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状腺功能减低状态 (简称甲减 )对人体血清白介素 - 6 (IL - 6 )、白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初诊原发性甲减患者 5 3例及正常对照者 4 5例 ,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 - 6、IL - 8、TNF水平。结果 (1 )甲减患者的IL - 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甲减组中IL - 8浓度比对照组高 (P <0 .0 5 )。 (3)甲减的TNF含量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5 )。 (4)甲减组患者IL - 6、IL - 8、TNF浓度与年龄、性别、甲功高低无关。结论 IL - 8、TNF系统参与原发性甲减的发病过程 ,参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白介素 - 10 (IL - 10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三组 ,轻型AP(MAP)组 ,重型AP(SAP)组和对照组 ,同期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1)AP患者血清CRP、IL - 10、TNF -α、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SAP患者血清CRP、TNF -α、MDA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 (P <0 .0 1,P <0 .0 5 )。 (3)MAP组患者血清IL - 10、NO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上述血清因子有助于AP的诊断和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识别。  相似文献   

3.
EPO对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3 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作为观察组 ,2 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组、维持性血透患者治疗前及EPO治疗后 3个月CD3 、CD4、CD8及CD4/CD8;采用ELISA检测其SIL -2R、IL -6、TNFα等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EPO治疗 3个月后 ,CD4显著升高 (P <0 0 0 1) ,CD8、4/CD8降低 (P <0 0 5 ) ;SIL -2R、IL -6、TNFα等细胞因子均明显降低 (P <0 0 0 1)。结论 EPO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NF -α、IL -6、IL -8、sIL -2R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PAAP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 2 90例慢性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NF -α、IL -6、IL -8、sIL -2R的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CD8+、TNF -α、IL -6、IL -8及sIL -2R水平明显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 ;并且HBV -DNA(+ )患者与HBV -DNA(-)患者 ,CD4+、CD4+/CD8+、CD8+、TNF -α、IL -6、IL -8、sIL -2R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亦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 ,免疫异常有部分原因是细胞因子的作用 ;血清TNF -α、IL -6、IL -8、sIL -2R水平的高低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并且其水平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肝炎TNF -α、IL -6的影响。方法  87例CHB ,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苦参素治疗 ;B组甘利欣治疗 ,疗程 3个月。观察肝脏组织及血清中肝功、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IL -6的变化。结果 苦参素可明显改善肝细胞损伤 ,显著降低血清中TNF -α、IL -6的水平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苦参素的保肝作用 ,可能与抑制TNF -α、IL -6等介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三参数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13 (IL -13 )在狼疮性肾炎 (LN)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5 6例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含量。结果 活动期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非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活动期组LN患者血清IL -6、IL -8、IL -13的含量与抗双链DNA滴度、血沉呈显著正相关(P <0 0 1,P <0 0 5 ) ,而与补体C3 、补体C4则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IL -6、IL -8、IL -13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过程 ,可作为LN患者狼疮活跃的临床参考指标 ,对于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Graves病(GD)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G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月和6月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SH、FT3、FT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CD62P、CD63阳性表达率,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GD患者治疗前的FT3、FT4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D组的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D患者的治疗前CD62P、CD6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及6个月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GD患者治疗前CD62P、CD63的表达与FT3、FT4呈正相关(r=0.38、0.29、0.33、0.24,P均〈0.05),而与TSH无明显相关。结论GD患者血浆CD62P、CD63的异常与GD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能反映出GD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随访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的变化将有助于监测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及其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 4 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6 0例健康对照血清IL - 6和TNF -α水平 ,计算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 10 0g L时所需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剂量 ,研究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的因素。