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霉菌性食管炎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伪膜性炎症,白色念珠菌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极少致病。一般只有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另外在临床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以消化道症状首诊,并在胃镜下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的患者,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应引起医生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
24例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霉菌性食管炎(fungal esophagitis)是指食管感染霉菌所致的炎症,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增多,以及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使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本文对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1月至2001年8月胃镜检查诊断的24例霉菌性食管炎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霉菌性食管炎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霉菌性食管炎又称白色念株菌性食管炎,随着电子胃镜的应用临床检出率逐渐增高.我院消化科自2000年1月~2006年8月对154例霉菌性食管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并与慢性食管炎患者和正常人比较,发现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时极少发病,一般只有在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病.内镜技术的发展,为念珠菌性食管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现将我院诊治的23例念珠菌性食管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95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改变、病理、真菌培养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真菌性食管炎中>40岁以上者占72.63%,≤40岁者占27.37%;内镜下Ⅰ级者占31.57%,Ⅱ级占35.38%,Ⅲ级占27.36%,Ⅳ级占5.690%.以中下段多见.真菌培养中有白色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酵母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酿酒念珠菌等.结合原发病、诱因及真菌种类个体化治疗有效率达94.70%.结论 结合临床、内镜、真菌种类对真菌性食管炎应采取个体化治疗,临床中应注意对真菌性食管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关于"霉菌性食管炎"病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内的真菌感染以条件致病菌——酵母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但是临床上我们常把实际为酵母菌感染的食管炎,误称为“霉菌性食管炎”。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正确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以念珠菌性食管炎首诊的AIDS患者的临床与内镜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黏膜形成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一般只有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临床上一些以消化道症状就诊、并在胃镜下诊断为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患者是HIV感染者或  相似文献   

8.
念珠菌性食管炎并不少见,其原因之一是器官移植和慢性衰竭患者日益增多,恶性肿瘤病员存活时间延长,而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念珠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袭;其次为食管内窥镜的应用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水平。易感因素和发病机理:白色念珠菌对正常人无致病性。健康人咽喉部冲洗物念珠菌培养阳性者占30~50%,大便培养阳性者占65~90%。最常见的菌种为白色念珠菌,其次为郎比可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或克鲁斯假丝酵母(C.krusei)。人体对念珠菌的易感性与机体防御机能的改变、念珠菌的侵袭力及数量有关。许多种恶性病变、内分泌疾病、营养不良和药物均可使机体对念珠菌的易感性增加。复习963例尸检发现,20%的淋巴肉瘤及白血病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近3年来因上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确诊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原发疾病有慢性肺结核、尿毒症、球溃疡、慢性皮肤病、胃癌、肝硬化等共12例,其余21例患者全部为普通感冒。病例中除1例仅服用过中药外,其余32例(96.9%)的病例都有抗生素应用史,主要症状有咽下困难和咽下时疼痛25例(75.8%);胸骨后疼痛不适、伴烧灼感21例(63.6%),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粘膜有乳酪状豆渣样物。一经确诊即停用抗生素及激素并给于酮康唑、氟康唑或里素劳治疗。治疗2-4周后履约复查胃镜者共8例,内镜下粘膜改变均恢复正常,白色乳酪样物和炎症亦消失。结论:霉菌性食管炎与大量长期应用抗生素有关。霉菌性食管炎的特征性是粘膜表面附着有乳酪、豆渣样白色物,立即停用抗生素,并及时足量的应用抑制霉菌药物是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霉菌性食管炎11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霉菌性食管炎11例报道陈智杨景林本院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发现11例霉菌性食管炎,现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例均因上消化道症状而作胃镜检查,经涂片和(或)培养、活检确诊为霉菌性食管炎。占同期食管炎1.21%(11/823例);病程3月~3年。男...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性食管炎一例杜宝恒,黄象谦白色念珠菌性食管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或在衰弱患者的食管发病为特征,食管镜和涂片、活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我院自1973年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在11455例次中发现一例白色念珠菌食管炎。该患者曾被...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食管炎X线造影与内镜表现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性食管炎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1].本研究旨在以真菌性食管炎的内镜分级表现为标准,对比观察各级真菌性食管炎的数字化x线造影表现,并探讨X线诊断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并食管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霉菌性食管炎临床表现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及消瘦、发热等伴随症状。内镜表现食管黏膜白色或乳白色斑点及斑片样附着物,多呈条状融合,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白色苔样伪膜覆盖整个黏膜。结论临床及内镜医生应充分认识以霉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食管真菌感染是引起食管炎症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一般认为多在应用抗生素、激素状况下以及恶性肿瘤情况下发生。本院从2002年2月—2009年2月间,经内镜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和(或)病理活检后确诊为念珠菌性食管炎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肺部念珠菌感染呈增多趋势,比20世纪80年代医院念珠菌病的发生率至少上升了5倍[1]。其主要原因是临床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器官移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和人群老龄化趋势‰引,致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诱发和促进念珠菌在体内生长繁殖而致病。  相似文献   

16.
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的霉菌性食管炎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霉菌性食管炎是由白色念珠菌侵入食管粘膜形成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食管炎 ,临床少见 ,诊断困难。 1996年~ 1999年 ,我们经胃镜检查诊断 12例 ,现报告如下。全部病例均系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5 5~ 65岁。均以吞咽痛或伴有胸骨后烧灼感 1~ 2周为主诉就诊。临床拟诊“食管癌”或“反流性食管炎”行胃镜检查。所有男性及 7例女性病人就诊前均因腹泻或胃痛口服氟哌酸、庆大霉素、泻痢停、土霉素、环丙沙星或点滴先锋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至少 2种以上抗生素 ,疗程 2~ 4周不等。 1例女性病人以 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应用…  相似文献   

17.
念珠菌性食管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色念珠菌是口腔中正常菌种,其生长受其他共生菌的制约.近年念珠菌性食管炎检出率较高,一般认为多在应用抗生素、激素状况下以及恶性肿瘤状况下发生.本文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胃镜检查诊断的念珠菌性食管炎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老年霉菌性食管炎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霉菌性食管炎9例分析解放军53609部队卫生队(571400)刘化臣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张建敏我们在近10年来经纤维内镜共检出老年人霉菌性食管炎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60~75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伴烧灼感,咽下疼。在9例中...  相似文献   

19.
<正>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经食管镜和活检证实的31例食管炎,用双重对比方法研究了其X线特征。18例为反流性食管炎,13例为感染性食管炎(10例为念珠菌,2例为念珠菌混合疱疹,1例为疱疹性)。在分析食管炎形态特征的同时,对感染性食管炎和消化性食管炎之间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