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润滑脂合成机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润滑脂的结构对于其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搞清稠化剂稠化基础油而成脂的机理对于润滑脂的合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表面活性剂原理出发,探讨了部分金属皂基润滑脂、有机润滑脂如聚脲基润滑脂等可能的合成机理及结构特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尝试搞清润滑脂的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括了润滑脂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动态,对各种润滑脂极压抗磨添加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特别强调指出:含锑化合物作为润滑脂极压抗磨添加剂在摩擦学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同时含氮杂环化合物在润滑脂中的摩擦学行为和机理研究是目前润滑脂研究工作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3.
超细粒子在润滑脂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爱  陈国需  宗明 《润滑油》2006,21(6):12-16
概述了微米及亚微米粒子载荷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种类和在润滑脂中的应用,对比论述了纳米粒子润滑机理、种类及其在润滑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应加强纳米粒子在循环系统用半流体润滑脂中的工业应用和自修复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4.
润滑脂组分对脂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其 《石油商技》2000,18(3):12-15
考察了润滑脂组分对脂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础油对润滑脂电导率有一定影响,不同稠化剂对电导率影响不大,导电填料对润滑脂的导电作用受填料本身的导电性和填料颗粒接触效果的影响,适宜的有机复合导电剂可大幅度提高润滑脂的电导率。有机导电剂的导电机理与导电填料的导电机理不同,前是靠改变润滑脂的电荷排序而提高润滑脂的导电性能的。  相似文献   

5.
傅尚发  曹杰 《石油商技》2009,27(6):20-23
阐述了塑料的摩擦机理,介绍了塑胶润滑脂的基本组成、性能要求、测试方法以及塑胶润滑脂的选择。建议今后应在用于塑胶润滑脂的流体润滑添加剂、稠化剂与塑料的相容性、测试评定方法及开发可生物降解塑胶润滑脂等方而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润滑脂在轴承中的润滑状态及其润滑机理,阐述了与轴承润滑脂油膜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成果,同时给出了对润滑脂油膜厚度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在轴承上使用极其广泛的润滑脂对改善轴承的润滑、降低噪声、降低轴承温升、延长轴承寿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润滑脂的润滑状态与润滑脂的结构、流变特性、剪切安定性、分油率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对轴承润滑脂油膜的形成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现代设备对润滑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润滑脂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稠化剂,但单一稠化剂难以达到高性能润滑脂的要求。复合稠化剂兼具有单一稠化剂的特点,可以弥补单一稠化剂的缺陷,具有协同作用,能制备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润滑脂。讲解了几种复合润滑脂的性能特点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二聚脲润滑脂的基础上研制了复合锂-脲、钠-脲、钾-脲、镁-脲、钙-脲和钡-脲润滑脂,考察了它们的润滑性能和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聚脲稠化剂与金属盐在一定条件下能制备得到复合聚脲润滑脂;研制的复合聚脲润滑脂在保持聚脲润滑脂优良润滑性能的基础上,具有突出的极压、抗磨性和高温轴承寿命,成本比聚脲润滑脂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膨润土种类、基础油、助分散剂及后处理工艺对膨润土润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膨润土润滑脂的成脂机理,提出了未来膨润土润滑脂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炼制温度和反应方式对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滴点的影响,探讨了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成脂机理的异同,认为复合锂基润滑脂和脲基润滑脂形成高滴点的关键因素在于稠化剂分子间的缔合;脲基润滑脂稠化剂分子类型单一,更容易形成高滴点的润滑脂,而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稠化剂是由12-羟基硬脂酸锂和癸二酸双锂2种化合物相互缔合而成,如果在初始阶段2种化合物不发生彼此间的缔合,那么通过加热的方式不能将这种缔合方式转变为彼此间的缔合。均相反应是获得缔合型稠化剂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层序演化对滩坝储集层成藏要素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相滩坝砂体储集层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演化过程中广泛发育。湖盆滩坝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控制因素较多,着重讨论了层序地层的发育与演化对滩坝储集层的形成、分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构造层序控制了滩坝形成与发育时期;滩坝体系主要形成于断陷盆地二级构造层序形成的早期和断坳转换期,分布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湖平面的升降和沉积物供给控制了滩坝四、五级旋回的形成及构成。滩坝沉积的旋回性是滩坝储集层储盖组合形成、分布以及储集层非均质性的重要控制作用之一;四级旋回内较大湖泛泥岩段作为区域或局部盖层,控制了滩坝储盖组合的形成与发育位置,在总体湖侵背景下,不同储盖组合分布范围与成藏潜力各异。图8参14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复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压力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的影响,划分了温度与压力关系类型;并在对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热历史类型盆地热演化史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盆地、不同地区深层油气相态差异大,主要受深层经历的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率、压力、烃源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及影响因素;(2)在快速增温、加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深层、超深层在高温下仍然可能存在油藏及凝析气藏;(3)超压对生烃及烃类的高温裂解具有抑制作用;(4)深层温度与地层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中低温高压型、高温高压型、中温中低压型3种主要类型;(5)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可划分为后期快速沉降增温低地温梯度型、后期快速沉降增温高地温梯度型、中后期快速增温晚期抬升降温型、前期大幅度沉降快速增温中后期大幅度抬升剥蚀降温型4种类型,不同热演化史类型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及成藏期早晚与油气前景不同。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段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储层岩性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沉积岩。根据孔隙与裂缝系统的配置关系,可分为孔隙型、孔隙-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型4种储层类型。油藏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作用及火山活动奠定了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岩性、岩相决定了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与规模,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在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喷溢相块状安山岩、玄武岩和玄武质角砾熔岩中,气孔等原生孔隙发育;火山沉积相沉凝灰岩及砂砾岩以细小原生粒间孔隙为主。区域构造作用使石炭系内部发育4种裂缝类型,其中垂直-高角度裂缝在喷溢相熔岩储层中发育,网状裂缝和层面裂缝系统则多发育于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互层中,砂砾岩中以发育程度低、有效性差的不规则裂缝为主。熔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对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火山碎屑沸石化和沸石溶蚀作用是油藏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途径,而碳酸盐、二氧化硅胶结作用及粘土矿物水化作用则降低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心的0.5~4.0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 NMR和13C NMR)法对单体和0.5~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进行了对比性系统表征,证实了半代和整代PAMAM树状聚合物的结构和特征官能团的区别;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比表征了3.5代和4.0代PAMAM树状聚合物,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多分散系数,表明了分支缺陷及氢键的存在造成了分散系数偏差。特性黏数与代数的关系图表明了整代和半代PAMAM树状聚合物端基的区别、低代和高代的结构差异、缺陷和氢键的存在等对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枚岩等塑性岩屑的存在降低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在埋藏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形成假杂基充填堵塞孔隙;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岩等易溶岩屑的存在则可增强岩石的可溶性,利于溶蚀孔隙的形成。云母类矿物在孔隙水的参与下水化析出钾离子造成碱性环境,降低了石英的稳定性,促进了石英的压溶与缝合线的形成;另一方面云母蚀变后析出的硅铝铁成分在石英与长石颗粒周围形成绿泥石膜胶结,在粒间孔隙中形成高岭石与含铁类矿物胶结,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颗粒粒度主要控制砂岩的抗压性和胶结强度。  相似文献   

