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发酵附子饼灸与传统隔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差异。方法:2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关元穴隔发酵附子饼灸,对照组101例在关元穴隔传统附子饼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膀胱残余尿量(PVR)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4.3%,对照组7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I-PSS评分及PVR,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能改善QOL评分(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发酵附子饼灸治疗肾阳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优于传统隔附子饼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隔附子饼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量差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对改善患者尿失禁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隔附子饼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量差值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对改善患者尿失禁量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隔附子饼灸治疗老年性尿失禁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灸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复制实验性RA模型,于造模后1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施灸,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在造模前、造模后第10天及治疗第7、14、21天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痛阈,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脾脏、双侧肾上腺测量脾指数及肾上腺指数,取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制备病理切片,比较各组大鼠痛阈、脾指数、肾上腺指数及病理切片变化。结果: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均能明显提高RA大鼠痛阈、降低脾指数、提高肾上腺指数(P0.05),其中隔花椒饼灸痛阈在治疗后7 d时即有明显差异(P0.05),并在治疗后14 d时达高峰(P0.01);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均能减轻RA大鼠炎性反应,隔花椒饼灸炎性浸润最轻。结论:隔花椒饼灸与隔附子饼灸治疗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对脾脏、肾上腺等免疫及内分泌器官有保护作用。隔花椒饼灸镇痛效应起效时间早于隔附子饼灸,而抗炎作用则优于隔附子饼灸。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的实践效果。方法将68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借助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参考组(34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3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失禁症状评分、24 h排尿次数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尿失禁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症状评分远低于参考组(P0.05),24 h排尿次数少于参考组(P0.05);2组疗效分布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隔药饼灸配合针刺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68例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给予来氟米特口服;隔物温和灸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隔附子饼温和灸。结果药物组和隔物温和灸组两组的总疗效比较,以隔物温和灸组的疗效为优(P0.05);ACR疗效评价:隔物温和灸组达ACR70缓解的患者比例高于药物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ACR20、ACR50缓解的患者比例大于药物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温和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肾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来氟米特口服组,并且联合应用时能明显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隔附子灸关元、中极穴治疗外科术后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2017年3月—2018年2月术后急性尿潴留120例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别为60例。治疗组予以隔附子灸关元、中极两穴30 min,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测定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分析治疗前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结果治疗组急性尿潴留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隔附子灸治疗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明显增高。结论隔附子灸治疗骨科术后肾气亏虚型患者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艾灸以及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痹的临床疗效,探索隔药饼灸的临床治疗可行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30例。各组选穴均为患侧犊鼻、内膝眼、鹤顶、阿是穴,双侧血海、梁丘、足三里、肾俞。此外男性加命门穴,女性加气海、关元穴。每周治疗5 d,间隔2 d后再行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晨僵、关节障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指标变化,以及治疗后与治疗6个月后随访愈显率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患者疼痛、晨僵、关节障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5),且隔药饼灸组疗效优于艾灸组、针刺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RP、ESR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隔药饼灸组优于艾灸组、针刺组。治疗后隔药饼灸组的愈显率为60.0%,艾灸组的愈显率为43.3%,针刺组的愈显率为40.0%。隔药饼灸组的愈显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随访中隔药饼灸的愈显率为56.7%,艾灸组的愈显率为36.7%,针刺组的愈显率为40.0%,隔药饼灸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以治疗老年性膝骨痹,且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患者接受度高,不良反应较少,远期疗效相对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和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中风后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温和灸百会、中极、关元、气海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潴留常规处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法治疗。每日1次,4次为1个疗程,隔2 d继续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路感染及有效病例起效时间情况。【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尿路感染例数及有效病例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和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减少尿路感染,缩短有效病例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配合申时(15∶00-17∶00)膀胱经旺时予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脊髓损伤所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同时每天申时予隔盐灸神阙穴;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导尿,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申时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机能失调患者能显著改善膀胱功能,可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针刺配合隔药饼灸夹脊、环跳、委中、昆仑等穴,对照组予针刺配合隔面饼灸相同的穴位.均1次/d,共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1.32±0.83),ODI评分为(13.18±7.73),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虚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按就诊科室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采用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疗法,每日一次;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每次5 m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9% (12/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阙穴隔盐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神阙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慢性肾脏病的常规治疗护理。艾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艾绒搓捏成锥状体如半枣大,底面直径约2 cm,置于直径约3.0 cm、厚约0.8 cm的附子饼中央点燃,待艾绒燃尽自灭后复换,连灸7壮。1次/d,3次/周。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T细胞亚群(包括CD4+、CD8+、CD4+/CD8+),血清IL-6、IL-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艾灸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CD4+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CD4+/CD8+显著改善(P0.05);血清IL-6、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3.7%、47.4%,艾灸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隔附子饼灸神阙穴可以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降低血清IL-6、IL-8,减少蛋白漏出,延缓肾小球的硬化,改善免疫功能,有利于症状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围针刺及悬灸剖宫术麻醉区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围针刺及悬灸麻醉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率为8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围针刺及悬灸剖宫术麻醉区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对照组。结论:围针刺及悬灸剖宫术麻醉区治疗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盐隔姜灸神阙穴配合针刺对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虚寒型胃脘痛"诊断患者7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隔盐隔姜灸神阙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5.6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隔姜灸神阙穴配合针刺治疗虚寒型胃脘痛较单纯针刺法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头针合隔姜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方法:采用头针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30例,并以单纯隔姜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5例,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头针结合隔姜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关元穴对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对照组)和隔姜艾灸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46例只接受穴位贴敷于神阙穴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先于关元穴隔姜艾灸后,再于神阙穴行穴位贴敷.7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对患者排尿障碍的改善均有明显效果,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隔姜艾灸关元穴治疗可以提高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穴位贴敷组,具有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腹灸结合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5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腹灸疗法。治疗前后进行HRSD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态都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腹灸结合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配合隔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配合隔物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针刺疗法治疗。每周为1个治疗周期(周日休息),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膝关节感觉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的膝关节疼痛程度积分、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综合疗效均获得了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隔物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良好,优于单一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夺命穴隔药饼灸护理方法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4例患者随机分配入对照组、夺命穴隔药饼灸护理组、乳果糖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及常规治疗,夺命穴隔药饼灸护理组在一般护理常规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夺命穴隔药饼灸法护理,乳果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乳果糖治疗,每次30 m L,3次/d。治疗15 d后,通过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组自身治疗前后在P300检测、脑电图检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夺命穴隔药饼灸护理组在P300检测、脑电图检测中疗效优于其它2组(P0.05)。结论:夺命穴隔药饼灸法护理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乳果糖组。为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提供新的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