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常见农药杀虫剂、杀鼠剂中毒的解毒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般急性中毒的救治包括对症支持疗法与解毒治疗(后者指有特效解毒剂时),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方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对症支持疗法有:①清除毒物: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催吐、洗胃、吸附、导泻、清洗皮肤等)和清除已被吸收入血液的毒物(利尿、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换血等)。②对症治疗:吸痰,给氧,输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血压,人工通气,心肺复苏等。解毒治疗指使用特异性或特效解毒药物进行抗毒治疗。现就常见的、有特效解毒剂的几种杀虫剂及杀鼠剂中毒的解毒治疗问题做一讨论。1有机磷毒物中毒1.1中毒机制有机磷毒物包括有机…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血液灌流是近代科技上的一个新发展。此法是指患者血液流经灌流器时,体内毒物被解毒装置中的活性炭吸附从而清除,  相似文献   

3.
洗胃术的目的之一是解毒,即消除胃内毒物或刺激物,避免毒物吸收。我院于2008年6月收治了1例误食柴油的患者,应用洗胃术治疗后收入病房,现将洗胃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急性中毒患者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急性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与一般急症的治疗相比,早期中断毒物继续吸收,加速体内毒物解毒排出及特殊药物的解毒治疗等可能是最具特点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由此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的种类繁多,随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将会产生新的生产性毒物。因此掌握生产性毒物的有关知识,消除和控制毒物对机体的影响,是预防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内容。 1.生产性毒物存在形态和进入途径生产性毒物可产生或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中,常以下列形态污染生产环境:①气体,如氯气、光气、一  相似文献   

6.
周和平 《广西医学》2002,24(3):444-445
198 4~ 1999年我们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 4 6例 ,经清除毒物、解毒及综合治疗等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6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32例 ,女 14例。年龄 18~ 5 0岁。口服中毒 38例 ,呼吸道或皮肤吸收中毒 8例 ;中毒至就诊时间为 0 5~ 5h。敌敌畏中毒 2 4例 ,甲氨磷中毒 18例 ,乐果中毒 4例。依据诊断与分度标准〔1〕:轻度中毒 16例 ,中毒中度 2 2例 ,重度中毒 8例。1 2 治疗方法和结果1 2 1 方法 :(一 )尽快清除毒物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脱去污染衣服 ,用清水冲洗全身污染部位 ,避免继续接触中毒。 (2 )口服中毒者…  相似文献   

7.
基础护理 彻底地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需用4%碳酸氢钠微温溶液反复洗胃,彻底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同时观察面色、呼吸、脉搏,防止上消化道出血、胃破裂、水中毒、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头和接触的皮肤用微温的肥皂水彻底洗涤,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皮肤血管扩张,反而使毒物被吸收。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学中“毒”主要指能致病的有害毒物,许多药物亦含有毒,治当解毒、消毒。界定“毒”的概念,明确各种毒邪所致毒病的特异性,寻找针对毒邪致病的治法方药。由于笼统的“毒证”缺乏特徵性证候,与火热证等难以区分,因而不宜将“毒”作为独立的辨证要素。  相似文献   

9.
饮食护理是治疗重症肝炎的一个重要环节,若能合理安排饮食,可以起到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重症肝炎患者饮食护理总结如下。1重症肝炎患者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1.1饮食要清洁肝脏是一重要的解毒器官,正常情况下它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结合等方式将外来的毒物,毒素以及代谢产物进行解毒处理排出体外,当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时,解毒能力降低,此时若食入被污染的食物即可引起肠道感染,细菌毒素进入肝脏,使肝细胞进一步受损。1.2食量要适当肝脏是制造,储存,分配营养  相似文献   

