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35.0%、20.3%和4.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化疗与否、肿瘤的病理类型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而原发肿瘤治疗方法、肝脏转移时间、原发肿瘤大体类型、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和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原发肿瘤大体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切除肝转移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其生长较局限,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TS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01-01-2014-12-31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6例TS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1.94,28例)和高NLR组(NLR>1.94,28例),分析两组患者NL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结果 NLR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嗜好、肿瘤生长部位、临床分期、复发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35)密切相关;低NLR组患者的1、3、5年OS分别为96.4%、85.7%和85.7%,高NLR组分别为78.6%、57.1%和53.6%;两组5年DFS分别为82.1%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和术前NLR(NLR>1.94)与患者OS、DFS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术前NLR(NLR> 1.94)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高NLR(NLR> 1.94)是影响T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升高提示TSC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初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387例,观察患者术前NLR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程度和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350×109/L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NLR高于血小板﹤350×109/L的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NLR均高于Ⅰ期患者(P﹤0.05);高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41个月(95%CI:25.93~46.03),低于低NLR组的42.81个月(95%CI:33.39~58.10)(P﹤0.05);低NLR组TNM分期为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65个月、42.01个月和41.0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82,P﹥0.05);高NLR组TNM分期为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03个月、36.52个月和35.0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2,P﹥0.05).结论 结直肠癌初治患者术前N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353例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3kg/m2)、超重组(23kg/m2≤BMI<27.5kg/m2)、肥胖组(BMI≥27.5kg/m2).比较四组临床因素,分析BMI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BMI与患者术前CA199有统计学差异(P=0.020),对5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P=0.254).民族、pT分期、术前放化疗、肿瘤分化程度均是结直肠癌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BM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凶素的关系.结果 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及其中77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亚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21个月,所有病例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发生时间、肝转移灶数目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同时性肝转移亚组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性别、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两组病例分析显示年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肿瘤低分化、同时性肝转移、多发肝转移及单纯化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术后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原发肿瘤低分化、男性及Ⅱ-Ⅲ期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原发灶术后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年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1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NLR值情况,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0,n=52)及低NLR组(NLR﹤2.60,n=109).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61例H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6%、70.8%、41.1%,中位肿瘤复发时间14.9个月;低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79.6%、48.7%,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20.1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NLR组(P﹤0.05),中位肿瘤复发时间短于低NLR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TNM分期、术前AFP、术前高NLR、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FP﹤400 ng/ml、术前NLR≥2.60、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10 mm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术前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高NLR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相互比值与结直肠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41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与结直肠癌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TNM分期、T分期、N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1.57组和NLR1.57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20.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ratio ratio,PLR)与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NLR可有效评估结直肠癌预后,为结直肠癌患者及临床治疗提供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250)41例和高PLR组(≥250)16例,分析2组患者的PLR及其它因素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此外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等对患者的5年生存率亦有影响(P<0.05)。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原发性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高PLR提示有预后不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行根治手术后结直肠癌组织中PD-ECGF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组织中PD-ECGF蛋白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术前区域动脉化疗后3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D-ECGF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未行术前动脉化疗的31例结直肠癌组织作比较.结果术前动脉化疗组的肿瘤组织中PD-ECGF的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体病理类型、部位、大小、分化程度与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对PD-ECGF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PD-ECGF蛋白,从而减少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的供氧,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