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一、前言木叶天目是我国江西吉州窑特有的一个品种,是吉州窑的代表作。它是利用天然树叶装饰于施有墨色或茶褐色底釉的敞口尖底碗上,入窑烧后树叶与底釉相熔合呈金黄、  相似文献   

2.
影响曜变天目釉特征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曜变天目釉是我国宋代窑场烧制的名贵天目釉品种,其外观特征是在乌黑的底釉上布有大大小小的斑点,斑点周围有一圈兰灰色光晕,随观察角度会产生明显折光,是世界技艺宝库的珍品。由于历史的变迁,烧制曜变天目的技术在我国已失传700余年,为了发掘这支宝贵的文化遗产,1983年开始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对该釉的制备工艺和呈色机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明配方组成、烧成制度等对曜变天目特征的影响因素,掌握了该釉的形成规律,研制出一定数量的曜变天目釉产品,见图1(本期封三)。  相似文献   

3.
浅议宋建窑天目釉茶盏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绪言 建窑是两宋时期福建的名窑,在宋代瓷窑中以烧制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以青白瓷为主的陶瓷史中独树一帜.宋朝时福建产瓷区相当多,有许多建窑邻近的窑场仿制建窑的天目釉器.建窑天目釉茶盏集中地体现了宋朝的时代环境与审美特色,它大抵兴起于北宋初期,繁荣于北宋晚期与南宋早、中期,至元代初期渐衰弱.建窑的具体窑址在今建阳市水吉镇池中村、后井村一带.  相似文献   

4.
瓷器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英文china(瓷器)即为中国名称.中国号称瓷器之国.在我国的陶瓷艺术珍品中,曜变金天目釉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天目釉"源于我国历史南宋时期五大名窑之建窑(在中国福建),曜变天目釉更是难得珍贵曜变结晶釉之一,是我国瓷釉艺术发展历史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是世界陶瓷收藏的最高境界.我国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陈显术先生对曜变天目釉瓷器有如此描述:"曜乃日、月、星辰之光,变乃色彩变异之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木叶与釉之间的定位反应,叶与釉在高温下晶态的变化,以及呈色机制。实际是讨论了木叶纹样形成过程的主干。第二部分则讨论木叶纹样中呈色各异的一些晶体,得以形成的釉的组成范围和成核、生长的动力,而重点放在后一问题上。一、一些晶体得以形成的釉的组成范围,——木叶天目与吉州窑其他天目制品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王昌利 《景德镇陶瓷》2013,(5):I0128-I0129
冰花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冰花瓷学名为结晶釉。结晶釉是一种在瓷瓶表面带有冰花纹理效果的陶瓷,也是我国首创的陶瓷艺术。冰花瓷的表面结晶是经过窑烧过程,釉处于饱和状态下即循序生成型态各异的结晶体而形成天然的花纹。古书中对其也有记载,如“天目”、“斑绣花”、“茶叶末”、“兔毫”等艺术釉,也同属于窑变釉。它的灵感是由北方冬天特别冷的情况下,凝结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而来。  相似文献   

7.
木叶天目盏是南宋时期吉州窑陶瓷匠人们的智慧结晶,这种将植物与坯体相结合的特殊陶瓷装饰技法对于当代创作美学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木叶天目盏的装饰美学愈发喜爱,陶瓷匠人们则在木叶天目盏原有的创作技法上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由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承担的“吉州窑木叶天目釉制备工艺的研究”和“曜变天目釉制备工艺的研究”项目,经过该所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于85年10月7日至10日在吉州窑的故乡——江西吉安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国家轻工业部委托江西省轻工业厅主持,中央工艺美院叶喆民教  相似文献   

