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9例小儿声嘶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声嘶疾病特点。方法:对小儿声嘶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3岁;②发病人群以激惹型性格为主;③声带小结是小儿慢性声嘶的主要原因;④小儿声嘶应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儿童声嘶疾病有别于成人,了解此种疾病的特点对促进小儿噪音疾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年龄声嘶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2580例声嘶患者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声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2580例声嘶患者的主要病因及其例数分别为:声带小结906例、声带息肉659例、急慢性喉炎519例、声带麻痹151例,喉癌121例、喉乳头状瘤89例、声带囊肿71例、其他64例,它们在各个年龄组的分布不尽相同(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引起声嘶的原因各不相同:小儿以声带小结、急慢性喉炎和喉乳头状瘤多见;中青年以声带息肉、小结、急慢性喉炎为主;老年人以喉癌、声带麻痹为主;值得注意,声音嘶哑可涉及临床多个科室,需多方面检查,认真鉴别,这有助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更准确的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3.
11437 名幼儿和儿童声音嘶哑等嗓音疾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调查中国人小儿声嘶发病率和嗓音疾病的病因,以指导临床做好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调查表格进行耳鼻喉科检查及电子喉镜检查。结果 调查11437名幼儿和儿童,发现189名嘶哑者,发病率为1.65%,男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并且在各年龄组表现呈特殊形态的曲线图。喉部检查结果以声带小结和声带肥厚最多,为嘶哑的主要病变,过度用嗓是造成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查清了我国小儿声音嘶哑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并指出对儿童嗓音疾病不应只限于治疗,更要重于防范,尤其不能忽略心理治疗和纠正发音方法的嗓音治疗。  相似文献   

4.
声嘶误诊46例分析刘古耀,田植荣声音嘶哑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数病例经喉部检查即可确诊,少数病例由于病因隐匿可致诊断及治疗错误。本文对因声嘶而误诊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进行讨论。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病例均以声嘶为主诉,...  相似文献   

5.
小儿声带结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声嘶是小儿声带病变中最常见的症状,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2%~23.4%,原因多是声带小结。报道慢性声嘶279例,多数患儿病程10个月以上,其中269例为声带小结。其它病因包括乳突状瘤,声带麻痹,表皮样囊肿和喉室囊肿等。对声带小结的处理尚有争论,如保守疗法或选择性摘除。作者倾向于手术治疗,并认为:(1)药物治疗声嘶效果不佳;(2)患儿常受到嘲弄;(3)声嘶影响患儿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报道疗效良好的有90%,7%好转。有关解剖知识、麻醉、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对提高疗效有很重要作用。总之小儿声带小结的选择性外科治疗是小儿慢性声嘶处理中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口腔行纤支镜检查,治疗儿童声嘶是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本文43例中,声带小结,慢性喉炎,环杓关节炎等是儿童长期声嘶的常见病因,多见于男性儿童,且声带小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纤维蛋白渗出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好发于3岁以下幼儿,男性儿童多见,为耳鼻咽喉科危重病症之一,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近5年,我科收治4例,经气管切开术后均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男,2岁,于1993年2月10日因发烧、咳嗽1天,声嘶、呼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儿童嗓音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导致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及病变,为儿童嗓音保健及嗓音疾病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喉科就诊的来自于15个社区、主诉为声音嘶哑的儿童1285名,应用间接喉镜进行检查,其中声门区不能完全暴露者235例,不能配合者351例,均在表麻下经鼻腔电子喉镜检查。对其发病特点、嗓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引起儿童声音嘶哑最常见的病因是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占66.61%,其中包括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过度用嗓是造成儿童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开展社区儿童用嗓保健,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直接喉镜检查在诊治小儿声嘶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小儿耳鼻喉科门诊,以声嘶为主诉就诊的患儿逐年增多。因小儿喉发育不完善,检查不配合,所以用间接喉镜检查声门常暴露不好。1991年1月~1996年10月,我院对558例声嘶患儿行直接喉镜检查,进行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收到了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58例  相似文献   