10.
急性重症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由各种化学性毒物(包括药物)或生物性毒物引起个体或人群发生的中毒事件,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迅速的特点,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由于多数中毒物质缺乏特异性的解毒药物,或由于肝、肾功能的损害导致毒物清除障碍,目前仍然以综合性治疗为主。血液净化技术已经成为急性重症中毒抢救最为重要手段之一,其能快速及时地清除体内毒物并减轻毒物及炎性因子对脏器功能的损害。血液净化方式已经历了血液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等的发展历程,功能上也由肾脏替代演变为多器官功能支持以及生命支持,这将为急性重症中毒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熊国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98-3099
目的总结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对8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迅速清除毒物,给予解毒药物和相关对症治疗。结果 85例患者,治愈78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迅速组织抢救,彻底清除毒物,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应用解毒剂、机械通气、血液灌流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盐是一种工业性毒物,食入后引起”肠源性发绀”,急性重度亚硝酸盐中毒在儿科临床并不多见,本例患儿有明确的误服亚硝酸盐病史,经亚甲蓝解毒治疗后症状消失。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毒物作用的部位和性质,毒物可分哪几类?2.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哪些?3.毒物的排泄途径有哪些?4。毒物进入机体后在何处解毒?方式如何?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了6.毒物作用于机体的方式及中毒机理如何?7.引起瞳孔扩大的常见毒物有哪些?8.引起瞳孔缩小的常见毒物有哪些? 9.哪些毒物中毒可引起尿色改变?10.急性中毒治疗原则是什么?11.口服中毒如何进行催吐?12.口服中毒洗胃的时机?13.如何选择洗胃液?14.口服中毒如何进行洗胃?15.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泄方法有哪些?16.一般解毒剂有哪几种?17.有机磷农药按其毒性大小可分为几类?18.有机磷…  相似文献   

14.
王富强 《甘肃医药》2010,(5):516-5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快速明确诊断,尽早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合理正确使用解毒药物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结果:8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救治成功80例,4例转上级医院,2例死亡,1例放弃救治,成功率92%。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清毒、早解毒和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孟辉 《吉林医学》2012,33(14):3066-3067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急诊救治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及时迅速彻底洗胃清除毒物,使用解毒药物治疗,经血液灌流、血液透析,防止毒物吸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结果:促使毒物及时排出体外,提高生存率。结论:患者的预后与急诊救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液灌流在儿科中毒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灌流是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被认为是临床上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优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常规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血液灌流是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具有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清除血液中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物,对于不明药物种类性质或可能多种药物混合中毒的病例,更能显示其优越性。我科于1999~2003年开展应用血液灌流抢救危重病儿,均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中毒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1年8月-2004年8月收治1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通过清除毒物、应用解毒药物、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病情观察要点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佟姝丽  张无士 《中外医疗》2009,32(10):107-108
甘草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古至今,一直做为解毒的常用药,其解毒机理:吸附毒物;通过物理.化学沉淀毒物以减少吸收,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除解毒外还有调节机体免疲功能;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抗溃疡;保肝作用,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防治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运用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学科技术,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用价值和作用机理,这样有利于甘草的开发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甘草这一“国老”在传统药学宝库中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农药中毒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 ,来势凶猛 ,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愈后 ,我院内科于 1994年至 1999年共收治急性农药中毒 12 6例 ,经及时抢救 12 1例治愈。例 ,腹痛 2 2例 ,呕吐 54例 ,心率失常 18例 ,肺水肿 2 8例 ,呼吸循环衰竭 14例。清洗污染的皮肤 ,更换被污染的衣服亦很重要2 .2 及早足量正确的使用解毒药物是抢救成功的重之一 ,但也不可忽略其他环节 ,如输液、利尿、促使毒物排泄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对重症病人吸氧吸2 .4 中毒患者抢救成功后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机磷…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因口服或误服有毒有害物质而发生中毒的现象很常见。一旦发生中毒,应及时彻底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在清除毒物及对症治疗同时,必须应用解毒药物。常用特效解毒药物有两类:①胆碱能神经抑制剂:如阿托品及山莨菪碱等,能拮抗乙酰胆碱的毒草碱样作用,提高机体对乙酰胆碱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