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和地质结合的一个必要纽带,在地震解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子波的选取,对作好合成地震记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从理论上介绍了四种子波设计方法。并以金10井为例,介绍了直接给定子波、统计子波、确定子波三种合成记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井震标定是连接地质与地震的桥梁,是进行层位解释的基础。实现井震标定涉及了地震井旁子波估算、时深关系校正、合成记录制作等多个关键环节,有诸多可变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多道统计子波提取方法、人工合成记录制作方法,并利用Qt作为用户界面设计开发工具,使用OpenGL作为图形库,实现了井震标定可视化交互分析工具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勘探中,统计估计子波和反演示是标准的工具。这两种方法都假设地震反射序列是随机的并假设地震道中子波是最小相位的。本文使用真实数据对估计的地震子波和现场记录的VSP子波作了比较。通过这些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组能够用于评价随机性的简单试验。最后得出结论:在反褶积中,与其它假设(如相位和不变性)相比,反射序列随机性假设是一个较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塔里木盆地二维地震老资料拼接及深层连片处理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方案:包括闭合差处理、振幅补偿、子波一致性处理、速度拼接等串联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地震资料在时间、能量、子波上的差异,最终使不同品质的地震资料无痕地拼接在一起,为该地区地质结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个波阻抗界面产生的子波叠加效应和鸣振效应使得地震道并不能直观反映界面位置和地层组合特点,而且不同的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利用地震信号的特定频率或频带信息来突出地质目标的成像效果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分频反演、小波分频成像和时频三原色等分频技术,对牛9井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到了比较清晰、合理的储层解释结果,证实了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个波阻抗界面产生的子波叠加效应和鸣振效应,使得地震道不能直观反映界面位置和地层组合特点,而且不同的地质目标对地震资料的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因此,利用地震信号的特定频率或频带信息来突出地质目标的成像效果,一直是石油物探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分频技术,对松辽盆地南部某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分频地震属性分析,得到了比较清晰和合理的储层解释结果,证实了分频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地震道子波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时频分析的思想,引入全新时频分析方法——子渡分解。子波分解可将地震道分解成不同主频、不同时间的子波集合,从而实现地震道在时、频率域内的精确分解。分解后的子波可以按特定频率和时间深度重构出多种地震道。采用树型模型对地震道实现子渡分解,全子波重构道与原始地震道的一致性验证了分解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低阻油层在珠江口盆地广泛发育,油层段为砂泥岩薄互层,储层岩石粒度细,泥质含量重,储层的各种岩石物理参数与围岩接近,储层平面展布范围及厚度的预测一直困扰着本区低阻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进展。受本区客观地质条件制约,应用传统的基于测井约束的地震反演对低阻油层进行储层预测风险较高。根据该区低阻油层储层特殊的地质条件,以文昌X构造ZJ1ⅢU油组为例,采用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了地震资料对薄层的识别能力。采用提高分辨率之后的地震资料进行有色反演,对低阻油层的储层平面展布范围进行预测,采用谱分解技术对低阻油层储层的厚度进行定性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与已钻井资料吻合良好,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本区低阻油层储层预测的地球物理技术系列,为邻区低阻油层的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油藏逐渐成为油藏评价主要目标。于楼油田沙三段发育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砂体规模与分布范围成为油藏评价阶段储层预测的难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含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为解决复杂地质体的储层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概况、沉积相研究,在地震剖面上根据反射波同相轴的外部反射特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再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岩性圈闭及确定其展布,并直接指导薄层水平井部署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署水平井目前为辽河油田最深的薄层水平井。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油气藏勘探程度较高、埋藏深、储层较薄的特点,在综合分析利用现有地震、测井及地质资料基础上,对本地区的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地震数据体在目的层附近提取子波,调整井旁地震、测井分层,制作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并对层位进行加密,追层,利用层位和断层数据体建立地质模型,进行波阻抗反演,建立砂岩厚度与波阻抗关系,将地震属性转换为储层参数。储层预测成果为该区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预测储层的横向空间的分布,本文在地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和测井资料的分析与处理,子波的提取与层位标定等前期处理工作,优选出反演参数,对平南油田沙三中亚段进行了储层预测,直观地刻画了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区的井位部署及储层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构造极其复杂,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气田,文西一刘庄地区断块破碎,又有火成岩分布,靠常规的解释技术搞清构造特别困难,在测井资料标准化处理、优选子波,制作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精细标定层位基础上,利用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系统进行该区三维地震立体解释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解释的基础,本文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原理入手,对地震剖面极性、测井曲线的环境校正、子波选取以及反射系数的采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就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综合研究区地质、地震、测井、录井等各类信息,从测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的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反演过程中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处理、地震子波的提取、时深关系的转化以及初始波阻抗模型的建立等四个主要的技术环节。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双阳组二断重点圈闭区块砂体的发育和分布情况,探讨了同一构造圈闭上不同井位失利的原因,为精细的油气储层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河135断块区沙三中储层为滑塌浊积岩体,目的层段表现为短单轴、弱振幅、差连续反射特征,原始地震资料无法解决该地区的储层预测问题。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针对沙三中储层识别难点,通过处理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利用分频、子波重构技术,实现对浊积岩储层的预测和描述。实践证明,通过对井资料储层基本地球物理特性分析,总结地震资料对浊积岩储层的敏感响应频带、子波属性,提取对应响应频率的子波,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有效提高浊积岩储层预测精度。分频属性预测结果和储层实际分布状况吻合较好,为该类油藏的油气勘探提供有利的借鉴,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地震资料的反演方法已经逐渐成熟,反演成功的实例报道也不少见〔1〕。为取得较好的反演效果,本文从实际资料出发、从应用的角度对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基本原理,及适用的范围进行了探讨,并应用该方法对大庆长垣油田某区地震资料进行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反演结果剖面上清晰的识别出薄层砂体,为寻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动用程度的提高,油田产能建规模逐年减小,本文将利用水平井技术结合地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精确随钻地质导向等技术和方法,对锦州油田薄层油藏及难采储量进行有效开发,实现了边际储量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东缘地区地表类型多,涉及到高陡山地、山前丘陵、戈壁砾石、农田、沙漠。在地震勘探中,受地表条件和地下构造的影响,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噪音干扰多样化,特征不一致,地震资料成像困难。多次波和静校正量的存在也严重影响资料成像。由于在地震勘探过程中,使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联合激发,两种震源的地震资料在相位方面存相位差。造成地震子波不能同相叠加,降低了地震资料成像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在静校正、干扰波压制及子波一致性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影响资料叠加成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合成地震记录是将测井、地质、地震相结合的桥梁,是一种在井眼位置,由测井曲线数据与地震子波褶积生成的地震道模型。目的在于与井附近的地面实际地震数据对比进行层位标定,为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奠定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是架在深度域的垂直方向的测井数据与时间域的水平分辨率较高的地震剖面的桥梁。并且经过校正的声波测井可以提供一个更精确的时间深度关系用于稍后的时间域向深度域转换。本文简述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地震反演资料分辨率低,识别薄层精度差。本文根据地质、测井资料,以波阻抗反演资料为约束条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薄互层储层模型。结果表明,在薄互层储层建模中合理应用测井、地震资料能够发挥地质统计学优势,综合井资料的纵向高精度信息和地震资料的横向信息,提高了储层模型的纵向分辨能力,建立的模型能够解决开发阶段的薄互层储层精细描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