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诊病例特征,为提升急诊水平及医疗资源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某医院病历管理系统2018年1月1日至 2020年12月31日急诊室收治的所有≥18岁成年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0年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急诊接诊成年病例共17 706例。其中2018年5 764例,2019年6 015例,2020年5 927例,3年急诊接诊的成年病例大致相当。3年急诊成年病例中男性占52.5%,以60~91岁的老年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占43.3%,。3年间成年病例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91岁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成年病例以夏季所占比例最大,占全年病例的30.4%,全天以19∶00~23∶59时间段急诊病例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就诊峰值出现在22∶00,谷值出现在3∶00。3年间成年病例在季节、时间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分别占25.6%、19.8%、17.2%。在急诊室滞留时间以<2 h为主(占48.7%)。疾病转归以住院为主(占54.5%)。3年间不同疾病病种、滞留时间和转归情况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成年急诊病例,以男性、60~91岁患者比例最高,以夏季、19∶00~23∶59就诊病例多,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多见,滞留时间多在2 h内,临床上应根据科室收治的病例特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市某医院2016—2020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探讨急诊入院患者的疾病谱及就诊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州市某医院住院病案首页的相关信息,分析入院患者的疾病谱特征。结果 2016—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共25 136例,其中2020年占比较低,仅14.99%。急诊入院患者病种前5位分别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23.98%),呼吸系统疾病(17.17%),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15.83%),循环系统疾病(15.06%),消化系统疾病(11.68%)。急诊入院患者中男性占53.27%,女性占46.73%,5年间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7岁患者占19.92%,18~44岁患者占44.47%,45~64岁患者占21.50%,≥65岁患者占14.11%,5年间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中第2季度入院人数最多,占27.30%,第1季度入院人数最少,占20.66%,5年间患者入院季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者日就诊时段最高峰出现在20:00~21:59,谷值出现在6:00~7:59。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的住院疾病谱不同。结论 广州市某医院急诊入院患者主要病种一直较为稳定,但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者疾病谱存在差异,住院患者以男性及18~44岁为主, 18:00点以后进入接诊高峰期,第2季度就诊病例较多,医院要根据急诊接诊特点,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救治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郑州市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急诊内科就诊病例数据来源于郑州市内3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病历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诊内科病例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病例数据31 259条,其中2019年10 028例,占32.08%,2020年10 321例 ,占33.02%,2021年10 910例,占34.90%。男女性别比为1.34∶1。病例年龄15~92岁,以50~59岁所占比例最大,共7 081例,占22.65%,≥90岁的比例最低,共1 301例,占4.16%。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诊时间一周中大致相当,未出现明显的“周末效应”。就诊病例数以冬季和夏季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27.54%、26.09%。排名在前5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占全部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12.59%、12.31%、12.20%、11.99%、9.59%,共18 345例(占58.69%)。在疾病谱排名前5位的疾病中,每年就诊人群性别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排名在前5位的分别为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分别占全部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的9.40%、8.68%、8.56%、8.43%、8.39%,共13 584例,占全急诊内科就诊病例的43.45%。滞留时间<1.5 h的患者16 873例(53.98%),其中以脑卒中所占比例最高(占38.73%)。结论 2019—2021年郑州市急诊内科就诊病例数大致相当,就诊的病例年龄与人口构成一致,未出现周末效应,主要疾病以5大重点疾病为主,滞留时间较长,需要继续增加力度建全急诊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急危重症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接诊急危重症病例的年龄、性别、时间分布及疾病谱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接诊的急危重症病例数量为13 837例,其中2011年占比最小,共884例,占6.39%,2021年占比最高,共1 371例,占9.91%。