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2例,分为脐血干细胞组20例,给予脐血干细胞治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22例,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移植前及移植后2、4、12、24周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干细胞移植后白蛋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较移植前升高(P<0.05),移植后24周总胆红素较移植前降低(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移植后各时间点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移植4周后,2组食欲、乏力、腹胀及腹水情况均较移植前改善,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脐血干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65 例, 分为干细胞组 34 例, 其中 Child-Pugh A 级 13 例、 B 级 14 例、 C 级 7 例, 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对照组 31 例, 其中 Child-Pugh A 级 11 例、 B 级 13 例、 C 级 7 例, 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于治疗后 2、 4、 12 及 24 周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 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Child-Pugh A、 B 级患者干细胞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Child-Pugh C 级患者 2 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情况: Child-Pugh A、 B 级患者干细胞组白蛋白 (ALB)、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治疗后 2、 4、 12、 24 周均较治疗前升高, 且干细胞组于 12、 24 周均较对照组升高; 干细胞组胆碱酯酶 (CHE) 治疗后 4、 12、 24 周均较治疗前升高,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治疗后 ALT、 AST、 TBIL、 ALB、 CHE、 PTA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外周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Child-Pugh A、 B 级患者的疗效优于 Child-Pugh C 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比较术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及凝血指标、腹水等客观指标及食欲、体力、腹胀等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治疗组血浆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腹胀改善、食欲改善、体力改善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髓源性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可对患者肝功能、主观感受有一定程度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娟  郭庆  邵丽春  武威  宋业朋  王孟岩  张军  陈哲  周波  庄玲 《河北医药》2012,34(10):1505-1506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HUCMSCs移植治疗,移植术后2、4、8、12周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除PT在术后8、12周指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4、8、1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移植后12周食欲改善者15例(71.4%),乏力好转12例(57.1%),腹水减轻11例(52.3%).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UCMSCs经外周静脉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年龄38~75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80~9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术后4周,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活性显著性升高(P〈0.01,P〈0.05),余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周患者乏力、腹胀开始减轻,食欲好转,术后4周腹水减轻。术中有1例因紧张进食少出现低血糖,经治疗后好转,余均未发现皮疹、发热、抽搐及出血等其它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症状好转,表明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介入术植入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肝硬化患者经肝动脉介入术植入脐带血干细胞,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训练床上生活技能、完善术前准备、良好的医护配合;术中取合适体位、做好病情观察;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1周左右临床症状减轻;3~4周肝功能指标好转,凝血功能改善;22~24周彩超显示7例腹水量显著减少,2例消失。20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安全有效,而行之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总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和清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脐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移植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腹水静脉直接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腹水排放于无菌盐水瓶内,通过静滴直接回输,从临床症状、B超腹水暗区、血清转氨酶、白蛋白及尿量等方面观察治疗后变化,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为907%,显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缓解自觉症状,消退腹水疗效明显,集利尿、排放腹水、补充蛋白等效果于一体,且方法简便,费用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脐血干细胞介入治疗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例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护理并发症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脐血干细胞介入治疗肝硬化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使肝硬化患者对干细胞移植这种治疗方法知情充分,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干细胞移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并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肝内移植术治疗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治疗的69例肝硬化患者,其中男61例,女8例,年龄年龄41~53岁,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所有患者均采集自体干细胞100mL,将制备好的自体干细胞悬液经肝动脉导管缓慢、分散的注入肝内。结果 69例移植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12周存活率100%。患者肝硬化、肝腹水、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谷丙转氨酶(ALT)也逐步恢复正常。术后12周甲胎蛋白、总胆汁酸、胆碱脂酶、总胆红素、白蛋白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肝内移植术治是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黄丽雯  刘黎  周健 《河北医药》2012,34(13):1925-1927
