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多种MR血管影影技术在模拟狭窄血管的体外模型和四肢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评估其价值和限度。方法:(1)实验研究:对不同狭窄程度、长度的模型行二维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2D TOF MRA)、幅度对比磁共振血管造影(MCA)、增强(CE)MCA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长度及其对狭窄程度评估的准确性。(2)临床应用:对20例四肢血管性疾病的患者行3D CE MRA、2D TOF MRA和MC MCA,其中血管瘤12例,动脉粥样硬化4例,假性动脉瘤1例,脂肪瘤1例,骨转移瘤1例,动脉破裂修补术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比较上述MRA的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1)实验结果:2D TOF MRA、MCA、CE MCA和3D CE MRA对管腔狭窄程度为69%的分级准确性分别为36.4%、9.1%、18.2%和72.7%,3D CE MRA对狭窄>69%的评估优于其他MRA方法(P<0.001),但比起真实值仍有高估(P<0.001)。(2)临床应用:2D TOF MRA、MCA和3D CE MRA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2.6%,94.4%和98.1%;对12例血管瘤的异常血管显示分别为0例、6例和11例。结论:3D CE MRA无论对图像质量、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对病灶的供血血管及病灶与血管关系的显示均具有明显优势,但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多种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技术对模拟狭窄血管的体外模型和四肢血管性疾病应用研究分析,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 (1)实验研究:对不同狭窄程度、长度的模型行二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2D TOF MRA)、幅度对比血管造影(MCA)、增强幅度对比血管造影(MCA)、增强幅度对比血管造影9CE MCA)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 MRA)检查,测量并计算狭窄程度、长度和分级准确度。(2)临床应用:对20例怀疑有四肢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患者行3D CE MRA、2D TOF MRA和幅度对比MRA(MC MRA)。比较其图像质量和血管显示情况。结果 (1)实验研究:2D TOF MRA、MCA、CE MCA和3D CE MRA对明显狭窄(69%)的分级准确度分别为36.4%、9.1%、18.2%和72.7%,3D CE MRA对明显狭窄(≥50%)的评估优于其他MRA方法(P<0.001),但比起真实值仍有明显高估(P<0.001)。(2)临床应用:2D TOF MRA、MCA和3D CE MRA的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2.6%、94.4%和98.1%,以及对12例血管瘤的异常血管显示分别为0例、6例和11例。3D CE MRA均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供血血管起源、病变部位及病灶对血管的关系。结论 3D CE MRA无论是图像质量、狭窄程度的评估还是病灶的供血血管及病灶与血管关系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但对狭窄程度的高估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分析3.0T应用SENSE技术的高分辨率对比增强容积扫描MRA(CEMRA)和3DTOFMRA在临床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临床怀疑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头颅MRI平扫、头颅3DTOFMRA和颈部CEMRA检查。动脉狭窄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MRA显示各段颅、颈部动脉狭窄的不同程度和DSA检查显著相关(Rs=0.97,P〈0.01)。以DSA结果为金标准,狭窄程度超过50%者MRA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4%、准确率为99.4%。结论3.0T的3DTOFMRA和高分辨率CEMRA检查能可靠和有效地评价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可作为DSA术前必要的检查技术,或可替代传统DSA诊断性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对比剂增强MR血管造影(CE MRA)与心电门控二维时间飞跃法(Gated 2D TOF)MRA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34例怀疑有颈内动脉狭窄的病人(男27例,女7例,年龄45-78岁)均接受了CE MRA、Gated 2D TOF MRA和DSA检查。MRA图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后与DSA进行对比。评价两种MR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高估狭窄和低估狭窄的情况。结果:(1)34例68条颈内动脉中,DSA诊断23条为正常,45条呈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其中轻度狭窄10条、中度14条、重度17条、闭塞4条。CE MRA与DSA结果一致者66(97%),2条高估。Gated 2D TOF MRA与DSA诊断一致者为56条(82%),其中高估9条,低估3条。(2)以正常和狭窄或闭塞为判断点时,CE MRA较Gatde 2D TOF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高,分别为100%、100%、100%与95.6%、78.3%、89.4%。(3)以70%狭窄为判断点时,CE MRA与Gated 2D TOF 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97.8%、98.5%与95.2%、93.6%、94.1%。Gated 2D TOF MRA与DSA比较的χ^2=3.000,P=0.083;CE MRA与DSA比较的χ^2=2.000,P=0.157;而Gated 2D TOF MRA与CE MRA比较的χ^2=1.600,P=0.206。结论:与Gated 2D TOF MRA相比,CE MRA评价颈动脉狭窄更可靠。  相似文献   

5.