,男女性别比为1.34∶1。全年以12月的构成比最高,共1 526例,占11.03%,其次为11月、1月,分别占10.66%(1 475例)、10.17%(1 407例)。老年组占比最高(50.52%)。创伤的所占比例最高,共4 325例,占31.26%。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分列第2和第3位,分别为3 257例和1 771例,分别占23.54%和12.80%。男性共7 929例,占57.30%,女性共5 907例,占42.70%。全天接诊时间以9:00~10:00的比例最高,共1 024例,占7.53%。结论 西安市急危重症病例均表现为男性、老年病例比例较高,急危重症病例主要为创伤、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疾病,病例的就诊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孟姣  马海欧  王菲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85-1587
目的 分析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2011—2020年呼吸道疾病住院患者特征,为医院合理救治患者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20年北京某综合性医院收治的24 890例呼吸道疾病住院成年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2011—2020年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呼吸道疾病住院成年病例24 890例,男性14 441例,女性10 449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6.37±6.48)岁。住院时间3~35 d,平均为(13.06±4.96)d。肺炎病例5 231例,占21.03%;肺肿瘤3 775例,占15.16%;COPD 3 874例,占15.56%;哮喘2 606例,占10.47%;支气管扩张2 690例,占10.80%;SAHS 4 113例,占16.52%;肺栓塞1 292例,占5.19%;其他呼吸道疾病1 309例,占5.26%。呼吸道疾病病例数随年份有增加趋势。患呼吸道疾病男性占58.02%,高于女性患者的41.98%(P<0.01)。肺炎冬季所占比例最高(43.94%),夏季最低(15.71%);COPD、哮喘、肺栓塞等疾病冬季占比均超过30%。近十年呼吸道疾病冬季所占比例最高(31.47%),夏季最低(20.64%)。结论 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呼吸道疾病住院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肺炎、COPD、哮喘、肺栓塞等疾病发病具有季节性,冬季为高发疾病,在医疗资源配置上可根据疾病特征给予调整及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通辽市急诊病例流行特征及其预后情况,为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来源于通辽市2家三级综合医院急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急诊病例变化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共接诊311 584例急诊患者,5年间急诊病例数量大致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16∶1,不同年份间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体以18~29岁所占比例最高(32.18%),不同年份间的月份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25,P>0.05)。整体以7—10月急诊病例数较高,分别占9.32%、10.73%、9.59%、8.65%,2月急诊病例数最少,占5.38%。每日6:00时急诊病例数量开始呈增高趋势,10:00~出现第1个峰值(17 072例,占5.48%)后逐渐回落,至17:00开始再次呈增高趋势,19:00~为第2个峰值(26 464例,占8.49%)。急诊病例就诊的主要科室为急诊外科(150 313例,占48.24%)和急诊内科(63 543例,占20.39%)。急诊病种主要为创伤(130 734例,占41.96%)。出院人数逐年增多(P<0.01),死亡人数和转院人数逐年减少(均P<0.01)。结论 通辽市急诊病例以男性居多、青年人群为主、7—9月为急诊高峰月份、每日19:00~为就诊高峰,急诊的医疗质量和救治水平逐年增高,建议医院通过规范救治流程、整合资源等完善急诊救治体系,提高医院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特征及其预后,为该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某医院心律失常住院的成年病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疾病分类(以病历资料中记录结果为准,包括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及心率失常情况)及预后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某医院心律失常住院的成年患者2 126例,2018年654例,2019年688例,2020年784例,病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为1.3∶1,年龄42~81岁,以60~81岁所占比例最高,为71.59%,就诊时间以8:00~12:59时所占比例较高,为35.75%。疾病分类中激动起源异常情况以激动起源异常为主,占56.91%,心率失常以快速性心律失常所占比例较高,为57.29%。不同年龄和心率失常情况不同的患者在不同年份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和激动起源异常情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心率失常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 126例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好转出院2 010例,转院70例,死亡46例。2020年好转出院患者比例显著升高,年份、年龄、激动起源异常情况及心率失常情况不同的心律失常住院患者预后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好转出院患者增加。