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中医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张贵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78-2279
溃疡性结肠炎(U1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近几年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 ivee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Nonspeeifi.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均不明确的慢性结肠炎症。流行病学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国内外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还缺乏UC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据《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年3月[1]对1975年以来几次重要的全国性消化会议的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加趋势。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除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有关外,心理因素对本病的发生与复发有密切关系。有人提出心理因素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之一或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心理因素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韩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7):1271-127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道的多发病与疑难病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中医药运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正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热点.现将2001年以来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直肠部位粘膜层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笔者运用香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结肠、直肠部位粘膜层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笔者运用香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3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1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灌肠配合针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冰 《光明中医》2007,22(4):52-53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2002-2005年间,我科以马齿苋为主的纯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配合针刺穴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迁延难愈,并且极容易复发。近些年来,中药灌肠在对UC的症状及预后改善、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故而通过文献检索,从经方、经验方、辨证选方用药、中药+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探究UC的治疗进展,进而说明中药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的确切临床疗效,以及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秦咏梅 《中医杂志》2003,44(Z1):157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临床难治性疾病.笔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48例,均获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lcem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也不十分的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中药灌肠治疗UC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灌肠治疗UC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而成反复发作慢性病程.由于UC的病因未明,所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本病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或简写为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笔者于1983年以来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51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复发率低,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等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针灸治疗UC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等方法,从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调控角度探讨针灸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免疫学机制.从针灸对UC大鼠脾脏、结肠黏膜IL-1β、IL-6mRNA表达的影响;针灸对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及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针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iNOS、IL-1ra、IL-1β mRNA调节作用;隔药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β-EP、VIP、SP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由活化淋巴、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 β、IL-6、TNF-等参与了肠黏膜炎症形成的起始阶段和发展过程,是介导UC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隔药灸可以平衡调节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促炎细胞因子(降低IL-1β mRNA、IL-6mRNA及iNOSmRNA的表达)和抗炎细胞因子(上调IL-1ra mRNA表达),从而有效地控制溃疡性结肠炎已启动的炎症和免疫级联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2004年至2005年间,我们采用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血便.伴里急后重。少数病人伴有发热、腹部绞痛及体重减轻等。临床表现与结肠炎程度有关。国外文献报道,UC的病程越长,癌变率高。因此,本病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们应用四五四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肖晓毛  张涛 《江西中医药》2007,38(11):79-8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许多研究[1]认为肠道粘膜免疫-炎症反应的异常在UC的发病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晚近国内外学者就T淋巴细胞凋亡失衡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病的作用做了许多相应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T淋巴细胞凋亡与UC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笔者在临床上使用以调理气机为主的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UC已取得了良好疗效 且前期已对促炎性因子进行研究 故选择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大鼠模型血清中抑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气机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重要病机,临床可采用理气开郁法治疗UC之腹痛、腹泻、下痢脓血等症。相关文献也表明,理气药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炎(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一种类型,由于UC病变范围广泛,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迁延不愈,癌变可能性大等特点,该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现代难治疾病。目前UC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程漫长,复发率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6年2-11月,笔者采用谷参肠安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