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脑血流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99M、TC-ECD和SPECT对30例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30例多发性梗塞(MI)进行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以灌注缺血容积(DV)指数为评价灌注减低范围的指标。结果表明:MID组的DV指数明显大于MI组(P<0.001),MID组的皮层下型与皮层型之间DV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痴呆组血流灌注减低范围较无痴呆组广泛。皮层血流灌注减低为皮层下型MID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塞部位及促发因素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24例血管性痴呆(其中基底节6例、丘脑7例、内囊6例、左皮层大面积及皮质下基底节4例,左侧额叶1例)。多发性梗塞灶19例,单发性梗塞灶5例,梗塞灶少者1个,多者8个,平均为4个梗塞灶。1年内复发者12例,2~3年复发10例,5年以上复发2例,其中2次以上发病占90%。所有血管性痴呆全部有脑萎缩,且呈中央性萎缩。并就脑梗塞部位,反复发作性及多灶性梗塞、脑萎缩等成因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多梗塞性痴呆和Alzheimer型痴呆的SPECT和MRI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例多梗塞性痴呆,15例Alzheimer型痴呆病人和24例同龄,同利手健康对照组作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角和磁共振成象检查。结果发现SPECT在MID病人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局灶性脑放射性减低,两侧不对称,以额皮质,皮质下明显;DAT病人主要表现为大脑皮质放射性对称性降低,以颞顶枕明显。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能障碍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能障碍的因素。方法 采用MMSE和HAMD对78例CT证实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智能和抑郁状态评定。将痴呆组(24例)和非痴呆组(54例)CT表现作比较,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同不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MMSE结果作比较。结果 痴呆组梗塞总容积明显大于非痴呆组,且优势半球梗塞发生率高,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MMSE结果明显氏于不伴有抑郁的脑梗塞患者。结论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智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分析MID和非痴呆多发性脑梗塞(MCI)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MID组发病年龄高于MCI组(P〈0.05)。长期饮酒史者MID组多于MCI组(P〈0.05)。影像学检查示:颞、顶、额叶及丘脑梗塞、脑萎缩、白质疏松者MID组均高于MCI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饮酒、脑梗塞部位、白质疏松和脑萎缩与MID  相似文献   

6.
对某老人院内376例老年人进行了痴呆患病率和痴呆病因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15例死亡患者进行了病理和临床对照研究。主要结果:(1)临床痴呆调查发现,376例中,痴呆及可疑痴呆者120例,占调查总数31.9%;其中HDS在10分以下的肯定痴呆患者44例,占调查总数11.7%,占HDS异常得分者总数36.7%。不同年龄及文化背景各组中HDS异常者的比率无显著异差.(2)对44例肯定痴呆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类,结果显示痴呆患者中可能为SDAT者27例(60%);MID者8例(17.5%);MIX者9例(22.5%),SDAT比例大于MID和MIX,P<0.01.(3)15例脑病理检查结果表明,7例临床检查有痴呆症状的患者中,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SDAT,3例符合MID诊断.8例临床智力正常者,无1例发现SDAT改变.上述结果表明SDAT在我国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能高于MID.  相似文献   

7.
CT对Alzheimer病和多发梗塞性痴呆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50例明确诊断及CT证实的Alzheimer病(AD)和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患者进行分析,发现AD的两脉络球间距离与侧脑室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和头颅内横径与侧脑室体部间最大外径之商均值比MID为小(P〈0.001);第三脑室和外侧裂最大宽度比MID为大(P〈0.01~0.001),有无高血压中风史与脑室系统各部位退行性改变无直接关联,作者认为:AD和MID的CT表现主要区别在侧脑室体部晨  相似文献   