目的观察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1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第4周复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及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移植后第4周,血浆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显著升高(P〈0.05或〈0.01),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下降(P〈0.05),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P〈0.05),提高生存质量,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方法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健康分娩产妇脐带血分离脐带血干细胞,经股动脉入肝固有动脉注射治疗20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移植1周、2周、4周和8周后分别观察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80%以上患者乏力、食欲不振情况有所缓解,各指标虽有所改变但是不显著( t=0.88、0.80、0.20、0.23、0.56,均P>0.05);2周后60%患者腹胀有所缓解,血清白蛋白( ALB)显著上升( t=2.03,P<0.05);4周后70%患者腹胀缓解,50%患者腹水消退,血清白蛋白(ALB)、ALT、PT均有显著改善(t=3.84,P<0.01;t=1.75、3.02,均P<0.05);8周后75%患者腹水消退,除AST不明显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t=2.20、2.22、5.93,均P<0.05)。除1例出现低热外其他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达到一定的短期治疗效果,特别是在增加ALB水平和减少PT方面效果较为显著,可以对肝脏损伤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同时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证实,干细胞具有趋向分化作用,可分化为胰岛B细胞,在治疗T1DM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1DM,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例T1DM患者,年龄分别16岁、20岁、28岁。体质量指数分别是22.3、21.5、21.6。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我院介入室行为介入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入胰背动脉。术后随访其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患者胰岛素需要量较前下降30%~50%,胰岛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从9.85%~13.26%下降到6.7%~7.8%,糖尿病酮症随访期间未发生。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的一种是治疗T1DM的新途径,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其特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例,按病程的长短分为A、B两组,均给予经皮胰背动脉输入脐带血干细胞。观察输注前后患者血糖、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HbA1C、体重指数及用药的变化等。结果移植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明显改善。A组10例中有4例移植3个月内停用口服药物,4例患者在不增加药物的情况下血糖由高控制到理想水平,2例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需加用另一种口服药物治疗。B组患者8例中有6例在不增加药物的情况下血糖控制到良好水平,仅2例需加大药物量治疗。结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恢复及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疗效。但需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的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无菌抽取骨髓60~100ml,分离纯化BMSC,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前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白蛋白为(31.44±2.08)g/LVS(27.63±2.04)g/L(P〈0.01);谷丙转氨酶为(58.70±25.87)U/Lvs(67.13±27.78)U/L(P〈0.01);总胆红素、血小板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移植后1个月内腹水减轻12例(52%),食欲改善10例(43%),体力好转11例(47.8%),腹胀减轻9例(39.1%),睡眠改善12例(52.1%)。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对失代偿期的肝脏可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2例,其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移植造血重建后1~3个月内,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自体移植)及供者(异体移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等)]共同培养后获得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常规及骨髓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8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2例复发,其中1例17个月后死亡,其余6例长期生存;4例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有1例复发,5个月后死亡,其余3例长期生存;4例患者静脉滴注CIK细胞时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均缓解,其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IK细胞生物治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状况,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汉防己冲剂对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消炎、降酶及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复方汉防己冲剂对286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即治疗组),每个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血清PⅢP、HA、肝活检病理、免疫组化Ⅰ、Ⅲ胶原及超声、CT等检查。58例慢性肝病患者口服肝泰乐、肌苷片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93.8%消失,ALT(96.8%)、SB(98.4%)降至正常,ALB(66.8%)升高,接近正常。与治疗前相比,血清HA及PⅢP含量明显降低,而肝纤维程度明显减轻(P<0.05~0.001);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肾功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汉防己冲剂对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有很好消炎、降酶、抗肝纤维化及预防肝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对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5 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作为A组,常规治疗20例作为B组(对照组).A组经肝动脉将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8周、第24周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A组在治疗后第8周,肝纤维化指...  相似文献   

19.
脐带血有核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有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疗效并探讨机制。方法采集新生儿脐带血,获取含干细胞的有核细胞混悬液,每份平均含有核细胞4.29×108个,通过腰椎穿刺,将其移植入蛛网膜下腔。结果移植后第5天患者单手握力较移植前平均增加1.68 kg;移植后第1个月94.46%患者病情好转;第2个月5.12%持续好转,73.04%保持稳定;第3个月36.06%保持稳定;第4个月18.85%保持稳定;第5个月10.61%保持稳定。结论脐带血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在一定时间内可有效缓解ALS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