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n = 148)和利伐沙班组(n = 149);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生存情况,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华法林组的血肌酐高于利伐沙班组;肌酐清除率均低于治疗前,且华法林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利伐沙班组(均P<0.05);华法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个月,利伐沙班组的中位OS为20个月,利伐沙班组的死亡风险与华法林组无显著差异(HR = 0.940,95%CI:0.714~1.237);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50;95%CI:0.183~2.303;);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主要安全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22;CI:0.581~1.464)。 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抗凝治疗中,口服利伐沙班比华法林在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更为有效,但其在预后生存情况,预防脑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超高龄患者的随访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入选行冠脉支架植入术1年以上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共397例,根据年龄是否≥80岁分为超高龄组(n=67)与对照组(n=33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特点、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超声心动指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超高龄组患者平均年龄(83 ± 3)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 ± 9)岁 (P<0.01)。超高龄组患者晚期支架内再狭窄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为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超高龄组患者白细胞(P<0.05)、血红蛋白含量(P<0.0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3)(P<0.01)以及游离T3 (P<0.01)的水平均偏低;而高血压(P<0.05)及血清肌酐(P<0.01)水平偏高;与对照组患者超声心动结果比较,超高龄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偏大,左室舒张末径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超高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两组不良事件的构成比例无显著差异;年龄是影响P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超高龄PCI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更常见,远期预后更差。年龄是影响PCI手术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的患者预后因素。 方法 筛选2015年4月 ~ 2018年3月西京医院收治A型主动脉夹层心脏手术后出现AKI并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存活分为2组:存活组(n = 32)和死亡组(n = 34)。 结果 最终纳入66例患者,年龄(49 ± 9)岁,男性占91%,术前血肌酐(144 ± 77)μmol/L。其中,34例患者死亡(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红细胞输注的量(HR = 3.169, 95% CI 1.180 -8.513;P < 0.05)和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HR = 3.575, 95% CI 1.196 -10.687;P < 0.05)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AKI并接受CRRT的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需要CRRT治疗的AKI患者,术中输注红细胞量越多以及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4.
唐园园  李冰石 《心脏杂志》2020,32(2):131-134
目的 分析血清尿酸(UA)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入选CHF患者60例,随访1年,按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n = 21)和非事件组(39),做UA与CHF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并用ROC曲线初步评价UA对CHF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事件组和非事件组UA水平分别为(486 ± 70)μmol/L和(338±86)μmol/L(P<0.01);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下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UA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与年龄、尿素氮、肌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分别为r = 0.12、r = 0.26、r = 0.21和r = 0.24,r = 0.31.均P<0.01);与LVEF值呈负相关(r = ?0.56,P<0.01)。以UA数值445 μmol/L为截断点,UA数值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98%,准确度为93%。 结论 UA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UA对CHF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成人急性重症心肌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随访结果。 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成人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52例与普通心肌炎患者2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按住院期间治疗结果分为生存组(44例)和死亡组(8例),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急性并发症与治疗结果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重症心肌炎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重症心肌炎院内生存组44例患者与普通心肌炎组20例患者,出院后按队列研究随访0.5~5年,对比分析再住院率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率。 结果 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和脑钠尿肽值,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脑钠尿肽值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重症心肌炎组与普通心肌炎组患者出院后,两组在再住院率与扩张性心肌病的发病率上无显著差异。 结论 血清肌酐、高敏肌钙蛋白I、脑钠尿肽增高是重症心肌炎急性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出院后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陈林  周菲  李璐 《心脏杂志》2019,31(2):164-168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在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入选309例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测量baPWV、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检测血脂、血糖、尿酸、肌酐、血同型半胱氨酸等,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比较高baPWV组(≥1750 cm/s)与低baPWV组(<1750 cm/s)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分析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积累和FRS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两组在年龄、甘油三酯、血糖、尿酸、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P<0.01)、收缩压(P=0.01)、高血压病(P<0.01)和心血管病家族史(P<0.05)。而且,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个数的积累,baPWV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随着FRS风险等级的增加,baPWV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 结论 baPWV升高可能预示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累积个数增加和(或)心血管病风险升高。年龄、收缩压、高血压病史和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影响baPWV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血清钾离子水平以及QTc间期的影响。 方法 入选2019年1月~2020年1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282例,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n=138)与氯化钾组(n=144)。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患者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30 ml静脉输液治疗,常规氯化钾组患者术前应用氯化钾0.5 g静脉输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QTc间期等指标,并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发生QTc间期与冠脉病变及电解质的相关性。 