15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匀浆法浸提莲藕中的多酚,以多酚提取得率和提取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分别优化浸提工艺参数,并比较分析提取液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以多酚提取得率为指标的优化工艺A参数为酸醇比2278(VV)、均质时间6.8 min和均质转速10 500r/min;而以提取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优化所得工艺B参数为酸醇比1981(VV)、均质时间8.6 min和均质转速9 100r/min;各因素对多酚提取得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均为酸醇比均质时间均质转速;工艺A的多酚提取得率(165.85 mg GAE/100g·FW)显著高于工艺B(P0.05),其DPPH自由基清除IC50值分别为4.75,6.83μg GAE/mL。工艺A较适用于莲藕抗氧化活性多酚的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