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变化快、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工作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现将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残死率仍较高,如何降低死亡率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外文献报告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能够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且并发症少,尤其对难以控制颅内高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更加确切。自1999年2月到2002年6月,我科对2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17例,女6例。年龄16~69岁,平均42.5  相似文献   

3.
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的合理应用及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尤其是对难以控制颅内高压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效果更加确切,己在全国广泛推广使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6年间,1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对其临床疗效,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长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102例长期(5—10d)亚低温脑保护疗法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长期亚低温治疗与短期(24~72h)亚低温治疗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长期亚低温治疗和短期亚低温治疗两组。长期组于伤后24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共5~10d,短期组于伤后24h内开始亚低温治疗,共24—72h。直肠温度控制在32.5—34%。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6个月时根据C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长期组51例患者恢复良好率56.86%(29/51),死亡率9.8%(5/51);短期组51例患者,恢复良好率41.17%(21/5.1),死亡率17.64%(9/51),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消化道溃疡、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长期亚低温组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本结果提示,长期亚低温治疗较短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较短期亚低温治疗未见并发症增高。  相似文献   

5.
颅脑对冲伤的监护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阿丽  刘西梅 《医学信息》2000,13(7):414-414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我国城市中伤死病例的60%为颅脑损伤。Miller等报告颅脑对冲伤死亡率为35%左右〔1,2〕。国内外对颅枕部对冲伤的预防、急救、监护都很重视。国内对于脑损伤后的系列变化进行了探索,特别注重伤后的监护,从而大大提高了颅脑损伤的救治率,现就目前颅脑对冲伤的监护体系作一综述。1 颅脑对冲伤的发病机制颅枕对冲损伤大多是在受撞击处的对侧,如枕部着地者的额叶、颞叶的前方脑组织可发生脑挫裂伤(对冲伤所致),而枕部脑组织常可无损伤或损伤轻(击伤所致)。对冲伤的形成,是由于颅骨和脑组织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sTBI)亚低温治疗直接脑温(BT)监测与直肠温度(RT)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2例分为直接脑温监测组和直肠温度(RT)监测组各16例,对病人脑温、ICP等进行监测,持续监测1~5 d,平均86 h。结果治疗伤后3个月,按Jcnnctt和Bowd提出的GOS治疗结果分级评定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直接脑温监测与直肠温度监测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均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CAMINO脑温直接监测技术安全可靠,对于判定病情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种之一。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降低或减轻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已成为颅脑损伤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我科2003.01.16—2004.05.06共诊治中、重型颅脑损伤36例,经高压氧及其他外科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袁庆华 《医学信息》2008,(9):111-112
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损伤难度大及死亡率高等特点。颅脑损伤后脑细胞脆弱,血氧不足将加重脑细胞损害,呼吸功能障碍是颅脑损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加强呼吸道管理对脑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医学信息》2006,19(7):1223-1224
目的 探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均采用额颞部大骨瓣开颅(以yasiarjia手术入路为基础,扩大手术切口)减压术。结果 36例病人,恢复良好2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4例(11.1%)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25%)。结论 额颞部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伤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重度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脑损伤在创伤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生率约占损伤总数的20%,仅次于四肢损伤,而死亡率却居首位。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常合并严重的多发伤、失血性休克,病情复杂,病死率高,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救治,有效的院前急救和安全转运是确保抢救成功和预后好坏的关键。现将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通过“120”急救系统接诊的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转运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68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重型颅脑外伤最佳手术时机及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8例,其中手术54例,死亡11例,占20.04%;未手术14例,死亡9例,占64.39%;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在25%以上,占颅脑损伤的20%.结论 采取去大骨瓣减压为救治重型颅脑外伤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刘厚陶 《医学信息》2010,23(4):1098-1099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09年1月46例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10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7例.结论 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其损伤机制比较复杂,病死率比较高,对患者进行早期救治、合理手术和对患者重要脏器的有效支持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武  王桂玲 《医学信息》2008,21(2):190-191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钠血症在颅脑损伤后并发的水电解质紊乱中并不少见,且伴有极高的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护理的关注。我科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共收住重型颅脑损伤1230例,其中并发高钠血症89例,死亡52例。现结合文献就其病因、病理生理、治疗措施、护理体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随着国民经济、交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暴力冲突所至的火器伤、刀砍伤等,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呈逐年上升之势。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达30%~58%[1]。为此各国非常重视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7年5月~2006年4月收治的52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评价,死亡117例,存活406例,其中恢复良好342例,中残49例,重残15倒。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亚低温治疗及防治并发症,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的预防,可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报道颅脑损伤后的脑积水的发年率约为1.5%~2.2%是严重影响重型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90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0.92%)采用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利多卡因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治疗应用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共15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均于发病(或伤后)24小时内行常规治疗 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79例行常规治疗,对两组胃泌素、抗利尿素、血糖、胃液PH值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死亡率。结果于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治疗组胃泌素、抗利尿素、血糖明显下降,消化道出血、心率失常等并发症显著减少,死亡率降低。结论利多卡因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应激损伤,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高英姿  陈萍  张宏凤 《医学信息》2008,21(10):1835-1836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9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2小时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连续观察,快速手术准备、精心术后护理.结果 98例病人清醒.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应多注意观察并严格操作.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脑肿胀(Acute Posttraumatic CerebralHemi spere Swelling APCS).病人具有病情发展迅速,术前术后治疗困难,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的特点,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手术救治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ES评分小于8分,均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挫灭脑组织清除、内减压、去骨瓣减压及相关专科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0例(50.0%);轻度残疾9例(22.5%);重度残疾6例(15.0%);植物生存2例(5.0%);死亡3例(7.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应争分夺秒,有手术指征的急诊手术尽可能地减少副损伤。术后观察、药物治疗及合并伤的治疗可以有助于降低二次脑损害的发生。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脑缺氧及脑水肿,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