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每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这些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爱劳动,懂礼貌……  相似文献   

2.
教孩子花钱     
周林 《健康人生》2010,(2):16-16
“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不会花钱!”“这孩子真不懂事,花80块钱买这么个破东西,连10块钱都不值!”“他爷爷又给了孩子100块,他又要到处乱花了!”“你再乱花钱,我就打断你的腿!”您呢?也曾同样因为花钱的事抱怨甚至“威吓过”孩子吗?  相似文献   

3.
很多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最喜欢问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今天听话吗”,赞扬别人家的孩子是说“你家孩子真听话”,批评自家孩子则是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看来,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孩子听话多好,多省心,一点也不会惹麻烦。  相似文献   

4.
钟乐 《家庭医生》2010,(21):28-28
每个家长都免不了指责和批评孩子。即使是一个公认很不错的孩子,如果录下一天中父母和他的对话,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受到的指责和批评居然这么多,从早上开始的“你穿衣服怎么这么慢,你今天肯定会迟到”,到晚上的“怎么还没有洗脸刷牙,你是不是想明天又起不来”。  相似文献   

5.
作为孩子家长,你还在因为孩子只是“中等生”而不停纽结烦恼?然而,著名心理学教授方刚博士却提倡“养儿当做中等生”。他甚至说,宠爱孩子,就让他做“中等生”吧!  相似文献   

6.
曹文龙 《自我保健》2008,(12):18-18
孩子逐渐长大,开始不听从你的号令,居然敢嘟着嘴巴和你抬杠了,“不要你管”,“我偏不去”……  相似文献   

7.
内向的孩子     
父母们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处事积极,但有些孩子却非常内向与消极。上课时即使会作答,也不敢举手一试,虽然有实力,成绩却不见得理想。这种类型的孩子,总是畏畏缩缩地,令父母感到焦急。一些母亲为了纠正孩子的这种性格,就心急地再三责骂“你怎么这样死气沉沉!”、或是“你就不能活泼一点吗?”。不然就是以鼓励的方式对他说:“好好加油吧!”。  相似文献   

8.
钟乐 《家庭医生》2011,(9):28-28
“如果这次考试你能拿到第一名,我就给你买你最想要的赛车模型。”为了激励孩子,家长们常常会给孩子允诺一些物质奖励。  相似文献   

9.
“妈妈是这样认为的,你呢?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不要小看了这简单的一句话,也许他能影响到一个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你和孩子的谈话,很可能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安排在饭桌上。面对孩子,“功课都做完了吗?”是你的开场白。 当成年人从小养成的逆来顺受的传统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时候,你就会把孩子很强的自我意识看成是“自私”,把孩子正当的独立人格看成是对你的“叛逆”。“代沟”在你还没有老的时候,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那么如何使你和孩子一起共同跨越“代沟”,使你更好地融入年轻,告诉你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经常与孩子聊天。  相似文献   

11.
有个孩子照家长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看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涂抹掉了。  相似文献   

12.
据《新快报》的一篇题为“孩子攀比比什么”的报道说,一个才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说:一天,他的一位同学对他说:“我爸是警察!你要不听我的话,我就让他来抓你!”这个孩子马上反唇相讥:“我爸是公安局长,管你爸的!”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再也不敢欺负我了。”  相似文献   

13.
徐梅 《家庭育儿》2012,(6):49-51
有人说1岁多的小孩子开始好玩了,也有人说1岁多的孩子开始难带了。 因为他们再也不是襁褓中那个温温软软的小宝贝,突然一下子长大了,而且这“一下子”还真的让人有点儿措手不及。 他们变得很有主张,有些事情不再听话:他们有性格,有脾气,最喜欢说的话不是“妈”,而是“不!” 特喜欢做事,简直无所不能,无孔不入,你一个不留神,他就可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让你收不了摊子,恭喜你,你的孩子成长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10岁的儿子告诉你他被一位熟悉的亲戚抚摸了下体,你会做怎样的反应?如果你的孩子放学路上被人猥亵,你的心里又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当被问到男孩能否受到性侵害时,更多的家长不以为然,更多的男孩回答“不”,或者说女孩才会受到性侵害。很多孩子认为,“亲我、抱我、摸我”都是友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到来也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事实上,“做了妈妈”更能帮助你发掘你的能量和动力,提前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是否能为你期待孩子出世的喜悦里加进一些从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家长,你可能对过敏、肺炎、中耳炎和肠胃炎这些孩子常见的疾病习以为常。但你是否知道孩子也会患上成人病?这里列出容易“找上”孩子的成人病,请家长们提早注意。  相似文献   

17.
郭丽艳 《家庭医学》2008,(12):21-21
夸奖和鼓励,是一种积极促进的信息,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引导他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例如,大人教育孩子写字,孩子的笔画尽管歪歪扭扭,但你应该鼓励他:“好孩子真棒!你已经会写字了,真是聪明的孩子!”这样的夸奖,孩子一定会很高兴,很有信心地写下去。  相似文献   

18.
竞争     
《家庭育儿》2014,(7):1-1
有年轻妈妈问:“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往往因为玩具争执起来。这时候我该怎么办?”我问:“你的孩子多大?”“两岁。”“那你一定站在自己孩子一边,支持和鼓励他(她)。”  相似文献   

19.
王林 《家庭医生》2008,(1):62-62
秋去冬来,又是感冒的流行季节。细心的父母一定早就给自己的孩子添衣加被,为拒绝感冒做足“功课”了。尽管如此,可孩子一不小心,往往又给“感冒”以可乘之机。虽然感冒来去匆匆,但感冒引起的咳嗽却不肯就此离去。你的孩子能否顺利通过“感冒咳嗽”的测验呢?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孩子的测验情况吧。  相似文献   

20.
紫竹 《现代保健》2008,(7):32-33
生病吃药,这是三岁孩子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现如今,面对成百上千的种类,你会吃吗?瞧着雾里看花的药名,你敢吃吗?各种功效神奇的“补药”,你能吃吗?可别拿吃药不当回事,如果一不小心“吃错药”,就可能“药”了你的小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