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发病特点存在差异,掌握疾病发病特点有利于整合工作,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成年骨折病例特征及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为防治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澄迈县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成年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4 086例成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2018年943例、2019年992例、2020年1 045例、2021年1 106例,病例数逐年增多。男女性别比为1.23∶1,年龄18~77岁,以50~59岁占比最高(26.82%),城市病例(55.48%)多于乡镇病例(44.52%)。门诊患者2 912例,住院患者1 174例。就诊时间以6:01~10:00、18:01~20:00为高峰,共占全天就诊病例的53.30%(2 178/4 086)。骨折成因直接暴力多见(71.37%),以单一部位多见(77.63%),四肢骨折比例最高(52.69%),从开放性骨折为主(62.75%),完全骨折占60.96%。67.77%的成年骨折病例采用手术治疗。不同性别患者在骨折成因、骨折部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骨折成因、骨折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居住地的患者骨折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就诊方式的患者骨折成因、骨折性质、骨折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年龄、就诊方式、骨折性别、治疗方式的成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开放性骨折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闭合性骨折(P<0.01),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法复位(P<0.05)。结论 成年骨折病例在人群分布、致伤原因、骨折情况方面均具有一定特征,如男性、50~59岁者比例更高,直接暴力致伤多见,四肢骨折、完全骨折、开放性骨折比例更高,开放性骨折病例、手术复位病例以及年龄高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根据成年骨折病例特征积极开展相关防治工作,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沧州地区妇科疾病门诊患者病种及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医院病历管理系统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沧州市妇幼保健院和沧州市中心医院的妇科疾病门诊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妇科疾病门诊患者15 793例,年龄18~75岁,以40~49岁所占比例最高(4 079例,25.83%)。已婚患者及有孕育史患者居多。急诊门诊就诊占8.92%,普通门诊就诊占91.08%。排在前5位的疾病是月经紊乱、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子宫颈炎;不同年龄的患者疾病分布不同,18~29岁原发性痛经最多见,30~39岁阴道炎最多见,40~49岁月经紊乱最多见,50~59岁盆腔炎患者比例最高,≥60岁老年性阴道炎多见。结论 沧州市妇科疾病门诊患者已婚患者及有孕育史患者较多,月经紊乱、阴道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子宫颈炎为最常见的5种疾病,疾病种类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存在差异,根据疾病分布特点并针对不同特征的女性人群有准备地开展针对性、有所侧重的妇科疾病筛查及健康宣教工作,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沧州市三甲医院急诊病例病死率情况,为提高急诊科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7—2021年沧州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接诊病例数与死亡病例数量,收集死亡病例资料,分析该医院5年急诊科死亡病例特点和变化情况。结果 该三甲医院急诊科5年间合计接诊病例77 686例,死亡404例,病死率0.52%。接诊病例数随着年份有上升趋势,病死率有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49.115,P <0.01)。死亡病例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伤、呼吸系统疾病。男女比例2.04∶1,≥45岁(344例,占85.15%)是死亡病例的集中人群,60岁以上占55.94%。死亡病例在夏季构成比略高(112例,占7.72%),01:01—08:00占比最低(占11.88%)。404例死亡病例中,急诊室滞留时间大多为> 15~30 min,(占70.79%)。死亡病例在急诊室滞留时间≤15 min的比例逐年递增,急诊室滞留时间> 30 min的比例逐年递减(χ2=40.286,P <0.001)。结论 近5年该三甲医院急诊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病例特点,为防治四肢骨折的发生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平顶山市某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成年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017—2020年平顶山市某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的成年病例2 986例进行分析。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1∶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年龄18~79岁,以51~<60岁所占比例较大(占29.2%),城镇病例(占59.7%)多于乡村病例(占40.4%)。全天以6∶00~9∶59、16∶00~19∶59就诊时间为高峰期,占全天所有病例的58.3%。以上肢骨折居多,占38.9%。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占35.3%。骨折性质以开放性骨折为主,占58.2%。69.7%的四肢骨折病例为采用手术复位治疗。结论 平顶山市四肢骨折成年病例在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性质、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根据发病特点积极开展防治工作有利于四肢骨折病例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2.
