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淮稻1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淮稻14号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施纯氮225kg/hm~2条件下淮稻14号产量最高为9727.5kg/hm~2;不同栽插密度下淮稻14号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对淮稻14号产量起主要作用的是单位面积穗数,其次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受试条件下,淮稻14号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30×104points/hm~2。  相似文献   

2.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适宜庐江地区双季晚稻抛栽模式适宜的施氮量,为大面积生产中应用抛栽技术实现节肥减氮、提高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镇稻18为材料,按全生育期纯氮量设4个处理(285.0kg/hm~2、217.5kg/hm~2、150.0kg/hm~2、0kg/hm~2),采取庐江地区常规人工抛栽模式按同一密度同时进行抛栽,常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统一水肥管理,综合比较各处理在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差异表现。结果:随着施氮量不断增加,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天数不断增加,每穗总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不断增加,结实率、千粒重不断降低,单位面积茎蘖总数在高峰期前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成熟期以217.5kg/hm~2处理有效穗数最高。综合来看,全生育期纯氮量217.5kg/hm~2是庐江地区作双季晚稻抛栽模式较为适宜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硅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各施氮水平下,施硅能显著降低根、茎、穗、精米中镉的含量及地上部镉的积累量,但叶片中镉含量升高,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施硅量为15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精米中镉的含量差异不明显。综合本研究结果,施氮量180 kg/hm~2+施硅量150 kg/hm~2对冈优725的增产降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探索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等关键栽培技术要点,为"群优2号"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水稻"群优2号"为材料,设施氮水平及种植密度两个因素单独试验,各5个处理3次重复,对产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群优2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减少,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施氮量240kg/hm~2产量最高,为794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随之增加,而穗粒数及结实率、千粒重均降低,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种植密度30万蔸/hm~2最高,为8178kg/hm~2。【结论】"群优2号"品种高产稳产性较好,以施氮量240kg/hm~2和种植密度30万蔸/hm~2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适宜肥料用量。[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了氮、磷、钾肥料的0(对照)、75、150、225、300 kg/hm~2 5个用量梯度,研究不同肥料用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穗数与产量增加,千粒质量下降,小麦产量在氮肥用量超过150 kg/hm~2后稳定在8 442~8 474 kg/hm~2;随磷肥用量增加,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先上升后下降,磷肥用量为7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617 kg/hm~2,穗粒数、千粒质量变化不大,过量施用磷肥显著降低小麦收获穗数与产量,减产幅度达5.1%;钾肥用量对小麦穗数、产量影响不显著,但随施钾量的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下降。[结论]粮棉轮作模式下,小麦季节肥料适宜用量为氮肥225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7.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_2处理),与N_0处理相比,N_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相似文献   

8.
施氮量对晋麦84号产量及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晋麦84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施氮量(N 180 kg/hm~2)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穗数、穗粒数,产量比对照提高34.7%,穗粒数、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质量与产量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显著;施氮量在120~180 kg/hm~2时,有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各处理麦收后,1 m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在240 kg/hm~2以下时,麦收后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耕土层,且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当施氮量在240 kg/hm~2以上时,硝态氮主要积累在60 cm以上土层,最高峰值在30 cm,淋失的风险增大。施肥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层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表层土壤的铵态氮积累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铵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因此,在晋南生产水平和管理方式下,综合考虑产量、经济和生态效益,主栽品种晋麦84号的氮素用量为180 kg/hm~2,其相应的产量水平为7 680 kg/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旱稻297产量形成的特点,以期探明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旱稻297在0、75和150kg/hm2的施氮量下,2年平均产量分别是2.8、3.5和3.5t/hm2。其中,75和150kg/hm2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75和150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在氮素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是施氮后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尤其是150kg/hm2处理的结实率显著低于不施氮处理,同时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较低。干物质积累在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开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低,施氮对花后干物质累积没有显著影响。分蘖盛期的吸氮量与最高分蘖数和穗粒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分蘖盛期适宜的氮累积能够促进分蘖的增加和穗形成时期单株穗粒数的增加。因此,在现有的施氮措施下,75和150kg/hm2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与75kg/hm2处理相比,150kg/hm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导致单位面积的实粒数差异不显著,同时,花后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差是限制旱稻297在150kg/hm2处理下产量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 4 个氮素(纯氮)用量, 分别为 270 kg/hm~2、 189 kg/hm~2和 135 kg/hm~2开展试验。 结果表明, 减施氮肥对水稻茎蘖数影响不大, 但是对叶龄影响较大, 减氮 50%条件下, 明显对水稻长势造成了不利影响。 施氮量189 kg/hm~2为最适宜施氮量。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施氮肥造成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说明减施氮肥不利于穗数的形成,但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虽然增施氮肥有利于获得较多的穗数,但是施氮水平过高,反而不利于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当施氮量为 270 kg/hm~2时,增穗、增穗粒数效果不明显,反而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产量低于施氮量为189 kg/hm~2的田块。  相似文献   

