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种界面固定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比较TFC(Threadedcage,带螺纹鸟笼状椎间融合器)、BAK(BagbyandKuslichmethod,笼状椎间融合器)及作者设计的CHTF(Cervical-spineholowthreadedfixator,颈椎空心螺纹式内固定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TFC、CHTF和BAK作为界面固定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陈旧颈椎骨折脱位和急性颈椎间盘脱出症共62例,115个椎节。其中52节采用TFC,43节植入CHTF,20节为BAK。术后次日戴颌-胸支具下床活动及步行。结果:三种植入物均较稳定,X线片未发现有位移现象。观察3个月以上的46例中24例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近于正常者15例,两者相加达85%。结论:TFC、CHTF和BAK均可使手术椎节立即稳定、促进融合,并避免了取髂骨手术的并发症。CHTF操作简单方便,设计优于TFC和BAK  相似文献   

2.
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及颈椎间盘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自1996年4月,我们在颈椎前路减压后用自制的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allograftthreadedfusioncage,ATFC)填充环钻减压时取出的松质骨来替代髂骨植骨,取得满意的效果[1]。与自体髂骨植骨(autologousiliaccrestgraft,AICG)比较,作者认为ATFC加自体松质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临床资料 自体髂骨植骨组(AICG组):1995年3月~1996年3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颈椎间盘疾病21例(25节段),年龄4…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 C S M) 影响前路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 例 C S M 共56 处椎间盘行前路减压及常规椎间融合,其中12 例共15 处椎间盘以椎间固定融合器( T F C) 取代髂骨块植入。结果:经过6 个月~2 年,平均92 个月随访,按肢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优良率807 % 。结论:术中实现圆满、彻底减压并重建颈椎稳定性,是确保前路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以 T F C 植入作颈椎固定、融合,较传统骨块植入法更具优点;对术中如何实现圆满、彻底减压,作者介绍了一些操作体会  相似文献   

