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聚类算法在对缺失样本进行数据填充过程中存在样本相似度难度量且填充数据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潜在因子模型(LFM)在子空间上的缺失值注意力聚类算法。首先,通过LFM将原始数据空间映射到低维子空间,降低样本的稀疏程度;其次,通过分解原空间得到的特征矩阵构建不同特征间的注意力权重图,优化子空间样本间的相似度计算方式,使样本相似度的计算更准确、泛化性更好;最后,为了降低样本相似度计算过程中过高的时间复杂度,设计一种多指针的注意力权重图进行优化。在4个按比例随机缺失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在Hand-digits数据集上,相较于面向高维特征缺失数据的K近邻插补子空间聚类(KISC)算法,在数据缺失比例为10%的情况下,所提算法的聚类准确度(ACC)提高了2.33个百分点,归一化互信息(NMI)提高了2.77个百分点,在数据缺失比例为20%的情况下,所提算法的ACC提高了0.39个百分点,NMI提高了1.33个百分点,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陶洋  鲍灵浪  胡昊 《计算机工程》2021,47(4):56-61,67
通过子空间聚类可获得高维数据的潜在子空间结构,但现有算法不能同时揭示数据全局低秩结构和局部稀疏结构特性,致使聚类性能受限。提出一种结构约束的对称低秩表示算法用于子空间聚类。在目标函数中添加结构约束和对称约束来限制低秩表示解的结构,构造一个加权稀疏和对称低秩的亲和度图,在此基础上,结合谱聚类方法实现高效的子空间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表示复杂子空间结构,其在Extended Yale B和Hopkins 155基准数据集上的平均聚类误差分别为1.37%和1.43%,聚类性能优于LRR、SSC、LRRSC等算法。  相似文献   

3.
在D-S证据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可信子空间的定义及能够发现所有可信子空间的贪心算法CSL(creditable subspace labeling)。该方法迭代地发现原始特征空间的信任子空间集Cs。用户根据应用领域的需求, 对Cs中的每个可信子空间调用传统聚类算法发现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CSL具有正确发现原始特征空间的真实子空间的能力,为传统聚类算法处理高维数据空间聚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维数据集,为得到一个最优特征子集,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聚类的封装式特征选择算法。在初始阶段,利用三支决策理论动态地将原始特征集划分为若干特征子空间,通过特征聚类算法对每个特征子空间内的特征进行聚类;从每个特征类簇里挑选代表特征,利用邻域互信息对剩余特征进行降序排序并依次迭代选择,使用封装器评估该特征是否应该被选择,可得到一个具有最低分类错误率的最优特征子集。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特征选择算法,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各数据集在libSVM、J48、Nave Bayes以及KNN分类器上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高维数据的稀疏性和"维灾"问题使得多数传统聚类算法失去作用,因此研究高维数据集的聚类算法己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子空间聚类算法是实现高维数据集聚类的有效方法之一.介绍并实现了基于可变加权的高维数据子空间聚类算法SCAD和EWKM,并分别对人造数据、现实数据等数据集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算法的性能及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距离度量在高维数据上效果不明显问题,提出一种共享最近邻子空间聚类算法(SNN_SC),按照维把数据集转变为多个最近邻事务数据库,挖掘事务数据库中最大共现对象集,即一维上聚类。在一维聚类集上进一步挖掘闭频繁项集,包含闭频繁项集的维是子空间,闭频繁项集是子空间上聚类。实验对比结果表明,SNN_SC能够更准确定位子空间,并在子空间上产生完整聚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呈现出高维性、非线性等复杂特征。对于高维数据来说,在全维空间上往往很难找到反映分布模式的特征区域,而大多数传统聚类算法仅对低维数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因此,传统聚类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的时候,产生的聚类结果可能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求。而子空间聚类算法搜索存在于高维数据子空间中的簇,将数据的原始特征空间分为不同的特征子集,减少不相关特征的影响,保留原数据中的主要特征。