16.
硅烷改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异氰酸酯与聚醚二元醇反应合成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PU),PU再与偶联剂硅烷进行加成反应合成硅烷改性聚氨酯(SPU),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PU和SPU的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硅烷接枝于PU的端基上。通过改变聚醚二元醇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异氰酸酯结构、硅烷结构和官能度对SPU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各种结构的SPU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SPU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PU中聚醚二元醇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时,SPU黏度降低,硫化后SPU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和邵氏硬度减小;当SPU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时,SPU黏度增大,硫化后SPU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和邵氏硬度减小。对比几种不同异氰酸酯制成的SPU,由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制成的硫化后SPU的拉伸强度大、断裂伸长率大;对比几种不同硅烷制成的SPU,由官能度高的硅烷制得的硫化后SPU的拉伸强度大、邵氏硬度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氯化剂种类的筛选,以及对活性组分Pt和引入第2金属组分Zr 添加质量分数的考察,制备出适于C5,C6烷烃低温异构化的高活性Pt/Cl-Al2O3催化剂,并在10 mL小型试验装置中,对上述制备的该催化剂性能与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无水氯化铝制备的Pt/Cl-Al2O3催化剂对C5,C6烷烃的异构化率分别为64.58%,78.64%,C1~C4裂化产物收率为0.65%,综合性能较佳;Pt/Cl-Al2O3催化剂的异构化性能随着Pt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且随着第2金属组分Zr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确保该催化剂性能前提下,Pt与Zr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以0.24%,0.2%为最佳。在反应温度为130 ℃,反应压力为1.0 MPa,体积空速为1.5 h-1,氢气/烃(摩尔比)为0.1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Pt/Cl-Al2O3催化剂对C5,C6烷烃的异构化率分别为78.64%,88.34%,液体收率为96.41%。  相似文献   

18.
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进展与争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丰 《石油学报》2016,37(4):531-556
油气井杆管柱是石油钻采作业的脊梁和中枢神经。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中,油气井杆管柱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先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相关专著、从事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学者、研究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方法并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进一步重点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基本原理、油气井杆管柱的运动状态、油气井杆管柱动力学基本方程、油气井杆管柱的稳定性、油气井杆管柱的稳态拉力扭矩、下部钻具三维力学分析、钻柱动力学、套管柱力学分析、测试管柱力学分析、压裂注水注汽管柱力学分析、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和参数优选与节能、采气管柱的振动、管柱的冲击震动、膨胀筛(套)管力学分析、隔水管柱力学分析、振动波信号在管柱中的传播、管柱的磨损和腐蚀与冲蚀、管柱的剩余强度和疲劳强度预测等方向的进展与争论;展望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采油及其作用机理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电化学采油方法是依据直流电场和电化学助剂在地层孔隙中引起的电化学、电动力学作用而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在低渗油藏及注水后期的中、高渗油藏的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述了电化学采油的4种作用机理,即电渗效应、地层细组分的电化学聚结及粘土矿物的变化作用、电解及其产物的作用、润湿性的改善作用。在外电场作用下,油水的电渗效应使油水流动状态得到调整;地层细组分由细变粗,渗透率提高,油流阻力减小;电解碱液和气体进入油层,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阻滞了水流;岩石润湿性受电场及电解产物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些过程的综合效应促使含水率下降,油产量增大,采收率提高。参13(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发展,遵从油气生产要素协同创造技术价值的基本特征,以及应对油气技术价值评估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分享经济、要素分配和技术创新等理论,从管理会计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的架构,确定了分享理论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建设目标和重要内容。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为油气行业及国家有关部门准确评估油气科技绩效、提升激励水平,提供方法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②油气技术价值的分享本质、分享方式与方法、分享机制、分享管理等一系列理论构成了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理论体系。进而根据中国油气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措施:①加快油气技术价值评估制度建设;②建立支持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管理会计体系;③强化技术价值评估的组织与人才管理;④建立油气技术价值化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技术价值评估成果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平台建设。结论认为,建设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油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可以为油气企业技术创新价值的评估和激励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