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昭惠  张宗玉 《四川医学》1998,19(5):406-407
线粒体DNA(CmitochondrialDNA,mtDNA)突变与某些疾病及生物衰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利用内源自身模板竞争性PCR方法半定量检测模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小鼠缺血大脑发现,mtDNA片段缺失发生率为:突变型mtDNA占总线粒体DNA的百分率大约为青年对照组(Yn)O,老年对照组(On)16.5%,青年缺血组(Yi)36%,老年缺血组(Oi)60%,各组间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mtDNA片段缺失与缺血及增龄成正相关。因而,mtDNA片段缺失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生物衰老等的一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2.
放线菌酮连续灌注对大鼠脑缺血后DNA片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蛋白合成抑制剂对脑缺血的不同时期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制成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成放线菌酮(CHX)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放线菌酮组从缺血前15min开始连续测脑室放线菌酮灌注(1mg/kg·d-1),于缺血60min后再灌注l、3、7、14d处死动物,取脑冠状切面,用TUNEL染色,DNA电泳观察细胞凋亡现象。对照组则用复方氯化钠溶液连续灌注。结果CHX组在l、3d时间分别发现(158±16)、(86±10)个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7、14dCHX组TUNEL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X组在缺血l、3、7d发现DNA梯带,第14d未发现DNA梯带形成;对照组4次均出现DNA梯带。结论脑梗塞过程一直伴随DNA片段形成。在早期,蛋白生成抑制剂似乎不能阻止DNA片段的形成,而在晚期则能有效地阻止TUNEL阳性细胞的出现。缺血早期DNA片段形成可能不依赖蛋白质合成,而1周以后,蛋白质合成才成为DNA片段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技术,在分子病理学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提取、纯化、扩增后的DNA片段,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溴化乙锭染色后,在紫外线检测仪下作直观检查。效果虽然较好,但紫外光对人体特别是眼角膜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人不能较长时间地处于紫外光的照射之下。经影像技术处理,使其如实地转化在感光胶上,既有利于作永久性资料保存、又减轻了紫外光对人的损害作用。过去我们用常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DNA单链损伤和Bax的表达情况 ,探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时DNA单链损伤与Bax表达的关系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小鼠皮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ax的表达进行检测 .应用Klenow法对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培养的神经元DNA单链损伤进行检测和半定量分析 .结果 :类缺血处理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Bax的表达不同 ,再灌注 2h最强 ,而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ax的表达下降 .Klenow法检测发现未经缺血处理的对照组神经元平均灰度为 72 .4± 1.0 ,到达 2h达高峰13 5 .5± 1.3 ,而后又逐渐降低 .再灌注不同时间点Bax表达的阳性率与Klenow法检测的平均灰度成线性相关 .结论 :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 2h为Bax表达和DNA单链损伤的高峰 ,提示DNA单链损伤与Bax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OPC纯化合成DNA片段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血清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在临床肝癌放疗化疗期间检测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中晚期肝癌住院患者血清凋亡的细胞核DNA片段化。共测定 35例健康成人及16 3例肝癌患者 ,并对其中 2 6例患者临床放化疗前后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健康成人组血清中凋亡细胞核DNA片段指数为 (0 .6 0± 0 .2 9) ;肝癌患者血清中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指数为 (0 .96± 0 .70 ) ,阳性率33.12 %。肝癌组较健康成人组有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t=3.0 0 1,P <0 .0 0 5 )。放化疗后凋亡细胞核DNA片段化指数较放化疗前增高 (t=3.2 5 8,0 .0 0 2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国产DF-17型电洗脱槽回收了限制性内酶酶切的DNA片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回收核酸片段的方法。回收的DNA片段可进一步用于DNA克隆、探针标记和DNA分析。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缺血后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常常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目前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人认为,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有人提出Ca2+、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及其它一些毒...  相似文献   

10.