倪婷  王玉  马彩霞  高珊  石晓霞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75-1577
目的 分析急诊科接诊的儿童伤害病例特征,为调整医院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意外伤害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意外伤害儿童病例2 028例,其中男童1 194例,女童834例,男女性别比为1.43∶1。平均年龄(7.24±2.98)岁。以<1岁婴儿所占比例最高,为35.21%。不同年龄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童病例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急诊儿童病例发生意外伤害的前3位原因是坠落跌倒(331例,16.32%)、交通事故(281例,13.86%)、气管异物(277例,13.66%)。不同性别的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童意外伤害前3位为坠落跌倒占16.25%、气管异物占14.32%、交通事故占13.90%,而女童意外伤害前3位是坠落跌倒占16.43%、烫伤占15.35%、交通事故占13.79%。伤害发生部位主要为头面部637例,占31.41%,四肢为623例,占30.72%。不同性别的儿童病例伤害发生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主要伤害发生部位为四肢和躯干,女童主要为躯干和四肢。结论 郑州市儿童意外伤害中意外发生风险较高的是交通事故、跌倒坠落以及气管异物,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宣教水平等具有密切关联,应针对上述原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孙淑菊  陈尚林  程楠楠 《中国校医》2022,36(10):753-756
目的 分析宿迁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感染状况及晚发现情况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现住址在宿迁市的HIV/AIDS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016—2020年宿迁市共报告595例HIV/AIDS患者, 50岁及以上病例数占报告总数的18.69%(89例)。2016—2020年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数由2016年的7例(7.00%),上升至2020年的26例(20.63%)。50岁及以上老年病例占比在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检测发现在HIV/AIDS病例中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Fisher’s 精确概率P=0.048)。89例老年病例中,晚发现比例为62.94%。年龄越大,晚发现病例存活率越低(Fisher’s 精确概率P=0.008)。结论 宿迁市50岁及以上人群HIV/AIDS持续增长,晚发现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大针对老年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病例特点、疾病谱及其就诊时间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急诊抢救室2017—2019年乌鲁木齐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信息管理数据库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疾病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病例资料为173 243例次,从2017年到2019年,就诊抢救室收治的病例数以较小幅度上升,2018年较2017年增加5 930例次,上升幅度11.25%,2019年较2018年增加3 268例次,上升幅度5.57%。男性89 321例次(占51.56%),女性83 922例次(占48.44%)。男性以50~59岁年龄段居多(占31.96%),女性以≥60岁年龄段居多(占39.59%)。疾病分布前3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43.00%)、神经系统疾病(25.00%)和呼吸系统疾病(12.42%)。损伤/中毒的男性占比更高,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女性占比更高。年龄≤29岁占8.00%,30~39岁占11.00%,40~49岁占20.00%,50~59岁占30.00%,≥60岁占31.00%,其中40岁以上占到了81.0%。各月份就诊病例数量有明显波动,病例较多的月份为12月、1月和11月,占总病例数28.64%。从周一到周日的就诊量整体分布较为均衡。 20:00时的就诊量最大(4.83%),其次为22:00(占4.75%),16:00时就诊量最小(占2.43%)。结论 乌鲁木齐市急诊病例居前位的疾病包括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就诊月份与日时段存在波动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2016—2020年西安市某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疾病谱变化,为妇科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西安市某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妇科门诊就诊病例疾病谱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39 528例妇科疾病病例,患病例次共计44 109例次。2016—2020年妇科患病例次数依次为8 643例次(19.59%)、8 883例次(20.14%)、9 615例次(21.80%)、10 023例次(22.72%)、6 945例次(15.75%);其中疾病构成比前5位分别是阴道炎(41.36%),宫颈炎(29.03%),子宫肌瘤(10.83%),盆腔炎(7.19%),子宫内膜异位症(1.95%)。妇科门诊疾病患者以21~40岁为主(56.35%),其次为41~60岁(31.32%),≤20岁年龄患者最少(3.59%)。其中炎症类妇科疾病高发于21~40岁(52.11%),肿瘤类患者主要集中在41~60岁(7.74%),内分泌类疾病多为41~60岁(1.86%)及>60岁(1.41%)女性人群。结论 西安市某医院5年间妇科门诊疾病患病例次数呈增加趋势,妇科疾病顺位变化不明显,以炎症类疾病为主,可针对妇科疾病患者分布特点进行诊疗管理与生殖健康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沈阳地区某三甲医院急诊科6 902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和社会人口学模式,为本地区急性中毒的抢救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该院所有急诊科就诊的中毒病例的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共发生6 902名中毒患者就诊,占所有急诊病例的0.6%。其中,中毒死亡93例,病死率1.3%。男女比例为1∶1.14。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2 ± 15.1)岁。中毒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0~29岁(约占30.1%)。大多数的患者暴露类型被归为自杀性中毒(3 835例,55.6%)。在自杀性中毒和滥用性中毒之间存在性别差异(χ2=289.14,P<0.001):即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自杀性中毒,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滥用性中毒。口服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86.1%)。最常见的四类有毒物质按组别依次为治疗性药物、农药、酒精以及气体;849例(12.3%)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毒物质。