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村用户较为分散、用电负荷密度低,其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远低于城镇。各用户负荷曲线的波动特征不同,不同用户组合后总负荷曲线的平准化程度不同,对配电网的供能范围进行优化具有提升线路和设备利用率的潜力。同时,各类需求侧负荷调控技术的应用也可调整用户的负荷曲线,减小各用户的供电峰谷差。为实现乡村配电网规划和需求侧负荷调控方案协同优化,在对农村配电网构建成本、用户需求侧负荷调控成本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用户聚合和各用户需求侧负荷调控协同优化模型,对各用户需求调控和配网线路供能范围进行综合优化。案例研究表明,对配电网供能范围和用户需求侧负荷调控措施进行协同优化,可以明显提升农网线路及附属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减少农村电网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2.
3.
对于包含柔性负荷的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可通过调整各能源转换设备的出力改变冷、热、电、蒸汽等能源产品的供给量,也可通过需求侧管理调整各类能源产品的实时需求量。各能源转换设备出力调节及需求管控措施均需相应的成本,有必要对冷、热、电及蒸汽等能源产品的生产侧和需求侧进行综合协调。通过构建冷热电气各类能源转换系统与需求调节措施动态成本的数学模型,以供用能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对能源转换设备出力和需求调节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同单纯调节能源转换设备出力相比,园区能源转换设备出力与需求综合调控可进一步降低供用能成本。  相似文献   

4.
作为发电调度的补充,柔性负荷调度能够削峰填谷、平衡间歇式能源波动和提供辅助服务,是丰富电网调度运行的调节手段,在电网调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中具有较大的调控潜力。首先,提出了一种“柔性负荷聚合调控云平台-智能边缘计算终端-客户侧能源信息物理系统”的优化调控架构;其次,借鉴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协同的架构理念,设计一套柔性负荷聚合调控系统,实现柔性负荷的聚合调控;再次,研究柔性负荷聚合调控策略,构建云边协同的多类型弹性负荷调控算法;最后,基于苏州同里小镇的实际场景,对温控负荷、电动汽车、储能参与聚合调控进行了仿真与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光伏等新能源并网规模不断增大,其波动性与不确定性给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需求侧响应技术充分调动用户侧柔性资源可以提高配电网调控弹性和系统运行稳定性。针对激励型可控负荷提前通知时间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日前型与日内型,提出配电网两阶段云边协同调控方法。首先,基于云边协同调控架构,提出日前预测日内修正的云边协同调控策略。然后,在日前阶段,建立考虑日内资源预测的日前调控模型,基于日前调控方案,在日内阶段建立日内修正调控模型。最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算例证明了上述方法在减小系统峰谷差、提高配电网调控弹性上的有效性,并验证了所提模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王顺康  周荣成  任浩翰 《华东电力》2012,(12):2311-2313
分布式供能系统是指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将燃料同时转化成电力、热水或蒸汽以及冷水的高效能源供应系统。由于这种能源利用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真正有效利用、提高能源综合效率仍需要不断探索。本文在分析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对供能系统进行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考虑非计划脱网后重要负荷供能需求的基础上,文章对并网时的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进行优化调度。首先以经济调度为目标,考虑不同能源转换效率及能量约束,建立含有冷、热、电多种能源形式的日前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非计划脱网后重要负荷供能需求提出储能系统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动态约束方法,在保障重要负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储能系统容量;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终确定多能流协同优化调度方案。算例分析表明:按照所提方案对储能系统SOC进行动态约束,能够在约束范围内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低谷电高峰用”作用,与传统分供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建立的并网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能够保证任意时刻脱网都满足重要负荷短时供能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星月  唐琳  喻娜 《中国电力》2019,52(6):37-44,53
综合供能系统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冷热电3种负荷需求,其有联供和分供2种供能方式。首先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包含能源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处理费用和系统运行成本的综合评估指标,通过比较综合供能系统的分供运行、联供运行下以热定电模式和以电定热模式在综合指标上的表现,得到基于冷热电负荷比例上的综合供能系统最优运行模式评估方法。最后将此评估方法评价算例系统在冬、春秋、夏3种典型日下分供运行、联供运行下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3种模式的优劣,得出其最优运行模式不再是单一的运行模式,而是由负荷比例决定的混合运行模式。经验证,所提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评估及优化综合供能系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加速建设,需求侧资源管理也愈加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引导用户节能降耗提供了精细化调控的基础.