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均为代谢性疾病,在同一个体常常合并存在。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变化,可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06-03/1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140例,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45岁(女性绝经1年以上)。患者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按照下肢血管病变严重性进行评分,将入选病例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5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及双侧股骨骨密度,并行双下肢动脉彩超。 结果:①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绝经年限、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脂代谢指标控制、尿白蛋白、继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变化越大,腰椎、双侧股骨各部位骨密度差异越明显(P < 0.05)。②腰椎、股骨骨密度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女性绝经年限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和雌二醇呈正相关,与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腰椎骨密度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正相关,股骨骨密度与空腹胰岛素正相关。③下肢动脉彩色超声动脉硬化程度积分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继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与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绝经年限无明显相关。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较2型糖尿病非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骨密度低,且动脉硬化程度越重,骨密度越低,尤以股骨骨密度最为显著。 结论: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骨密度密切相关。②年龄、血糖、血脂、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女性雌激素、血继发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下肢血管病变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体骨矿含量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将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中轴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其缺点是仅仅提供了面积骨密度,而不是体积骨密度,因此现有的骨密度检查结果评价实际的骨矿含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的:尝试用体质量指数对面积骨密度进行校正,生成骨密度系数,同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预测人体骨矿含量。 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性试验,于2004-10/2008-06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接受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查者20名,均为汉族,未接受过肢体截肢、骨骼移植、人工关节置换、骨折内固定等影响骨矿含量的相关手术。 方法:检测受检者腰部、髋部骨密度以及全身骨矿含量。测量受检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经体质量指数校正后的骨密度称为骨密度系数,其计算公式为:骨密度系数=骨密度/体质量指数×10。由体质量校正后的骨矿含量称为骨矿含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骨矿含量系数=骨矿含量/体质量×10。 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腰椎、髋部骨密度及全身骨矿含量,以全身骨矿含量为应变量,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全身骨矿含量与腰椎、髋部骨密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00);骨密度经过体质量指数校正,全身骨矿含量经体质量校正之后,其相关性更加显著(P=0.000)。校正后可以得出人体骨矿含量与腰椎和髋部骨密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骨矿含量=(0.065+0.415×G1+0.270×G2)×T/10,式中骨矿含量表示全身骨矿含量,G1表示右髋部骨密度的校正值,G2表示腰椎骨密度的校正值,T表示体质量。使用校正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骨矿含量,其结果与骨矿含量的实际值基本吻合。 结论:利用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能预测全身骨矿含量,骨密度系数有望成为评价骨密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背景: 不同地区骨峰值和标准差不同,对骨质疏松诊断率有较大影响。探讨建立一完整数据库为中国人骨质疏松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青年人腰椎骨密度和标准差正常参考值影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程度。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1997-01/1999-12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嘉兴和成都市完成。 对象: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方法对全国6个中心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中11 418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男3 666人,女7 752人;年龄20岁~90岁;分别来自北京(2 385人)、广州(1 178人)、上海(1 404人)、南京(2 938人)、成都(1 425人)、嘉兴(2 088人),受试者来源于社区调查、健康体检和健康志愿者。 方法:用GE-Lunar公司的DXA仪测量骨密度,调查全国6个中心11 418人L2~L4腰椎后前位和髋部骨密度,建立了骨密度参考数据库。6个中心的仪器内部精度0.3%~0.7%,仪器间的精度1.1%。 主要观察指标:①6个中心不同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分布。②青年人群骨密度及其标准差值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中国汉族女性以腰椎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青年人群的骨密度和标准差值,6个中心,最大差值分别为0.098 g/cm2和0.027 g/cm2。用6个中心及总体各自的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为参考标准,对同一人群计算T-score和获得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不相同;发现青年人平均骨密度每变化0.01 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1.6%(呈正相关),其标准差值每变化 0.01 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4%(呈负相关)。 结论: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不同引起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也不相同。为了让不同中心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有可比性,建议同一个类型的骨密度仪,同一个种族,同一个地区用一个设计较完善大样本的参考数据库,以其青年人正常参考值计算T-score。  相似文献   

4.
