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Tiletiacaries(Dc.)Tul.]和光腥黑粉菌[T.foetida(Wallr.)Liro.]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收带的强度均较高,且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好;网腥光谱的强度则较低,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差,酰胺Ⅱ呈现一个宽斜肩峰。据此,可用于两种孢子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腥黑粉菌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病原菌。利用美国进口的六月禾种了中截获的腥黑粉菌为材料,通过形态观察和萌发生理研究,明确了六月禾腥黑粉菌的形态特征、各冬孢子萌发特性,并将该菌鉴定为菰草腥黑粉菌Tilletia fusca。本文还首次报道了六月禾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可以产生多个先菌丝及先菌丝“异常”伸长及分枝均与蔗糖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矮腥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的快速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地鉴别形态特征极为相似的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controversaKühn)和禾草腥黑粉菌(T.fuscaEll.AndEV.),是我国进口草种检疫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运用数学判别法,以冬孢子直径、网目数、网脊高度、胶鞘厚度为基本形态指标,在大量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的数学模型。最后,用未参加组建模型的100组数据测试该模型,并做萌发试验核对判别结果,其正确率达到100%,表明该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悬浮剂对草坪草网腥黑粉菌洗涤检验的影响,结果发现:用灭菌水作悬浮剂时,只有浓度为6000个孢子/克种子的条件下检测到孢子,其它低浓度均未观察到,而用席尔试液作悬浮剂时,所有浓度均可检测到孢子,说明在网腥黑粉茵洗涤检验中不能用灭菌水代替席尔试液作悬浮剂。另外,通过比较抽取10g和20g草种样本对洗涤检验的影响发现,两个样本洗涤检验结果差异不大,表明进行网腥黑粉茵洗涤检验时,抽取10g草种样品就能反映草种带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进境黑麦草种子中黑麦草腥黑粉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广州(1997)和天津(1999)进境的美国黑麦草种子中均发现一种类似中国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粉菌(Tilletia indica Mitra)的冬孢子。其大小分别为28.9-43.7μm和29.2-40.2μm,淡黄色至暗褐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球形至亚球形,疣状突起常呈钝圆状,表面有脊状突起。检疫中常因其与印腥冬孢子极为相似而引起误诊。经形态学特征观察、PCR分析和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鉴定为黑麦草腥黑粉菌(Tilletia walkeri)。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小麦占有的生产比重相当大,但在我国麦类生产中存在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小麦矮腥黑粉菌,其是我国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中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基于此,对小麦矮腥黑粉菌的检疫进行阐述及展望。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物品,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我国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可以说小麦是我国不可缺少的粮食作物,所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7.
对谷子轴黑粉菌和金色狗尾草黑粉菌引起的症状、冬孢子表面特征的电镜观察,冬孢子萌发及交互接种比较结果,认为谷子轴黑粉菌和金色狗尾草黑粉菌是寄生于同一寄主属上的两种不同的黑粉菌种。现将谷子轴黑粉菌学名更正为Sphacelotheca diplospora(Ell.et EV.)Clint.  相似文献   

8.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生长的影响,对比分析5种不同浓度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多菌灵对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和吡唑嘧菌酯完全抑制了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高浓度氨基寡糖素对采自2种不同品种茭白的黑粉菌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香菇多糖对2种茭白黑粉菌的生长都没有影响;4 mg·mL-1和8 mg·mL-1的植物免疫增产蛋白会抑制1号茭白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为2516%和3851%,但是对2号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8 mg·mL-1的超敏蛋白抑制了2号黑粉菌小孢子的生长,抑制率为3288%,但对1号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没有影响。这说明植物免疫诱抗剂对茭白黑粉菌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植物免疫诱抗剂在田间的选择性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紫羊茅腥黑穗病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腥黑粉菌是危害禾本科牧草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对我国牧草业和城市绿化业造成潜在威胁。天津动植物检疫局第一次从美国进口的紫羊茅种子中截获腥黑穗病菌。从该菌立冬孢子形态看,寄生在紫羊茅上的腥黑穗病菌的形态特征介于小麦网腥(TCT)和狐草腥黑穗病之间,但从其萌发生理看,该菌与小麦TCT的萌发条件基本相一致。故我们初步将寄生在紫羊茅上的腥黑份菌定为小麦网腥。  相似文献   

10.
芦苇粒黑粉病(Ustilago phragmites Ling)、叶腥黑粉病(Tilletia nigrifaciens Langdon et Boughton)、穗腥黑粉病(Neovossia iowensis Hume et Hods)是发生在辽宁苇区芦苇上的三种黑粉病,国内外对该病菌的深入研究较少。我们通过冬孢子萌发试验证明,芦苇粒黑粉菌的冬孢子当年11月份已经成熟,在适当条件下即可萌发,而在山梨糖中的萌发率最高,在水中也有极个别孢子萌发,其它两种黑粉菌的冬孢子在糖液中较难萌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温度、水分含量、光照条件、p H值对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3~28℃、光照与黑暗间隔12 h、p H值5~7的条件最适合冬孢子萌发;同时,还观察和描述了狗牙根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次生小孢子形态及产孢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9种培养基均能产孢,在4%葡萄糖酵母膏液体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多,存在3种不同形态的次生孢子,带荚膜的次生孢子无活性。  相似文献   