就具体物质而言,酒精、百草枯、一氧化碳和镇静催眠药是最常见的中毒物质。农药中毒发生率最高的季节为夏季而气体中毒最常见的季节为冬季。结论 2012—2018年间,总体中毒人数呈下降趋势,本地区的急性中毒特征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特征及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为本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获取良好预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山市某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 06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0~4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8.56%),胆源性患者比例最高(45.41%)。并发症发生率为20.22%(216/1 068),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低蛋白血症44例、酸中毒24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2例、急性肺水肿19例、胸腔积液5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626)、高血压(OR=1.970)、糖尿病(OR=2.782)、发病至就诊时间(OR=2.989)、病因(胆源性OR=0.451、其他OR=0.614)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一定的病例特征,如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0~4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胆源性患者更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加强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黄山地区胆结石患者病例特征变化情况,为胆结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获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黄山市某医院确诊的胆结石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该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黄山市某医院5年期间共诊治胆结石病例2 846例,排除转诊后资料缺乏者14例,纳入有效研究对象2 832例,有效率为99.51%。2016、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有329、570、605、687、641例胆结石病患者,2020年胆结石病例是2016年病例数的1.948倍。胆结石病例中胆囊结石2 325例,胆总管结石426例,肝内胆管结石81例,5年间胆结石病例均明显以胆囊结石患者居多,但胆总管结石比例逐年上升。胆结石病例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病例年龄以50~59岁患者居多,患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到2020年40岁以下比例增长至21.22%。2 832例胆结石病例并发症发生率0.49%,不同年份并发症发生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的胆结石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山地区近5年胆结石病例呈增多及年轻化趋势,需要及时诊断并针对病例特点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取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2020年每年的8月25日作为调查日以河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 269例住院患者,其中2018年2 208例,2019年2 019例,2020年2 042例。应调查人数6 269例,实际调查6 269例,实查率为100.0%。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08%、2.03%、 2.06%,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院感发生均以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5.24%、14.29%、9.52%)。住院患者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比例最高(43.80%)。3年中有521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8.31%,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治疗为(70.44%),且一联使用比例最高(81.76%),治疗及治疗+预防患者中有72.99%(300/411)完成细菌培养。共送检300份病例样本,检出病原菌391株,以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最高(63.68%)。结论 该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均在标准范围内,但仍需加强重点科室的感控工作,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杨艳婷  高瑞  郭婷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605-1608
目的 分析西安市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就医人群疾病谱,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西安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就医患者资料,依据ICD-10疾病编码工具对门诊疾病诊断进行分类,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2020年西安市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病例共6 210 584例次,符合本研究病例数据5 840 295例次,有效率为94.04%。2017年为1 383 503例次,2018年1 544 116例次,2019年1 513 677例次,2020年1 398 999例次。2017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占21.87%)、呼吸系统疾病(占17.33%)、循环系统疾病(占14.71%);2018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占19.15%),消化系统疾病(占18.2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13.32%);2019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消化系统疾病(占19.27%)、循环系统疾病(占16.23%)、呼吸系统疾病(占13.64%);2020年前3位疾病种类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占21.65%)、消化系统疾病(占15.96%)、循环系统疾病(占13.54%)。4年间就医人群主要疾病种类的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各年份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2017—2020西安市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就医人群具有一定的疾病谱特征,患者疾病种类及年龄分布特征明显,应根据门诊就医人群疾病谱情况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