目的:髋部骨密度可能受到髋关节炎的影响。实验拟验证单髋关节炎对髋部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5-01/2006-12在本科门诊就诊的单侧髋关节炎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31~77岁;左侧发病者29例,右侧发病者12例。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符合单髋关节炎的诊断,凡是可能影响患者双侧骨密度不均衡的情况被排除。对入选患者进行双侧髋部(股骨颈区、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区)骨密度检查。 结果:纳入单侧髋关节炎患者4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侧髋部平均骨密度高于健侧(0.019±0.050) g/cm2,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中,股骨颈区双侧差别为(0.037±0.072)g/cm2,Ward’s三角区为(0.024±0.097)g/cm2,大转子区为(0.009±0.049)g/cm2。②左侧发病患者患侧与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差值为(0.013±0.048)g/cm2,右侧发病患者患侧与健侧平均骨密度差值为(0.033±0.055)g/cm2,左侧患病或右侧患病的差异无显著性(P=0.262)。③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双侧骨密度差异与病程无相关性(r=0.063,P=0.069) 结论:髋关节炎可能导致局部骨密度增高,其中股骨颈区与健侧差异最为明显,Ward’s三角区和股骨大转子区与健侧的差别依次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铝体模、活体腰椎、带软组织死体腰椎骨矿密度、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的短期精密度及其最小变化率差异比较,探索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指标。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6-12在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骨密度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铝体模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DPX-MD,美国Lunar公司)所配备的自检模块;3个活体椎体分别来源于38岁骨密度正常男性,40岁骨质疏松症男性,62岁轻微骨量减少女性,均为自愿参与实验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1个带软组织的死体椎体,由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提供。②测量方法及评估:采用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3次/d,连续测定5 d。铝体模和死体椎体两端均用小木块固定在6.5 cm的高度,放在15 cm的水浴中,为减少误差由一人操作。由不同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骨矿密度可得到各自的变异系数,由不同的变异系数可得到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骨矿密度变化率,由不同的变异系数及不同的最小变化率比较来判断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指标。 结果:①铝体模和正常男性椎体的骨矿密度、骨矿含量均高于轻微骨量减少女性椎体、骨质疏松症男性椎体和死体椎体,且以死体椎体骨矿含量最低。②各椎体或L2~4骨矿密度变异系数均比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变异系数小。③各椎体和L2~4的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密度变化率值均比各椎体和L2~4的有临床意义的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变化率值小。 结论:从短期精密度及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仪器的自检模块铝体模还是骨密度正常男性椎体、骨质疏松症男性椎体、轻微骨量减少但有骨质增生女性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死体椎体,各椎体和L2~4变异系数值与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值骨矿密度的改变均比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的改变小,那么它在质量控制中受到的影响更小。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中骨矿密度更能较好反应骨矿含量、骨矿含量/椎体宽变化,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含量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选择2006-05/06济南地区部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查体人员。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应用SetriscamTM数字化成像技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代谢综合征组90例(其中骨质疏松22例和骨量减少30例),单纯高血压组38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单纯高血脂组32例患者进行骨密度、骨钙素等骨代谢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测定,与相同年龄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骨密度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组、代谢综合征骨量减少组、单纯糖尿病组的骨密度和峰值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0.01)。②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组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肽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0.01),甲状旁腺素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③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与骨钙素呈正相关关系(r =0.262),与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 =-0.233),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r =-0.285),与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钙素、甲状旁腺素、Ⅰ型胶原C端肽、血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生命早期阶段的骨密度值是预测后期骨骼状况的最佳指标。通过调查分析延吉市小学生生活习惯与骨密度关系,为提高小学生骨密度,以早期达到骨峰值量,防止日后的骨质疏松提供参考。 方法:使用青少年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005-10/2006-01延吉市802名6~15岁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进行关于一般情况的调查以及运动史、睡眠和休养状况、饮食生活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并用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AOS-100) 进行右脚跟骨的骨密度值测量,根据伟导速度和透过指数,计算出综合骨评价值,将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①调查结果一般情况:有效回答问卷率为97.9%(785名),其中朝鲜族395名,男生240名,女生155名;汉族390名,男生207名,女生183名。两民族之间的年龄及年龄构成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体质量指数及骨密度:朝鲜族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 < 0.05),朝鲜族的骨密度也高于汉族(P < 0.001)。