12.
以邢玉11号为试材,在底施等量磷肥和钾肥条件下,尿素施用量设0(CK)、270、360、450和540 kg/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株高、穂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显著降低玉米秃尖长度,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缩短生育期,但对穗粗影响不大。其中,施氮量450与54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育期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角度考虑,邢玉11号的适宜施氮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宜机收玉米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量,以前期筛选的宜机收玉米品种‘先玉117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试验组设计,设置3个密度和4个施氮水平,在贵州普定县研究不同密度及施氮量对机收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种植密度显著降低了机收玉米的茎粗和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倒伏率逐渐增大,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均减小,种植密度从52500株/hm~2增加到82500株/hm~2,茎粗和单株叶面积降低15.20%、22.38%,叶面积指数增加21.78%,倒伏率增加1.12倍,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分别减小7.40%、5.11%和6.68%;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株高、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当施氮量达180 kg/hm~2,分别比不施氮处理提高了7.93%、11.47%、7.43%、10.12%、10.81%和24.44%;当密度为67500株/hm~2,施氮量为180 kg/hm~2,茎粗大小适中,产量最高,倒伏率较低,株高及穗位整齐,成熟一致,适宜机械化收获。综合分析认为机收玉米品种‘先玉1171’在贵州普定县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67500株/hm~2和180 kg/hm~2。  相似文献   

14.
密度与氮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获取高产水平时的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设置种植密度3个水平,分别为M1 (6.0×10~4株/hm~2)、M2 (7.5×10~4株/hm~2)和M3 (9.0×10~4株/hm~2)。施纯氮量设5个水平,分别为D1 (0)、D2 (80 kg/hm~2)、D3 (160 kg/hm~2)、D4 (240 kg/hm~2)和D5 (360 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各生育期株高、茎粗、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期根系形态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根系N含量和P_2O_5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随施氮量增加,玉米生长各项指标均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随种值密度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每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后降。产量在M3D2处理下达到最大,为8 254 kg/hm~2。综合分析建议,敦化地区裸地早熟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施纯氮量为8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种施氮水平,即全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0、150、180、210、240、270、300、330 kg/hm2,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特征、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10.4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直播稻郑旱10号的最高分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叶基角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结实率、粒叶比、透光率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在齐穗后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但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同一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综上,当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质量较好,根系活力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黄秋葵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黄秋葵生产中氮肥适宜施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黄秋葵生长、产量、品质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黄秋葵株高、茎粗和叶数先增加后下降。施氮量低于150 kg/hm~2时,黄秋葵产量和单株结果数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增加氮肥,产量和结果数均有所下降。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黄秋葵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Vc等含量。黄秋葵植株全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植株全磷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施氮量150 kg/hm~2时氮肥农学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父本R364、母本鄱1A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杂交早稻"鄱优364"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鄱优364"的制种产量有显著影响,制种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施氮肥有利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增多;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34.5万穴/hm2、每穴栽插5根苗的组合条件有利于"鄱优364"高产制种。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小麦鲁原502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鲁原502为材料,通过设置0、75、150、225、300 kg/hm~2五个施氮水平,研究氮素对其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鲁原502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前贮存物质转运量及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增加,进而提高产量,过量施氮则产量下降;小麦千粒重受氮素影响变化不大。综上所述,本试验大田条件下鲁原502的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19.
以产量为导向,通过施氮量的调整,探寻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响应,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指导农业生产。于2018年在邯郸市邱县梁二庄镇高产试验田,在密度为63 000株/hm~2的种植条件下,分别设置施氮量为0(CK)、N1(140.10 kg/hm~2)、N2(182.13 kg/hm~2)、N3(224.16 kg/hm~2)和N4(266.19 kg/hm~2)共5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处理以基施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的比例各占50%。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逐渐增加,而果穗秃尖长度则逐渐缩短;当施氮量≤224.16 kg/hm~2时,不同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秃尖长度以及产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当施氮量224.16 kg/hm~2时,增加氮肥的用量,则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变化不明显,且施氮量为224.16 kg/hm~2与266.19 kg/hm~2的各项指标间均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对不同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与增产率比较分析发现,N3处理与N4处理的增产率间差异不显著,但N3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N4处理。因而,在该试验条件下,N3处理(即施氮量为224.16 kg/hm~2)的效果最佳,实现了氮肥的低投入与产量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夏谷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冀谷19和沧谷4号为试验材料,采取分3次施用氮肥〔m(基肥)∶m(拔节肥)∶m(孕穗肥)=4∶3∶3〕的施肥方法,研究了施氮量0(CK)、75、150、225和300 kg/hm^2处理对不同夏谷品种群体结构、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改善谷子的产量性状、明显提高籽粒产量,在施氮量75~300 kg/hm^2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沧谷4号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不同施氮水平各项指标值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所有指标值均达到最高;而冀谷19的各项指标值均一直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重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225~300 kg/hm^2时籽粒产量较高且显著〉其他施肥处理。灌浆后期沧谷4号的光合产物生产能力和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转的能力均较强,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各项指标值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冀谷19。在生产上,沧谷4号施肥应采取重施底肥、早追肥的措施,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冀谷19施肥应采取底肥、中期追肥和灌浆期追肥并重的措施,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