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对氢合金HfV2·Hx1H核自旋弛豫起主导的因素是偶极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是如何理论计算1H在基质晶格中扩散造成偶极相互作用涨落的谱密度。我们把Torrey同核偶极作用近邻无规扩散行步理论推广到同核、异核偶极作用并存的情况;并就中子衍射提供的HfV2·Hx结构(C-15)参数计算了确定谱密度JqHH(ω)和JqHV(ω)(q=0,1,2)所需的GHH(k,y)和GHV(k,y)。引用以前别人的核磁共振实验数据,依照我们的理论分析计算扩散激活能和H在间隙位上的振动频率;与他们用唯象理论获得的相应数值对比,结果是满意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转动谱公式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辅新  徐霓 《中国物理 C》1993,17(11):1040-1047
利用锕系和稀土偶偶核基转动带(GRB)的实验数据,对目前常用的原子核基转动谱的3类(共8个)公式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了这些公式的转动谱计算值同实验转动谱之间的方均根差.还对I(I+1)四参数展开公式的系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参数关系的新公式.本文关于ω2展开公式的研究结果,得到了关于ω2展开公式的新结论.对W-Z两参数和三参数公式的分析表明,该公式是一个很好的公式.所有这些结果对于原子核转动谱的深入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V.K.B.Kota 《中国物理 C》2004,28(12):1307-1312
在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框架下,使用U(N)(っ)U(N1)(+) U(N2)(っ)O(N1)(+)0(N2)和U(N)(っ)O(N)(っ)0(N1)(+)O(N2)群链下具有O(N1)(+)O(N2)对称性的无规单体及两体哈密顿量来研究给定的不可约表示(ω1ω2)成为偶偶核基态的出现几率,其中[ω1]和[ω2]分别为O(1)和O(2)的对称表示.采用500个无规矩阵系综对具有10-25个玻色子的体系进行研究后发现,当N1,N2≥3时,(ω1ω2)=(00)出现的几率~50%;而(0N)和(NO)出现的几率为25%.类似地,当N1≥3,N2=1时,对N对偶数情形,ω1=0出现的几率约为75%;ω1=N出现的几率约为25%;对N为奇数情形,ω1=0出现的几率约为50%,而ω1=1或N出现的几率都约为25%.采用了一种推广的Hatree-Bose平均场理论来解释所有的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4.
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波谱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1984,1(4):415-454
样品绕与外加恒定磁场方向成魔角βM=cos-1(1)/√3的轴向快速旋转(MAS)可以消除固体NMR的多种谱增宽。本文首先介绍了固体中的几种主要的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即偶极-偶极,核四极,自旋-自旋或称间接偶极-偶极以及化学位移相互作用。然后用平均哈密顿理论阐述了MAS对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现今的固体高分辨方法有四种,即多脉冲(MP),多量子(MQ),交叉极化和大功率异核去耦合(CP)以及MAS,在这些方法中MAS方法是唯一可以获得各向同性化学位移的。因而要得到类似于液体谱的固体高分辨,MAS往往是最后的手段。以上这些方法的联合运用以及极为广泛的应用研究使得固体高分辨NMR兴旺发达起来了。本文引述了大量原始和最新的文献,力图概述当前该领域中的大部分成就。评论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原子核壳模型框架下基于唯象相互作用(对力加四极力)研究sd壳和pf壳的偶偶核低激发集体态。在提取了USDB和GXPF1相互作用的单粒子能量和单极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我们用一套统一参数计算重现了球形核和形变核的低激发谱;将对相互作用中的单极成分扣除后可以得到较好的结合能计算结果。同位旋标量的对相互作用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单极相互作用在经验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原子核对称能和Wigner能中产生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平均Hamiltonian理论讨论了异核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场相关化学位移,对照二阶微拢论的结果,发现计入了"A"项的额外影响。说明在讨论非久期项效应时,一级平均Hamiltonian比只用二阶微扰论的结果更精确。文中,应用平均Hamiltonian理论还讨论了同核偶极相互作用产生的场相关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复变函数F_α(y)=integral from n=0 to ~ω_(ph)~(-α)(ω~2y)/(ω~2y 1)g(ω)dω解析性质的分析,本文认为:在决定的收敛半径以外,吴杭生等提出的T_c级数解的部分和作为近似T_c公式仍可用于1/λr的适当范围。但它可能达到的精度依赖于谱形,一般来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对132MeV 16O+197Au反应产生的裂变碎片和巨偶极共振γ射线进行了符合测量,得到了E=92MeV的高激发213Fr的γ衰变谱和γ角关联谱.观测到复合核巨偶极共振γ角关联谱存在很大的各向异性.利用改进的统计模型程序分析了实验数据,不考虑裂变延迟时,统计模型计算可以很好拟合地实验结果.通过对γ角关联谱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得出高激发213Fr核(E=92MeV)的形状从集体长椭球向非集体扁椭球变化.  相似文献   

9.
薛毅  孔渝华 《波谱学杂志》1994,11(2):133-140
本文提出核与电子偶极相互作用和自旋扩散两种作用在被吸附到固体多电子表面上的分子弛豫起着重要作用,给出了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e)和相关时间(τc)的关系:T1e,-kτc/1+ω02τc2)1/2,式中k对给定固体是常数。吸附在硅胶上甲苯的弛豫数据可用此式描述。得到了甲苯中甲基在不同温度下的τc。,它们在374K到240K间的相关时间在3.56×10-9 s到5.76×10-8 s范围。由此计算出其活化能为15.0kJ/mol。  相似文献   