<正>心腩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溶栓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脑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组织损伤加重及各种继发改变已日益受到重视。线粒体作为细胞的核心细胞器之一,其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 njury,IRI)中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水平。现对脑IRI过程中mtDNA的影响进行概述。1脑IRI与mtDNA1.1脑IRI脑IRI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指脑组织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研究X刀治疗大鼠C6胶质瘤诱发的细胞凋亡。对X刀治疗的各组动物肿瘤组织发生的细胞凋亡采用经典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了研究。经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法研究发现,X刀15Gy、20及30Gy治疗后在1周内诱发出明显的细胞凋亡,此时的细胞凋亡数与对照组及40Gy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这一结果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所得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氚标核苷酸标记被检者血清中HBVDNA聚合酶-P(DNA-P)活性,结果表明,此项检测比目前临床上肝炎病毒5项检测敏感,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凋亡细胞核DNA片段检测方法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一个热点之一是细胞凋亡,开展对细胞凋亡的研究,首先要解决是方法问题,作者从凋亡细胞的特性性核DNA片段检测着手,阐述了多种凋亡细胞核DNA片段检测方法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脑膜炎双球菌,在该菌染色体DNA中的保守区域中选择一段核苷酸作为靶DNA,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经过35个循环后可将1ngDNA扩增到能通过凝胶电泳检测出其596bp的特异性DNA产物,与其设计的该菌核苷酸序列长度一致.该方法对人有致病性的A,B,C 3型细菌均能扩增出阳性结果,且能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出脑膜炎双球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以前 ,脑缺血时神经元死亡一致被认为是一种被动性的坏死过程。但近十年来 ,从形态、生化特点和药理学的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 ,脑缺血时存在着另一种死亡方式即细胞凋亡 (apoptosis) [1 ] 。随着人们对神经元死亡模式研究的逐渐深入 ,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理也逐步深化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兴奋毒性与Ca2 + 超载 ;膜脂质代谢障碍 ,氧化应激与自由基 ,一氧化氮 (NO) ,基因表达的改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缺血性脑损伤机理的认识作一综述 ,旨在为有关的研究提供参考。1 兴奋性毒性与Ca2 + 超载的作用机理兴奋性氨基酸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NA聚合酶β(pol β)的表达水平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重铬酸钾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影响.方法 以pol β野生型(pol β+/+)、pol β缺陷型(pol β-/-)及pol β 高表达型(pol β oe)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绘制3种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实验观察3种细胞的倍增时间;HGPRT基因突变实验检测细胞的自发突变频率;同时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分析3种细胞的自发DNA损伤和重铬酸钾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差异.结果 3种细胞生长曲线和群体倍增时间基本一致,细胞自发突变频率和自发DNA损伤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重铬酸钾浓度的增加,3种细胞的拖尾率和尾长均增加,在相同重铬酸钾染毒浓度下pol β缺陷型细胞的DNA损伤明显大于pol β野生型和高表达型细胞, 且以pol β高表达型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最弱.结论 pol β表达水平对细胞的生长特征无明显影响,也不会造成细胞自发突变的增加;pol β基因缺陷使细胞对重铬酸钾诱导的DNA损伤更敏感,而高表达则对DNA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30例胃粘膜活检印片细胞经Feulgen染色后,采用Opton-UMSP-30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的结果。按DNA指数及含量分布直方图分析,28例胃癌中呈非整倍体型直方图者20例(71%),且在高或中分化腺癌中占多数(13/14、92.8%);而4例粘液细胞癌均属二倍体型。胃良性病变2例也为二倍体型。胃粘膜活检印片的制备较简便。用MSP测定其细胞DNA含量可作为诊断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一项有用的辅助指标,有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倾向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HBV-cccDNA)在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穿或重症乙肝患者尸检肝组织标本50例,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用0.05%多聚赖氨酸处理后使用.分别设立无引物、无地高辛标记引物、无TaqDNA聚合酶PCR反应体系及非乙肝患者肝组织共10例作为阴性对照.采用原位PCR技术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HBV-cccDNA在乙肝患者肝细胞中阳性表达以核型为主,呈蓝紫色,在肝细胞中总阳性表达率为60%~85%;偶见于细胞浆中,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原位PCR可以在肝细胞原位检测出HBV-cccDNA,阳性信号以核型为主.提示HBV-ccc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及复制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扩增大片段DNA的PCR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缓冲体系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提出一种适合扩增大片段DNA使用的缓冲体系,它与常规使用的缓冲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含KCl,使用这种缓冲体系扩增的大片段DNA特异性强,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计了一段带终止信号的DNA序列,通过DNA合成仪分为四个片段合成。本文介绍经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后的处理,纯化及连接过程.经测定DNA的连接效率在6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