结果  (1)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L -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2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的因素是血清IL - 6和TNF -α炎症介质。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炎症反应 ,其炎症介质水平的升高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剂量的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 (以下简称结核组 )及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 (ELISA)检测 2 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4 7例癌性胸腔积液 (其中肺腺癌 2 6例、肺鳞癌 2 1例 )患者血清及 2 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肺腺癌组(12 1 75± 6 0 82 )和肺鳞癌组 (16 7 5 4± 6 9 76 )患者血清TNF -α水平 (6 2 6 4± 18 0 0 )明显高于结核组 (P <0 0 1) ,三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43 79± 2 3 82 ) ;选择结核组血清TNF -α水平的P75数值作为判断界限 ,血清TNF -α水平作为鉴别这两种不同性质胸腔积液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 77 70 %、72 0 0 %、90 19%。结论 血清TNF -α检测对鉴别结核性及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癌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比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IL -6、IL - 10、TNF -α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UC)组64例,对照组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 -6、IL - 10、TNF -α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 -6、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 - 10低于对照组(均P< 0.05);血清IL -6、TNF -α水平重度UC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均P<0.05),IL - 10水平重度UC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结论 观察UC患者血清IL -6、IL - 10、TNF -α水平,可反映疾病活动度及其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与慢性肝病病程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82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及其中合并腹水症的24例LC、CSH患者的腹水IL6、TNFα、IL10,以15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CH(重)、LC、CSH血清TNFα、IL6、IL1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腹腔感染患者腹水中IL6显著升高、IL10均显著降低(P<0.05),与无腹腔感染者对比,TNFα两组间无差异(P>0.05);血清IL6、TNFα、IL10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合并腹水症的24例LC、CSH患者中病情好转者血清IL10/TNFα比值显著低于恶化者(P<0.05),腹水IL10/TNFα比值稍低(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体内IL10、IL6、TNFα水平分泌紊乱;促炎、抗炎平衡失调;腹水中IL6、IL10水平高低诊断腹腔感染优于TNFα;血清IL10/TNFα比值与LC、CSH愈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3 8例非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的血浆TNF -α浓度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和体重指数 (BMI) ,并将血浆TNF -α分别与ISI、BMI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为 3 0 79± 6 64fmol/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5 ) ;糖尿病组ISI为 -5 64±0 3 5 ,而正常对照组为 -4 0 4± 0 43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与ISI的相关系数为 -0 67(P <0 0 0 5 ) ,呈显著负相关 ;在女性患者 ,血浆TNF -α水平与BMI呈显著正相关 ,直线回归方程为Y =1 2 19X +2 40 6,r =0 68(P<0 0 0 5 )。结论 非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非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NF -α水平升高 ,并可间接反映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缺血预处理过程中一氧化氮对IL-1β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IP)过程中一氧化氮 (NO)合成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169只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I/R组 )、IP组、左旋精氨酸加IP(L -Arg +IP)组及假手术 (S)组。检测术后 1h、2 4h及 1周时血浆NO浓度及血清IL -1β .TNF -α的浓度。 结果  1 血浆NO水平 :IP组及L -Arg +IP组均明显高于S组 (P <0 0 1) ,在 2h及 2 4h显著高于I/R组 (P <0 0 1) ,且L -Arg +IP组在 2h时显著高于IP组 (P <0 0 5 ) ;2 血清IL -1β的水平 :IP组在 2h及 2 4h均显著低于I/R组 (P <0 0 1,P <0 0 5 )及S组 (P <0 0 1) ,在 1周时显著低于I/R组 (P <0 0 1) ;L -Arg +IP组在术后 2h显著低于IP组 ( P <0 0 5 )。 3 血清TNF -α的水平 :IP组在三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I/R组 ( P <0 0 1) ,在 2 4h时显著高于S组 (P <0 0 1) ;在 2h及 2 4h时显著高于L -ArgIP组 (P <0 0 5 ,P <0 0 1)。L -Arg +IP组与S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脏缺血预处理能下调血液TNF -α及IL -1β水平 ,且这种下调作用可能与NO合成增加有关 ;增加NO的合成可增强这种下调效应 ,进一步增强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甲亢甲减状态对血清三种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亢、甲减状态对人体血清三种细胞因子白介素 6(IL6)、白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初诊甲亢、甲减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测定血清IL6、IL8、TNF水平。结果 甲亢 (Graves’病 )、甲减 (原发性甲减 )患者的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差异 ,P >0 0 5。甲亢组 (Graves甲亢P <0 0 1,亚甲炎P <0 0 0 1)、甲减组 (P <0 0 5 )IL8浓度比对照组高。甲亢组 (P <0 0 5 )、甲减组 (P <0 0 0 1)TNF含量比对照组高。