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针对磷酸三丁酯(TBP)-FeCl3萃取体系从镁锂比高的盐湖卤水分离锂镁的工艺中存在的反萃酸度高、再生有机相试剂消耗大等问题,筛选出添加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的协萃体系。探究了有机相组成、Fe/Li摩尔比、萃取相比等因素对盐湖卤水中锂镁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有机相组成为40%TBP-20%D2EHPA-40% 260#溶剂油、Fe/Li摩尔比为1.5、相比O/A=2的优化萃取条件下,单级Li+萃取率达78.56%,锂镁分离系数达46.26。使用水作为洗涤剂及反萃剂,优选了洗涤相比O/A=60及反萃相比O/A=20,单级洗涤及反萃阶段锂镁分离系数分别为46.26和22.97,取得了较好的锂镁分离效果,可为后续扩大试验与工业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在协萃剂A和共萃剂 FeCl3存在的条件下,从高镁锂比盐湖老卤中萃取提锂。系统研究了pH值、Fe/Li摩尔比、萃取相比、萃取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2、Fe/Li摩尔比1.25、萃取相比(O/A)1/1、室温下萃取10 min。在优化条件下锂单级萃取率在76%以上,经过4级萃取卤水中锂萃取率可达99.44%。  相似文献   

3.
以阿根廷某高锂混盐型盐湖卤水萃硼后得到的萃余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三丁酯(TBP)- FeCl3体系萃取分离锂,考察了铁锂比、TBP浓度、稀释剂种类、萃取相比O/A、有机添加剂种类及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优化了萃取工艺参数,分析了锂在萃取两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以及锂与镁、钠和钾的分离情况。在有机相组成为65% TBP - 5%MIBK - 30% 260#溶剂油、铁锂比1.5:1、相比O/A=2:1、萃取混合时间5 min、室温的条件下,锂的单级萃取率大于79%,镁、钠、钾的萃取率分别仅有5.24%、8.57%和0.88%,Li与Mg、Na、K的分离系数分别达到62、37和388,TBP显示出对锂的良好选择性,且MIBK的加入改善了分相和锂萃取性能。夹带与共萃进入有机相中的镁、钠和钾可用氯化锂的稀盐酸溶液洗涤去除。负载锂的有机相可用7 mol/L盐酸进行反萃,得到富锂溶液。  相似文献   

4.
磷酸三丁酯(TBP)-离子液体萃取锂体系由于其避免环境污染,设备腐蚀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新型萃取体系热点,但此体系各离子含量对萃取体系的影响效果却涉及甚少。以西台吉乃尔盐湖卤水为研究对象,选用TBP-离子液体提锂萃取体系,以TBP为萃取剂,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为协萃剂,研究卤水中共存离子对Li+萃取的影响。结果发现:Mg2+对Li+有协同萃取作用,K+和Na+会抑制Li+萃取,B、pH和阴离子种类对Li+的萃取没有明显影响,为卤水离子液体萃取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总结中国盐湖卤水锂资源禀赋特点,从资源量、盐湖卤水成分、提锂技术工艺、盐湖区位等诸方面进行阐述。中国盐湖卤水锂资源丰富,但资源查明率低,镁锂比高,盐湖区位偏远,锂资源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指出应从国家战略决策、资源调查与勘查以及科技创新制度保障3方面解决供需矛盾的建议:国家决策层面应确认锂矿为能源矿产;调查与勘查层面应重点突破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卤水,兼顾四川盆地等深层卤水;科技创新与制度保障层面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汇集智力资源与资本,开展科技攻关。  相似文献   