③运动与骨密度关系:经常参加运动者的骨密度高于不经常参加运动者(P < 0.05)。④睡眠和休养状况与骨密度关系:睡眠质量优者骨密度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 < 0.05)。⑤饮食习惯对骨密度的影响:汉族经常摄取豆制品者骨密度高于不摄取者(P < 0.001)。 结论:不同民族骨密度有差异;加强体育运动、提高睡眠质量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大。 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3-01/2008-02收集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特诊科体检的深圳市汉族居民4 123人的股骨骨密度测量结果。 对象:受试对象共9 938人,符合纳入标准且长居深圳市10年以上的健康体检者4 123人,男1 852人,女2 271人,年龄20~79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共分6组。 方法:将受试者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质量输入微机,采用Challerge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骨密度分析软件测量非优势(左)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骨密度值。 主要观察指标:骨密度参考值T值(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的对照组之差别)及累积丢失率。 结果:股骨近端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成年人骨累积丢失率为: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在30~39岁组间,男女两性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女性50~59岁组间,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的骨密度下降速度最快,尤其Ward’s三角区、股骨颈。男性骨密度无明显快速下降年龄段。男女两性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增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骨质疏松症标准,男女两组均在50~79岁及总患病率两独立样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女性尤其明显(P < 0.01)。 结论:深圳市男女两性在30~39岁间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下降明显,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加速下降,应提早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背景:男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起步较晚,治疗上缺乏公认有效的方法。中药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对免疫系统、骨骼以及生殖系统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去势雄性大鼠骨密度及骨结构性能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实验室完成。 材料:鼠龄15周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340±10)g,用于制备骨质疏松模型。 方法:5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淫羊藿治疗组,每组10只;淫羊藿治疗组大鼠自造模后第2周开始用淫羊藿治疗12周,淫羊藿治疗剂量分别为:1.0,5.0,10.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后,行血尿生化、骨密度检查。对第4腰椎离体椎骨应用自制的SL22000骨疲劳损伤实验机进行疲劳损伤,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 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中、高剂量淫羊藿治疗组全身骨密度均高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尿钙/肌酐、尿磷/肌酐、血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尿羟脯氨酸/肌酐均高于其他各组(P < 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均低于其他各组(P < 0.05);治疗组护骨素高于模型组(P < 0.05)。②模型组骨小梁单位面积百分率均低于其他各组(P < 0.05),其中对照组最高;而单位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的微破裂长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 < 0.05);对照组、中、高剂量淫羊藿治疗组单位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的微破裂数目和椎体体积均高于模型组(P < 0.05)。 结论:去势后雄性大鼠应用淫羊藿可以防止骨量丢失并提高骨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组织力学性能除受其自身的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外,与骨量及结构形态等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微结构和力学性能还不是很清楚。 目的:检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骨密度、骨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变化,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择6周龄雌性C57 BL/6J小鼠, 体质量25 g,共40只。 方法:将小鼠分别行双侧卵巢切除的骨质疏松组与行假手术的对照组,每组20只,3周后所有小鼠行右侧股骨横断骨折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采用髓内钉固定,并与对照侧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2,4和8周采用X射线检测骨折愈合情况,采用双能X射线检测骨痂组织骨密度;Micro-CT测定骨痂形成和矿化;3点弯曲法测定力学性能。 结果:①卵巢切除组骨痂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②与对照组比较,卵巢切除组骨痂体积在骨折后1,2周明显减少,骨折后4,8周没明显改变。卵巢切除组在骨折后2周有明显高的矿化比例,在1,4和8周没有明显改变。③骨折后2,8周,对照组小鼠股骨最后负载和最后压力大于卵巢切除组。 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过程中,显微结构、骨密度等随愈合时间而不断改变,并最终影响着骨痂组织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分析影响骨密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于我科就诊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患者31例和同期的健康对照组资料255例,对患者组骨密度改变进行评估.并依据患者组术前的激素水平及病程,分析引起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骨密度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58%的男性和50%的女性无功能腺瘤患者出现了明显的骨密度减低.无功能腺瘤患者组和对照组骨密度Z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骨密度下降和血清睾酮水平下降相关(x2=9.91,P<0.01,OR=15.75).结论 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密度有下降趋势.