4.
椎体间螺纹融合器在下腰椎融合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报道应用椎体间螺纹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治疗下腰椎疾病的临床结果,并对其适应证、融合方式、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了48例应用TFC治疗腰椎不稳或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TFC融合26例,TFC+节段性内固定22例;后路椎间融合44例,前路椎间融合3例,侧前路椎间融合1例。结果:术后经6~21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优795%,良12.5%),骨融合率98%,伤口感染1例,短时神经功能障碍2例。结论:TFC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螺纹状多孔融合器(TFC)新技术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伤病共11例.作者认为颈前路减压后椎体间采用TFC技术,具有固定牢靠、椎间撑开、可恢复或保持椎间盘高度,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前路手术在颈椎间盘疾病中已广泛应用,手术方法主要为颈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术。但不管是早期的自体骨融合的颈前路手术,还是后来进一步发展的颈前路钢板以及椎间融合器技术,都存在着诸如融合失败率高、植骨块移位、塌陷、螺钉断裂、钢板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手术疗效不佳以致于二次手术。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采用颈椎间盘摘除、颈椎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PCB)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均无前述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压迫,恢复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供血功能。方法:1995年12月-1999年12月,对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至36个月随访,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及椎动脉供血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9.
椎弓根内固定一期前后路TFC椎体融合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ong J  Wang J  Hu Y  Lu S  Zhang Y  Bi W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04-606,I034
目的 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方法 腰椎滑脱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采RF及SOCON椎弓根内固定器,Ⅰ期行前路和后路植骨及TFC椎体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其中,采用RF内固定 时行TFC椎体后路融合6例,采用SOCON同时加TFC椎体后路融合15例;余5例均行RF加Ⅰ期前路异体骨环加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结果 本TFC椎体后路融合15例;余5例均行RF加Ⅰ期前路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6例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的患者采用Zero-P行颈前路椎间融合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观察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患者术后JOA砰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吞咽困难,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融合。结论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应用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合器或聚醚醚酮(PEEK)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的CSM患者7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3D打印微孔钛合金椎间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椎间孔减压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2000年4月-2004年1月间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盘切除及椎管前外侧的椎间孔切开减压松解颈神经根治疗共28例患者,并对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平均获得9个月(6-12个月)以上的随访,根据JOA评分标准,优11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为85.7%。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合并相应节段局限性椎间孔狭窄引起神经根受压时,在颈椎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的同时彻底减压椎间孔,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3.
颈前路环锯减压BAK植入融合术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颈椎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方法 联合应用颈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技术治疗颈椎病患者40例,平均随访13.7月。对该组病人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颈椎前弯度、椎间高度和施术阶段的Cobb角变化进行影像学观测,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颈椎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后Cobb角较术前变小,而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度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则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该术式疗效优良率为72.5%。结论 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手术能达到有效减压,融合率高,能基本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度,可在临床上选择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颈前路减压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勇  邱勇  刘汝专  刘尚礼 《脊柱外科杂志》2005,3(5):269-272,291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支撑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后,分别采取骼骨植骨支撑融合、颈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植入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采用Zdeblick影像学判定椎体间融合的标准,贾连顺的评定法评定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在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中,自体骼骨植骨融合优良率87.5%,供区并发症12.1%,椎间盘退变椎问高度丢失7.6%;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优良率96.1%,无供区并发症和椎问盘退变椎间高度丢失。结论 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或颈椎间融合器支撑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植骨融合手术操作简单,费用少,但存在供区并发症、椎问高度丢失;椎间融合器融合稳定、牢固,椎间高度丢失少,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种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n=3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cage置入融合、钛板内固定;B组(n=28),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2组的JOA及VAS末次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A组。结论 2种减压、融合、内固定系统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症状改善,就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维持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提高融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而言,Zero-P系统具有更多优势。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53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11月~1996年8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3例。优良率924%。手术方法包括颈前、后方减压及椎板成形术。前路手术适于C3,4以下1~2个椎间病变的减压。广泛椎板切除可致鹅颈畸形及晚期脊髓损害。改良单开门棘突骨支撑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及植骨的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颈椎椎体间融合器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选平  陈德玉 《脊柱外科杂志》2005,3(2):118-120,126
颈前路手术显露途径由Chipault于1895年在法国出版的神经外科教材上首先介绍,直到20世纪中期,Robinson(1955年)、Dereymaker(1956年)、Cloward(1958年)等才报道了经颈前路椎间融合的手术方式。其手术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生理曲度及其高度,为恢复颈脊髓功能创造条件。由于颈椎椎节活动度大而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在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时,都面临采用何种植骨与固定,以求在早期获得制动的同时更有利于后期椎节融合的问题。传统颈前路减压术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供骨区并发症,如局部疼痛、麻木、骨折和感染等。而用异体骨替代自体髂骨又面临有排异和传播疾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保留与切除钩椎关节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5年12月接受1个或者2个节段的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是否对钩椎关节椎间孔进行部分切除,29例患者列入钩椎保留组,57例患者列入钩椎减压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椎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及硬膜破裂情况。所有患者随访15~85个月,平均(20.2±3.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达到骨性融合,钢板无松动。两组术后的JOA、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保留组优27.59%,良55.17%,一般13.79%,差3.45%;钩椎减压组优28.07%,良54.39%,一般14.04%,差3.51%.[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颈前路手术中,保留钩椎关节椎间撑开减压可获得与切除钩椎关节减压同样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不应常规切除钩椎关节。  相似文献   

19.
张海波 《颈腰痛杂志》2005,26(6):437-438
目的探讨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CDH)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62例单节段CDH患者行保留终板、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及症状改善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植骨均获牢固融合,融合率为100%,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按40分评分法,优良率91.9%。结论保留终板、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及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取得满意融合率,是治疗单节段CDH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解除颈椎间盘突出所致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消除临床症状,恢复脊髓或神经功能。方法:自1993年2月~1996年12月,选择性地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加椎间植融合术。结果:术后6个月~3年随访,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者均获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临床类型、MRI成像、手术疗法及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讨论,认为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术式。MRI成像检查是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