10.
儿童声嘶及良性增生性声带疾病的嗓音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声嘶的特点,并对良性增生性声带疾病患儿的嗓音频谱检查及诊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析152例声嘶患儿(其中良性增生性病变98例,占64.47%)发病特点、嗓音声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①儿童声嘶疾病中,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较多;其中男性约66.3%;病变多为双侧,以声带息肉为最多,慢性肥厚性喉炎次之;②患儿嗓音分析结果为:变声期前,声带息肉和慢性肥厚性喉炎患儿的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标准化噪声能量、谐噪比均明显异常;③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患者预后较好,慢性肥厚性喉炎预后最差。结论在儿童声嘶疾病中,声带良性增生性疾病所占比例最大,以声带息肉最多,如保守治疗不能恢复,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小儿广泛性喉尖锐湿疣并喉梗阻1例王卫红1刘兆华2发生于小儿喉部的广泛性尖锐湿疣并喉梗阻极少见。我科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7岁。因持续性声嘶2个月伴呼吸困难1个月而就诊。感冒后发病,声嘶呈进行性加重,近1个月稍活动即有呼吸困难。院外诊断为“喉炎...  相似文献   

12.
引起儿童声嘶的疾病中,以声带小结为多见,本组44例儿童声带小结治疗中,24例以喉康中药治疗,20例以声带内注射地塞米松及喉康中药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应用声图仪进行了嗓音声学分析.本文就儿童声带小结的病因、儿童心理行为特征.治疗前后声学动力分析及儿童声带小结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客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204例小儿声嘶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以声嘶为主诉就诊的患儿逐年增多,小儿声嘶疾病有别于成人,常被家长和临床医师忽视,有时延误诊治时机,造成不良后果。1996年10月-2000年10月诊治声嘶患儿240例,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儿声嘶疾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40例中,男156例,女84例;年龄3-7岁者102例,8-14岁者138例。全部病例均以声嘶为主诉。病程最短2天,最长达3年,以1-6个月者最多。 行间接喉镜检查75例,直接喉镜检查32例,纤维鼻咽喉镜检查133例…  相似文献   