12.
茭白黑粉菌营养菌丝的分离与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黑粉菌冬孢子通过单孢子分离所得菌株,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菌丝呈梭状,一般1~17个隔,于分隔处可产生1~2级分支或不分支,其上产生担孢子,两端尖锐或略钝圆,大小为1.5~6.0 μm×16.5~225.0 μm.这些形态特征与冬孢子在马铃薯液体中萌发形成的菌丝形态完全一致.此外,梭状菌丝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厚垣孢子,其萌发方式与冬孢子一致.由此,确证了梭状短菌丝是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的营养菌丝.  相似文献   

13.
稻粒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齿黑粉菌属的稻粒黑粉菌引起的。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值等培养参数,观察这些不同的参数对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孢子在充分吸水、温度24~28℃、光照与黑暗间隔培养12 h、pH值为7左右的条件下,最适宜冬孢子萌发。试验还观察并描述了稻粒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为了建立稻粒黑粉病人工接种体系及研究稻粒黑粉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需要筛选到能够产生稻粒黑粉病的接种体——次生小孢子的培养基。试验还研究了麸皮培养基等7种液体培养基的产孢效果,结果发现麸皮培养基最适合稻粒黑粉菌产生次生小孢子。  相似文献   

14.
进境美国小麦中常携带相当数量的禾本科杂草种子,增加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同属腥黑粉菌的传入风险。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口岸在进境货物中截获到的腥黑粉菌种类以及在进境美国小麦中截获到的杂草种子种类,总结了进境美国小麦可能携带的腥黑粉菌种类,筛选出4种小麦矮腥黑穗病菌的近似种,并从冬孢子形态、自发荧光、萌发生理等方面提供了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黄瓜(Pseudocnus echinatus)共附生细菌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作用,为甘蔗黑穗病的防治及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新途径.[方法]利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分离纯化海黄瓜的表皮、肠、胃和肠内容物等组织的共附生细菌,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共附生细菌种类多样性及其在海黄瓜不同部位组织的分布特征;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共附生细菌发酵产物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海黄瓜各部位组织共分离得到79株共附生细菌,归属于4门26科35属46种;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6.5%)、鞘氨醇盒菌属(Sphin-gopyxis,8.9%)、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6.3%)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6.3%).分别以甘蔗鞭黑粉菌的"+"型担孢子、"-"型担孢子和菌丝为靶标,采用牛津杯法筛选得到19株活性菌,其中以芽孢杆菌属的BGMRC03005对甘蔗鞭黑粉菌菌丝、"+"型担孢子和"-"型担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40、19.90和14.25 mm.[结论]海黄瓜中可培养细菌种类丰富,且富含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筛选获得的芽孢杆菌属细菌BGM-RC03005对3种鞭黑粉菌形态均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研究病菌毒力变化及甘蔗病害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广西各甘蔗主要产区采集甘蔗鞭黑粉菌样品,提取其中70份单倍体菌株基因组DNA,使用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反应体系和经筛选获得的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谱带使用NTSYS 2.1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使用筛选出的10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获得77条条带,每个引物扩增得到的条带数为4~11条,大小为150~3000 bp,包含6个多态性位点,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9%。70个甘蔗鞭黑粉菌的相似系数为0.96~1.00,在0.96的遗传系数上菌株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类群1聚集了来自横县校椅镇的两个菌株,其余68个菌株分布在类群Ⅱ中。【结论】广西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分化度较低,片段多态性和菌株地理来源、寄主和交配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冬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该菌在合成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8℃,最适生长pH为6,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菌丝生长的良好碳源,氮源以蛋白胨和天门冬酰胺为佳,菌丝生长需要98~100%的棚对湿度,菌丝体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茭白黑粉菌是专一寄生在茭白体内的一种活体营养型真菌,该菌与茭白植株共生后能刺激植株茎部组织膨大形成可以食用的美味蔬菜——茭白。本文综述了茭白黑粉菌病原菌的类型、形态特征、生活史、分离、鉴定,以及茭白黑粉菌与茭白孕茭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担孢子的体外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萌发,侵染和扩展过程的扫描电镜及乳酚油组织透明法观察几个方面研究了相互亲和的基因型的玉蜀黍黑粉菌担孢子培养物。结果表明(1)担孢子体外环境水份的连续蒸发和丧失可能是担孢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2)玉蜀黍黑粉菌的质配及双棱菌丝体的形成需要在寄主组织内的特珠环境下才能完成;(3)注射接种是用担孢子诱发玉米苗发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其技术关键是让悬浮液自苗基部注入沿未展开的叶束上升到顶部苗心溢出;(4)担孢子的萌发及侵入完成于接种后3~24h;(5)接种后4~6d 左右,寄主肿瘤出现前,受侵杂组织内已充满网状的双棱菌丝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汇集了中国楔孢黑粉菌属共6种。其中报道两个国内新记录种,即什瓦茨曼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schwarzmaniana Byzova)和旋花种子楔孢黑粉菌[Thecaphora semi-nis-convolvuli(Desm.)Liro]。对两个国内新记录种做了较详尽的形态描述,并附有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照片。其他国内已知种依据资料做了一般介绍。还简要讨论了国内外对楔孢黑粉菌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