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银瑞  金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4-54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器械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手工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30±5分钟 vs 55±5分钟,P〈0.05),近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0.8% vs 5.4%,0.8% vs9.8%,P〈0.05);器械吻合组随访1~15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证实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能增加吻合的可靠性,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两种消化道机械吻合器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3例行食管癌及责门癌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其中194例为手工缝合。209例为机械吻合。结果吻合器组手术时间为(159±19)min,手工组手术时间为(211±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吻合口瘘为0.96%(2/209),手工组术后吻合13瘘为7.73%(1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器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39%(5/209),手工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6.70%(13/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吻合器组手术时间略长于进口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与进口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00%、0.92%,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1.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国产与进口两种吻合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器械吻合术2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器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将213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器械吻合器吻合作为观察组,将同期208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传统手工吻合作为对照组,并将两组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率0.00%,对照组中有8例并发吻合口瘘,发生率3.8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仅有1例并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0.47%,对照组中有11例并发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中有1例并发吻合口出血,发生率0.47%,对照组2例吻合口出血,发生率0.9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应用器械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听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吻合效果满意,临床应用价值乐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国产吻合器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食管癌和贲门癌205例患者随机分为吻合器组,手工吻合组。吻合器组患者术中应用常州WH-Y型一次性圆型吻合器吻合,手工吻合组常规手工吻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率。结果吻合器组平均手术时间102.5min,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率为0.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国产吻合器吻合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率。  相似文献   

5.
谭宁  蒙伟平  冯建  王庆淮 《广西医学》2013,(12):1663-1665
目的对比食管癌手术时采用颈部胃一食管机械吻合方法与传统手工吻合方法重建消化道的临床效果。方法93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术加颈部食管胃吻合手术,其中48例采用吻合器进行消化道吻合(机械吻合组),45例采用传统手工吻合术(手工吻合组)。结果机械吻合组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人工吻合组(P〈0.05),但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人工吻合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人工吻合组(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采用颈部胃-食管机械吻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手术采用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147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部吻合方法的不同分为机械吻合组(78例)和手工吻合组(69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吻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吻合口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住院费用。结果与手工组相比,机械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吻合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短,但住院费用高。结论食管癌切除手术采颈部食管胃机械吻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工吻合相比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食管、贲门癌手术中手工吻合与吻合器吻合对食管胃吻合口的影响。方法:通过手工吻合2223例与吻合器吻合3832例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手工组吻合口瘘137例(6.2%),狭窄43例(1.4%);吻合器组吻合口瘘54例(1.4%),狭窄13例(0.35%)。结论:两组资料的吻合口瘘、狭窄经χ^2检验,P值均〈0.005,说明两种方法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左颈部手工吻合与机械吻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术、食管-胃左颈部机械吻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4月~200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等方法进行治疗,按术中采用吻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工吻合组与机械吻合组,比较2组的总手术时间,食管-胃吻合时间,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的总手术时间、食管-胃吻合时间较手工吻合组明显缩短(P〈0.01),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均较手工吻合组低(P〈0.05)。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食管-胃左颈部机械吻合能明显缩短总手术时间及食管-胃吻合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后吻合口痿、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食管癌手术治疗中手工吻合与器械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减少食管贲门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83例诊断明确的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89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单层宽边吻合术;器械吻合组:9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器械吻合术:术后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手工吻合组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1%、3.3%、5%、4h;而器械吻合组分别为。0%、2%、1%、2~2.5h,结论 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较手工吻合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1200例食管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病变切除后应用管状吻合器的手术效果进行分忻。方法:食管胃颈部吻合4例,胸内吻合1116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0.91%),颈部及超胸顶吻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前8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32%、吻合口狭窄3.1%;近12年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33%,吻合口狭窄占1%;进口吻合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86%,吻合口狭窄6.9%。所有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均恢复正常饮食。结论:机械吻合是减少胸内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位置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EC)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 月-2017 年4 月该院336 例EC 手术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吻合口的位置分为前壁组、 后壁组及侧壁组(胃底大弯侧)。