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日排痰量为(45. 8±6. 2) m L,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 5±2. 3)、(13. 2±4. 6) d;对照组患者的日排痰量为(32. 5±5. 6) m L,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 2±3. 4)、(19. 5±5. 3) d;观察组患者日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面部感染、腹胀、压疮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 3%、2. 3%、0. 0%和2. 3%,对照组患者面部感染、腹胀、压疮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8. 6%、16. 3%、9. 3%和11. 6%;观察组患者面部感染、腹胀、压疮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无创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 ,治疗重症呼吸衰竭 ,纠正缺氧 ,减少呼吸的消耗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持续机械通气易发生反复的肺感染 ,若感染控制不利 ,可加重呼吸衰竭 ,甚至引起病人的死亡。分析其原因 ,并制订预防性护理措施 ,对减少机械通气并发肺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收集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机械通气并发肺感染患者 3 7例 ,男性 2 9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4岁 ,插管最短是 3天 ,最长是 17天。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为 2 6例 ,占总例数的 70 .2 %。2 讨论2 .1 机械通…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是当前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VAP)则是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 ,患者易于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科总结近 2 .5年内在ICU发生的 43例VAP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3例VAP患者 ,男性 3 8例 ,女性 15例 ,年龄 2 3~80岁 ,平均 5 6.3岁。原发性疾病 ,脑外伤 5例 ,脑血管意外 5例 ,复合性外伤 5例 ,慢阻肺 10例 ,胸部手术后 2例 ,心肺复苏后 6例 ,外伤高位截瘫 4例 ,ARDS6例 ,机械通气时间 8~ 60d ,平均 3 5 .6d。1.2 VAP诊断标准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 [1 ] …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根治性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确定和评估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1 984年 6月 -2 0 0 0年 6月 2 4 6例根治性全肺切除术肺癌病例资料 ,评估术后 30 d医院内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2 4 6例中手术死亡 1 8例 ( 7.3% ) ,发生并发症 5 2例 ( 61 .80 % )。结论 :病人的年龄、重度吸烟、围手术期的输液管理、肺感染、终止机械通气失败及复合并发症是手术死亡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MSOF)与预后的关系。分析了 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耐药试验和MSOF与死亡的关系。结果显示 :本组 3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有 2 4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80 % )。从 30例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 72株病原菌 ,其中G 杆菌 5 4株 (75 % ) ,尤以铜绿假单孢菌为多 (5 9% )。2 4例发生MSOF(80 % )。 16例患者死亡 (5 3.3 % )。混合菌感染组和单一菌感染组分别有 11例和 5例死亡 (p =0 .0 0 49) ,未感染组无一例死亡。MSOF组有 16例死亡 ,单器官功能衰竭组无 1例死亡 (p =0 .0 72 3)。由此可见 ,下呼吸道感染和MSOF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十分常见 ;而且这两者都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最后讨论了机械通气在下呼吸道感染和MSOF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嘉  陈长志  陆佩中 《上海医学》2002,25(6):324-326
目的 为避免体外循环可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本研究对一些选定的病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一新的心肌血管重建技术 ,并证明该技术安全、有效。方法 选择 5 9例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血管搭桥术 ,患者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左冠状动脉 ,且大多伴有冠心病外科手术高危因素。平均搭桥 2 .7根。结果 早期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1.7% ) ,手术转换 2例 (3.4 % ) ,“桥”失败 1例 (1.7% ) ,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塞 4例 (6 .8% ) ,肾功能衰竭 1例 (1.7% ) ,胸骨感染 1例 (1.7% ) ,接受输血 19例 (32 .3% )。早期随访情况 :死亡 2例 ,心绞痛复发 4例 ,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1例 ;术后均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上性心律失常、下肢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减少 1.3d ,用血量减少 5 0 % ,住院费用减少 1/ 3。随访病例中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4 7例 ,其中仅 2 .6 %的血管桥狭窄大于 5 0 % ,所有胸廓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结论 对具有冠心病的外科手术高危因素、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心搭桥术 ,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该技术仅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 ,且其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7.