6.
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镁锂分离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化提硼后卤水为原料, 采用饱和氯化钾溶液作为沉镁剂, 使用三步结晶法进行了沉淀镁并富集锂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3段蒸发结晶析出光卤石, 可以有效地实现镁锂分离:添加95%理论用量的氯化钾可以把原卤水中的镁锂质量比由10.1∶1降低到0.39∶1, 锂在滤液中总回收率为77.90%, 并使锂浓度从10 g/L富集到49.30 g/L。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型协同萃取剂P204/4PC从含少量镍钴钙的硫酸镁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镍和钴, 考察了萃取剂浓度、平衡pH值等因素对萃取分离效果的影响, 绘制了萃取、反萃取等温线, 并进行了串级模拟萃取-反萃取全流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P204/4PC协同萃取剂能从硫酸镁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镍钴, 实现镍钴与钙镁的高效分离以及镍钴的高倍富集回收。模拟串级全流程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含镍1.68 g/L、钴0.10 g/L、镁15.68 g/L和钙0.11 g/L的料液, 采用组成为0.25 mol/L P204+0.5 mol/L 4PC+磺化煤油的有机相经5级逆流萃取-1级洗涤-6级反萃取, 萃余液中镍和钴含量均小于0.01 g/L, 镍和钴萃取率均达到99.5%以上;反萃液中镍和钴浓度分别达到40.4 g/L和1.8 g/L, 杂质钙和镁浓度分别为0.02 g/L和0.09 g/L, 全流程钙镁除去率分别达到99.97%和99.36%。  相似文献   

8.
以某盐湖老卤为原料,开展了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系萃取提硼工艺研究。考察了萃取剂浓度、卤水pH值、萃取相比、萃取时间和反萃相比、反萃时间等因素对硼萃取、反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50%异辛醇+50%磺化煤油、卤水pH=1.5、萃取相比O/A=1/3、萃取时间6 min条件下,硼单级萃取率为82.48%,经三级逆流萃取,硼萃取率可达99.45%。纯水作为反萃剂,在反萃相比O/A=1/1、室温反萃6 min条件下,硼单级反萃率为78.31%,经五级逆流反萃,硼反萃率达99.56%。反萃液经蒸发结晶,可获得优等品硼酸产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卤水吸附提锂效率,开发了预浓缩-吸附法提锂工艺。基于50℃、100℃下Na+、K+//Cl--H2O三元体系相图理论指导,研究了不同蒸发温度条件下卤水中锂的浓度及锂折损率随蒸发率的变化关系,对比了吸附剂对预浓缩前后卤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溶液中锂浓度和锂折损率不受蒸发温度的影响;蒸发率超过40%后,卤水中锂折损率快速上升;以锰系吸附剂吸附蒸发率40%、锂浓度55 mg/L的预浓缩卤水中的锂,4 h后吸附容量达4.25 mg/g,高于吸附剂对原卤的吸附容量(3.39 mg/g),证实卤水预浓缩处理可以强化吸附提锂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锂及其化合物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世界锂资源中的65%都赋存于盐湖卤水中,从盐湖卤水中选择性提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现盐湖卤水中锂的绿色、高效提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锂离子电池材料由于其过渡金属的可氧化还原和锂的可逆循环脱嵌特性,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盐湖提锂,由此开发出了系列不同的提锂新技术。该综述主要介绍了由不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构成的盐湖卤水提锂体系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和提锂性能,并对利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盐湖卤水中选择性提锂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某石煤酸浸含钒上清液为原料, 先用石灰乳中和、硫代硫酸钠还原预处理, 采用P204+TBP+磺化煤油萃取体系萃取富集、纯化五氧化二钒浸出液; 采用不同酸度硫酸作反萃剂, 对负载有机相反萃取, 进行钒、铁分离。结果表明: 浸出液经石灰乳中和, 硫代硫酸钠还原, 控制溶液pH=2.5, 溶液电位为-200 mV, 当A/O=2, 经6级逆流萃取, 钒的萃取率达99%以上, 而铁萃取率仅为11%; 反萃剂酸度控制在1.0~1.25 mol/L, O/A=18, 经5级逆流反萃取, 钒的反萃取率可达99%以上, 铁的反萃取率仅为9%。反萃取水相中V2O5浓度为75.3 g/L, Fe浓度为1.2 g/L, 反萃水相中钒铁质量比为62.8, 钒铁分离效果较好, 满足后续提钒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优选渤海湾地区的2个大型海盐生产企业,针对制盐的各工艺流程中Li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制盐工艺中,从海水至老卤锂明显逐步浓缩,2个盐场老卤中LiCl浓度分别为9727 mg/L和13815 mg/L,接近卤水锂矿边界品位;海水盐化工生产过程中盐类结晶对Li+的吸附效应不明显。根据我国海盐产量与渤海湾地区的采样数据推算,2013年全国海水盐场全年生产的老卤中锂金属量为45595 t,折合成碳酸锂当量为2 43023 t。由此可见,海盐场年处理海水中锂含量较高,另外含锂的苦卤老卤较易集中,单一提锂工艺具有通用性,因此我国海盐场卤水中锂资源的提取前景广阔。另外,直接从海水中提锂工艺也应是今后的主攻方向,一旦突破技术成本,直接从海水提锂产业化前景无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N235从大洋多金属结核熔炼-锈蚀-萃取工艺中所产出的萃铜余液中萃取分离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 N235萃取钴效果明显, 负载有机相中的钴能被稀酸反萃完全。采用N235萃取和稀酸反萃方法可以把Co(Ⅱ)、Ni(Ⅱ)分离开。从含钴0.85 g/L的料液中, 按相比VO/VA= 1/2, 经四级逆流萃取, 二级反萃可将钴富集到15.20 g/L, 萃余液中含钴0.0055 g/L, 萃余液中Ni/Co高达1 838, 反萃液中Co/Ni =1 520, 产品质量符合优质工业氯化钴质量要求, 钴镍萃取分离效果甚佳, 钴的回收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某地低热值含钒石煤燃烧灰渣的硫酸浸出液, 采用溶剂萃取法除杂并富集钒。结果表明:浸出液经中和还原处理后, 采用12.5% P204+5% TBP+82.5%磺化煤油进行4级逆流萃取, 相比(O/A)为2, 萃原液pH值为2, 振荡时间为2 min, 静置1 min, 钒萃取率可达到99.31%。采用4级逆流反萃, 反萃剂硫酸1.5 mol/L, 相比(O/A)为4, 振荡4 min, 静置1 min, 钒反萃率为96.94%。  相似文献   

