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分析授权再制造下, 再制造设计对制造/再制造影响, 构建了再制造设计不同承担模式下原始制造商与再制造商博弈模型, 对比分析再制造设计费用不同承担模式下, 再制造设计对最优纳什均衡解影响。研究主要得到:授权再制造不仅可以改变原始制造商市场竞争不利地位, 还可以增加其收益; 在授权再制造下, 只有再制造设计带给两种单位产品收益之比较大时, 两者才愿意承担再制造设计费用; 虽然再制造设计可以减少两种产品单位零售价格, 但是再制造设计不一定总是增加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政府对废弃产品回收的奖惩约束措施,针对一类由制造商、零售商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基于博弈论方法研究了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存在定价差别时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模式下的定价策略,得出了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并分析了政府约束措施对闭环供应链运作的影响。研究表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效率高于Stackelberg博弈分散决策,为此设计了一个收益共享协调定价契约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的协调,进而分析了政府回收约束情况下再制造过程利润超过制造过程的再制造优先条件。算例分析验证了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关原理,研究了由一原制造商,一回收制造商和一零售商构成的三级闭环供应链系统.在系统中,原制造商通过向回收制造商收取专利许可费授权其进行再制造,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认可存在差异.研究表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明显高于分散决策;无论集中还是分散决策,再制造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提高再制品需求量,尽管会抑制部分新产品需求,但仍会使各方利润的增加;在分散决策下再制造节约成本和再制造率的提高均会使原制造商提高单位专利许可费来获取更多利润.最后通过利润分享机制实现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并用一算例对主要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研究当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原制造商具专利保护以及新产品与再制造品之间存在差异情况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决策及系统协调机制设计问题。根据现实情形构建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利用博弈理论讨论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情形下节点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及最优利润。研究结果表明,废旧产品的再造率和专利许可费用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和回收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接受程度会影响到供应链系统各方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利润;提出的一种收益-费用分担契约协调机制,可以实现分散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基于历史强度法分配企业碳排放配额,分别构建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下成员及系统利润最大化模型,得到新品与再制造品的定价、碳减排投资等决策,分析了行业控排系数对产品碳减排量、定价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并对两种决策结构进行比较和收益共享契约设计.研究表明,提高行业控排系数有助于增加碳减排投资、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扩大新品与再制造品需求、推动废旧品回收再制造和供应链总利润提升;从最大化系统利润和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角度,集中决策比分散决策要好;但从决策效果看,采用协调机制下的收益共享契约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碳交易机制背景下考虑普通制造商和低碳制造商存在竞争的情形,分别构建集中和分散模式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并对减排率以及产品销售价格进行求解。针对分散决策造成的供应链利润损失情况,采用Shapley值法对供应链进行协调,并给出契约协调机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Shapley值法的有效性,并对碳交易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敏感性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Shapley值法的引入提高了供应链成员以及供应链的总利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减少了碳排放总量,但较高的碳交易价格会降低供应链利润;消费者价格敏感性的增加使得普通制造商、低碳制造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均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环境下制造再制造供应链定价与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模糊不确定环境下制造/再制造供应链系统的定价与协调问题。通过考虑制造产品与再制造产品的差异性,利用模糊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等知识,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方式下,分别给出了制造/再制造商和零售商关于制造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最优价格决策,以及分散决策方式下的系统协调策略,并且利用数值算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专利保护环境下研究了带有再制造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探讨了原制造商、两个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得到了最优的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回收价格、专利许可费,分析了最优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回收价格、专利许可费以及供应链利润的重要性质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存在偏好的碳交易市场中,研究两级闭环供应链中的减排与定价决策问题.对于制造商负责回收模式下的回收再制造过程,采用指数分布来刻画废旧产品质量水平的不确定性.假设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存在竞争关系,建立制造商和零售商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给出制造商确定减排投资和回收参考价格以及零售商决定两种产品的差别定价策略,通过算例分析回收产品的残值和碳交易价格对最优策略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当碳交易的市场价格升高时,制造商应加大减排投资,且零售商应采取提高产品零售价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两周期闭环供应链,在考虑突发事件干扰新产品制造成本的情况下,在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时闭环供应链在扰乱前后关于回收决策和协调机制问题的比较,得到了扰动前后的最优回收价格、回收数量以及制造商的最大再制造节约利润和零售商的最优回收利润。研究表明:当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小时,集中化决策者和分散化决策者均保持原回收计划,适当调整回收价格;当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大时,集中化决策者和制造商愿意调整其回收决策,而零售商在正扰动幅度较大时希望保持原回收计划,在负扰动幅度较大时倾向于调整回收决策。两部收费制契约可以协调制造成本扰乱之前和之后的闭环供应链。制造商获得的固定费用在制造成本扰动幅度较小时随扰动量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在扰动量幅度较大时随正扰动量的增加而减少,负扰动量绝对值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由单个批发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时滞变质品供应链中,分别建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的单位时间利润函数,通过比较得到集中决策优于分散决策的条件。引入数量折扣契约对时滞变质品供应链进行协调,促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实现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状态。设计收益共享合同来合理分配协调后的利润增量,保证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单位时间利润都比协调前有所增加,从而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帕累托改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演示了两种决策模式的单位时间利润情况,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供应链系统及各成员企业单位时间利润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考虑消费者对零售渠道和直销渠道具有不同的渠道偏好,研究了专利许可零售商实施再制造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协调问题。运用博弈论方法求得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分析了消费者渠道偏好系数对节点企业最优定价策略及利润的影响。针对分散决策存在效率损失的问题,以集中决策的最优解为基准,通过联合运用一个由批发价格、直销价格和专利许可费构成的定价机制和一个利润分享机制,实现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3.