结果 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而血清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以及QTc间期较术前升高(均P<0.01);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氯化钾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血清钠离子、氯离子及QTc间期较术前有所升高(均P<0.01),血清肌酐与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化钾组同期比较,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低钾血症比例(P<0.05)、QTc较术前延长比例 (P<0.01)均降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是低钾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术后钾离子水平是出现QTc较术前延长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患者出现QTc较术前延长与术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术后红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 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QTc延长趋势风险的机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复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极短期内的心脏超声,评估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效果以及与CRT术后中长期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行CRT-P/D,术后平均5 d内(简称术后)复查了心脏彩超、心电图、脑钠尿肽前体(pro-BNP)等相关检查,且完成起搏器门诊首次随访(随访1,平均术后2个月)和二次随访(随访2,平均术后6个月),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18例患者。 结果 18例入选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时,4例(22%)为超反应,7例(39%)为无反应,11例(61%)为有反应(包括超反应)。CRT有反应和无反应组在性别、年龄、扩心病、心脏大小和心功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CRT有反应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随访1和随访2的LVEF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而无反应组以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提示术后LVEF与随访1和随访2的LVEF值显著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MI)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术后极短期心功能LVEF值的变化与CRT术后中长期的反应性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心肌收缩分数(MCF)评估老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老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25例和死亡组29例。评估患者MCF与心脏磁共振参数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生存分析评价MCF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存活组MCF显著高于死亡组[(70.63±24.72)%vs(43.59±13.36)%,P=0.001]。随着MCF增加,LVEF水平呈上升趋势,左心室质量指数、舒张期最大左心室壁厚度、细胞外间质容积分数、肌钙蛋白T、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CF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922,95%CI:0.866~0.981,P=0.011)。Kaplan-Meier曲线显示,MCF>57%的患者存活率显著高于MCF≤57%的患者(P<0.01)。结论 MCF是评估老年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的有效影像学指标,可为识别高危患者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低三碘甲腺原氨酸综合征(low triiodothyronine syndrome,LT_3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不合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75例,根据90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6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生物化学指标(ALT、AST、TBil、白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血肌酐、血钠)、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否合并LT_3S、血小板、MELD评分及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等),分析LT_3S与ACLF患者90d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CRP、PTA和MELD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否合并LT_3S、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多元回归表明,PTA(HR=0.345,95%CI:0.159~0.751)、CRP(HR=1.028,95%CI:1.013~1.043)、LT_3S(HR=1.113,95%CI:1.045~1.186)、MELD评分(HR=1.103,95%CI:1.039~1.170)及肝肾综合征(HR=1.008,95%CI:1.003~1.013)为ACLF患者90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PTA为保护性因素(P=0.007),CRP、MELD评分、合并LT_3S及肝肾综合征为危险因素(P=0.001)。结论低三碘甲腺原氨酸综合征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病死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方法 纳入于2016年11月~2019年11月连续入院的292名确诊AF的患者,根据临床分类分为两组:①阵发性AF组167例(发作后在7天内能自行或干预终止的AF);②非阵发性AF组125例(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AF)。以超声心动图为主要诊断标准,PAH采用三尖瓣反流法估算的肺动脉压值进行诊断。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对292例AF患者进行分析:阵发性AF患者167例,非阵发性AF125例,分别检出PAH100例(占59.9%)和111例(占88.9%),非阵发性AF合并PAH比率高(P<0.01);与阵发性AF组比较,非阵发性AF组年龄大,肺动脉压数值高(均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5岁、起搏器置入术后、D-二聚体升高(前3项均P<0.05)、非阵发性AF、左房直径、右房扩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后4项均P<0.01)与PAH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右房扩大(P<0.01)、非阵发性AF和LVEF(均P<0.05)是AF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非阵发性AF并发PAH比率较高,非阵发性AF、右房扩大、左室EF值均为AF合并PAH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慧  郭松林  王云  宋艳艳 《心脏杂志》2022,34(3):325-328
目的 探讨在低LVEF值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0年6月~2021年10月共70例LVEF≤50 %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心功能恢复相关指标:NT-proBNP、尿量、LVEF值、FS值及左心室舒末内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药后24 h和72 h NT-proBNP水平下降(P<0.05),用药后24 h和72 h尿量增加(P<0.01);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时间缩短,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血肌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临床结局(并发症、治愈、死亡)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低LVEF值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时间,但对血肌酐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星  黄亚芳  蒋建良  何璨 《心脏杂志》2022,34(2):199-202