传统的集群负荷调控大多面向群体优化,而忽略了个体用户的用能偏好,难以同时满足用户的差异化舒适度需求和经济性需求.提出一种计及用户差异化用能需求的集群空调负荷协同控制策略,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拟单个用户行为特性,引入...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电源侧故障下大范围负荷转移优化策略及实现方法是馈线自动化的延伸,对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定义了母线失压类型,进而把大范围停电问题分解为不同类型的母线失压问题。然后提出了不同类型母线失压的大范围负荷安全转移优化策略,再把母线失压的大范围负荷转移问题转化成了等效馈线故障恢复问题和站内负荷转移问题。最后提出了大范围负荷安全转移方案生成方法,给出了各个模块的实现框图。该研究为配电网电源侧故障大范围负荷转移走向实用化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网改造过程中的流程化管理是规范工程管理程序、提升工程管理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强化工程各环节要素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信息化在流程化管理中的科学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管理目标的高效落实。文章将结合濮阳供电公司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实例,对信息化在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流程化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曹媛  张帅辉  马进 《现代电力》2011,28(3):28-32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一直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配电网无功优化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无功优化方法。这种方法以配电网常用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输出的电网数据为基础,以全网有功功率损耗最小为目标,应用MATLAB遗传算法优化工具箱完成优化。最后,结合某地区配电网的实际数据进行无功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降低了网损,改善了电网的运行条件,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村电网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拥军 《电力建设》2005,26(10):48-0
地理信息系统(G IS)在农村电网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G IS在农村电网管理中的应用,存在G IS技术标准滞后、缺乏精度高的数据又未充分利用、与其他应用系统集成等问题。随着农村电网G IS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必将促进农村电网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徐凌 《电力设备》2004,5(7):52-54
论述了农电管理工作中市郊供电所信息网的建设与网络结构的完善,以及将市郊供电营业所接入电力信息网的设计思想、构建原则、技术措施及管理办法,并指出农电信息网的构建和加强管理的紧迫性是我们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村配电网出现的无功匮乏面广、无功缺额大及功率因数低等问题,基于现有的几种无功补偿方式,提出了全网无功优化控制策略,阐述了无功优化控制策略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过程。依托实际工程,证明了在全网实行无功优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确实能够实现无功的优化补偿,对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农村配电网中的低压智能型农网配电终端装置,给出了该智能型农网配电终端装置设计参数。经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智能农网配电终端装置的设计理论和装置成品均符合要求,该终端装置具有即时扩展、板件可插拔的高兼容性特点,能根据现场要求即时调整所需功能且无需进行装置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国家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要求,未来新型农村电网应充分考虑适应农村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发展,实现"小电源"与配网互动。针对未来分布式电源在农网中应用的可能性,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新农村电网规划问题。建立了电网投资成本最小化和系统线损最小化的双目标规划模型。该模型在约束条件中考虑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潮流的影响。以IEEE14节点系统为例模拟了规划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布式电源接入之后能够增强农网供电能力并降低系统线损。该模型能满足经济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探讨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农网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营造农网安全管理和谐局面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忠 《湖北电力》2006,30(4):54-55
分析了目前制约农网安全管理的几大主要因素,提出了强化农电安全管理的基本措施和做法,促使农网安全管理真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桂平供电公司配电网现状及需求的分析,采用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对站端系统、通信系统和主站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应用描述。系统具有性价比高、易建设、见效快的特点,实现了故障自动定位和配电线路监控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及用户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