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测压对功能性大便失禁的评估意义及其生物反馈治疗的有效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的1999—01/2005—02的关于直肠肛门测压、功能性大便失禁和生物反馈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anorectum manometry,functional incontinence,biofeedback”,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回顾性研究。③循证医学。排除标准:非随机对照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篇关于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直肠肛门测压和46篇功能性大便失禁的生物反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排除重复试验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直肠肛门测压:总结了直肠肛门测压方法、测压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直肠顺应性)的生理意义和在功能性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意义。②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生物反馈治疗:循证医学证明生物反馈作为同药物的附加治疗手段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有效的。有作者批判性的分析了大多数的临床试验认为预后指标的选择缺乏生理学依据,缺乏统一判定疗效的指标:结论:直肠肛门测压在功能性大便失禁中的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探讨;生物反馈作为同药物的附加治疗手段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并与1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是指利用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括约肌肌电及计算机声像等技术,以视、听觉的形式显示体内生理活动,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对某些异常的生理活动进行矫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近年来,利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大便失禁已被证实较药物及物理疗法更有效。本研究采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与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检测等方法,对20例先天性无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参数的改变,探索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直肠测压及肌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直肠感觉阈值、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有所下降(P〈0.05),而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虽有增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电图显示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消失。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直肠动力异常,有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直肠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肛门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变化的规律,为肛门控制研究提供生物力学佐证,而且也有助于指括约肌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以及术后的生物反馈训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1965-01/2005-04关于肛门外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肛门括约肌解剖学基础及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疗效评价的文章,检索词“anal sphincter,pressure asymmetry,anatomy,biofeed-back”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初审后,按如下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选择。纳入标准:按照文献发表年代顺序纳入从定性到定量角度阐述括约肌压力偏位特点的测压研究文献,肛门外括约肌解剖学构筑特点决定压力偏位的基础研究文献,此压力偏位用于定量评价括约肌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反馈应用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有关外括约肌解剖构筑的影像学及超声研究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括约肌压力偏位的文献20篇,有关括约肌解剖构筑的文献200篇,有关肛门外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的文献39篇,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19篇,排除240篇。资料综合:①对肛门外括约肌压力偏位的测压研究进展按时间顺序进行较详细阐述,说明了随着测压仪器的不断精密,压力检测位点越来越多,准确性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外括约肌压力偏位的研究逐渐从定性发展到定量,揭示了这种压力偏位有助于肛门节制的机制。②从局部解剖的角度对这种压力偏位形成的基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手术中修复或重建括约肌复合体的同时恢复压力偏位的重要性。③对完善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生物反馈训练标准进行了评价,提出反馈过程中力求恢复压力偏位的必要性。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存在压力偏位现象,这种偏位的形成有助于肛门节制。进行括约肌修复或重建手术中要注意恢复这种压力的偏位,括约肌压力偏位可以作为评价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先天性无肛术后患儿大便失禁常常会引起心理、生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障碍.目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对先天性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进行排便训练,以期改善患儿术后的排便功能.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对象纳入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1998-01/2004-10收治的无肛术后有大便失禁的患儿20例,其中完全大便失禁4例,稀便失禁7例,污便9例,均为随访病例.中低位无肛畸形9例;高位无肛畸形11例.方法利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与肛门外括约肌肌电等客观检测手段,对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经自行收缩肛门和排便习惯训练1个月后,再选择适宜的矫治大便失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生物反馈训练.①加强肛周肌肉力量的生物反馈训练2次/d,待3周后患儿能正确进行肛周肌肉收缩训练,可使用便携式生物反馈训练仪回家继续训练.②改善直肠感觉性与肛门外括约肌协调性生物反馈训练,要反复进行扩张气囊的训练,建立一种正常的排便反射,只要直肠扩张,肛门外括约肌就会出现反射性收缩,防止大便失禁.③每日三餐后30min内进行排便习惯的训练.④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每次持续10min,2次/d,连续三四周.主要观察指标①患儿的最大肛管压、肛管的向量容积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的振幅变化.②训练前后患儿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2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肛管的最大压力值中低位畸形和高位畸形组训练后比训练前增加[(24.88±16.58)和(18.18±13.71)kPa,(11.87±5.61)和(5.76±3.84)kPa,P<0.05].②肛管内的向量容积中低位畸形和高位畸形组训练后比训练前增加[(608.10±131.06)和(452.17±69.43)cm(cmHg)2,(139.17±130.02)和(117.01±74.35)cm(cmHg)2,P<0.05].③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振幅中低位畸形和高位畸形组训练后比训练前增加[(324.12±67.78)和(266.18±49.38)μV,(152.20±37.42)和(114.08±51.41)μV,P<0.05].④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的阳性率训练后高于训练前[90%(18/20),55%(11/20)].