有机磷中毒重症中间综合征机械通气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弘  高万荣  闫昆 《吉林医学》2004,25(1):26-28
目的 :探讨重症中间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 :对 1996年 9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收治的 3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重症中间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 :治愈 32例 ,治愈率 84 %。机械通气时间 1~ 15d ,平均 4d ,住院天数 7~ 2 5d ,平均 12d。结论 :加强对重症中间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过程的全面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缩短上机时间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邓念强 《广东医学》2001,22(8):711-712
目的 探讨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相关因素和相关性细菌感染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了 4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随机选择了 2 6例插管机械通气而未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结果 VAP组年龄 ( 6 6 .0± 1 1 .6 )岁 ,对照组 ( 2 7 9± 9 9)岁 ;VAP组 42例有基础性疾病 ,对照组有 6例 ,VAP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为 ( 773 4± 394 6 )h ,对照组为 ( 58 5± 1 7 1 )h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 )。VAP组插管后 ( 1 89 9± 53 6 )h发生VAP。VAP组应用质子泵受体或H2 受体抑制剂占 2 6 % ,VAP大部分为假单孢菌感染 ( 78% ) ,同时合并有真菌感染 1 6例 ( 38% )。结论 年龄大 ,有基础性疾病 ,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 ,应用质子泵受体或H2 受体抑制剂等因素易发生VAP。  相似文献   

9.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宫内吸入性新生儿肺炎 5 0例 ,随机分为NCPAP观察组 2 8例和普通通气对照组 2 2例 ,监测两组患儿 1,8,12和 2 4h动脉血气。结果 观察组 2 8例患儿在治疗 12h后 ,动脉血气氧分压由 (76 1± 12 8)mmHg升至 (95 2± 9 4 )mmHg(P <0 0 1) ,二氧化碳分压由 (46 4± 4 6 )mmHg降至 (41 6± 4 7)mmHg (P <0 0 1) ,治愈率 71% ,对照组氧分压由 (5 8 4± 7 2 )mmHg升至 (6 1 1± 7 1)mmHg,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愈率 5 5 %。结论 NCPAP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明显优于普通通气 ,可减少插管率及机械通气的需求 ,同时减少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症呼吸衰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琳  蔡挺  叶振悦  赵伟和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4):216-217,226
目的 评价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 方法 选择 2 1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作为序贯治疗组 ,以SIMV +PSV +PEEP方式行机械通气 ,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 ,拔除气管插管 ,改为经面罩BIPAP无创通气 ,渐至脱机。另选病情相同的 2 1例为对照组 ,行常规有创通气 ,最后以PSV方式至撤机。动态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 :以前插管例数 ,呼吸频率 ,血压 ,心率 ,有创通气时间 ,VAP发生例数 ,总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监护时间 ,撤机成功例数 ,院内死亡例数 ,住院费用。 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 ,有创通气时间分别是 7.4 9± 0 .2 7d和 16 .4 1± 0 .5 3d(P <0 .0 0 1) ,VAP发生例数分别为 0和 16 (χ2 =2 2 .72 ,P <0 .0 0 5 ) ;住院时间分别为 16 .83± 1.88d和 2 6 .4 3± 1.94d(P <0 .0 0 1) ;治疗费用分别为 1.0 1± 0 .2万元 ,1.82± 0 .5万元 (P <0 .0 0 1)。 结论 对COPD严重呼吸衰竭病例 ,待”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 ,立即改为BIPAP面罩通气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陈琳 ,女 ,1968年 7月出生 ,大学本科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发表论文 4篇  相似文献   

11.
