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表面充填用铁尾矿膏体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浓缩脱水方法制备铁尾矿膏体研究的情况。工业分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浓缩方法可以获得膏体尾矿,并对膏体尾矿制备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铁尾矿膏体充填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毅  仝克闻  全源  张刚 《矿冶工程》2016,36(2):54-56
为实现铁尾矿膏体充填塌陷区的目的, 对该铁尾矿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和自制浓缩模型试验, 研究了给矿浓度、絮凝剂用量以及机械搅拌对底流浓度和溢流水固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给矿浓度20%、絮凝剂用量40 g/t条件下, 底流浓度可达到70%以上。试验结果对矿山采用膏体浓密机进行尾矿高浓度浓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膏体充填尾矿浓密规律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深锥浓密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浓缩设备,具有极大的生产能力,可获得较高的底流浓度,为膏体充填料的制备提供了保障。简要介绍了某矿深锥浓密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通过现场实际观察将浓密过程中的矿浆在竖直方向上划分为澄清区、沉降区、临界浓度区以及压缩区4区域。分别对各区域浓度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固体颗粒在锥体内的3浓密阶段,并估算了正常负荷下底流浓度的变化范围:76%~82%,为现场系统故障预测与排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厂细粒尾矿传统上都被排放到尾矿坝,由此会带来废料处理和环保问题,本文阐述了利用常温粘结尾矿制粒技术将金矿细尾矿制成球团用作膏体充填骨料的试验研究,研究证明金矿细尾矿完全可成为有价值的二次资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疆滴水铜矿采用膏体技术堆存浮选尾矿的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及生产情况。浮选尾矿细颗粒含量很高(-20μm级别的物料占66.59%),选用艾法史密斯设计和制造的直径和侧壁深均为18 m的膏体充填深锥浓密机,添加用量约为30~40 g/t干固体的聚丙烯酰胺,制备得到固体质量浓度约为61%的膏体尾矿。由于深锥浓密机的排矿浓度较低,膏体尾矿输送管路阻力小,采用一段浓浆泵就可以实现尾矿库放矿,且长时间停车,管路不堵塞。  相似文献   

6.
针对该矿尾矿粒径超细(37μm以下占58.94%),普通脱水方法效率低、脱水困难等问题,为保证井下采矿安全,提高资源回采率,帕鲁特金矿建立了塔吉克斯坦首座膏体充填站。采用高效深锥浓密机脱水,获得底流浓度60%~65%的较好效果,加入破碎筛分碎石有效改善粒径级配,克服超细尾砂与水泥难粘结等问题,双卧轴搅拌机、膏体充填专用柱塞泵、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具有稳定性高、充填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膏体充填工业试验表明充填效果良好,接顶率高,充填体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采区回采率由73%提高至90%,贫化率由12%~15%降至6%~10%。  相似文献   

7.
膏体尾矿排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一种工艺废弃物含粒度小于20μm的颗粒有足够高的百分数,它的运输和堆置就可能有一些重要的方案。当制成高水分混合物时,废弃物料(如泥浆)虽便于经过管道运输,但在地下环境中对结构支撑的适应性差。其液体部分在排卸地点还会引出技术的和环境的不利后果。如果这样的浆体的水分降低到此混合物能保持可泵送点,又不发生偏析,则膏状废弃物的诸特性决定其使用功能。因为对保持管道中临界流速没有要求(像浆体的情况那样),  相似文献   

