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择58例自愿接受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经阴组)做临床研究,并与同期50例按常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经腹组)术后效果做对照.结果 经阴组较经腹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近似(P>0.05),而术后平均体温高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2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新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式,符合微创手术原则,护理简便,尤其对年轻患者具有特殊意义,适合于在具有一定麻醉条件的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咏梅  闫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353-8353
目的分析经阴手术、腹腔镜、经腹治疗子宫肌瘤的优缺点。方法将12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阴式剔除术46例(A组)、腹腔镜剔除术38例(B组)、经腹剔除术42例(C组),比较3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A组在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微创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患者193例,分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腹腔镜组)101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组(阴式组)9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大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肌瘤大小、剔除数目、术后病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2.0±13.2)min>阴式组(53.0±16.7)min(P<0.01);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46.0±81.0)mL>阴式组(76.0±35.0)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适用于肌壁间或较深部位子宫肌瘤剔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术后粘连少,适用于浆膜下、肌瘤数目少子宫肌瘤剔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肌瘤剔除数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量较少、肛门排气时间短,适用于肌壁间、位置较深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黏连发生率较低,故临床实践中应以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伊犁州哈萨克民族妇女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新疆伊犁州妇幼保健院对58例哈萨克民族妇女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同期哈萨克民族妇女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58例(开腹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分别为(87±20.5)min、(108±23.6)mL、(28±5.9)h、(9.9±1.5)d,阴式组分别为(69±8.3)min,(62±13.7)mL,(23.1±3.5)h,(5.4±1.2)d。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58例患者中,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经腹,其中1例患者术后合并盆腔感染后肠梗阻经治疗后痊愈,开腹组有1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行二次缝合术。结论新疆哈萨克族妇女体型较为肥胖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和安全特点,只要术者具备熟练的阴式手术技巧,正确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开展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术后功能恢复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与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手术指征的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 40例 ,A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B组行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 40例患者中 3 8例 (95 % )成功经阴道剔除子宫肌瘤 ,2例改行开腹手术 ;B组 40例患者全部完成肌瘤剔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的平均最高体温、平均排气时间和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形成。经平均 6个月随访 ,因月经过多手术者 ,症状全部改善 ;因盆腔痛手术者 ,A组有5 0 %症状改善 ,B组有 66%症状改善。与B组患者比较 ,A组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快 ,对手术效果更满意 ,且无术后腹部伤口疤痕带来的疼痛等不适。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相似 ,但前者手术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康复快 ,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经阴道与腹腔镜下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1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阴式组96例和腹腔镜组72例。阴式组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阴式组手术时间为(52.3±10.5)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16.7±20.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肌瘤重量明显重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术后病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阴式组(P均<0.05);术后腹腔镜组妊娠10例(55.6%),阴式组妊娠4例(4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相当。而对仅需保留子宫不需要生育的患者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好;对要求生育、子宫肌瘤合并有粘连的患者建议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构建风险管理策略在小切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小切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构建风险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风险管理策略能缩短小切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11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行经阴道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共280例,其中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168例(开腹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112例(阴式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剔除肌瘤个数,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阴式组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受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更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护理的异同。[方法 ]前瞻性对比分析我院2 0 0 3年 10月— 2 0 0 4年 9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及同期行开腹肝切除的病例各 2 0例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 [结果 ]腹腔镜组病人的手术时间略长 ,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多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腹腔镜组病人下地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开腹组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 .0 1) ;腹腔镜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开腹组 (P <0 .0 5 ) ;两组病人引流量及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了解两种手术方式临床护理的异同点 ,对提高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质量 ,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悬吊式与传统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子宫肌瘤切除的最佳术式。方法 2006年12月~2012年1月,选择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由同一手术组医师分别采用悬吊式(悬吊组)及传统腹腔镜(传统组)完成挖除子宫肌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悬吊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P<0.05)。悬吊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传统组有2例中转开腹。两组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12个月,平均10.5个月,悬吊组无复发,传统组有3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式较传统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有独特的优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并发症及复发,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9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76例(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与适应证.方法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157例,与同期指征相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160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TV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住院时间均小于TAH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优于腹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效果好、低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需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术后恢复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后复发率、术后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处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发现和切除直肠、阴道和输尿管上的异位病灶,而且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效果或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护理监测及评估系统用于腹部创伤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使用腹部创伤监测评估系统,对腹部损伤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估计分,将护理类型分为3类,拟定了11项基本护理对策.对照组按腹部创伤常规护理程序护理.比较2组受伤至来诊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为(41.82±16.58)min、(20.46±8.85)d.对照组为(67.74±14.36)min、(33.25±7.09)d,2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明显低于于对照组40.38%,2组差异显著.结论 应用腹部创伤护理监测及对策系统对腹部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提高了护士工作主动性和综合分析能力,缩短了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和康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两种阴道消毒方法的研究,选择一种科学、经济、实用的方法用于经阴妇科手术。[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经阴道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剔除和卵巢肿瘤摘除术420例,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碘伏阴道消毒法与传统阴道消毒法进行术前阴道消毒,对消毒前后细菌阳性率、不同时间细菌杀灭率、两组术后发热情况、感染率、阴道残端伤口愈合情况、两种方法所用时间及经济花费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消毒前后细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消毒后3min开始手术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两组术后发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阴道残端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用时间及病人花费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结论]碘伏阴道消毒法与传统阴道消毒法相比较,碘伏阴道消毒法更科学、实用、经济,更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否增加出血、感染、术后病率及手术后住院日。方法 :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5 6例进行分析 ,手术均于腹膜内进行 ,先行剖宫产 ,然后肌瘤剔除。切口设计、剔除方式与非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法相同。取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的患者作对照。结果 :两组术时出血 ,术后病率均无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其肌瘤变性率明显增高。结论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是切实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增多的因素。方法将76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超大肌瘤组(A组)、多发肌瘤组(B组)、伴子宫腺肌病组(C组)以及单纯巨大肌瘤组(D组)4组,观察并对比4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A、B、C 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D组(P〈0.05),A、B、C 3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4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增多与肌瘤的体积、数目,以及是否伴有子宫腺肌病具有密切关系,术前对这些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术中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对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31只肾多发或/和巨大铸型结石采用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比较术前、术后15天、一月、三月血流动力学变化。肾结石组肾内血管床彩色血流信号稀疏或缺乏,肾动脉峰值流速(Vmax)和肾血流量(CO)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肾组(P<0.05)。RI值两组变化不明显(P>0.05),6例伴重度积水者RI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肾内彩色血流信号、Vmax和CO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伴重度积水者0.70<RI<0.80时,术中见患肾色泽正常,无坏疽征,术后15天RI值明显下降。认为彩色多普勒于术前即可判断患肾功能,并能预测术后患肾功能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