通过子空间聚类方法可以发现高维数据中不易展现的信息,并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现数据属性和维度的内在结构,为高维数据可视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子空间聚类的高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从基于特征选择、基于子空间探索、基于子空间聚类的3种不同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交互分析方法和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对高维数据可视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局部保持流形学习算法通过保持局部邻域特性来挖掘隐藏在高维数据中的内在流形结构。然而,对于缺乏足够训练样本的高维数据集,或者高维数据集存在非线性结构和高维数据特征中存在冗余、干扰特征,使得在原特征空间中利用欧式距离定义的邻域关系并不能真实反映数据的内在流形结构,从而影响算法的性能。提出利用正约束寻找特征子空间的方法,使得在此子空间中更多的同类样本紧聚,并进一步在该子空间中构建邻域关系来挖掘高维数据的内在流形,形成基于特征子空间邻域特性的局部保持流形学习算法(NFS-LPP和NFS-NPE)。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维小样本数据集难以正确挖掘内在流形结构的问题,在Yale和ORL人脸库上的分类和聚类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与在所有特征空间寻找聚类不同,子空间聚类的目标是找到嵌在不同子空间的簇,是实现高维数据聚类的有效途径.传统聚类算法主要采用基于距离测量的方法进行聚类,难以处理高维数据.提出一种能够处理高维数据的子空间聚类算法(Attribute relevancy-based subspace clustering algorithm,ARSUB),将属性转化为频繁模式中的项集,将聚类问题转化为频繁模式挖掘问题,然后基于项目对间强相关的关系建立关系矩阵,以衡量任意两个项集之间的相关度,进而得到强相关的候选子空间.最后利用候选子空间进行聚类得到存在于不同子空间中的簇.在合成数据集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维分类属性的子空间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维分类数据的处理一直是数据挖掘研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传统聚类算法主要针对低雏连续性数据的聚类,难以处理高维分类属性数据集.本文提出一种处理高维分类数据集的子空间聚类算法(FP-Tree-based SUBspace clustering algorithm,FPSUB),利用频繁模式树将聚类问题转化为寻找属性值的频繁模式发现问题,得到的频繁模式即候选子空间,然后基于这些子空间进行聚类.针对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FPSUB算法比其他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高维数据流子空间聚类发现及维护算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由于数据流应用的大量涌现,基于数据流模型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已成为重要的应用前沿课题.提出一种基于Hoeffding界的高维数据流的子空间聚类发现及维护算法--SHStream.算法将数据流分段(分段长度由Hoeffding界确定),在数据分段上进行子空间聚类,通过迭代逐步得到满足聚类精度要求的聚类结果,同时针对数据流的动态性,算法对聚类结果进行调整和维护.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高雏数据流和对任意形状分布数据的聚类问题.基于真实数据集与仿真数据集的实验表明,算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稀疏子空间聚类是近年提出的高维数据聚类框架,针对实际数据并不完全满足线性子空间模型的假设,提出[k]近邻约束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结合数据的子空间结构,[k]近邻及距离信息,在稀疏子空间模型上,添加[k]近邻约束项。添加的约束项符合距离越小,相似系数越大的直观认识且不改变系数矩阵的稀疏性。在人脸数据集Extended YaleB、ORL、AR,物体图像数据集COIL20及手写数据集USPS上的聚类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产生大量的高维数据集。为了有效地检索这些高维数据,高维索引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聚类树是一种有效地支持高维数据检索的索引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聚类的聚类树结构,该索引结构基于一种改进的CLIQUE聚类算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特性对图像特征分布曲线进行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去除一些小的分类和可能的噪声干扰,从而得到不同粒度下的层次聚类。在层次聚类的基础上,建立起分层索引结构。由于改进的聚类算法使用爬山法确定子空间聚类,因而有效地避免了用户参数的定义。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不需要用户设定聚类参数下能够进行有效聚类,在不同尺度下构建的聚类结构能够有效地组织图像关系,大大提高图像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14.
