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庆华 《化学教育》2022,43(11):81-87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深入学科本质的教学模式。“四重四步”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四步教学”和学生的基础性认知、本质性认知、结构性认知、价值性认知的“四重认知”实现了由基于知识点的教学到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转变,达成学科育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精准施训”是破解中小学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通过对“精准施训”逻辑原点的思辨,解读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初中化学学科)》是什么、做什么,并以“2019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福建教育学院培训课标(初中化学)班”的实践,探索了该指导标准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认为“精准培训”应回归学科教育和学科育人的本质;基于“学科整体理解”的研修,可以强化学习者对“学科育人”问题的真思考;融入“教师能力层级自我诊断”的课堂实践研修,可以破解需求调研和分层施训的难题;强化“听课观摩”实践性课程的研修目标,可以提升学习者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柳方生 《化学教育》2022,43(16):126-129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肥城市教体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签订“高中化学名师发展基地项目”,围绕高中教师特别关注的教材教法、课程衔接、科普教育、教研与论文写作、高考指导等主题,形成了“教学研训立体化”的高中化学教师培训体系,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教学名师,催生出县域高中与优质高师教育共建教师研训共同体新样态。  相似文献   

4.
依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和课堂教学基元系统有效评价量表,通过对24位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的24节常态课堂中基元系统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教学行为链实施质量”和“资源和技术的使用质量”2个维度上,熟手教师显著高于新手教师;而在“时间利用的合理性”“匹配度”和“基元内容的合理性”3个维度上,2者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当前我国中等学校化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我国广大“缺仪少药”的地区化学教学的需要,结合我国国情(教材的统一,仪、药缺乏),我们研制了“初中化学实验箱”--仪、药一体化,使用配套化的单元实验设备。  相似文献   

6.
薛静  张惠君  黄梅 《化学教育》2021,42(13):34-40
以“白砂糖的梦想之路”为项目学习主题,呈现了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教学案例。基于棒棒糖的制作过程开发了系列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展核心素养和构建灵活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林全 《化学教育》2020,41(11):18-22
在分析“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订了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课的“社会责任”素养目标,并设计了以“秸秆综合利用的变迁”以及“历史悠久的薪柴燃料-使用方便的化石燃料-清洁环保的新型燃料”的燃料“进化史”为主线的教学流程。从“燃料及其利用”复习教学来看,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真实情境、创新实验和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等实践路径让学生获得“社会责任”体验,形成“社会责任”素养。  相似文献   

8.
潘柳银  潘焕坤  陈晶 《化学教育》2020,41(19):43-49
以2011-2018年19篇有关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的教学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教学观念与策略分析归纳出2种主要的教学逻辑:“证据推理型”和“模型认知型”。从“初步建立微粒观”“发展微粒观”“初步形成微粒观”等3个维度对2种教学逻辑进行归纳和评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认知型”的教学逻辑。  相似文献   

9.
刘云霞 《化学教育》2021,42(8):69-73
针对高职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三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企业指导、行业引导、学校督导”三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核心课程、核心问题、核心能力”三结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教学评价”四教改革;通过“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实习实训”三结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打造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手化学教师和熟手化学教师各4节“酸和碱”单元常态课堂中教师使用教学行为链、教学行为对在时间和频次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教学行为链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会在较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熟手化学教师高水平教学行为链在频次上的占比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在不同教学行为链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要更高一些;在教学行为对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多以“问”和“讲”,学生多以“答”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活动,熟手化学教师在每一次“动”和“思”上所用时间要明显高于新手化学教师,学生参与课堂的水平上,熟手化学教师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得出如下启示:与熟手化学教师相比,新手化学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对“酸和碱”学科内容本身及其教学的驾驭。无论是熟手还是新手化学教师均应进一步给予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杨承印  马丽梅 《化学教育》2017,38(20):46-50
以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本,针对参加化学教师资格考试人群提出备考建议。以样本院校化学专业职前教师培养方案为基础,提出该学科调整课程结构,调整学科教育类课程比例,调整课程开设时间,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学科教育课程,促进化学专业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能与“国考”有效对接,以适应制度创新带来的新变化,提高化学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基于相同文献命制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通过试题要素分析、实测结果对比和显著性差异检验,研究专家、熟手和新手教师在化学命题上的差异及差异表现,为提升教师的命题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反思是职前教师学习的重要途径。选取反思型化学师范生Y作为研究个案,收集其博客上记载的反思日志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出她的职前成长分5个阶段:反思启蒙阶段、学习实践阶段、深层积累阶段、蜕变升华阶段、教育实践阶段。每个成长阶段的反思都依托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行为或实践行动,都需要一定的关键事件触发。分析其博客反思文本,总结出她的反思途径主要通过听课笔记、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生活随笔等4种形式来完成,并发现影响她职前成长的"重要他人"包括工作室导师、中学一线名师和志同道合的师范生。  相似文献   

14.
杨承印  高双军 《化学教育》2016,37(10):44-48
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为背景,从顺应科学教育范式转变和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发展2方面分析了化学教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以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为目标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问题。着重论述了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出要从关注条块分割的知识体系培养转变为关注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并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哲学、化学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优化,促进职前卓越化学教师既懂化学科学,又懂化学教育,还懂化学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马愿愿  王后雄 《化学教育》2021,42(19):82-86
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10年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把脉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厘定我国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发展方向,即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范式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反思研究、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跟进研究、职前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培养研究,以期为当前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2012-2015年参加四川省实施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221名高中化学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调查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的基本情况及培训需求,并提出科学规划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1)深度调研,科学诊断培训需求;(2)以需定培,自主选学;(3)优化搭建课程结构,着力解决实际问题;(4)组建专家团队,提高授课效果;(5)实行“一·三”式培训,建立区域培训及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严赞开  赵秀娇 《化学教育》2016,37(12):45-49
以地方资源凤凰茶化学为例,通过指导职前教师开展校本课程资源整理、开发,以及教学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文献检索、田园调查、论文撰写、科学研究、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系统培养,逐步具备有独立完成课程改革与教育创新的职业素质,同时在训练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少卿 《化学教育》2018,39(6):45-48
介绍了《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和《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试大纲》的结构与价值取向,从理念、内容、评价等角度分析了考试改革对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影响,探讨了化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并从培养目标审核、能力目标分解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竺丽英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8,39(16):45-50
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的准实验研究方法,以化学专业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提升职前教师的学业评价素养。结果发现:课程教学后,职前教师的评价素养有显著提升,但各维度的提升效果不同,"基本概念"和"数据解释"2个维度的效果明显,且最终的素养水平也高;"测验设计"维度提升效果虽不显著,但学生的最终水平表现较好;而"质量特性"评价伦理"和"测验评分"等维度,提升效果虽然明显,但最终的素养水平却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0.
陈承声 《化学教育》2016,37(15):42-45
从以教师为本的角度介绍了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实施主题研讨的3种策略。其中,开放式研讨有助于经验交流与分享;教材比较研究能激发教学创新;研究范文研讨是以典型文献引导行动研究。主题研讨方式符合成人教育的心理特点,对于帮助教师进行有效反思,进而突破成长中的“高原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