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大型金矿对厚矿体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开采,其中一步骤采场采用中深孔回采,二步骤采场采用分段扇形中深孔侧向崩矿嗣后放顶。结合一步骤采场回采工程,开展了小井药室强制放顶爆破设计,并计算与评估爆破振动与爆破冲击波的安全允许距离,及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通过强制放顶,为二步骤采场的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马头山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矿体埋藏较深、矿岩破碎、稳定性差,且地下水情况复杂,局部矿段存在泥化现象,一步骤采场回采结束后,二步骤采场在应力重新分布后处于高度应力集中状态,其开采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地压显现。为此,通过深入研究复杂不稳固矿岩的二步骤采场开采技术条件,采用分阶段分单元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进行马头山矿体二步骤开采,19#采场回采实践表明,该采矿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采场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定性,为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率和矿山产能衔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某大型岩金矿山缓倾斜厚大矿体拟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法,针对多中段群空区下一步骤采空区未处理环境下的二步骤采场回采,结合矿区改扩建生产能力需求,创新构建了大盘区采场分区高效回采方案。将二步骤采场划分成两个区域回采,两区域中间由隔离矿柱分开,下盘矿体采用分段空场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方案,上盘三角矿体采用分段空场正向崩矿法方案。通过开展大盘区采场分区现场工业试验,实现了多中段群空区下缓倾斜厚大矿体的高效经济安全开采,为类似条件矿山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安庆铜矿马头山矿体存在较为破碎复杂的特征,在一步骤回采过程中,部分采场发生了大面积的垮塌,导致采空区直接采用废石充填,同时垮塌边界不明确,给二步骤矿柱回采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和安全隐患,针对22#P采场复杂的赋存特征,提出了一种留矿柱和矿壁的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经实践结果表明,该采矿方法能够很好的适应类似条件的采场回采,提高了残矿回收的效率,保证了矿山矿产资源的高效回收和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为相似条件的采场回采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回采高品位资源,将矿石损失降至最低,以三鑫公司桃花咀矿区浅部厚矿体开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底部结构三角矿柱超前回采及人工构筑技术与工艺,然后针对二步骤采场底部结构出矿需要,提出了两种胶结充填体内出矿巷道构筑技术,确定了符合矿山实际的充填体出矿巷道构筑方案。现场工业试验表明,一、二步骤采场的损失率均降低至2%左右,研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矿山安全有效回收高品位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矿山开采随浅部资源的消耗而逐渐向深部发展,为了选取最优的采场参数及回采顺序,利用FLAC3D软件对某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在不同采场跨度和不同回采顺序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跨度为16 m、18 m、20 m和22 m的一步骤采场开采后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位置分布基本相同,其中20 m和22 m跨度的采场在矿体上下盘出现较大的塑性区。二步骤回采矿柱时,跨度为18 m、20 m和22 m的矿柱采场的两侧充填体下部拉应力均超过充填体抗拉强度,会导致该区域充填体破坏。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最终选取一步骤采场跨度和矿柱跨度均为16 m,最优回采顺序为“隔一采一”。  相似文献   

7.
某大型岩金矿山倾斜厚矿体采用两步骤空场回采嗣后崩落采矿方案,一步骤采场中深孔回采完毕后,针对二步骤采场盘区分段扇形中深孔侧向崩矿嗣后放顶,提出了中深孔放顶、硐室条状药包放顶、小井药室放顶3种强制放顶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回采工艺优缺点及技术经济合理性比选,确定小井药室放顶采空区处理方案最优,为同类矿山的采空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金属矿山,当采用两步骤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回采矿体时,二步骤矿柱的回采会面临两侧为充填体的工况,导致矿石贫化率和损失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应对阿舍勒铜矿二步骤采场面临的贫化损失问题,基于爆破振动波传播规律,设计了现场爆破振动效应试验,采用微震传感器对采场爆破振动波进行了有效采集,分析与研究了矿、充填体中的振动波衰减规律,结合爆轰压理论,计算了采场爆破不影响两侧充填体稳定性的极限边孔排距,并选取试验采场进行了工业试验。优化边孔排距的二步骤试验采场顺利回采后,经三维激光扫描,未见采场两侧有矿石挂壁或充填体大面积垮落现象,采场贫化率5.94%、损失率3.99%,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安庆铜矿两侧矿房回采后矿体形态极不规整的"二步骤"矿柱采场,提出了小孔径VCR法掏槽及扇形中深孔侧向崩矿的回采方案,克服了传统钻凿切割天井掏槽采切比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缺点,为矿山持续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证.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类似矿山相似采场的回采有良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集铁矿-200 m中段以上一步骤采场基本回采完毕,正在进行充填,为了保证生产稳产衔接和积累二步骤矿柱回采经验,急需开展-200 m中段矿柱回采试验。结合赋存条件、矿柱特征,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顺利实现安全高效回采,为其他中段矿柱回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香炉山钨矿二步骤采场采空区内点柱回采难题,针对典型采场W11进行矿柱回采工艺研究和工业试验。根据类似矿山回采经验,选择采用浅孔一次凿岩微差爆破工艺对点柱进行回采,回采矿柱矿量0.9万t,为企业创造了约400万元产值,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了安全生产。可以为类似矿柱的开采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兴  赵亮  黄敏 《矿冶》2021,30(4)
阿舍勒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二步骤回采工艺,矿房充填体作为二步骤采场回采时的围岩,其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二步骤采场回采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本文以0 m中段北1 #采场为试验采场,采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基于Phase2软件从位移、应力及塑性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综合分析得出:矿房采场的设计充填强度能满足二步骤采场回采强度要求,试验采场开挖后,其两侧帮充填体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主应力普遍小于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塑性区分布范围有限,且拉伸破坏区域未出现大范围相互贯通,说明矿房充填体稳定性较好,二步骤开采出现充填体大范围垮塌、冒落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永平铜矿南部-100m中段近地表盘区二步骤采场回采过程中,嗣后胶结充填的作用及其对岩移的影响,首先基于嗣后充填岩移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计算,然后基于AutoCAD、3DMine等软件建立了开采区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进一步采用3DEC对盘区二步骤采场采-充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嗣后胶结充填能够有效控制二步骤采场回采后的岩层移动变形大小及范围,充填后岩层移动角得到明显改善,采动影响范围显著减小,对地表露天坑不构成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4.