目的 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检测指标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入选就诊于该院诊断为PHPT的患者31例为PHPT组,选择同期就诊于该院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采集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两腔心切面用于分析2D-STE图像。获得的超声参数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室间隔侧与左心室侧壁侧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平均值(e’)、计算E/A和E/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 (GLS)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率 (GLSR)。 结果 对照组与PHPT组LAD、LVEDD、LVEDV、LVEF、IVS、LVPW、E、A、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PT组e’、GLS绝对值和GLSR绝对值显著低于对照组,E/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LS绝对值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呈负相关(r = ?0.46, P<0.05;r = ?0.51, P<0.05),E/e’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呈正相关(r = 0.42, P<0.05;r = 0.48, P<0.05)。 结论 2D-STE技术检测指标与PHPT左心室收缩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与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探讨对于左心功能受损(LVEF≤5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首次PCI干预后心功能早期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录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心内科,并成功行首次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左心功能受损的ACS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与12个月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值(LVEF)。根据早期LVEF的变化(3个月LVEF值与基线的差值)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未恢复组(ΔLVEF≤0),轻度升高组(0<ΔLVEF≤14)和明显升高组(ΔLVEF>14)。研究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心功能早期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基线LVEF和3个月时的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全因死亡率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全因再入院率未恢复组与轻度升高组明显高于升高组(P<0.01),全因再入院率中再次血运重建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脑卒中与症状复发再入院率有统计学差异。与未恢复组相比,轻度升高组和明显升高组发生MAC...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2型糖尿病(T2DM)无肥胖或合并肥胖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探讨可能影响这些患者左室整体应变的危险因素。 方法 95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肥胖分为T2DM无肥胖组(n=45,BMI<25 kg/m2);T2DM合并肥胖组(n=50,BMI≥25 kg/m2)。选取30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查。 结果 在左室二维几何构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的左室重构更为普遍(P<0.05),T2DM合并肥胖组的左室肥厚最多见(P<0.05)。在左室舒张功能方面,T2DM无肥胖组e’明显减低(P<0.05),E/e’明显增大(P<0.05);T2DM合并肥胖组的e’明显减低(P<0.05),左房容积指数与E/e’明显增大(P<0.05)。在左室收缩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T2DM无肥胖组整体纵向应变(GLS)明显减低(P<0.05);T2DM合并肥胖组的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径向应变(GRS)均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体质量指数(BMI)是左室各个方向整体应变的影响因素;相对室壁厚度(RWT)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部分方向的整体应变有负向影响。 结论 肥胖可能会加重T2DM患者的左室重构和功能障碍,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可以检测出亚临床左室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代谢指标联合心脏彩超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尿酸血症(HUA)的心脏功能受损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9月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T2DM患者100例和T2DM合并HUA患者100例。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代谢指标及心脏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糖尿病合并HUA及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代谢指标及心脏指标对T2DM合并HUA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T2MD组比较,T2DM合并HUA组体质量指数(BMI)(P<0.01)、收缩压(SBP)(P<0.01)、舒张压(DBP)(P<0.05)、三酰甘油(TG)(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肌酐(SCr)(P<0.01)、尿酸(UA)(P<0.01)、尿素氮(BUN)(P<0.01)、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P<0.01)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T2MD组比较,T2DM合并HUA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值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TG、Scr、LVEF、LVM和LVMI是发生T2DM合并HUA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BMI、Scr、LVEF、LVM和LVMI对T2DM合并HUA具有诊断价值(P<0.05),其中LVM的诊断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TG、SCr、LVEF、LVM、LVMI是影响糖尿病白蛋白尿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UA、SCr和LVM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UA、SCr、LVM和LVMI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血脂、肾功能等代谢指标和心室肥厚心脏指标异常与糖尿病合并HUA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为该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靖  林苏华  李煜  许健  林镇国 《心脏杂志》2023,35(2):168-172
目的 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对高心室起搏比例患者中远期新发房颤及心功能影响。方法 以因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行DDD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入组LBBAP高心室起搏比例组(LBBAPhigh组)、右室间隔部起搏(RVSP)高心室起搏比例组(RVSP-high组)、RVSP低心室起搏比例组(RVSP-low组)。随访内容包括:各随访节点心房频率大于180次/min、持续时间大于1 min且发生自动模式转换(AMS)事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水平。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新发房颤的时间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对比三组患者半年期心超参数与NTproBNP水平。结果 与LBBAP-high组比较,起搏QRS宽度RVSP-low组升高(P <0.01),RVSP-high组升高(P<0.01)。随时间延长,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逐渐增高。三组患者记录到房颤事件共有59例(57%),其中,LBBAP-high组15例(44%)、RVSP-low组11例(38%)、RVSP...  相似文献   

18.
郝伟华  姜芳  刘彦洁 《心脏杂志》2021,33(3):273-277
目的 探讨血清miR-499及SOX6表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0月在石家庄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的AMI患者132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清miR-499及SOX6的表达水平。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87)和 MACE组(n=4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血清miR-499及SOX6表达水平的最佳截断点。 结果 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高血压比例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比例显著升高(P<0.01);血清TG、hs-CRP及miR-499显著升高(P<0.05),血清NT-proBNP、cTnI显著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数和血清SOX6相对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糖尿病、hs-CRP及血清miR-499表达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和血清SOX6为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血清miR-499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0,截断点为0.86,其灵敏度为78.25%,特异度为65.86%;血清SOX6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截断点为0.75,其灵敏度为78.87%,特异度为62.58%。 结论 血清miR-499表达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OX6表达是患者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对AMI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