10.
夏庆峰  周玉欣  高云峰 《光学学报》2007,27(12):2250-2255
研究了高Q腔中具有偶极相互作用的两个等同二能级原子与双模二项式光场相互作用过程的腔场谱,重点研究了两模腔场谱的干涉效应对谱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模光场平均场强相等时,每模腔场谱一般出现对称多峰结构。随着初始场强的增加中间3峰趋于iω和ωi±0.7g处,而边峰消失。当两模初始场的频率差Δ大于6g(g为原子与腔场的耦合常量)时,两模间的干涉效应可以忽略;在Δ小于6g时,模间的干涉效应对腔场谱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尤其当Δ从1.4g逐渐减少时,模Ⅰ和模Ⅱ的三个主峰开始逐渐重叠,两模腔场谱之间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均场法计算了里德堡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主量子数、拉比频率以及原子密度等对偶极阻塞效应的影响。随着主量子数以及原子密度的增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越明显;激光功率的增加,能提高里德堡原子的激发几率,但激发几率会趋于饱和,此时里德堡原子间的偶极阻塞效应最为显著。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平均场法计算了里德堡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主量子数、拉比频率以及原子密度等对偶极阻塞效应的影响.随着主量子数以及原子密度的增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越明显;激光功率的增加,能提高里德堡原子的激发几率,但激发几率会趋于饱和,此时里德堡原子间的偶极阻塞效应最为显著.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平均场法计算了里德堡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主量子数、拉比频率以及原子密度等对偶极阻塞效应的影响.随着主量子数以及原子密度的增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越明显;激光功率的增加,能提高里德堡原子的激发几率,但激发几率会趋于饱和,此时里德堡原子间的偶极阻塞效应最为显著.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均场法计算了里德堡原子的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主量子数、拉比频率以及原子密度等对偶极阻塞效应的影响.随着主量子数以及原子密度的增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越明显;激光功率的增加,能提高里德堡原子的激发几率,但激发几率会趋于饱和,此时里德堡原子间的偶极阻塞效应最为显著.里德堡原子的偶极阻塞效应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2)中原子核能谱的Staggering现象的改善方案,并利用这一方案对Ru和Pt同位素偶-偶核计算的结果,分析和讨论了原子核能谱的Staggering现象与四极-四极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本教程综述中,我们重新阐述和表达了镧系离子间无辐射能量传递(ET)速率的理论形式,并且强调了考虑镧系离子本身特异性所引发的与F?rster和Dexter理论不同之处。所给出的表达式遵循了Judd-Ofelt的4f-4f跃迁理论框架之下的Kushida方法,并计入了如下电多极机制:偶极-偶极(Wd-d)、偶极-四极(Wd-q)和四极-四极(Wq-q)。更为重要的是,当前的机制也扩展包括了交换(Wex)和磁偶极子-磁偶极子(Wmd-md)作用,并经过改进进一步包含了屏蔽效应以及给出了F因子(费米黄金规则中的态密度)的解析表达式。与Kushida的原始方法类似,我们只考虑了强制电偶极子(FED)对Judd-Ofelt强度参数的贡献,并细节性地讨论了磁偶极-磁偶极相互作用的选择定则以及相关矩阵元的计算。此外,我们还以Tb(Ⅲ)-Eu(Ⅲ)和Yb(Ⅲ)-Er(Ⅲ)的能量传递速率计算为例,逐步展示了计算过程、主要的计算支撑信息以及所使用的计算脚本。  相似文献   

17.
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 应用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MFMT)表达硬球作用对自由能泛函的贡献, 根据统计力学理论结合加权密度近似(WDA)表达偶极作用对自由能泛函的贡献,得到了方势阱偶极流体在平行板间的密度分布表达式, 计算了偶极流体在两平行板间的密度分布, 并探讨了方势阱深度和宽度对体系密度分布的影响. 此外, 通过体系密度分布, 进一步分析了方势阱宽度和深度以及板间尺度与溶剂化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 应用改进的基本度量理论(MFMT)表达硬球作用对自由能泛函的贡献, 根据统计力学理论结合加权密度近似(WDA)表达偶极作用对自由能泛函的贡献,得到了方势阱偶极流体在平行板间的密度分布表达式, 计算了偶极流体在两平行板间的密度分布, 并探讨了方势阱深度和宽度对体系密度分布的影响. 此外, 通过体系密度分布, 进一步分析了方势阱宽度和深度以及板间尺度与溶剂化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多金属氧酸盐 α- Na6H〔 Ge W9Fe3 (H2 O) 3 O3 7〕· 16 H2 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电子能谱、极谱和穆斯堡尔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并讨论和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谱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固体NMR理论和谱仪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固体NMR技术在高分子多尺度结构与动力学研究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脉冲及高速魔角旋转(MAS)等质子高分辨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灵敏度的1H谱可有效地用于高分子化学结构与链间相互作用的检测;基于化学键(J-耦合)相关和通过空间(偶极耦合)相互作用的各种二维异核相关谱NMR新技术,使得复杂高分子的链结构得以严格解析. 基于MAS下同核和异核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等各向异性相互作用重聚的系列新技术,使得研究者可在采用高分辨1H或13C 检测信号的同时检测准静态下的各向异性相互作用,进而获得与之密切相关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 通过质子偶极滤波技术可有效检测多相聚合物中的界面相与相区尺寸、高分子共混物中的相容性等问题. 在动力学的研究中,通过质子间自旋扩散的有效压制技术和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的重聚,目前已经可以有效地获取链段上单个化学键的快速局域运动以及链段的超慢分子运动. 上述丰富的多尺度NMR技术可以使研究者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对高分子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相分离和动力学行为等进行详细的研究,进而阐明高分子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 该文以固体NMR中最主要的2类核(1H和13C)的检测技术为主线,简单介绍近年来固体NMR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高分子结构和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