In treating DKA and HHNK, low dose insulin therapy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efficient and with less complications than traditional high dose insulin therapy. In 1981, we have reported 157 cases of DKA and HHNK at VGH. Between January 1986 and December 1987, 98 cases of DKA and HHNK were encountered at VGH. 40 patients had 48 episodes of DKA their mean age were 56 years. Comparing with the previous report, we found that the main precipitating factors were infection (41.6% vs 38.8%), omission of insulin (27.1% vs 34.7%) and there were cases without any precipitating factors (18.7% vs 24.8%). 3 cases died (6.2% vs 7.3%) in three days. During treatment, hypoglycemia were found in 4 cases (8.3% vs 5.2%) and hypokalemia were noted in 30 cases (62.5% vs 42.3%). 47 patients had 50 episodes of HHNK, their mean age were 68.7 years. Comparing with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the main precipitating factors were infection (44% vs 45.7%), omission of insulin (16% vs 20%)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 (12% vs 31.4%), there were some episodes without any precipitating factors (20% vs 8.6%). 10 cases died (20% vs 20%) in three days, hypoglycemia were noted in 2 cases (4% vs 3%) and hypokalemia in 20 cases (42% vs 27.3%). It seems, even with better knowledge, facilities and increased experi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emergencies, no dramatic change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as noted over the past 7 yea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早期发现亚临床和潜伏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给予及时处理,控制病情向尖锐湿疣临床期发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可疑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并通过活组织检查予以验证。结果:可疑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 56例,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PV(6,11型)感染阳性53例,添组织检查验证为尖锐疣48例,PCR检测HPV感染的敏感性为1005,准确性为85.75。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HPV(6,11型)能发现亚临床表现的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HPV感染携带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56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6例中除有两例中转开腹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5min,住院时间3~5d,平均4d,均未发生皮下气肿、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具有损伤轻、操作简单、干扰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措施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1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大于70岁的56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近端胃切除20例,远端胃切除25例,全胃切除11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胃-食管吻合术17例、毕Ⅰ式8例、毕Ⅱ式17例、Roux-en-Y吻合1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12例(21.43%),其中肺部感染4例,ARDS 1例,腹腔感染1例,切口感染2,切口裂开2例,吻合口漏1例、胃肠功能紊乱3例,无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临床上应根据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合理选择术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持续气管内滴药与雾化吸入法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1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B组65例,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A组气管切开术后3、7、14d痰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少于B组(P<0.05)。痰液细菌培养G-菌占78.28%,G 菌占21.7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结论:应用持续气管内滴药法与应用传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相比,能明显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肺曲霉菌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肺曲霉菌病的认识,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21例诊断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9例(42.9%),使用多种抗生素超过3周18例(85.7%),机械通气9例(42.9%),深静脉置管8例(38%),白细胞减少6例(28.6%).其中,过敏型肺曲霉菌病3例(14.3%);寄生型肺曲霉菌病5例(23.8%);侵袭型肺曲霉菌病13例(61.9%).死亡5例(23.8%),治愈或好转16例(76.2%).结论:肺曲霉菌病患者多患有基础疾病,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影像学表现和痰培养结果,确诊依赖于肺组织内发现曲霉菌丝.应根据肺曲霉菌病诊断分型的不同,分别选择激素、手术、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 I)菌血症病原菌的细菌学情况。方法:对我院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GICU)内,近五年发生的CR I菌血症患者的静脉血、体内导管的尖端、中间段和皮下段各1cm长,及穿刺点部位皮肤分泌物,分别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和定量分析的结果,作回顾分析。结果:采集标本105份,31份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检出病原菌38株,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7.89%(22/38);G-菌以绿脓杆菌为主,占36.84%(14/38),所检出菌株数与导管留置时间呈正相关,且具有多耐药性和较高耐药率。结论:CR I菌血症属医院内感染的一种,由其主要病原菌的特点,给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植管术中严格消毒、无菌操作及术后规范护理是预防的关键措施,拔除导管和以导管尖端为主的多种标本细菌学检查结果为依据的目标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住院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的手术方式,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以及存活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8±2.3)d,手术出血量为(80±15.5)ml,患者存活率为87.5%(42/48),神经损伤2例;对照组分别为(15.3±2.4)d、(200±16.7)ml、79.2%(38/48)、1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3例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发生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评分,治疗组恢复良好16例,中残1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与对照组生存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方法而言具有恢复快、出血少、术后神经创伤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梁维  许涵 《医学综述》2012,18(7):1119-1120
目的分析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孟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联合舒巴坦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32例,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4,P<0.05);治疗组对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控制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腹泻,对照组2例出现皮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肾盂肾炎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分布特点,探究薄弱环节,寻找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查阅2004年1-12月出院病案1.4万份,按诊断标准定义医院感染,其发生医院感染461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感染发病率4.36%。其中呼吸道感染84.6%;消化道感染7.59%;泌尿系感染3.47%。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9.3%。结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医务人员病原学送检率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针对主要的因素,加强薄弱环节管理、重点监控、提高医疗质量、合理用药,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