稀疏子空间聚类综述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稀疏子空间聚类(Sparse subspace clustering, SSC)是一种基于谱聚类的数据聚类框架. 高维数据通常分布于若干个低维子空间的并上, 因此高维数据在适当字典下的表示具有稀疏性. 稀疏子空间聚类利用高维数据的稀疏表示系数构造相似度矩阵, 然后利用谱聚类方法得到数据的子空间聚类结果. 其核心是设计能够揭示高维数据真实子空间结构的表示模型, 使得到的表示系数及由此构造的相似度矩阵有助于精确的子空间聚类. 稀疏子空间聚类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对已有稀疏子空间聚类方法的模型、算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并分析存在的不足,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密度峰值快速聚类(CFSFDP)算法对不同数据集聚类效果的差异,利用谱聚类对密度峰值快速聚类算法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分析的密度峰值快速聚类算法CFSFDP-SA。首先,将高维非线性的数据集映射到低维子空间上实现降维处理,将聚类问题转化为图的最优划分问题以增强算法对数据全局结构的适应性;然后,利用CFSFDP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集进行聚类。结合这两种聚类算法各自的优势,能进一步提升聚类算法的性能。在5个人工合成数据集(2个线性数据集和3个非线性数据集)与4个UCI数据库中真实数据集上的聚类结果显示,相比CFSFDP算法,CFSFDP-SA算法的聚类精度有一定提升,在高维数据集的聚类精度上最多提高了14%,对原始数据集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子空间聚类算法是一种面向高维数据的聚类方法,具有独特的数据自表示方式和较高的聚类精度。传统子空间聚类算法聚焦于对输入数据构建最优相似图再进行分割,导致聚类效果高度依赖于相似图学习。自适应近邻聚类(CAN)算法改进了相似图学习过程,根据数据间的距离自适应地分配最优邻居以构建相似图和聚类结构。然而,现有CAN算法在进行高维数据非线性聚类时,难以很好地捕获局部数据结构,从而导致聚类准确性及算法泛化能力有限。提出一种融合自动权重学习与结构化信息的深度子空间聚类算法。通过自编码器将数据映射到非线性潜在空间并降维,自适应地赋予潜在特征不同的权重从而处理噪声特征,最小化自编码器的重构误差以保留数据的局部结构信息。通过CAN方法学习相似图,在潜在表示下迭代地增强各特征间的相关性,从而保留数据的全局结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ORL、COIL-20、UMIST数据集上该算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0.780 1、0.874 3、0.742 1,聚类性能优于LRR、LRSC、SSC、KSSC等算法。  相似文献   

17.
子空间聚类算法只能处理小规模数据,且无法处理样本外数据.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采用二次采样策略的子空间聚类框架(TSSC).该框架由两个核心部件组成:判别性协作表示(DCR)与多尺度K近邻(KNN)采样方法.在TSSC中,DCR首先结合多尺度KNN对数据点进行特征变换,从而保证属于同一子空间的点有更一致的表示.为了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TSSC在新的特征空间中使用多尺度KNN对数据进行二次采样,并根据采样点获得的初步聚类结果训练线性分类器,最后根据学习得到的分类器对剩余样本点进行分类,获得最终的聚类结果.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TSSC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粗糙的方向性模糊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高维数据具有方向性的特征,结合概率模糊聚类算法与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一种粗糙的方向性模糊聚类算法。该算法在概率模糊聚类算法中引入了数据方向相似性函数,能对不确定数据进行处理。在算法中利用粗糙集中的下近似集与边界集来确定目标对象函数,属于下近似集的数据在聚类时是确定的,属于边界的数据具有模糊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对高维的方向性数据进行聚类。  相似文献   

19.
万静  郑龙君  何云斌  李松 《计算机应用》2019,39(11):3280-3287
如何降低不确定数据对高维数据聚类的影响是当前的研究难点。针对由不确定数据与维度灾难导致的聚类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先将不确定数据确定化,后对确定数据聚类的方法。在将不确定数据确定化的过程中,将不确定数据分为值不确定数据与维度不确定数据,并分别处理以提高算法效率。采用结合期望距离的K近邻(KNN)查询得到对聚类结果影响最小的不确定数据近似值以提高聚类精度。在得到确定数据之后,采用子空间聚类的方式避免维度灾难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基于Clique的高维不确定数据聚类算法(UClique)在UCI数据集上有较好的表现,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和伸缩性,在高维数据上能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在不同的不确定数据集实验中能够得到较高精度的实验结果,体现出算法具有一定的健壮性,能够有效地对高维不确定数据集聚类。  相似文献   

20.
高维数据集的处理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子空间聚类是实现高维数据聚类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传统的子空间聚类假定数据来自不同的线性子空间,且不同子空间的区域不重叠.然而,现实中的数据往往不满足这两个约束条件,使得子空间聚类的效果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入核化子空间来解决子空间数据的非线性问题,引入子空间系数矩阵的二阶近邻来处理重叠的子空间问题.随后,设计了基于二阶近邻的核化子空间三步聚类算法,首先求取核化子空间数据的自相似系数,然后消除子空间的重叠区域,最后对系数矩阵进行谱聚类.将所设计的子空间聚类算法首先在人工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随后在人脸、场景字符和生物医学3类数据集中共12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比最新的几种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