在制造商存在规模不经济环境下,分别针对集中决策模式和分散决策模式,建立了基于一致定价和促销努力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模型,分析了规模不经济和服务负溢出效应对供应链运营决策的影响,得到了集中和分散决策下各企业最优运作策略和收益。研究指出,规模不经济的双渠道供应链在分散决策批发价契约下无法实现供应链协调;而分散决策网络渠道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双渠道总收益等于集中决策模式下供应链收益,但无法保证各主体始终获得高于批发价合同下的收益;进一步,设计了带有固定补偿的网络渠道收益共享契约,通过对固定补偿值的有效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双渠道总收益等于集中决策模式下供应链收益,且可以始终保证各主体收益不低于分散决策批发价契约下其所得收益,从而实现各主体利益双赢以及供应链的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14.
在碳限额及交易下,考虑制造商碳减排技术投入和零售商低碳宣传,分别构建了无低碳宣传成本分摊、低碳宣传成本分摊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式决策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指出通过碳减排成本和低碳宣传成本分摊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限额及交易机制下,碳减排率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正向变化关系,低碳宣传水平、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U变化关系;碳减排率、低碳宣传水平、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消费者低碳偏好系数、低碳宣传对消费者的影响系数都成正向变化关系;碳减排率、低碳宣传水平、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都与低碳宣传成本、碳减排成本系数成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下,研究零售商受资金约束的供应链优化问题。构建了制造商占优的两级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引入减排成本分担机制,分别给出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的最优解。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了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善。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减排成本分担系数、碳交易价格对供应链利润和订购量、碳减排决策的影响,为供应链各成员开展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成员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总绩效,而且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绿色的产品;碳价格的提高,促使供应链更加努力减排,从而提高了供应链总利润。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供需同时不确定条件下考虑双边努力的供应链契约设计问题,在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努力影响产量的不确定性,零售商的努力影响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首先,利用Stackerberg主从博弈模型计算了分散决策时零售商、供应商的最优期望利润,并将计算结果与集中决策时供应链整体的最优期望利润进行对比。由于双重边际效应的存在,分散决策时供应链的最优期望利润小于集中决策时供应链的最优期望利润。基于此,本文设计了回购和成本分担组合契约来协调该供应链,计算了回购价格和成本分担系数的表达式,得到了回购和成本分担契约下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期望利润。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该组合契约不仅可以协调供应链,还可以实现供应链利润的任意分配。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供需双方的决策变量和期望利润随契约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市场需求随机且对销售价格及提前期敏感的条件下,供应链如何制定最优的销售价格、提前期以及库存因子使得利润最大化。首先,分析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发现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模式下的提前期与库存因子是相同的,但分散决策下的销售价格更高、期望利润更低,且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供应链的利润之比随着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然后建立了收入共享与成本分担的协调机制,并分析了其最优决策。研究发现,协调决策机制可以有效地压缩提前期,并能同时使供应链达到帕累托改进,但不能达到完美协调,而且还发现协调决策下制定的最优销售价格比分散决策要低。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对三种供应链决策模式下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利润随着需求方差增大而减小,提前期压缩程度随着材料成本承担比例增大而增大。上述结论可以为企业制定销售价格与提前期决策以及企业间的协调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