8.
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动物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摸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模型和观察一种治疗MID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作用机理。方法从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同种血栓栓子造成大鼠多发梗塞性痴呆,应用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造模后脑内存在广泛而多发的梗塞灶,且无论学习成绩还是记忆成绩,手术造模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或0.05),采用中药“健脑益智冲剂”和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药物干预后,上述病变得以明显改善,尤以造模药给予中药最佳。结论此模型是进行多发梗塞性痴呆基础研究和筛选新药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周红文综述李作汉审校Hachinski(1974)首先提出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ultiple-infarctdementia,MID)这一概念[1],并认为脑血管病造成的痴呆源于多次发作性脑梗塞造成的累积性脑组织破...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概念有了长足发展。所有老年痴呆中9%~39%具有血管性病因,另有11%~43%可能是混合性痴呆。VD发生率最典型的表述是65岁以上老人中占3%~6%[1]。男性多于女性。加拿大健...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 (VD)是老年人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我国11个城乡普查 ,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 3 2 4/ 10万〔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VD患者逐年增多。我们自 1994年 12月~2 0 0 1年 5月共收治VD 40例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VD的诊断标准 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选择病例 :①痴呆存在 ;②阶梯式进展程 ;③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④明确的脑血管病的证据。我们对痴呆的判定是根据MMSE量表进行的 ,积分≤ 2 0分时定为痴呆〔3〕。1 2 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的VD共 40例 ,全部病例均…  相似文献   

12.
多梗塞性痴呆与P3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梗塞性痴呆与P_(300)徐存理,刘玉琛,李耀群我们对多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P300识认电位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本病的预测、诊断提供一客观指标。1临床资料1.1病例选取经颅脑CT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MI)且末次卒中发作10天后的1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方法:对40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进行临床,CT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分析,结果:高血压,卒中史为MID的重要危险因素。MID临床表现为智能障碍而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则较轻微,梗死灶多位于基底节区,额叶,颞叶,且双侧梗死较单侧梗死更多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多梗塞性痴呆(MID)患者的头颅CT图像作双额径(BF)、双尾径(BC)及Ⅲ脑室外侧至半球外侧裂径(ⅢV-S)与其相应颅腔径比率测定。结果表明MID组的BC比率增加,ⅢV-S比率减少,与健康对照组及脑梗塞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文认为多梗塞性痴呆不论梗塞灶的部位和容量大小,其痴呆的产生与Ⅲ脑室外侧壁、丘脑和脑岛之间的结构损害累及丘脑及其投射和Papez环路有关。同时,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腔隙状态所致的痴呆、Alzheimer氏病的痴呆,以及多发性脑梗塞合并Alzheimer氏病。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是指与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 (MCI)相关的具有类帕金森病 (PD)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目前尚无VP神经肽研究的报道。 1998~ 2 0 0 0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P患者检测血浆 β 内啡肽 (β EP)者有 48例 ,现探讨其含量变化及其与痴呆和抑郁的关系。资料 :VP的诊断主要参考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的由日本户村则昭提出的要点 ,共 48例 ,男 2 8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70± 6 )岁 ,平均病程 (4± 3)年。按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分为痴呆组 19例 ,非痴呆组 2 9例 ,两者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老年期痴呆的另一个主要类型,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V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高[1,2],VD占欧美老年期痴呆的15%~20%。亚洲国家如中国和日本VD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额颞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行病学额颞痴呆 (frontotemporaldementia,FTD)为一组临床综合征 ,1987年Gustafson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一般认为FTD为仅次于Alzheimer病 (AD)早老性痴呆 ,有时可与运动神经元病 (MND)、帕金森综合征并存。FTD占痴呆的 10 0 %左右 ,占早老性痴呆的 2 5 0 % ,可见三种主要类型 :Pick病 (PiD)、非特异性额叶变性、额叶变性合并脊髓前角神经元脱失[1] 。如未并存MND ,生前鉴别上述三型较为困难。近年来研究发现FTD与染色体 17q2 1相关[2 ] 、还与早老素 1(L113p)…  相似文献   

18.
非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与病因分析粱滨华,林世和,赵节绪目前,神经病理学和流行病学调查,血管性痴呆中(VAD)只占所有痴呆的10-30%,其余均为非血管性痴呆(EVAD),而所有痴呆中10-40%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好转[2]。临床资料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35例无痴呆多发脑梗塞患者(MCI)及30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及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测定了部分MID和MCI患者脑脊液(CSF)中SS、AVP、β-EP含量。发现MID患者血浆SS、AVP含量比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且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其含量有递减趋势。而血浆中β-EP在这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ID组CSF中SS、β-EP含量低于MCI组(P<0.05),而CSF中AVP含量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CSF中AVP含量与痴呆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CT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T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价值蒋惟伟,蔡宗尧,陈宁老年期痴呆在临上颇为常见,阿尔采木病(AD)和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是其中两种多发疾病,这两种疾病的鉴别有时十分困难,CT检查常具有特殊的意义。对我院1986~1993年的部分老年患者进行观察,其中有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