总结3 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不同吻合 位置对EC 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 组的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侧壁组的吻合口瘘、残端或胸胃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前壁组和后壁组(P <0.05)。前壁组死亡5 例(4.24%), 后壁组死亡4 例(3.77%),侧壁组死亡1 例(0.8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管状 胃侧壁吻合有利于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安全性,特别是术后吻合口瘘、残 端或胸胃瘘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较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术患者的400例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90例,右胸腹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10例,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左颈吻合)200例。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6.5%)。其中,颈部吻合口瘘19例(2例并发胸内瘘),胸内吻合口瘘7例(1例出现食管气管瘘)。通过对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手术时间、吻合口是否包埋、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是否≥35 g/L及术后是否并发肺部并发症为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P<0.05)。通过将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术后第2天血清白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过多的采用颈部吻合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同时术后低蛋白血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管状胃食管颈部分层吻合法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与食管在颈部分层吻合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2009-07~2012-02的184例食管癌病人的根治术中采用管状胃在颈部与食管黏膜对黏膜、肌层对肌层的分层吻合法,其中黏膜层采用4-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肌层采用0号丝线间断缝合重建上消化道.中、下段食管癌病人采用经左胸、左颈两切口改良食管癌根治术,上段食管癌病人采用右胸、腹、左颈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18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结果 本组184例病人中,颈部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出血1例,无胸胃综合征及胸胃漏发生,返流性食管炎症状明显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结论 分层吻合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管状胃可以满足颈部吻合时所需胃的长度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上段癌经左胸切除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 987年 1 0月~ 2 0 0 0年 3月我科 1 33例食管中上段癌经左胸切除术 ,总结胸腔胃经主动脉弓前上提和经食管床、主动脉弓后上提左颈部胃 食管吻合术经验。结果 :1 33例中 ,发生吻合口瘘 8例 ( 6 0 % )、胸胃穿孔 2例 ( 1 5% )、切口感染 4例 ( 3 0 % )、脓胸 1例 ( 0 75% ) ,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低吻合口张力 ,保证胸腔入口、主动脉弓后间隙宽畅是避免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及手工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方法 2004年9月~2008年6月,将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并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手工吻合组(手工组)和圆形吻合器机械吻合组(机械组),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狭窄等的并发症。结果手工组125例,机械组102例,吻合瘘发生率分别为14.4%(18/125)、2.9%(3/102),狭窄需扩张分别为8.8.%(11/125),3.9%(4/102)。颈部吻合时间分别为(52±12)min和(25±5)min,差别显著(P<0.01)。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采用圆形吻合器端侧吻合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及标准化,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 VATS)食管癌切除术及手辅助电视胸腔镜( H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1例食管中段癌患者予以VATS食管癌切除术,均行食管胃颈部吻合。其中15例在全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36例先经腹游离胃并制成管状胃,辅助手经腹部切口右肋弓下腹膜外进入右胸托肺及协助VATS游离食管,将胃提至颈部吻合。结果: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200 min,HVATS手术时间平均为160 min。手术和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吻合口狭窄。1例HVAST手术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颈部伤口敞开换药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VATS食管癌切除术能达到常规开胸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特别是HVATS食管癌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经左胸切口颈吻合治疗胸中上段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鹏  邵光杰 《广东医学》1998,19(9):622-623
目的:总结14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的经验。方法: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切除全胸段食管,胃经食管床上提颈部与颈段食管吻合。其中23例采用新的吻合方法:3-0prolene单层连续缝合法做食管胃吻合。结果:无吻合口瘘发生,早期病例吻合口狭窄5例。结论:全胸段食管切除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切除食管癌灶。单层连续缝合法省时快捷,食管胃吻合口各层组织对合好,接触面积大,减少吻合口瘘狭窄的发生机会;缩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18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男女比为17:1,平均年龄60.7岁,其中上段食管癌4例、中段食管癌14例,肿瘤长度1~7(平均3.2)cm.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分期分别为Ⅱa期(4例)、Ⅱb期(9例)及Ⅲ期(5例).手术径路分别为不开胸颈腹两切口(8例)、右胸颈腹三切口(9例)及左胸颈两切口(1例).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5.56%),颈部引流、禁食两周后治愈;全部病例出院前复查上消化道钡透均见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术后随诊1~5年,均未见吻合口狭窄,但有2例(11.11%)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结论: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机械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Zhou NK  Liu X  Liang CY  Tian XD  Liu Y  Yua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1450-1452
目的评价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80年8月至2004年9月期间应用圆型吻合器对332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男性2642例,女性680例;食管癌2312例,贲门癌1010例;食管胃颈部吻合102例,胸顶吻合147例,弓上吻合1838例,弓下吻合1235例。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8例(0.54%),包括胸内吻合口瘘11例和颈部吻合121瘘7例。因胸内吻合口瘘死亡9例(81.8%)。发生术后吻合121狭窄66例(2.0%),术中吻合出现器械故障36例(1.1%)。结论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机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总结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本院对食管癌行食管部分切除患者,其中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801例,传统吻合术360例。经左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1138例,经右胸入路颈部吻合手术23例。结果两组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单层吻合组均较低(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尚满意,胃食管反流比较,单层吻合组比传统吻合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胃经食管床颈部单层吻合术基本可避免吻合口狭窄,并且可明显提高吻合口的通畅度,从而改善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