3D TRICKS 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3D TRICKS MR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疑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行2D TOF MRA和3D TRICKS MRA检查,其中31例同期行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法)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闭塞2支,重度狭窄10支,中度狭窄31支,轻度狭窄25支,正常18支。2D TOF MRA、3D TRICKS MRA与DSA对照,显示狭窄部位均与DSA所示相符。2D TOF MRA高估狭窄程度6支,3D TRICKS MRA高估狭窄程度1支。以DSA为标准,2D TOF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85.7%,90.3%(K=0.737);3D TRICKS 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100%,98.4%(K=0.955)。两种方法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TRICKS MRA与DSA对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955),明显优于2D TOF MRA(K=0.737,P〈0.05),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最佳检查方法,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的MRI及MRA表现,初步探讨两种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方法:3例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均作MRI检查,其中1例作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2-dimensional time-of-flightMRA,2DTOFMRA)检查,1例作3DDCEMRA检查,另1例同时作2DTOF MRA及3DDCEMRA检查。结果:MRI与MRA均能明确诊断颈位主动脉弓,对弓上分支血管的显示,MRA优于MRI,3DDCEMRA优于2DTOFMRA,对动脉瘤的显示,MRI与3DDCEMRA优于2DTOFMRA,结论:对于颈位主动脉弓伴动脉瘤的显示,应选用3D DCEMRA及MRI两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静脉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1)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共38例152支心外膜冠状动脉中的134支(88.2%),另18支(11.8%)显影不清。左主干全部清晰显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显影清晰者分别为94.7%,81.6%和76.3%,左主干和前降支显示的比例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EBCT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4.6%,86.8%,91.7%和78.6%;(3)在38支腔径狭窄≥50%的血管中,EBCT造影低估了其中8支的病变程度,敏感度为78.9%;在96支无明显狭窄的血管中,EBCT造影高估了其中7支的病变程度,特异度为92.7%。结论 经静EBCT冠状动脉造影是1种很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其诊断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的价值高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颅内段硬化256层C T血管成像(CTA)表现。方法收集2013—2014年经256层C T A检查诊断头颈部动脉硬化402例,其中男274例,女128例,分析累及颈内动脉颅内段的发病率,分别观察动脉硬化斑块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60岁、>60岁)、不同部位(左、右)特点及斑块长度、性质及血管狭窄率的差异。结果402例头颈动脉硬化累及颈内动脉颅内段164例(40.80%),男38.32%,女46.09%(χ2=2.182,P=0.140)。两性别>60岁组发病率均高于≤60岁组(χ2<31.105, P<0.001),不同性别、年龄在部位发病率无显著差异(χ2<0.035,P>0.088)。斑块长度(按≤10 m m ,11~20 m m及>20 m m分组)在男、女两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027,P>0.091)。钙化斑块多见(79.81%),混合斑块次之(15.46%),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少见(1.58%,3.15%)。男性混合性斑块>60岁年龄组较≤60岁年龄组多见(χ2=12.204,P=0.001),其余不同性质斑块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未见显著差异。轻度狭窄多见(54.57%),中度狭窄次之(39.75%),重度狭窄少见(5.68%),男女两性别在不同年龄组间血管狭窄率未见显著差异(χ2<2.062,P>0.151)。结论头颈部C T 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硬化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DSA 及 CT 灌注成像(CTPI)在单侧烟雾病(MMD)脑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 MMD 行脑血管重建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9例行术前 DSA 检查,13例行术后 DSA 检查,51例行术前 CTPI 检查,分别有33例和13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的患者行术后近期和远期 CTPI 检查。根据 DSA 图像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分型和颈内动脉(ICA)分期;在 CTPI 参数图(包括 CBF、CBV、MTT 和TTP)上对5个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脑梗死前期的术前分期及评估手术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采用配对 t 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术前 DSA 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大脑中动脉(MCA)病变,单一 MCA 受累占71.4%(35/49)。40.8%(20/49)的患者 ICA 分期处于Ⅳ期。49例均可见颅底烟雾状血管,31例可见来自大脑后动脉(PCA)的侧支循环。术后评估中,21例行 STA-MCA 搭桥术的患者中吻合血管再通率为95.2%(20/21),其中13例术后 DSA 复查示69.2%(9/13)的患者颅底烟雾状血管减少或消失;②51例的术前 CTPI 显示患侧的 MCA 供血区、基底节和 PCA 供血区的 CBV 升高,MTT 及 TTP 延长,MCA 供血区的 CBF 降低,ACA 供血区的 MTT 延长,且与对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定性评估中,66.7%(34/51)患侧 MCA 供血区梗死前期分期为Ⅰb 期。搭桥术后近期复查 CTPI 显示患侧 MCA 和 PCA 供血区、基底节及丘脑的灌注参数绝对值及相对值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搭桥术后远期 CTPI 示MCA、PCA 和 ACA 供血区及基底节的灌注状态较术后近期明显改善(P <0.05)。结论:DSA 及 CTPI 能有效地评估单侧MMD 的血管情况及脑灌注状态,能对了解病情、筛查手术适应证及评估血管重建术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评估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对下肢动脉的显影和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80例接受高分辨率下肢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检查。3DCEMRA共分3段采集,通过自动移床分段扫描。扫描覆盖腹主动脉中下段到小腿动脉分支。将显示的动脉分为23段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血管和管壁显示清晰度给每段动脉的显示质量评分,其次对3段扫描区域中有无静脉早期显影评分,然后分析血管病变,将其分成:动脉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10%);轻度狭窄(〈50%);严重狭窄(≥50%);闭塞和动脉瘤形成。7例下肢动脉3DCEMRA的显示结果与其他检查结果做了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下肢动脉3DCEMRA检查。下肢动脉3DCEMRA显示了80例患者总共1840支动脉段(100%显示率),平均显示等级为3.78。所有病例3个扫描段内静脉均未显影或显影很淡,不影响诊断,平均等级为0.25。本组结果显示了1458段动脉病变,包括608段动脉管壁不规则;498段动脉轻度狭窄;312段严重狭窄;38段闭塞;2段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形成。6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PAOD)患者中发现有19例同时伴有肾动脉狭窄。3DCEMRA还能显示搭桥血管是否通畅。下肢动脉3DCEMRA的检查结果与其他血管成像技术完全符合。结论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3DCEMRA扫描范围大,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及分支,它能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