结论经生物反馈训练后无肛术后各组肛周肌肉力量、直肠感觉性与肛门外括约肌协调性、排便习惯、肛门外括约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尤以中低位畸形最明显,最大限度的改善了肛门外括约肌功能,起到了治疗大便失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肛门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变化的规律,为肛门控制研究提供生物力学佐证,而且也有助于指括约肌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以及术后的生物反馈训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 1965—01/2005—04关于肛门外括约肌压力非对称性,肛门括约肌解剖学基础及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疗效评价的文章,检索词“anal sphincter,pressure asymmetry,anatomy,biofeedback”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初审后,按如下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选择。纳入标准:按照文献发表年代顺序纳入从定性到定量角度阐述括约肌压力偏位特点的测压研究文献,肛门外括约肌解剖学构筑特点决定压力偏位的基础研究文献,此压力偏位用于定量评价括约肌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反馈应用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有关外括约肌解剖构筑的影像学及超声研究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括约肌压力偏位的文献20篇,有关括约肌解剖构筑的文献200篇,有关肛门外括约肌生物反馈训练的文献39篇,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19篇,排除240篇。资料综合:①对肛门外括约肌压力偏位的测压研究进展按时间顺序进行较详细阐述,说明了随着测压仪器的不断精密,压力检测位点越来越多,准确性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外括约肌压力偏位的研究逐渐从定性发展到定量,揭示了这种压力偏位有助于肛门节制的机制。②从局部解剖的角度对这种压力偏位形成的基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手术中修复或重建括约肌复合体的同时恢复压力偏位的重要性。③对完善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生物反馈训练标准进行了评价,提出反馈过程中力求恢复压力偏位的必要性。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存在压力偏位现象,这种偏位的形成有助于肛门节制。进行括约肌修复或重建手术中要注意恢复这种压力的偏位,括约肌压力偏位可以作为评价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物反馈训练无肛术后患儿的排便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先天性无肛术后患儿大便失禁常常会引起心理、生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障碍。目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对先天性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进行排便训练,以期改善患儿术后的排便功能。设计:自身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对象:纳入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1998-01/2004-10收治的无肛术后有大便失禁的患儿20例,其中完全大便失禁4例,稀便失禁7例,污便9例,均为随访病例。中低位无肛畸形9例;高位无肛畸形11例。方法:利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与肛门外括约肌肌电等客观检测手段,对无肛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经自行收缩肛门和排便习惯训练1个月后,再选择适宜的矫治大便失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生物反馈训练。①加强肛周肌肉力量的生物反馈训练2次/d,待3周后患儿能正确进行肛周肌肉收缩训练,可使用便携式生物反馈训练仪回家继续训练。②改善直肠感觉性与肛门外括约肌协调性生物反馈训练,要反复进行扩张气囊的训练,建立一种正常的排便反射,只要直肠扩张,肛门外括约肌就会出现反射性收缩,防止大便失禁。③每日三餐后30min内进行排便习惯的训练。④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每次持续10min,2次/d,连续三四周。主要观察指标:①患儿的最大肛管压.肛管的向量容积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的振幅变化。②训练前后患儿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2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肛管的最大压力值:中低位畸形和高位畸形组训练后比训练前增加[(24.88&;#177;16.58)和(18.18&;#177;13.71)kPa,(11.87&;#177;5.61)和(5.16&;#177;3.84)kPa,P&;lt;0.05]。②肛管内的向量容积:中低位畸形和高位畸形组训练后比训练前增加[(608.10&;#177;131.06)和(452.1769.43)cm(cmHg)^2,(139.17&;#177;130.02)和(117.01&;#177;74.35)cm(cmHg)^2,P&;lt;0.05]。③肛门外括约肌肌电振幅:中低位畸形和高位畸形组训练后比训练前增加[(324.12&;#177;67.78)和(266.18&;#177;49.38)μV,(152.20&;#177;37.42)和(114.08&;#177;51.41)μV,P&;lt;0.05]。④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的阳性率:训练后高于训练前[90%(18/20),55%(11/20)]。结论:经生物反馈训练后无肛术后各组肛周肌肉力量.直肠感觉性与肛门外括约肌协调性.排便习惯、肛门外括约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尤以中低位畸形最明显,最大限度的改善了肛门外括约肌功能,起到了治疗大便失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接受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Vaizey、Werner、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价生物反馈的效果,同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生物反馈训练疗效的因素。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Vaizey和Wexn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持续时间、最大收缩容积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静息压与训练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与年龄、病程、吻合口位置、手术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大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提高肛管收缩能力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国内外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和规范化。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7-01/2004-08的与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献语种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08的与脑卒中早期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脑卒中,早期康复”,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选择是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纳入标准:①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治疗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③对照组为不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组。④患者年龄<80岁。⑤患者均为首次卒中。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关于脑卒中早期康复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28个试验纳入标准。排除的25篇中11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14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28个试验包括3472例患者,分别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者进行评价。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是肯定有效的,但其体系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