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32例患者,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6.8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8.13%,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理念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加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康复护理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9%,对照组为67.1%,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人员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收治的患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42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教育,先后进行了一系列信息激励、心理激励、实施保护性屏障及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正向激励措施,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工作中的正向激励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6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患者518例作为观察组。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使护理人员意识到影响老年患者安全的种种因素,规范护理人员对工作时间的分配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护理安全隐患,并观察安全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消化内科130例老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安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2例,低于对照组的11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我院的安全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室2015年5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输液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另选取急诊室2014年5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输液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滴速不合理、输液反应、输液外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穿刺前准备、静脉穿刺、输液监护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显著减少了急诊输液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后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本院实施管理控制活动前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情况,记录两组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情况,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结果 观察组4例发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98%.对照组14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医院管理缺陷等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建立长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避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以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从而提高医院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没有开展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患者100例和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已经开展护理安全文化管理的患者1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优质护理的工作中同时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的管理。最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98/100),对照组的为80%(80/1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00),对照组的为8%(8/100)。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调查,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静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14-116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提高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实行分层管理前(2011年5月~2012年5月)设立为对照组,分层管理后(2012年6月~2013年6月)作为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各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评分明显均高于对照组(t=4.532,4.556,4.234,4.778,4.921,4.761,P<0.05)。观察组感到比较满意患者共186例(93.0%)明显高于对照组163例(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8,P<0.05)。结论采用分层管理,患者的护理由各级护理人员分工合作,协助完成,使护理工作更细致入微,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述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61-162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规范三级康复护理,发病稳定期在神经内科进行康复护理,恢复期进入康复科进行专业康复训练,维持期进行社区康复或家庭康复护理,采用QOL量表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QOL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但研究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恢复期、维持期三级康复护理可辅助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则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连云港海滨疗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runnstrom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情景模拟的方法对提高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3月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阶段。其中2010年4月~2011年3月为对照阶段,骨科护理安全管理采用常规的安全文化宣教、护理技能考核等方法。2011年4月~2012年3月为观察阶段,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情景模拟方法与常规方法联合。观察对比两阶段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阶段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阶段护理差错共发生5例,对照阶段发生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阶段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模拟方法能够提高顾客安全管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及跌倒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风险管理,包括排查跌倒风险、吸人性肺炎的风险控制、其他并发症风险管理.记录跌倒、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更低,住院时间[(21.30±9.52)d]更短,跌倒率(1.67%)更低(P均< 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跌倒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管理结果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患者坠床或跌倒、导管脱落或移位、沟通不良及留置针堵管或气泡注入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文书合格以及留置针操作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安全防护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12月采用常规安全防护管理进行干预的96例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2012年1~6月采用细节优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的96例产妇为观察组,将两组产妇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及生存状态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优化管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降低剖宫产产妇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保证其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殊的护理干预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6月本院急救中心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特殊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数、患者投诉次数、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数为1次,无患者投诉,患者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数为4次,患者投诉2次,患者满意度为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急诊护理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我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连续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经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组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其连续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