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廖启忠 《塑料包装》1996,6(3):47-51
本文在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醇酯(SMA)与丙烯酰胺(AM)共聚物P(SMA-CO-AM)的基础上研究了P(SM-CO-AM)与PP共混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SMA-CO-AM)与PP共混时,只要添加少量(1%)的P(SMA-CO-AM)作改性剂,就能大幅度地提高PP表面的条水性(接触角下降27度)和粘合强度(提高4倍)。结果还表明,改性剂P(SMA-CO-AM)的分子量、AM的含量及改性剂用量对PP的改性效果均有影响,在实验范围内,改性剂P(SMA-CO-AM)的分子量越低、用量越大,改性后的PP表面接触角就越小;改性剂的分子量对改性后PP的粘合强度来说,有一最佳分子量。改性剂的加入同时也改善了PP的流变性能,降低了表面的电阻率,而对PP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影响不大。俄歇电子能谱(AES)的分析结果表明,P(SMA-CO-AM)改性剂在PP共混物的表富集。  相似文献   

2.
硅灰石表面改性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硅烷对硅灰石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将活化后的粉体加入聚丙烯材料中,研究了硅烷改性对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前后粉体吸油值及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对填充聚丙烯材料新鲜断面的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硅烷改性硅灰石的效果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适宜用量为硅灰石质量的0.8%~1.2%,改性温度为80℃,时间为15~20 min。表面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等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均匀成核法,通过在硅灰石表面包覆硅酸铝对硅灰石进行了无机改性。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表明,无机改性硅灰石颗粒表面粗糙,包覆着许多纳米硅酸铝粒子;通过BET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比表面积提高200%以上;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无机改性后硅灰石表面羟基增多;白度测试表明,无机改性硅灰石...  相似文献   

4.
超微细滑石粉的表面改性及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力学性能、比表面积(BET)等测试方法考察了钛酸酯偶联剂(NDZ-311)对滑石粉(Talc)的表面改性作用。研究发现,在基体材料具有一定韧性的条件下,经NDZ-311表面改性Talc能有效提高复合体系的冲击性能,与未改性Talc填充的复合材料相比,其缺口冲击强度可提高57.7%。利用FT-IR、SEM等考察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结构形态及增韧机理,结果表明,NDZ-311在改性Talc过程中,两者间除发生物理吸附作用外,还发生了化学作用,在Talc表面形成了牢固的包覆层,改变了无机粒子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丙烯改性技术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陈一 《包装工程》2010,31(3):18-21
通过不同偶联剂改性纳米氢氧化铝(ATH)及ATH/红磷复合体系填充阻燃PP,研究了表面改性剂的种类及用量和体系配比对体系阻燃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表面改性可有效提高ATH/PP体系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硅烷偶联剂较油酸钠和钛酸酯改性效果更好;在PP体系中,其最佳添加用量为ATH质量的2%,体系中PP/ATH质量比为100:50时,改性可使体系氧指数提高14%~30.3%,垂直燃烧等级达FV-1级,且力学性能有较大提高。少量红磷加入可与纳米ATH形成协同阻燃,体系中PP,ATH与红磷质量配比为100:45:5时比单独ATH阻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复合改性剂对纳米CaCO3进行了改性,探讨了转速、改性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纳米CaCO3表面改性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操作工艺条件:转速16 000 r/min、改性剂用量4%(质量分数)、乳化温度75℃、乳化时间60 min和保温时间40 min.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纳米CaCO3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CaCO3与改性剂间产生了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其亲油性显著提高.与未添加纳米CaCO3的传统环氧涂料相比,改性纳米CaCO3复合涂料的耐水性、耐盐水性和耐盐雾性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接枝聚合丙烯酰胺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方法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接枝丙烯酰胺单体,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浓度等反应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证实了丙烯酰胺在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接枝,水接触角测试显示接枝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热分析表明接枝膜基本没有改变聚丙烯微孔膜的基体性质.实验发现当反应温度为60℃,单体浓度为10%,反应时间为4h,引发剂浓度为2.0×10-3mol/L时,获得最佳接枝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的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综档了共聚、共混、填充、增强等化学和物理方法对PP改性的研究,通过共混改进其低温脆性,提高冲击强度;加入增强剂或填料提高其拉伸强度、硬度,降低成型收缩率,但全面提高聚丙烯的综合性能,须用多组分改性剂共同作用。另外,还介绍了PP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的阻燃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GMT-PP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状况与动态疲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动态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界面粘结状况的GMT-PP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结果表明:GMT-PP界面粘结状况对其拉伸疲劳性能有明显的影响,界面粘结的改善有利于抗疲劳性的提高。进而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具有良好界面粘结的GMT-PP在静态拉伸时破坏形式为基体破坏,而动态拉伸疲劳破坏则以界面脱粘为主。由于界面粘结强度越高,界面脱粘过程越慢,因而,材料的抗疲劳性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中间层对薄膜附着强度的改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影响薄膜附着力的因素,通过引入中间层,增强界面的附着力和减少应力来提高薄膜与衬底之间的结合强度。给出了一些采用中间层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聚丙烯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纺丝温度和纺丝速度等因素对聚丙烯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主要是通过卷绕丝的结构形成来影响其性能的。纤维的力学性质不能简单地通过双折射来归一化,而是与纤维的结晶形态有密切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次晶结构和α-晶型卷绕丝的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影响以改性乙丙梳状多元共聚为主树脂的PP强附着油漆附着百分数的3个因素是主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氯化长链烷基苯与有机硅复合的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总结出其最佳范围分别为3×104~5.5×104、2.5~3.5和1.0%~2.5%(质量)的添加量。由此合成了附着力恒为零级,耐温变性能达到-40℃~70℃的PP强附着力油漆。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连续玻纤的表面处理、基体的接枝改性及接枝单体的种类和接枝产物的加入量对连续玻纤毡增强聚丙烯(CGFRPP) 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CGFRPP 的界面化学作用及界面粘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与未经偶联剂处理的玻纤不能形成有效的化学结合, 而与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纤可发生明显的化学作用, 形成良好粘结, 显著提高CGFRPP 的力学性能; 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对以改性PP 为基体的CGFRPP 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比丙烯酸接枝聚丙烯对CGFRPP 力学性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的氯化及产物的溶液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氯乙烷为溶剂,考察了等规聚丙烯和嵌段共聚型聚丙烯在溶液氯化过程中特性粘度和熔融指数对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氯含量与特性粘度关系的研究和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这两种聚丙烯的氯化产物的溶液特性以及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值算法研究了轮轨在油污染时的黏着特性。以部分弹流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多重网格作为数值计算工具建立了二维轮轨在油污染状态下考虑表面粗糙度的轮轨黏着计算模型。研究了在有油污染情况下轮轨间接触压力分布以及列车运行速度和接触压力对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给出了轮轨介质接触时的固体承载及液体动压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提高,黏着系数逐渐降低,最后基本上趋于稳定;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黏着系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酸、碱、水等介质对玄武岩纤维的刻蚀以及对其性质影响的可能性,测定了玄武岩纤维的组成,计算了玄武岩纤维的酸度系数和pH值。在对玄武岩纤维进行软化、硅烷偶联剂表面活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玄武岩纤维和植物纤维进行杂化,制备了生态环境复合过滤材料。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对其微观结构及其形成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在植物纤维中均匀弥散,无机纤维和有机纤维各自的优良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利用无规线团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描述,采用逾渗模型对其过滤性能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打浆度、玄武岩纤维含量、胶粘剂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可重复使用、性能价格比高、对环境无二次污染,符合对环境协调、友好的生态环境材料的绿色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