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预防和控制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对32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观察组)进行预防肺部感染的质量管理,并与进行常规护理的18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对照组)进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40,P〈0.01)。结论PDCA循环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对肾移植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实验组55例肾移植受者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对照组66例患者常规实施肾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卧床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55例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2例,发生率为22%,对照组66例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20例,发生率为30%。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4例,发生率为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14例,发生率为21%。实验组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吸氧时间分别为(5.9±2.0)d、(6.8±2.6)d,住院时间分别为(17.7±3.7)d、(20.5±4.2)d。实验组患者卧床吸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术前实施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的常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神经外科收治患者2 939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3 41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并按MDRO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MDRO感染控制管理。结果 2015年神经外科MDRO感染率为6.22%,显著低于2014年MDRO感染率8.13%(P0.01),各类医务人员对MDRO感染防控知识及措施知晓率显著高于2014年(P0.05,P0.01);2015年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5.31%,显著高于2014年的依从率61.29%(P0.01)。结论 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MDRO感染发生率,提高MDRO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刘红艳  唐静  周黎  田琴 《护理学杂志》2020,35(3):40-41+45
目的 探讨肝移植围术期预防肺部感染的集束化护理管理效果。 方法 将222例肝移植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02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肺部感染集束化护理管理。 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预防肺部感染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肝移植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离床坐联合呼吸训练对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本组骨外科行股骨颈骨折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呼吸训练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离床坐联合呼吸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10例发生肺部感染,观察组为3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离床坐联合呼吸训练能降低骨科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术后受者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的临床必要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3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观察组,58例尸体肾移植受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者均采用环孢素(CsA)+麦考酚吗乙酯(MMF)+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于术后第6周对观察组63例受者予以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将CsA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00~250 ng/ml,MMF按受者体质量主动减药),术后4~6个月开始按个体状况将MMF用量调至减药前水平。对照组按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观察两组受者术后6周至1年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CsA血药谷浓度、肺部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结果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受者Scr、BUN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8%与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8%(5/63)和14%(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发展为严重的肺部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主动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能有效降低此阶段肺部感染发生率,且AR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防控颈椎后路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选择行颈椎后路手术的220例患者,将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13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家庭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对护理措施的PDCA循环管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12个月时,观察组轴性症状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PDCA循环法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素质,防控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降低症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诱因,并通过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561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受者分为两组.Ⅰ组: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肾移植,416例;Ⅱ组: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接受肾移植,145例.对Ⅰ组并发感染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前3d内的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的诱因进行询问和记录,然后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感染预防措施,Ⅱ组受者自2010年1月开始采用该措施,在应用14个月后对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Ⅰ组比较,观察预防效果.结果 Ⅰ组有58例受者出院后并发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3.9%(58/416);Ⅱ组有12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8.3%(12/145),两组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361,P<0.05).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时间均在术后6个月内.Ⅰ组58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诱因包括过度劳累6例,访客3例,出入公共场所9例,接触动物5例,接触儿童6例,天气骤变12例,以及医院内感染8例,其余9例诱因不明.结论 通过对肺部感染的具体诱因人手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卫生宣教和预防措施,可显著减少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月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PDCA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的评定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压疮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89.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13.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碳酸氢钠液漱口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及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预防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6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7例),对照组按常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3%碳酸氢钠液漱口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和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记录术后肺部感染和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3%碳酸氢钠液漱口联合制霉菌素甘油和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对降低肝移植术后口腔并发症及肺部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8.
19.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