安徽芜湖和成矿业主矿体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回采,Ⅱ步骤采场回采进度因Ⅰ步骤采场充填质量问题而严重滞后。为安全高效回采不良充填体条件下的Ⅱ步骤采场,推荐Ⅱ步骤采场采用分段凿岩低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利用FLAC3D软件与Rhino建模软件对6种不同采场结构参数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的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当Ⅱ步骤采场两侧充填体强度为一侧大于2 MPa,另一侧小于2 MPa、大于1 MPa时,护壁厚度为3 m,顶柱厚度为5 m,间柱厚度为5 m;当Ⅱ步骤采场两侧充填体强度均小于1 MPa时,护壁厚度为3 m,顶柱厚度为6 m,间柱厚度为4 m。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矿山不良充填体条件下的Ⅱ步骤采场回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矿冶》2021,30(4)
阿舍勒铜矿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回采工艺,矿房充填体作为二步骤采场回采时的围岩,其强度和稳定性关系到二步骤采场回采的安全和经济效益。以0m中段北1#采场为试验采场,采用多种理论计算方法对矿房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基于Phase 2软件从位移、应力及塑性区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矿房采场的设计充填强度能满足二步骤采场回采强度要求。采场开挖后,其两侧帮充填体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主应力普遍小于充填体的极限抗压强度,塑性区分布范围有限,且拉伸破坏区域未出现大范围相互贯通,矿房充填体稳定性较好,二步骤开采出现充填体大范围垮塌、冒落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障安庆铜矿产量的要求,加快矿山深部矿体的开采进度,对1^#矿体深部残矿的回采区域进行了工程调查与安全性评估。结合深部采场底部胶结充填体原位取芯,获得了采场充填强度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了残矿回采布置方案。通过FLAC三维数值软件,对-618m水平以下新规划的采充时序进行模拟分析,从最大主应力云图可知,在残矿采场回采过程中下向揭露的胶结充填体能够保持稳定,表明不留设-618^-640m水平矿柱的回采方案安全可行。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残矿回采布置方案进一步优化,实现1^#深部残矿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7.
田敏  胡崴 《现代矿业》2018,34(2):69
为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及开采过程中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利用FLAC3D 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不同结构参数的采场分步骤、分层回采及充填过程,对采场顶板的受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判断不同结构参数和不同的开采阶段采场顶板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一步骤回采时顶板的稳定性较好,二步骤回采过程中顶板稳定性较差,应加强对采场顶板的监测与支护工作;通过对不同采场宽度和上下分层高度的方案对比分析,得出了采场最优结构参数,进路宽度为5 m,上分层高度为3.5 m,下分层高度为4.5 m。结果为采场结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姚囝  周薇 《金属矿山》2011,40(10):55
吴集铁矿(北段)-200 m中段以上采场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开采。一步骤采场充填后,根据实际开采条件,提出适合的3种二步骤矿柱回采的方案,从如何安全、经济、高效且最大程度地回收资源等方面考虑,探讨适合吴集铁矿(北段)矿柱回采的采矿方法和采矿工艺技术参数。对类似开采条件矿山的矿柱回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铁矿自开采以来一直采用两步骤的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回采矿体,由于矿体上盘存在破碎带,导致一步骤采场回采或即将结束采场揭露顶板发生垮塌,给二步骤回采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结合技术经济指标,对比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最终决定采用预留护壁的小分段充填采矿法回采二步骤采场,采用该方法生产能力达300 t/d,损失率为15%,贫化率为10%~15%;根据所选取的采矿方法,采用FLAC3D与Rhino相结合对采场回采长度进行优化,最终在采场回采高度与采场宽度一定的条件下,根据所选取的5种方案,分别从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分布进行分析,确定回采长度为60 m时较为安全。该采矿方法优化应用期间,矿山经济效益达564万元,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许水胜  成涌  黄敏  陈小康 《采矿技术》2013,13(1):14-16,51
在矿山生产实际和采矿设计中,确定安全、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以铜绿山矿残矿采场的回采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残矿回采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残矿回采过程中布置3条矿柱,并选择矿柱宽度为3 m时能保证残矿回采的安全,可为同类型残矿的回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