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水稻不同磷钾肥施用量试验总结,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为6.08 kg/667 m~2,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2.64kg/667 m~2、2.64 kg/667 m~2的情况下,1区、2区、3区、4区、5区、7区、10区和园区的产量最高,为适宜的肥料用量;在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2.2 kg/667 m~2、2.2 kg/667 m~2的情况下,6区13队、6区16队、8区的产量最高;在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76 kg/667 m~2、1.76 kg/667 m~2的情况下,11个试验点产量都较低,即磷钾肥施用量太低,为不适宜的施肥用量。  相似文献   

2.
以‘荷兰15’为供试马铃薯品种,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设氮肥(N)、磷肥(P2O5)、钾肥(K2O)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通过对产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的分析,得出马铃薯获得目标产量时的最少肥料用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减肥处理7,具体施肥量为尿素21 kg/667m~2,重过磷酸钙22 kg/667m~2,硫酸钾98 kg/667m~2,该组合处理下马铃薯产量是3 490 kg/667m~2,比对照减产1.22%,但化肥用量比对照减少34.7%,商品薯率达到96.7%,高于对照处理,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处理7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17.23%。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析得出,马铃薯获得目标产量时施肥水平的最优组合为尿素56 kg/667m~2,重过磷酸钙22 kg/667m~2,硫酸钾98 kg/667m~2。  相似文献   

3.
氮肥是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在田块中等肥力条件下,进行氮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施纯氮(N)量为12 kg/667 m~2,平均产量最高为599.7 kg/667 m~2,比对照区平均产量525.8 kg/667 m~2增产14.1%。以处理1为松辽122品种高产较为科学合理的施用纯氮(N)量。  相似文献   

4.
以扬农啤10号为材料,设计了氮肥用量和密度2个单因素试验,同时根据生产实践设计播期与密度的双因素协同试验,分析密度、氮肥用量及播期与密度协同等处理对扬农啤10号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农啤10号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其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在基本苗15万/667 m~2、纯氮用量18.0 kg/667 m~2下,产量最高为486.44 kg/667 m~2。在施N量为14 kg/667 m~2、基肥∶蘖肥∶拔节穗肥为7∶1∶2条件下,11月2日播种,以基本苗16万/667 m~2的产量最高;在随播期推迟适当增加基本苗的情况下,10月20日—11月14日期间播种,以10月25日播种、基本苗15万/667 m~2的产量最高,为444.23 kg/667 m~2;低密度早播或高密度迟播均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用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三种不同类类型水稻品种,分别设置钵苗机插株距12、14、16、18 cm四种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以株距12 cm产量最高,为671.9 kg/667 m~2;杂交粳稻以株距18 cm产量最高,为737.0 kg/667 m~2;杂交籼稻以株距14 cm产量最高,为681.4 kg/667 m~2。目前钵苗机插方式十分有利于中、大穗型杂交粳稻或杂交籼稻高产或超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6.
利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密度和氮磷钾肥料因素对‘渝马铃薯3号’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得出高产栽培最佳模型,为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渝马铃薯3号’正交试验各处理在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商品薯数比和商品薯重比4个性状间无明显差异,在株高和单株块茎重间差异明显;密度间、施氮量间株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磷量和施钾量间株高无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株高越低,氮肥用量越高,株高越高。单株块茎重除密度间差异显著外,氮磷钾因素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密度4 000株/667m~2和氮肥用量10 kg/667m~2时的单株块茎重最高;单株块茎重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钾肥用量11 kg/667m~2时单株块茎重最高。‘渝马铃薯3号’高产栽培最佳组合为T5处理,即密度4 000株/667m~2、施氮量10 kg/667m~2、施磷量6 kg/667m~2、施钾量为11 kg/667m~2时,‘渝马铃薯3号’鲜薯产量可达2 508 kg/667m~2。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部分化肥施用量,且不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垦薯1号’为材料,以减少10%化肥、添加相同量增效剂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生产上常规施化肥40 kg/667m~2为对照,研究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10%化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产量、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及淀粉粘度和糊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和36 kg/667m~2掺混肥与4 kg/667m~2增效剂在株高、主茎数、产量、糊化温度、峰值粘度和经济性状方面均高于掺混肥40 kg/667m~2,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肥料增效剂混施后较施用掺混肥40 kg/667m~2提高马铃薯产量467 kg/667m~2,经济效益增加428元/667m~2。可见,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丽江高海拔地区大麦不同播种量对大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大麦S-4为例开展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大麦S-4籽粒的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为8.5 kg/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在丽江2 400 m左右海拔,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区,大麦S-4的最佳播种量为8.5 kg/667 m~2,其次是7.5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磷钾肥料等因素组合对天隆1号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与肥料组合的天隆1号产量在143.60~192.49 kg/667m~2,其中处理8(A3B2C1D3)产量最高,达到192.49 kg/667m~2,处理7(A3B1C3D2)、处理9(A3B3C2D1)的产量分别为185.69 kg/667m~2、182.36 kg/667m~2,分列二、三位。密度是影响天隆1号产量和经济性状的主要因素,对产量及部分经济性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氮磷钾等肥料因素是次要因素。综合方差分析结果和变异系数来看,不同因素对天隆1号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10.
采用"3414"设计,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蔗产量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甘蔗产量均呈现单抛物线特性,且增产顺序为PNK;两两互作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负效应。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氮磷平方根模型的拟合结果为典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施肥量同产量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每667m~2施N 27.45 kg、P_2O_513.38 kg、K_2O 23.47 kg,产量可达6863.2 kg/667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每667m~2施N 19.35 kg、P_2O_511.50 kg、K_2O 23.22 kg,产值为3094.1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置12.0、15.0、18.0、21.0、24.0 kg/667 m~2施氮量,探讨氮肥运筹对水稻新品种桥科951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主茎叶片数、单位面积最高茎蘖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剑叶净光合速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高;茎蘖成穗率、有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降低;每穗成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则表现为先增后减。施氮量为21.0 kg/667 m~2处理获得最高单产702.5 kg/667 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17.2%、11.14%、5.4%及2.54%。  相似文献   