8.
周波 《现代矿业》2013,29(5):182-183
介绍了位于我国高寒地区的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尾矿浆的深锥浓密机高效浓缩、隔膜泵管道输送、膏体排放等技术。生产实践证明,尾矿膏体技术在我国高寒地区的应用是成功的,为该技术在我国矿山的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尾矿膏体形成机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建红 《矿冶工程》2019,39(4):75-78
针对某矿山铁尾矿物料特性,分析了尾矿膏体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尾矿膏体的形成与尾矿性质、絮凝工艺、沉降高度、耙架搅拌等因素有关;该矿山尾矿可以采用单一浓缩方式直接制取尾矿膏体,也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的固结材料来使其形成尾矿膏体。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种工艺废弃物含粒度小于20μm的颗粒有足够高的百分数,它的运输和堆置就可能有一些重要的方案。当制成高水分混合物时,废弃物料(如泥浆)虽便于经过管道运输,但在地下环境中对结构支撑的适应性差。其液体部分在排卸地点还会引出技术的和环境的不利后果。如果这样的浆体的水分降低到此混合物能保持可泵送点,又不发生偏析,则膏状废弃物的诸特性决定其使用功能。因为对保持管道中临界流速没有要求(像浆体的情况那样),膏状尾矿可用粘结物有效地加以改良,以便增加其结构强度或地质化学特性,从而为在地下环境中对采用传统的岩石充填或水砂充填提供可靠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灰砂比、膏体浓度、减水剂含量的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进行了坍落度试验和粘度试验, 并结合CFD方法对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流动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满足管道输送的最优配比为:质量浓度75%、灰砂配比1∶5、减水剂含量0.6%~4.4%; 最优配比下屈服应力53.96~131.38 Pa, 塑性粘度0.866~1.325 Pa·s。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铀尾砂膏体充填材料的管道阻力损失随质量浓度增加呈非线性增大, 随流速增加呈线性增大, 随管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随管道弯曲半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和评价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尾砂固结粉(简称矿尾粉)替代水泥用于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法采矿的可行性与性价比, 开展了矿尾粉的现场试验, 测试了不同配比和浓度条件下的矿尾粉全尾砂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并与水泥和胶固粉胶凝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矿尾粉胶凝材料强度高、成本低、性价比高, 替代水泥用于铁矿充填法采矿, 不仅能大大降低充填采矿成本, 而且还能实现铁矿全尾砂充填, 为贫铁矿床的充填法采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膏体充填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在尾砂浓密环节制备出浓度稳定、适宜的底流,从而满足后续工艺环节的需要,以期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但实际工程中尾砂浓密的底流浓度常常不稳定,基于国内外尾砂浓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底流浓度除了受浓密工艺的宏观因素影响外,根本原因取决于浓密脱水过程中的絮团微细观结构.为此通过综述国内...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动跳桌仪对全尾砂膏体料浆流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料浆浓度、细尾砂(-20 μm)掺量、超塑化剂掺量和粉煤灰品质及掺量均对全尾砂膏体料浆的流动性有显著影响;细尾砂对全尾砂膏体料浆流动性的影响在未掺和掺超塑化剂条件下有显著差异;在保持料浆流动性相同的条件下,掺适量超塑化剂可以提高料浆浓度4个百分点,或者提高细尾砂含量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充填料浆制备是膏体充填采矿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尾砂高效浓缩是膏体充填的核心。由于全尾砂粒径很细,尾砂沉降浓缩也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在尾砂料浆中加入絮凝剂是提高沉降浓缩速率的有效手段。由于室内试验环境和条件与地下采场存在很大不同,为了揭示新城金矿全尾砂絮凝沉降特性,不仅开展了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室内试验,以沉降速度、底流浓度为评价指标,得到了最优的絮凝剂选型、单耗和砂浆浓度参数,确定了上述参数对于尾砂料浆沉降效率的影响规律,还在地下采场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对比分析,以验证加入该组合参数絮凝剂后的实际应用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料浆底流浓度随着料浆稀释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而在絮凝剂单耗低于22.5 g/t时变化不大,因此选定絮凝剂型号为ZYJ、絮凝剂添加量为20 g/t、矿浆稀释浓度为9.75%时,室内尾砂料浆的絮凝沉降效果最佳。现场对比试验表明:采用该最佳试验参数组合后,充填溢流水中悬浮物质量浓度由5.32%~8.26%降低到1.15%~2.13%,充填体强度增加了13%,且整体分布更加均质,充填效果和充填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李涛  王洪江  吴爱祥  孙伟 《金属矿山》2012,41(12):123-126
通过单轴压缩、凝结时间及塌落度试验,研究了某矿全尾废石混合处置体的性能与灰砂比及料浆浓度之间的关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处置体抗压强度主要与灰砂比相关,与料浆浓度关系不大,而凝结时间、塌落度及扩散度主要与料浆浓度相关,与灰砂比几乎没有关系;混合处置体的28 d抗压强度应介于1.0~2.0 MPa,灰砂比应小于1∶12,质量浓度应取81%~83%。  相似文献   

17.
全尾砂膏体充填粉煤灰活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膏体充填成本,提高粉煤灰利用率,以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作为膏体胶凝剂。通过化学方法激发粉煤灰活性,设计了激发剂选型实验和优化配比实验,研究了化学激发下掺粉煤灰膏体强度的变化规律,旨在解决掺粉煤灰膏体早期强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三乙醇胺、NaOH、CaO能有效提高粉煤灰活性,而Ca(OH)2、Na_2SO_4、CaSO_4·2H_2O和CaCl_2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不明显。不同龄期三乙醇胺的最佳掺量一致,为粉煤灰质量的1.2%;Na OH激发时掺粉煤灰膏体不同龄期的强度随其掺量增加不断提高,掺量超过3%时,强度增长速度逐渐降低;不同龄期的CaO最佳掺量不一致,3 d最佳掺量为4%、7 d为2%、14 d和28 d为6%,CaO激发膏体后期强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