结论 IL8、TNF系统参与Graves’甲亢、原发性甲减自身免疫发病过程 ,IL8系统参与亚甲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瘦素 (leptin)、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62例COPD患者及 3 0名正常人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 -α浓度 ,测定各组体重 (BW )、身高 (H) ,计算体重指数 (BMI)、理想体重百分比 (NW %)、肺功能 ,分析瘦素与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OPD急性期组血清瘦素、TNF -α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 ,临床缓解期组血清瘦素低于正常对照组 ,但TNF -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瘦素与COPD患者的营养参数相关 ,血清瘦素、TNF -α水平增高可能与COPD患者的病情加重和营养状态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 -6、TNF -α和左旋卡尼汀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 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 3 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 ,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以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 <3 5umol/L为判断左旋卡尼汀缺乏的标准 ,血液透析患者左旋卡尼汀缺乏的发生率 85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与IL -6和TNF -α水平无显著相关 ;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较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而血浆游离左旋卡尼汀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患者体内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左旋卡尼汀水平降低 ,但与慢性炎症反应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SLE患者血清中IL-18和sFas及sFasL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不同疾病时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 - 18(IL - 18)和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Fas配体 (sFasL)的变化 ,探讨本病中IL - 18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法 ,将 5 8例SLE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 ;应用ELISA方法测定 5 8例SLE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血清IL - 18和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IL - 18和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在疾病活动度轻、中、重三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SLE患者血清中sFas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 (P <0 0 1) ,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患者血清IL - 18水平的增高与sFas增高呈正相关 (γ =0 4 96 ,P <0 0 1) ,与sFasL无明显相关 (γ =0 12 6 ,P >0 5 )。结论 SLE患者血清IL - 18的增高可引起sFas和sFasL增高 ,二者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L-甲状腺素和干甲状腺片在甲减替代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L -甲状腺素 (Levo -thyroxine ,LT4 )和干甲状腺片 (Tab .Thyroid)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替代治疗中的疗效 ,探讨LT4 在甲减替代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 0 6例甲减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 ,干甲状腺片组 55例 (Tab .Thyroid 2 0~ 1 60mg/d) ,LT4 组 51例 (LT4 2 5~ 2 0 0 μg/d) ,随访治疗 1年。TSH正常以前每 1~ 4周随诊 1次血清TSH、FT3和FT4 。TSH正常以后每 4~ 1 2周随诊 1次。结果 从治疗开始至血清TSH转为正常所需时间分别为 (9.3± 6 .7)周 (干甲状腺片组 )和 (8.2± 5 .1 )周 (LT4 组 ) (P >0 .0 1 )。血清TSH正常后干甲状腺片组血清FT3高于LT4 组 [(5 .81± 1 .86)pmol/L ,(4.58± 1 .97) pmol/L ,P <0 .0 0 0 5] ,血清FT4 低于LT4 组 [(1 2 .2 9±5 .0 3) pmol/L ,(2 2 .35± 7.86)pmol/L ,P <0 .0 0 0 5]。LT4 治疗过程中 1 4例呈高FT4 血症 ,2例呈高FT3血症 ,仅有 2例发生一过性头痛 ,余未见明显副作用 ;而干甲状腺片组只 1例高FT4 血症 (P <0 .0 0 5) ,1 0例高FT3血症 (P<0 .0 2 5)。结论 两药疗效大致相同 ,但LT4 效价稳定 ,高T3血症少见  相似文献   

19.
肺吸虫病患儿血清Eotaxin和IL-5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患儿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 (Eotaxin)、IL - 5水平与发病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肺吸虫病患儿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群血清中的Eotaxin、IL - 5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情况。结果 治疗前肺吸虫病患儿外周血Eotaxin、IL - 5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 ;随着治疗的深入 ,外周血中的IL - 5水平显著降低 ,每个治疗疗程结束后IL - 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分别 <0 .0 5 ,<0 .0 1 ,<0 .0 0 1 ) ;治疗 3周后观察 ,肺吸虫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IL - 5水平已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前后外周血Eotaxin水平及EOS计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肺吸虫病患儿血清中Eotaxin水平与EOS计数间存在正相关(r=0 .4 2 5 ,P <0 .0 0 1 ) ,而IL - 5水平与EOS计数间无相关性 (r=0 .0 33,P >0 .0 5 )。结论 血清IL- 5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肺吸虫病患者发病及疗效判定的指标 ,结合肺吸虫抗体可对疾病的状况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 6、IL 8及TNF α在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 2例糖尿病患者及 2 8名正常人血清IL 6、IL 8及TNF 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 6、IL 8及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结论 患者体内高于水平的IL 6、IL 8及TNF α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3者相互作用 ,促进 2型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