9.
宋代吉州窑是中国古代生产黑瓷的典型窑口,有着1 2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黑瓷就是吉州窑生产的木叶天目瓷。木叶天目瓷是指在黑釉上贴饰天然木叶,在烧成过程中通过木叶灰与釉层反应形成茎叶分明的叶片纹饰。目前对木叶天目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成测试分析和仿制方向,对整体的技术和发展缺少相关综述。本文从木叶天目瓷的化学组分、叶子种类、制瓷工艺及成色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分析,这对解析吉州窑木叶天目瓷及其传承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惊世神品铁结晶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鸿声 《山东陶瓷》2007,30(5):44-44
陶瓷艺术釉品种之中,铁结晶系列是个大家庭。我国汉代的黑瓷就属于铁系瓷釉。700多年前的宋代有了各种铁系结晶釉珍品传世,其中有天目釉、雨点釉、油滴釉、金星釉、鹧鸪斑、铁锈花、茶叶末釉等。釉不能独立存在,通称天目瓷。天目瓷之名源于宋代,日本僧人从浙江天目山带了多件黑瓷回国而得名。也与日本人以夜空的星星为天目的联想相关。不属于黑釉的棕红釉则被称为赤色天目。最为名贵的是曜变天目,黑瓷斑驳的晶花周围都有一圈耀眼的晕色光环,其厚度约为万分之一毫米。因它极薄,受光产生虹彩干涉色,从不同角度看,可见霓虹般的灿烂。当今存世仅…  相似文献   

11.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艺术的创新.特别是高温釉下彩绘的创烧成功,为唐代的陶瓷艺术注入了绚丽的色彩.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从它的美学特征中认识其装饰造型的独特风格,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黑釉(日本人称之为“天目”,因日本僧人从我国浙江天目山获得“建窑”烧制的黑釉瓷,并将其带回日本而命名)是中国陶瓷最著名的装饰釉之一,其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及少量或微量的锰、钴、铜、铬氧化着色剂,呈色通常为黑色或暗褐色.黑釉瓷一般分为纯黑釉瓷和花色黑釉瓷两大类. 中国以黑釉装饰陶瓷的历史悠久,汉、隋、唐已有,宋时鼎盛.  相似文献   

13.
正史艳华,大专学历,河北省一级陶瓷艺术大师,现为唐山玉春天目陶瓷研究所所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曜变天目釉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之一。1995年6月毕业于唐山职工大学陶瓷分校轻工美术专业。师从资深陶瓷釉料专家,铁红金圈釉第一发明人张玉春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失传700多年宋代矅变天目结晶釉陶瓷艺术的传承研发与创新。其作品汇古融今,高贵典雅,自然天成,在泥釉火的艺术中形成了自己全新  相似文献   

14.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相—析晶釉的组成结构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序言 瓷釉的分相与析晶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说它古老,是指其存在而言。据知在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原始青瓷釉中已观察到分相现象。陕西省扶风周塬博物馆收藏的一片中晚周时期的原始瓷残片的釉局部也呈现出明显的分相特征。确凿的研究结果表明,1400多年前的梁唐怀安窑已生产了分相釉瓷器。我国在宋代就已享誉海内外的建窑天目则是典型的分相析晶釉。其制作工艺被日本人称之为“神技”,而耀变天日则被称为“神品”。以其玄妙的蓝色乳光和姹紫嫣红的艺术外观而令世人叹服的钧窑器则是典型的分相瓷釉。说它年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分相釉这个被中国古代陶瓷大师们无意而自然埋下的科学秘密在沉睡了数百年到千余年后,才在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炎黄  相似文献   

18.
吉州窑是世界上生产过木叶天目盏的唯一的古窑址。目前全世界珍藏的木叶盏为数极少,一些闻名的博物馆和收藏家都以拥有这种被誉为“举世之珍”、“世之神器”的吉州木叶盏而引以为荣。吉州木叶盏所以享有这样崇高的声誉,其原因就在于“珍”和“神”。80年以来对吉州古窑址发掘的情况表明,当时生产的二十四座窑中只有一座窑找到木叶盏残片,所以产量甚少。而这种世所罕见的产品,以它的风雅、古朴,在当时就倍受文人墨客的赞赏,并加以珍藏,甚至作为殉葬的珍宝。从工艺角度看,将植物的叶片(floral leaf)在高温下装饰在天目盏上,至今仍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在科学不够发达的古代作不出合理的解释,难免带有神秘的色彩,加之生产工艺为少数人所垄断,烧成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修武县境内的当阳峪窑,曾在北宋时期长期大量生产黑釉刻花、剔花,白釉刻花、剔花,铁锈花,宋三彩,天目釉,绞胎瓷,绞釉瓷和红绿彩。其装饰手段之多,技艺之精,使国内外许多古陶瓷专家及学者为之惊叹。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五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人发明了陶瓷,使文明跨出了艰难的一大步,五千年的中华陶瓷文明,凝聚了中华民族探索自然、创造文明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体现出人类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最佳载体。瓷器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发明,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笔财富。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型要通过在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