15.
J.W. An  Y.H. Lee  S.J. Kim  T. Tran  S.O. Lee  M.J. Kim   《Minerals Engineering》2009,22(12):1020-1025
Solvent extraction, using Alamine 304-1 for loading (extraction) and ammonia for stripping, was used for selectively recovering molybdenum from acid wash liquor produced by a Mo processing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could be completed in 3 stages, using Alamine 304-1 as the extractant (10%, v/v in Anysol 150 diluent), with almost all the Mo(VI) recovered from an acidic sulfate wash liquor, containing 10–15 g/L Mo(VI), 10 g/L Cu(II) and 2 g/L Fe(III), using an O/A volumetric ratio of 3:2. Using ammonia (12.5%, w/v), at an O/A ratio of 5:1, all the Mo(VI) from an Alamine liquor containing 17.5 g/L Mo could be removed in one strip, yielding a solution with 87.0 g/L Mo(VI). High purity (>99.9%) MoO3 and CaMoO4 were produced from this pure liquor via an intermediate hydrate precipitate (MoO3 · H2O).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understanding the stability and speciation of various soluble and solid Mo speci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recov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萃取法从硫酸镍钴溶液中脱除镉。实验采用10 %N235 + 5 %TBP+85 %煤油的油相为萃取剂,稀硫酸为洗涤剂,氢氧化钠溶液为反萃剂。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的最佳条件是:添加氯化钠的量为18 g/L,油水比为1:2、常温萃取5 min,三级逆流萃取率达99.4 %。反萃的最佳条件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20 g/L、油水比为4:1、常温反萃5 min,反萃率达到98.0 %,实现了镉从硫酸镍钴溶液中脱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