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派出了由2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大型代表团,中国地质大学有27人参加了这次国际地学界的盛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与会的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地球科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趋势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第21届国际矿物学大会(21st IMA)于2014年9月1~5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有40多名中国科学家与会。大会围绕"深入探究矿物:信息的矿藏"这一主题探讨,设置了黏土科学、深部地球、经济地质与应用矿物、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地球化学、地球化学与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行星和宇宙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等10个板块,共58个专题。与会代表就这些专题展开了热烈并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3.
四年一度的国际地质大会(IGC)可以称为“地球科学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各国学者会聚一堂,盛况空前,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当前地学研究的水平和最新动向。 1 大会概况本届地质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历时11天(8月24日至9月3日),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85个国家和地区,共4500人左右。其中日本学者人数最多(1700人),其次为美国、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IAVCEI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于5月14~18日在广州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IAVCEI系列会议,是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研究界的一次高水平、综合性科学盛会。  相似文献   

5.
第三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8年8月6日~14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成功举行,来自113个国家的63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地球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共有376名代表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了350个学术研讨会、96个工作会议、20个专题研讨会和短期讲座,80个单位参加了大会科技展览会,664名代表参加了35条会前或会后地质考察路线。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7.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9,35(2):176-177
国际元古代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8年9月6日—10日在天津举行。这次会议是在IGCP217项元古代地球化学组织的倡议下,得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IGCP中国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地质系的赞助,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一次前寒武纪地学方面的盛会。会议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对元古代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林传易 《地质科学》1980,15(4):408-408
国际矿物学会第十二届会议于1980年7月4日-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举行。来自32个国家的约4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提交会议的论文共221篇。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徐国庆(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刘永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林传易(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周新民(南京大学)四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我国地学界就开始酝酿申请主办国际地质大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地质学会于1984年提出了正式申请。经8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喜讯,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6年8月4日至14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科学会议中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学科广泛、极负盛名的学术组织,是国际地学界最具广泛性、高层次、高水平的“奥林匹克”盛会。 国际地质大会旨在:促进地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国际热液反应研讨会简介国际热液反应研讨会是1979年诺贝尔研讨会上确立的。该研讨会的宗旨是将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包括化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化学工程及有机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联合起来,共同交流所关心的问题以促进本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质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 ( IGC,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于 2 0 0 0年 8月 6~ 1 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Rio de Janeiro)市的会议中心 ( Riocentro CongressCenter)顺利召开。以巴西国家政府、科研机构、矿业公司、各大学为主并由南美 1 1个国家的地质调查所等参与共同主办了这次大会。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南美大陆召开的地质盛会 ,参加者在 40 0 0人以上。大会主旨是 ,地质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千年的挑战。8月 6日下午巴西副总统 Maciel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中国和各国…  相似文献   

14.
《地球学报》2017,38(4):560-560
<正>2017年4月3至14日,国际地球科学研究计划"金刚石与地幔再循环"项目(IGCP-649)在中美洲古巴举办了第三届蛇绿岩国际研讨会,并组织了对古巴Mayarí-Baracoa蛇绿岩及铬铁矿的野外考察。研讨会作为第VII届古巴地球科学大会(VII Cuba Earth Science Convention)的专题会议之一,由IGCP-649项目和古巴地质调查局联合举办。研讨会的主题是,针对蛇绿岩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一系列  相似文献   

15.
<正>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组织委员会于1993年10月4日在北京成立。李鹏总理致信祝贺并担任荣誉委员会主席。邹家华副总理到会讲话。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任组织委员会主席。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8月6日至15日在我国北京召开。国际地质大会是全世界地球科学界四年一度的盛会,是享有地质界“奥林匹克”盛会之称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自18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首届大会以来已举办了29届,多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办,亚洲只有印度和日本主办过。当前,面对矿  相似文献   

16.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国际地质大会是国际科学会议中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学科广泛、极负盛名的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地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87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一届会议起,已有117年的历史。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定于1996年8月4日至...  相似文献   

17.
正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学术盛会始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倡议发起,旨在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与文化结合。"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21年7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富悦大酒店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大会有机组成部分的"河口海岸地质资源暨长三角青年地球科学"圆桌论坛在7月9日举办,  相似文献   

18.
在参加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笔者主要参加了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质及石油形成过程的地球化学和稀有气体、地球和其它行星的起源和历史几个分组的部份学术活动。此外,在大会期间,还参观了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和分析化学研究所等三个单位的同位素实验室,以下就自己认识所及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这次大会开创了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地球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第18届全体会议于1983年8月15日至27日在联邦德国汉堡市举行。这个国际学术组织包括大地测量,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地磁、气象、水文、大洋物理等七个协会和岩石圈委员会,一共八个成员。这里主要介绍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学术交流情况及大会活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