男性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是引起患者骨密度下降的相关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lteration of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furth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BMD changement.Methods 31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al adenoma and 255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between December 2007 and May 2008.The Z scores of BMD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were evaluated.The hormonal activities of the preoperativ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MD.Methods The decrease of BMD was identified in 58 percent of male and 50percent of female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al adenoma.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Z score of BMD compared with controls.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the decreasing serum test osterone in male patients(x2 =9.91,P <0.01 ,OR = 15.75) was the relevant factor of the decreased BMD existed in nonfunctional adenoma patients.Conclusion 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 of BMD in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al adenoma.The high rate of incidence of hypogonadism in male patients may be the relevant factor of the decreased BMD in patients with nonfunctional adenoma.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表明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引起女性雌激素和骨质成分的改变,但其机制不明。目的:观察长期中小强度游泳运动对SD雌性大鼠雌激素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游泳组Ⅰ和Ⅱ,两个游泳组从第1周开始均采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模式,游泳组Ⅰ以每次运动60 min的负荷游泳4周;游泳组Ⅱ以每次运动60 min的负荷游泳7周。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干预。两个游泳组每次游泳1 h后,均用电子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阴道脱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训练结束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的雌激素水平,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骨密度。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游泳组Ⅱ大鼠阴道底层细胞的数量逐周增多,第7周最多(P < 0.01)。游泳组Ⅱ大鼠血清雌二醇、孕酮和血睾酮明显升高 (P < 0.01)。游泳组Ⅰ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游泳组Ⅱ的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均高于游泳组Ⅰ(P < 0.05,P < 0.01)。结果提示,长期中小负荷游泳运动可提高大鼠的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 =201)及骨质疏松组(n =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 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定律(χ2=0.47,P =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 < 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 < 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 < 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降钙素受体C1377T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胶东半岛汉族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中国大陆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代谢改变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间于我院就诊的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和同期健康对照组228人,对其骨密度改变进行评估。依据术前的激素水平,分析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和女性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其正常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男性患者的骨密度和睾酮含量呈正相关;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和身高呈正相关,和病程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女性患者的骨密度和病程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患者易于发生骨量减低。女性患者的骨密度改变与病程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当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均易发生骨折。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学变化,骨密度及骨矿化沉积率的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建立骨折模型。骨折后4,8,12,16 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下测定骨痂组织的骨密度;骨折后1,2,4,6,8,12,16 周,应用自动图像系统测量骨组织形态。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大鼠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对照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骨质疏松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及骨痂组织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而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后者对照组。说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导致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早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预防骨质疏松的3大原则: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然而,更多的人却把眼光放在补钙和饮食上,忽略了运动疗法在预防骨质疏松上的重要作用。 目的:分析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运动与腰椎骨密度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运动对人体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对2003-08/2005-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女性患者4 383人,用双能X光机测定腰椎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评分,其中1 455例为骨质疏松患者;并对运动时间进行问卷分级,分为经常运动385例、偶尔运动115例、不运动955例,用SPSS12.0统计软件比较不同运动时间与腰椎骨密度关系。 结果与结论:3组骨质疏松患者L2、L3、L4骨密度、平均骨密度及T值均为经常运动组>不运动组>偶尔运动组,T值、平均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L2、L3、L4骨容量及骨总容量均为经常运动组>偶尔运动组>不运动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其运动量增加可提高腰椎骨密度,但要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需达到一定运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忻  郭征  李靖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3):6439-6442