12.
开展硅钙肥对水稻的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钙肥对水稻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使用本地常规硅肥相对于对照产量略有提高,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硅钙肥5 kg/667 m~2产量最高,为483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7%,增效益59.8元/667 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7,(3):144-148
通过播期、密度及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密度及栽培调控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5日结合3 200株/667m~2播种,能够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年平均产量达到1 517.5 kg/667m~2,产值为1 521.8元/667m~2;覆膜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为1 830.6 kg/667m~2,产值为1 831.7元/667m~2,较露地栽培方式提高270.6元/667m~2;马铃薯套种萝卜产值达到1 663.2元/667m~2,较不套种模式提高263.9元/667m~2。说明5月5日覆膜播种配套间套作栽培技术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能够促进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稻晒田最佳时期,以杂交水稻中迟熟组合岗优827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叶龄期晒田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叶龄11叶晒田处理岗优827产量最高,为887.1 kg/667 m2;10叶晒田处理次之,其产量为831.5 kg/667 m2;12叶晒田处理第3,其产量为804.8 kg/667 m2;不晒田处理产量最低,为753.7 kg/667 m2。说明在有效分蘖期或稍前够苗晒田能大幅度提高水稻岗优827产量。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马铃薯》2017,(6):341-345
为研究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当地主推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施用推荐施肥、缓控释肥和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对改善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不明显,但是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增幅在7.88%~14.92%,其中处理4(施用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80 kg/667m~2)的产量最高,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产428 kg/667m~2,达到3 297 kg/667m~2,增产14.92%;马铃薯经济效益增加幅度在1.73%~13.81%,其中处理4(推荐施肥减20%+生物有机肥)较处理1(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05元/667m~2;使用生物有机肥的经济效益要高于使用缓控释肥和常规肥料;建议在种植马铃薯时,可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起到减肥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钵苗机插条件下,以中熟中粳稻连粳10号、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和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秧龄处理对不同类型粳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熟中粳稻最高产对应的秧龄处理为20 d,产量达710.68 kg/667 m~2,而迟熟中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以秧龄35 d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749.26 kg/667 m~2和849.38 kg/667 m~2。可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最高产对应的秧龄不同,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茬口的安排和品种的生育期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才能充分发挥钵苗机插稻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水稻应用不同壮秧剂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6个品牌壮秧剂产品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壮秧剂品种均能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病害,达到调酸育壮苗的目的,其中沃必达、硫酸锌及沃尔壮等几个品牌的壮秧剂产品,效果稍好。施用沃必达的处理产量最高,为559 kg/667 m~2;其次为硫酸锌55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松辽18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是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试验研究了在稻田中等肥力条件下施用不同氮肥量,对松辽186品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施纯氮肥量处理因子中,处理1(施纯氮肥量12.9 kg/667 m~2)产量最高,为621.7 kg/667 m~2。这仅是1 a的试验结果,是否为最佳施氮量,尚需对松辽186品种的耐肥性作进一步研究,以期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试验依据,以不同旱作类型的春小麦高产(≥350kg/667m~2,呼盟;≥200kg/667m~2,赤峰)为目标,通过四因素最优组合设计试验,以对春小麦生育影响较大的基本苗数、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四项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不同旱作区春小麦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不同旱作地区春小麦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栽培措施优化方案。即施磷量、施钾量、施氮量和基本苗在呼盟地区分别为4.02~4.70 kg P_2O_5/667m~2、3.26~4.39 kg K_2O/667m~2、3.66~4.80 kg N/667m~2和45.3×10~4~47.8×10~4株/667m~2;赤峰地区则分别为5.13~5.74 kg P_2O_5/667m~2、3.50~4.02 kg K_2O/667m~2、7.49~8.86 kg N/667m~2和3.06×10~4~32.2×10~4株/667m~2。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育期间需要氮磷钾三要素,而氮素是对水稻生育产量高低的限制因子,试验研究表明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施用氮肥量不同,对水稻品种松辽122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在5个施氮肥处理因子中,处理施肥量13 kg/667 m~2产量最高689 kg/667 m~2,本次试验仅是一年试验结果,对松辽122品种是否为最佳施肥量,尚须对其耐肥性作进一步试验研究,以便得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