14.
208例声嘶患儿直接喉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声嘶原因较多 ,以急、慢性喉炎最常见。急性喉炎病程短 ,短期内药物治疗常可痊愈 ,故不必都行喉镜检查。但对一些声嘶时间虽短 ,但病情危重 ,有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者则也应尽早行喉镜检查 ,有利于找出病因 ,及时治疗。慢性声嘶者为明确诊断 ,以行喉镜检查为宜。小儿间接喉镜检查多不能合作故需行直接喉镜检查。 4年来对 2 0 8例小儿声嘶患儿进行了直接喉镜检查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声嘶患儿 2 0 8例 ,男 112例 ,女 96例。年龄 2 0天~ 8岁 ,其中新生儿 9例 ,1月~ <1岁者 36例 ,1岁~ <4岁者 110例 ,4岁以上者 5 3例 ;病程 7天~ 4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例中青年女性伴随声音嘶哑的腓骨肌萎缩症。例1, 因"声音嘶哑半年余"就诊。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 长时间发声后症状可好转, 伴有轻度吞咽困难, 呈逐渐加重, 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频闪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固定, 左侧声带活动受限。基因测序提示MME基因变异。例2, 以"四肢乏力伴萎缩30余年, 声音嘶哑1年余"为主诉, 患者自诉3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拇趾乏力, 逐渐向近心端进展, 行走姿势出现异常改变, 初中时出现双手拇指无力, 上述症状缓慢进展。2年余前在情绪激动、大声说话后出现声嘶, 过度用嗓时声嘶加重。患者遂进行基因检测, 提示GDAP1基因、MYH14基因变异。2例患者目前以营养神经药物及嗓音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的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转归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18耳)年龄在14岁以下突发性聋患儿的发病年龄分布、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听力损害程度与治疗转归间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本组12例突发性聋患儿,发病时平均年龄8.18岁,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12天,能在发病1周内及时就诊者仅4例(33.33%),均通过影像学排除耳部及颅内畸形;②本组突发性聋患儿可能的发病诱因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4例(33.33%),有高热、外伤、游泳史者各1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41.67%);③在完成全部治疗疗程的8例(14耳)患儿中,4例(6耳)主观听觉(自诉和/或家长主诉)和客观听力(ABR)有改善,ABR波Ⅴ反应阈值下降幅度在15~35dB之间。结论 学龄期儿童突发性聋的诊断相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在临床上较易获得;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突发性聋发病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小儿比成人突发性聋发现和接受治疗较迟,这可能是小儿突发性聋患者听觉恢复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声带血管扩张症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带血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其中女性15例,男性6例;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44岁;血管扩张位于右侧声带12例,左侧声带9例。单纯声带血管扩张10例;声带血管扩张伴发声带息肉8例,伴发声带小结2例,伴发一侧声带麻痹1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在电视喉镜下显示扩张的小血管从声带前端开始向后延伸至声带中部的6例,表现为扩张的血管在声带中部进一步扩张成类似小的血管瘤者3例,或表现点状、片状或短线状血管扩张12例。8例伴声带息肉的患者摘除声带息肉手术后复查见2例声带表面血管扩张消失,6例血管扩张无变化,声嘶明显改善;其余13例患者进行声带休息治疗,12例复查病变无变化,但声休后主观感觉声音嘶哑症状好转,1例患者未注意声带休息,3个月时因声音嘶哑加重,就诊发现对侧声带黏膜下出血,6个月复查时血管扩张未见变化,但对侧声带黏膜下出血吸收消失。结论声带血管扩张症好发于女性患者,做喉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声休为主,反复出血或持续声嘶者可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声嘶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68例以声嘶为主诉儿童的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分析导致本组儿童声嘶的主要病因及不同年龄段患儿声嘶病因的分布。结果4668例声嘶儿童发病年龄以2~10岁为主,占65.81%(3072/4668),男性多见,男:女为2.48:1;其中,慢性单纯性喉炎1817例(38.92%),声带小结1494例(32.01%),慢性肥厚性喉炎560例(12.0%),声带麻痹373例(8.0%),先天性声带沟149例(3.19%),喉乳头状瘤140例(3.0%),这6种疾病占总人数的97.1%(4533/4668);声带麻痹在<0.5岁组中所占比例最高(97.0%,289/298),喉乳头状瘤在0.5~2岁组中比例最高(33.9%,134/395),慢性单纯性喉炎在4~6岁组中比例最高(81.0%,611/754),声带小结在8~10岁组中比例最高(51.4%,374/727)。结论本组儿童声嘶的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为主,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慢性单纯性喉炎发病比例最高,声带麻痹和喉乳头状瘤分别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多见,声带小结在学龄儿童组中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9.
小儿嗓音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增长趋势,已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的重视。但因小儿解剖生理特点,给临床检查和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2001年以来,经电子喉镜检查并确诊的76例小儿声嘶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本病的特点,寻求科学的检查方法,进而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声嘶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500例声嘶患儿电子喉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746例,女754例,声带小结占44.2%(1105例),声带肥厚占38.2%(955例),急性及亚急性喉炎占6.5%(163例),声带麻痹占5.6%(141例),喉乳头状瘤占1.6%(40例);以上5种疾病为引起儿童及青少年声嘶的常见该病,占总人数的97%(2404/2500例);发病年龄主要以学龄前期为最高,占37.12%(928/2500),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32:1;5种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不同,其中声带麻痹在〈1岁组所占比例最高(77.30%,109/141),喉乳头状瘤在1~3岁组比例最高(50.00%,20/4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声嘶疾病的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期为主;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声带小结发病比例最高,声带麻痹和喉乳头状瘤分别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