背景: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目的:建立胸髓横断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大鼠失用性萎缩模型,观察及比较大鼠胸髓损伤大鼠和失用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改变。 设计、时间及地点: 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8/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48只4月龄雌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制动组、脊髓损伤组。 方法:脊髓损伤组及对照组大鼠麻醉后行T10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用锐刀横切脊髓,对照组则仅进行椎板切除术而不干预脊髓,制动组大鼠左下肢用小夹板固定后绷带悬吊,室温下分笼饲养,标准大鼠饲料,自由饮水、摄食。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3,6周检测大鼠腰4椎体、肱骨近端、股骨远端、骨盆 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周,脊髓损伤组大鼠股骨远端骨密度显著下降(P < 0.05);术后6 周,股骨远端、骨盆骨密度显著下降(P < 0.01,P < 0.05),两组肱骨近端、腰椎骨密度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周,制动组大鼠股骨远端、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 周,股骨远端、腰椎骨密度降低(P < 0.05)。制动组与对照组肱骨近端、骨盆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周,脊髓损伤组骨盆、股骨远端骨密度低于制动组 (P < 0.05),腰椎骨密度高于制动组 (P < 0.05)。术后3周,脊髓损伤组及制动组大鼠腰椎、肱骨近端及骨盆最大载荷、结构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6周,脊髓损伤组股骨远端最大载荷、结构刚度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P < 0.01),肱骨近端及腰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脊髓损伤及制动均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但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变化不同,即两种骨质疏松所发生的部位不同,即使同一部位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的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有报道显示美国处于高风险的骨质疏松妇女中磷水平较高,这是否意味着降低血磷水平的物质将会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目的:观察猪骨蛋白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血清中钙及磷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Wistar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接骨七哩片组、50,100, 200 mg/kg猪骨蛋白组,不作任何处置大鼠作为正常对照。治疗12周后,分离血清并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磷和血钙水平,同时收集大鼠胫骨制作成骨切片,以QDR-4000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定各组大鼠胫骨吸光度值;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胫骨骨髓腔变化。 结果与结论:各组之间血清钙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50,100,200 mg/kg猪骨蛋白组大鼠血清磷浓度下降(P < 0.05)。50,100,200 mg/kg猪骨蛋白组、接骨七哩片组骨密度值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胫骨的骨髓腔是小的,生理盐水组大鼠胫骨的骨髓腔特别大,50,100,200 mg/kg猪骨蛋白组、接骨七哩片组大鼠胫骨骨髓腔比生理盐水组大鼠胫骨骨髓腔小。结果提示猪骨蛋白不改变骨质疏松大鼠血清钙的水平,但它能降低骨质疏松大鼠血清磷的浓度,增加骨密度。不过,在该实验浓度范围内,没有显示剂量效应关系;猪骨蛋白也能缩小骨质疏松大鼠胫骨骨髓腔。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密度虽然可以诊断骨质疏松,但不能及时反映受试者正在发生的骨代谢情况;骨转换指标虽然不能诊断骨质疏松,但它可以及时反映受试个体正在发生的骨转换速率。 目的:概述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以bone tunrnover,biochemical marker,osteopor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1);以骨转换,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骨折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9-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文献。 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63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1篇文献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长期制动后的骨代谢机制、骨生化标志物种类、骨密度测量、多细胞基本单位和 OPG-RANKL-RANK 系统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运用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长期制动后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为减少有限元分析的运算量,使之更具有临床实用性,前期试验对赋予材料属性进行了探讨,论证了赋予骨骼10种材料属性可以达到有限元分析的要求,同时发现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可以实现骨密度值的求解。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及有限元分析测量骨密度的方法,对骨骼有限元分析的一般过程进行一定规范。 方法:选用11侧股骨上段标本,对照组直接测量标本的质量;试验组将11侧标本进行高速CT薄层扫描,在Mimics 10.0中进行三维重建,在Ansys中进行体网格划分,在Mimics中赋予10,100,400种材料属性,输出至Ansys计算骨骼中每一种材料属性的体单元体积,根据CT扫描灰度值与骨密度的经验公式,计算标本质量及密度,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结论:骨密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赋予10,100,400种材料属性各试验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0.28),试验组各组别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 0.8)。结果提示,该试验方法可定量测量骨骼质量、密度及骨密质和骨松质的比例,赋予骨骼10种材料属性即可达到测量要求,试验结果可为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与有限元分析的统一作初步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